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植物A.murale和A.corsicum修复镍污染土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镍富集植物A murale、A.corsicum及普通作物萝卜和芥菜,在4种不同Ni含量土壤中富集Ni的能力.A.murale和A corsicum能够超量富集Ni,在4种土壤处理中,其地上部Ni浓度均显著高于萝卜和芥菜.在墨江土壤(Ni 1062mg/kg)中,Amurale和A.corsicum去除Ni能力明显大于萝卜和芥菜;在信宜土壤(Ni课107mg/kg)中,芥菜去除Ni能力最强;而元江土壤(Ni 2519mg/kg)中4种植物去除Ni的能力均很低.调节土壤pH值能显著改变A murale和A.corsicum提取Ni的能力,最佳去除Ni土壤pH值在6.0左右.酸化及碱化处理蛇纹岩发育土壤均显著降低了A murale和A corsicum去除土壤Ni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不同供磷水平对四种超富集植物生长及吸收重金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论文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以KH2PO4作为磷(P)源在不同浓度(0~45.52 mg·L-1)和以Ca3(PO4)2作为磷(P)源在22.76 mg·L-1对Zn/Cd超富集植物东南景天Sedum alfredii、Zn/Cd/Ni超富集植物遏蓝菜Noccaea caerulescens(两个品种)和Ni超富集植物庭荠属Alyssum murale在20 mg·L-1(Zn)、18 mg·L-1(Ni)、10 mg·L-1(Pb)和0.5 mg·L-1(Cd)胁迫下的生长和吸收重金属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严重缺磷的无磷和磷酸钙源处理显著抑制了这些超富集植物的生长,但4种超富集植物的地上部生物量在11.38、22.76、45.52 mg·L-13个磷水平处理之间均无显著差异.正常营养液的供磷水平(22.76 mg·L-1),S.alfredii对Zn/Cd和N.caerulescen 1号对Zn/Cd/Ni的吸收累积达到最大值,而高浓度的磷素供应(45.52 mg·L-1)显著抑制了这两种植物对相应元素的吸收;A.murale对Ni/Cd/Pb的吸收累积均在高浓度的磷素供应(45.52 mg·L-1)获得最大;增加磷的供应对N.caerulescen 1号吸收累积Zn/Ni/Cd/Pb产生了不同的效应.这些超富集植物提取重金属的最佳供P水平因植物种类而不同.  相似文献   

3.
利用植物富集土壤中重金属,是进行重金属污染土壤生态修复的一种重要手段。重金属抑制植物的生长发育,导致植株矮小、生物量较低,是植物生态修复的难点。通过盆栽试验,探究根际促生菌(Lelliottia sp.Kz9)和100 nm纳米零价铁(nZVI100)单一或联合施用对不同浓度镉污染土壤中印度芥菜的生长及富集重金属的影响。结果表明:nZVI100在低浓度(5 mg/kg)镉胁迫下可显著促进印度芥菜的生物量、根系发育,以及地上部分镉和铁的吸收(p<0.05),nZVI100在高浓度(20 mg/kg)镉胁迫下可显著提高印度芥菜的生物量、根系发育和地上部分铁的吸收(p<0.05);联合施用Kz9和nZVI100对不同浓度镉污染土壤印度芥菜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和铁吸收均有显著促进作用(p<0.01);不同浓度镉污染土壤中印度芥菜受Kz9和nZVI100的正向影响依次为nZVI100处理组>Kz9与nZVI100联合处理组&...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陇东塬区土壤及农作物中微量元素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甘肃省陇东塬区马岭、西峰和华庆油田区土壤以及小麦、苹果、油菜中Cu、Ni、Cd、Pb、Cr、Zn等6种微量金属元素质量分数,研究塬区土壤中微量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在植物体内的转移、富集能力.结果表明:塬区土壤中w(Zn)明显高于其他5种元素,其平均值达111.64 mg/kg;w(Cd)最小,在1.64~3.38 mg/kg之间;其余4种元素(Cr、Pb、Ni、Cu)质量分数在20~70 mg/kg之间.当地主要农作物对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富集系数均小于1,富集能力一般,其中根部的富集能力相对较大,地上部位均较小.   相似文献   

