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刘云  游财亮 《安全与健康》2006,(8):23-23,33
夜间行车安全受到视觉、感觉、情绪、生理节律等诸多人体机能及外部隐患环境影响,现将夜间这一特殊时段行车易发交通事故的安全隐患试予分析,以供参考。 一、夜间行车视觉机能下降驾驶人正常驾车依靠的信息,80%来自于视觉,约20%来自于耳鼻感官;白昼行车,在睛朗天气下,驾驶人能够看清数公里外车辆运行方向,阴雨天气条件下能清楚判断l公里内车辆运动,而夜间行车,即使在远光灯正常照射下,驾驶人有效视距一般在500米至600米之间,约相当于睛朗白昼视距五分之一。  相似文献   

2.
笔者经常看到一些司机行车中的不良习惯,改一改这些不良的行车陋习,那么就会远离事故、走向平安、一路顺风。当你在夜间行车中遇到交会车时一定要关闭远光灯,夜间行车司机双方被强灯一照目眩眼花,刹时前方视线模糊不清,极易发生事故。《道路安全法实施条例》规定:夜间会车应当在距相  相似文献   

3.
夜间行车的视力保护近年来,多数公路在加宽和整修的同时,人为制造了很多不必要的路障,给本来就不安全的夜行车带来事故多发的可能。因此,提高驾驶员夜间行车的观察和应变能力,对减少夜间行车事故,确保司机人身安全是至关重要的。众所周知,人从明处进入暗处的最初阶...  相似文献   

4.
夜间行车安全受到视觉、感觉、情绪、生理节律等诸多人体机能及外部隐患环境影响,现将夜间这一特殊时段行车易发交通事故的安全隐患试予分析,以供参考。一、夜间行车视觉机能下降驾驶人正常驾车依靠的信息,80%来自于视觉,约20%来自于耳鼻感  相似文献   

5.
夜间行车,由于自然光线差,照明不佳,导致观察困难、判断时间增长、错漏增多,加上人体机能水平降低,操作可靠性下降,因此发生事故的危险性也随之增大。据统计,某省1995年发生的1169宗重大以上交通事故中,夜间有594宗,占重大以上交通事故总量的50.8%。此外,尽管夜间的交通流量比白天少得多,仅占白天的10%-20%,发生事故的概率却比白天高5~10倍。据美国、前苏联等国家统计,夜间交通事故占交通事故总量的46%~54%(死亡近60%)。因此,充分认识夜间行车特点及其困难,采取相应的安全对策,是一个需溪深入探讨和总结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栏目上期介绍了在雨天驾驶汽车出车前的准备工作和行车中对速度的控制,本期继续介绍雨天行车应注意的问题和安全行车要领。一、雨天时夜间行车应注意的安全要领夜间由于光照度差、行车视野窄、  相似文献   

7.
远光灯是夜间行车用来照亮前方道路的。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有关规定,在没有中心隔离设施或者没有中心线的道路上,夜间会车应当在距离相对方向来车150米以外改用近光灯,在窄路、窄桥与非机动车会车时应当使用近光灯等。  相似文献   

8.
九州搜索     
夜间行车时,经常遇到一些自以为是的车在你的后视镜里暴闪大灯,这违反了有关夜间使用车辆灯光的规定。遇到驾驶人随意开雾灯、远光灯,要有应对的方法,该出手时就出手!  相似文献   

9.
汽车驾驶员驾车时精力高度集中,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路边的房屋、树木等静止物,尽速向后退去,使司机们产生物体在“动”的感觉,尤其是太阳光线强烈的情况下,这种“动”的光波刺激一旦让长时间疲惫行车的司机接受,便要消耗很多视紫质。视紫质不是人体所固有的,它的合成与维生素A和微量元素锌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一些驾驶人认为夜间公路上的车辆较白天要少,行车比白天容易,因而常常以高速行驶。事实表明,夜间在公路行车较白天是非常危险的。尽管夜间公路车辆总数减少,但载货汽车却增加,这无疑加大了道路的危险性。夜间的高速公路,除服务区、隧道外,几乎没有照明,通常是靠车辆前照明灯的照明,  相似文献   