5.
油菜作为超累积植物修复镉污染土壤的潜力   总被引:98,自引:0,他引:9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超累积植物印度芥菜为参比植物,通过温室盆栽土培试验研究了筛选出的两种芥菜型油菜的吸Cd特征和作为超累积植物修复Cd污染土壤的潜力.试验结果表明,土壤中Cd浓度在0~20mg/kg范围内,油菜溪口花籽的地上部生物量、地上部吸Cd量和对土壤的净化率均明显高于朱苍花籽油菜和参比超累积植物印度芥菜.体内Cd浓度也和印度芥菜相当,其吸收的Cd 88%以上分布在地上部且有较强的耐Cd毒能力.油菜溪口花籽具备超累积植物的特征且有较强的修复Cd污染土壤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覃辉  林华  丁娜  师恩泽  甘淑萍 《环境工程》2022,40(5):109-116
为了将李氏禾应用于Ni、Cr复合污染土壤修复领域,通过根箱实验,研究了Ni、Cr复合污染下李氏禾根际环境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不同浓度的Ni、Cr处理下,李氏禾根际土壤的pH值均显著低于(P<0.01)非根际土壤与基质土壤,根际土壤的脲酶、酸性磷酸酶、酸性转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P<0.05)非根际土壤与基质土壤。随着Ni、Cr处理浓度升高,李氏禾的pH值、土壤酶活性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李氏禾的株高、生物量及富集系数也受到抑制。在相关性分析中,李氏禾的株高和生物量与土壤pH值、土壤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pH值与土壤酶活性同样呈显著正相关(P<0.01)。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李氏禾根际土壤相对丰度最高的3种菌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相对丰度最高的3种菌属依次为Alicyclobacillus属、Bordetella属和Mucilaginibacter属;Hydrotalea属对李氏禾的生长及富集能力可能具有促进作用。李氏禾可耐受较高水平的Ni、Cr污染,其根际可能存在金属抗性细菌,是一种潜在的可用于Ni、Cr复合污染土壤修复的植物。  相似文献   

7.
8种花卉植物对土壤中铀富集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植物对铀的耐受性和富集特性对修复铀污染的土壤具重要意义。该研究采取模拟铀污染土壤的方法,研究在外源铀添加量为150 mg/kg土条件下,比较8种花卉植物(竹柏、金边虎尾兰、五彩芋、豆瓣绿、吊兰、白掌、吊竹梅、绿萝)的生长状况、耐铀性、植物体铀含量、富集系数、转运系数,积累量和铀提取量,并采用赋值法对植物铀富集特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铀对植物的影响因植物种类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白掌耐铀性最强;吊竹梅铀富集特性综合评价值最高,其地上部和根部铀含量最高分别为162.11 mg/kg DW和2 756.55 mg/kg DW,铀富集系数分别为1.08和18.38,单株铀积累量0.39 mg,每公顷受污染土壤铀提取量为506.37 g。8种植物地上部铀含量均显著小于地下部,转运系数均小于0.5,根系是植物富集铀的主要器官。  相似文献   

8.
硫磺和放线菌强化植物修复土壤镉污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强化耐受重金属镉(Cd)的植物包心芥菜对土壤中Cd污染的富集及转运效率,以包心芥菜为研究对象,向土壤中添加0.3%的硫磺和接种不同数量的放线菌Act12(0.5,1.0,1.5,2.0g/kg),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不同处理间根际土pH值的变化规律、包心芥菜地上和地下部分Cd的积累量、植物抗氧化酶系的变化以及根系活力.结果表明:添加0.3%硫磺和2.0g/kg放线菌Act12后,根际土pH值下降最大,相比对照下降了14.5%.而添加0.3%硫磺和1.5g/kg的放线菌Act12,包心芥菜地上部分Cd的含量最高,转运系数最大,相比对照,Cd含量提高了79%,并且植物地上部分的干重最大.添加放线菌Act12对植物的抗氧化系统有积极作用,CAT、POD、SOD含量均在0.3%硫磺和1.0g/kg放线菌Act12的添加组合下达到峰值,放线菌Act12还可提高植物的根系活力,降低丙二醛的含量.综上表明,添加硫磺和放线菌Act12均可强化包心芥菜吸收土壤中Cd的能力,其中0.3%硫磺和1.5g/kg放线菌Act12的添加组合强化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土壤重金属污染成为中国严重的环境问题。以刺槐、臭椿、法桐、红花景天、木槿、构树6种常见绿化植物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通过栽培基质中填加不同浓度的氯化锌,研究了6种植物对氯化锌的耐性和对锌的富集能力。结果表明,红花景天对土壤中氯化锌很强的耐性和富集能力,可用于土壤Zn2+浓度达到3 000 mg/kg的绿化,是锌污染土壤适宜的绿化和修复植物;刺槐、构树、木槿对氯化锌有较强耐性和富集能力,可作为土壤Zn2+浓度达到2 000 mg/kg时的绿化植物,臭椿可用于1 000 mg/kg Zn2+浓度背景下的绿化;法桐对氯化锌的耐性最弱,不适用于锌污染土壤的绿化。土壤中低浓度的氯化锌可对植物生长起到促进作用,高浓度氯化锌会对植物的成活和生长起到抑制作用,氯化锌对植物生长的抑制作用表现为株高强于地径(冠幅),临界浓度较集中地出现在土壤中Zn2+浓度500~1 000mg/kg。  相似文献   

10.
肠杆菌FM-1强化积雪草修复镉污染土壤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肠杆菌FM-1的耐镉性及促生特性,并研究了肠杆菌FM-1对矿山型和非矿山型积雪草镉富集及根际土壤pH值的影响.结果表明,肠杆菌FM-1对镉有较强的耐受性,其分泌的吲哚乙酸含量,铁载体A/Ar值和溶磷能力分别达到(72.85±0.62)mg/L,0.21±0.01和(143.33±2.13)mg/L,表明肠杆菌FM-1具有良好的促生能力.将肠杆菌FM-1接种于采自广西柳州泗顶铅锌矿周边4种类型的土壤中,均不同程度提高了矿山型和非矿山型积雪草对镉的富集.其中,下游区土壤接种肠杆菌FM-1后,矿山型积雪草茎和叶中镉含量分别增加了87.90%~161.84%和21.85%~76.42%,非矿山型叶片中的镉含量增加了5.84%~35.20%.研究表明肠杆菌FM-1促进了积雪草对镉的富集.同时,肠杆菌FM-1的添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积雪草根际土壤的pH值,显著降低了下游区矿山型积雪草根际土壤中的pH值.  相似文献   

11.
某市工业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富集植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促进某市工业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对该区土壤和野生的主要四种植物,用原子吸收的方法测定了金属Cr、Cu和Ni的含量。结果表明:土壤中三种金属的X含量是533.14mg/ks,923.252mg/kg,310.928mg/kg。是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三级标准的533.1、2.3和1.55倍,说明污染严重;植物体内的金属含量高出正常土壤环境下的含量,经过对植物转移系数和富集系数分析,蒲公英Taraxacum ohwianum Kitam.对三种金属积累和富集最强;其次菊芋Hellanthus tuberofus L.对Cr能力较强;龙葵Solarium nigrum L.对Cu能力较强;小蓟Cirsium segetum Bunge对Ni能力较强。使利用植物积累和富集还原和净化土壤重金属污染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印度芥菜(Brassica juncea)和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 L.)对Pb污染土壤的修复效能和作用途径,采用Pb污染土壤〔w(Pb)为400~2 000 mg/kg〕进行为期30 d的盆栽试验,分析植物对Pb的耐受性、积累能力和固定效果.结果表明:① 印度芥菜和香根草对Pb的积累主要集中在根部,两种植物根部累积的w(Pb)分别为206.62~902.40和288.42~1 102.47 mg/kg,单株植物的Pb积累量分别为70.75~138.31和99.09~220.49 μg,香根草对Pb污染土壤的修复效能高于印度芥菜. ② 印度芥菜和香根草对Pb的去除率随土壤中w(Pb)的增加而降低,对Pb的固定率则随土壤中w(Pb)的增加而增加,二者对Pb的去除率最大值分别为1.02%和1.78%,对Pb的固定率可达11.22%和16.78%,两种植物对Pb污染土壤修复的主要途径为植物固定. ③ 主成分分析表明,w(脯氨酸)对植物Pb积累过程具有重要作用.研究显示,相比于印度芥菜,香根草更适用于Pb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   相似文献   