11.
上篇与大家谈了汽车公路驾驶与会车、超车等行车要领,本篇主要讲述汽车在公路上的夜间驾驶。  相似文献   

12.
●拯救双眼 维生素A和β胡萝卜素有助于补肝明目,缓解眼睛疲劳。维生素A主要存在于各种动物的肝脏、鱼肝油、蛋黄中,植物性食物只能提供维生素A原,β-胡萝卜素主要存在于胡萝卜、西红柿、菠菜等蔬果中。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驾驶员在夜间地面动态环境中距离判识变化的规律,改进行车安全.选取32名驾驶员进行实际道路试验.被试在自车行进方向不同的深度距离、车速下,判识前方障碍物的绝对距离和相对距离.统计距离判识值,得出夜间距离判识值数据分布,取得距离判识特征值.回归分析判识距离与速度的关系,建立障碍物判识变化的数学模型.比较昼夜距离判识差异,分析其对夜间行车安伞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车辆行驶深度方向,夜间距离判识值随速度增加而不断下降,两者之间呈负指数关系;在相同深度距离和速度下,夜间判识距离大于昼间;夜间行车时,需适当降低车速,确保有效的安伞距离.  相似文献   

14.
远光灯是夜间行车用来照亮前方道路的。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有关规定,在没有中心隔离设施或者没有中心线的道路上,夜间会车应当在距离相对方向来车150米以外改用近光灯,在窄路、窄桥与非机动车会车时应当使用近光灯等。  相似文献   

15.
火车往往在夜间压死人甚至酿成脱轨、翻车事故,其原因何在?据调查表明,原来,火车司机在夜间行车时,很容易打瞌睡。一打瞌睡,就容易造成事故。德国为了避免这种事故的发生,研制成功一种电子眼镜,司机夜间开车时戴上它,可以防止打瞌睡。这种眼镜的外形跟普通眼镜差不多。但它有特殊的装置,在镜框上有个微型传感器,可以监督眨眼次数,微型传感器还连接  相似文献   

16.
驾驶员在行车中,会因受身体、年龄、心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产生多种错觉,给安全行车带来隐患。常见错觉现象有——颜色错觉 在市区等交通复杂路段,周围晾晒物广告牌五颜六色,相互交错,涌动变幻,容易分散驾驶员的注意力,特别是夜间,容易将路口红灯当成霓虹灯。  相似文献   

17.
夜间行车时,经常遇到一些自以为是的车在你的后视镜里暴闪大灯,这违反了有关夜间使用车辆灯光的规定。遇到驾驶人随意  相似文献   

18.
综合信息     
夜间行车的视力保护人虽在夜间或暗光下凭借眼睛的暗适应能力,可以观察到周围物体的影子,但观察和辩别能力远远低于昼光下。假如在昼光下的观察视力为1.0,那么,阴夜时的观察视力就只有0.5;在暗夜时只有0.1;在非常暗的情况下,即使正常视力的人也会倾向于近视。周围暗色的环境会降低视觉的灵敏度,也会延迟眼睛将观察的景物传导给大脑的时间,容易造成人体对速度感觉的失真,会把驾驶员对险情的反映或处理时间推迟0.1~0.2s。按正常车速60km/h,就会滞后近4m的急刹车距离,往往严重的车祸就发生在这段时间或距离之内。所以,驾驶员在夜间行车时要注…  相似文献   

19.
眼保健食品     
眼睛是观察世界的窗口,眼保健的学问不容忽视。合理的营养可以使眼睛健康,抗病能力增强。那么,应该吃些什么才能达到眼保健的目的呢? (1)吃足够量的维生素A。缺乏维生素A,会出现角膜炎症,甚至导致视力减退,还可以引起夜盲症或白内障等眼疾。动物肝脏如鱼肝、鸡肝、羊肝、牛肝以及青菜等含维生素A较多。维生素A是脂溶性维生素,所  相似文献   

20.
行车作业系统事故频率较高,后果较严重。本文结合本公司行车作业系统的事故,分析该系统事故隐患,从而提出隐患治理措施。旨在使企业加强行车作业系统安全管理工作,加强对该系统隐患的跟踪控制、治理,预防、控制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