13.
铬铜镍在芦竹中的富集与分布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研究芦竹(Arundo donax Linn)在Cr、Cu、Ni污染湿地中的富集能力以及三种重金属在植株中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生长期8个月后,芦竹在20.4和55.0mg/kgCr污染湿地中,对Cr的富集量:根13.86mg/kg(DW)和15.29mg/kg(DW);茎1.37mg/kg(DW)和3.59 mg/kg(DW);叶6.37mg/kg(DW)和8.22mg/kg(DW)。在51.3和105mg/kgCu污染湿地中,对Cu的富集量:根35.6mg/kg(DW)和44.1mg/kg(DW);茎3.30mg/kg(DW)和4.14mg/kg(DW);叶6.75mg/kg(DW)和8.86mg/kg(DW)。在61.0和103.0mg/kgNi污染湿地中,对Ni的富集量:根20.37mg/kg(DW)和26.74mg/kg(DW);茎11.86mg/kg(DW)和13.03mg/kg(DW);叶12.2mg/kg(DW)和15.77mg/kg(DW)。三种金属在植株中的分布情况很相似,都是根>叶>茎,生物富集系数(Bioconcentration factor)均<1。可以认为芦竹对这三种重金属能富集,但不具备超富集植物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针对南方农田酸性土壤重金属镉(Cd)污染突出的问题,分别以初始镉(Cd)(1.253, 1.553, 2.153, 2.753, 4.253, 10.253mg/kg)胁迫及pH值6.10(T处理组)、pH值5.00(TS处理组)下的样土为盆栽土壤,选取地肤为修复植物,通过温室盆栽控制实验研究Cd污染土壤中地肤的耐性以及初始土壤p H值和Cd浓度对地肤提取土壤中Cd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处理组成熟期地肤茎生物量均高于地下根系生物量;T处理组地肤的根际土、非根际土有效态Cd含量均高于TS处理组;所有处理组地肤的茎部Cd含量均高于根系(即根茎转移系数大于1),且根系和茎部的富集系数均大于1.通过对地肤种植前后土壤镉含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T和TS处理组每盆地肤对Cd的去除率分别为0.84%~1.85%、0.94%~2.38%,说明地肤对酸性土镉污染具有更好的修复效果.在T处理组,当土壤Cd浓度为2.753mg/kg时,地肤对土壤Cd的去除率达到最高,为(0.62±0.16)%;在TS处理组,则是土壤Cd浓度为1.253mg/kg时的去除效果最佳,为(0.79±0.07)%.综合表明地...  相似文献   

15.
以4种常用的有机污染土壤修复植物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苕子(Vicia villosa Roth var)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为研究材料,通过盆栽试验考察了4种草本植物在磷酸三(1-氯-2-丙基)酯[tris-(1-chloro-2-propyl) phosphate, TCIPP]污染土壤胁迫下的耐受和富集特征,以期筛选出具有一定TCIPP污染土壤修复能力的植物。结果表明:TCIPP具有一定的植物毒性效应,能够抑制4种植物的生长发育,但仅黑麦草的生物量显著降低,其他3种植物的生物量减少不显著。TCIPP易于从植物根部向地上部迁移,其在4种植物组织中的浓度分布均表现为叶>根>茎。4种植物中,苕子叶组织中TCIPP的浓度为15.0 mg/kg,每盆土壤可积累TCIPP 34.9 mg。苕子和紫花苜蓿对土壤中TCIPP的吸收、积累和转运效率较高,其地上部富集系数分别为1.39和1.50,转运系数分别为2.61和3.24。4种植物对TCIPP污染土壤均有较好的修复能力,对土壤中...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实地调查分析新乡某电池工业区排污河道周边土壤中重金属Cu、Ni、Cd和Zn的含量,采集8种常见植物,对比植物对Cu、Ni、Cd和Zn的吸收、富集和转运特征。结果显示:土壤中Ni、Cd污染较重,平均浓度分别为98.675、99.45 mg/kg,Cu和Zn含量不高,其中Cu和Cd来源或者污染途径可能一致,且Cu、Ni和Zn的TCLP含量较低,小于国际标准值,对周围生态生态环境危害不大,Cd的TCLP提取量远超过国际标准值,对周围生态环境有明显威胁。8种野生植物中,芸薹、小蓬草、扫帚苗和藜对Cd都表现出一定的富集特性,植物地上部分Cd的浓度分别是34.75、22.75、27、36.5 mg/kg,且转运系数都大于1.0;小蓬草、藜和菥蓂对重金属Zn的转运系数和富集系数都接近1.0,表现出了良好的耐性,值得作为优势植物关注。  相似文献   

17.
采用野外采样室内分析方法,对泰州某电镀污染区12种优势植物和对应土壤中的Cu、Cr、Cd、Pb和Ni5种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揭示了优势植物对复合污染重金属的富集和转运特征。结果表明,该电镀污染区土壤中Cd平均含量为4.10 mg/kg,是GB15618—200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二级标准9.1倍。植物吸收重金属的富集滞留在地上部较多,香樟对Cd,双穗雀稗、野艾篙、牛筋草对Cu,双穗雀稗对Cr,三叶草、蒲公英对Pb,双穗雀稗、苣荬菜对Ni表现出重金属植物修复的潜力,它们是修复Cd污染土壤的理想植物。  相似文献   

18.
湛江市农业土壤与作物铬含量及其健康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湛江市采集了106个农业土壤表层样品和43个农作物样品,分析了土壤和农作物中铬的含量,研究铬的分布特征和富集能力,评价其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土壤中铬平均含量为87.13mg/kg,超过国家土壤二级标准的样品占20.75%,徐闻、雷州等地超标较严重。湛江市种植面积及产量最大的4大类农作物蔬菜、水果、甘蔗和水稻铬平均含量介于0.014~0.160mg/kg之间,均符合我国《食品中铬限量卫生标准》(GB 14961-1994)。蔬菜类的芥菜铬的富集能力相对较强,青瓜、菜心、生菜等蔬菜品种和菠萝、香蕉、橙子、甘蔗等水果类铬的富集能力则较低;水稻铬的富集能力容易受土壤复合污染影响,富集系数介于0.0001~0.0048。依据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RfD值和广东省居民平均食物消费结构进行计算,湛江市蔬菜、水稻和水果(含甘蔗)三大类作物通过土壤-植物-人体途径日平均摄入量为78.9μg/d,若考虑其它的摄入途径,农产品中的铬对人体潜在一定的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微塑料对超富集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影响,文章通过温室盆栽实验,以镉(Cd)超富集植物少花龙葵为研究对象,探究聚乙烯(PE)微塑料颗粒(0、0.01%、0.1%、1%)(以w/w计)以及Cd(0、5、15、30 mg/kg)复合作用对少花龙葵生长及Cd累积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一Cd处理相比,0.1%和1%的PE能显著降低土壤pH,提高Cd的生物有效性;5 mg/kg的Cd与PE复合处理显著降低了少花龙葵的生物量,增加了少花龙葵组织中Cd的含量,且Cd含量随着PE浓度的增加显著增加;但所有处理对少花龙葵Cd的累积量均无显著影响。研究表明,少花龙葵的生长及对Cd的吸收会因PE浓度、Cd浓度的不同而异。深入研究微塑料对超富集植物修复效率的影响,对拓展土壤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的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林诗悦  冯义彪 《环境工程》2017,35(3):168-173
在分析某金属矿区周边及试验基地土壤基本特征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法对超富集植物龙葵及印度芥菜进行镉、锌、铅复合污染的盆栽试验,同时对龙葵及印度芥菜的根、茎、叶样品中镉、锌、铅含量进行测定和方差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龙葵和印度芥菜对重金属Cd、Zn具有很强的吸纳与耐受能力,且其吸收量随土壤中重金属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对Pb的吸纳能力并不强。2)在3种重金属同时存在的情况下,龙葵和印度芥菜地下部对重金属Pb的吸收富集能力分别为地上部的2~4倍和2~12倍;龙葵和印度芥菜地下部对重金属Cd的吸收富集能力略小于地上部;而龙葵和印度芥菜地下部对Zn的吸收富集能力则小于地上部。3)在镉、锌、铅复合污染条件下,龙葵和印度芥菜对3种重金属吸收富集能力的大小依次为Zn>Cd>Pb。龙葵对重金属Cd和Pb的转运系数大于印度芥菜,而印度芥菜对Zn的转运系数大于龙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