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又严重的国家。建国以来,在党和各级政府领导下,组织广大人民同灾害进行了规模巨大的斗争;今后我国人民还将在同自然灾害斗争中不断前进。一、建国以来的自然灾害和同灾害斗争的概况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类的活动深刻地改变着自然界,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已成为现代生态环境的常态,而人类对于自身对自然灾害的发生应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承担什么样的义务和责任,还没有深刻的认识。从自然灾害的释义学角度入手,结合对灾害不同认识的理论背景,分析了自然灾害的人为致因,依据客观的灾害史,指出了人类中心主义的极端功利化对自然灾害频发的罪责,并提出应从生态伦理学探讨了人类中心主义的内在文化根源,借助对理性主义的分析,揭示了人类中心主义发展的内在逻辑,继而。结合现代生态伦理学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对人类中心主义进行了反思和修正。  相似文献   

3.
<正>无论现代社会科技多么发达,在面对各种自然灾害时,人类的力量总是显得渺小而无力。自然灾害是指在人类依赖生存的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给人类带来了生存危害,具体包括土地干旱、河水洪涝、沙暴龙卷风、冰雹、大地震、海啸、泥石流、火山喷发等各种自然灾害。我国是世界上发生自然灾害最频繁的国家之一,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给我国带来巨大的人员伤亡,农田庄稼、房屋建筑物等都被损毁,从而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4.
暴雨洪涝灾害对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自然灾害的发生不仅给人类社会造成直接的损害,还具有极强的后效效应,本文以分析暴雨洪涝灾害对我国国民经济和灾区经济的影响情况,揭示了暴雨洪涝灾害对社会经济发生的短期和长期影响特征。  相似文献   

5.
天津市自然灾害特征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自然灾害统计资料,对天津市20世纪中各种自然灾害,特别是干旱、雨涝、冰雹、风暴潮、地震、地面沉降等6种主要自然灾害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揭示了该市20世纪以来干旱、雨涝、冰雹、风暴潮、地震灾害发生的频繁性、波动性和空间差异性,以及干旱和地面沉降灾害的区域性和日趋严重性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根据主要自然灾害致灾因子强度空间分布特点,并结合区域孕灾环境分异状况,将天津市划分为3个灾害区,对各区的孕灾环境和自然灾害区域组合特征进行了简要评价,提出了自然灾害综合防治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6.
纵观历史,人类一直在和各种自然灾害顽强地做斗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我们人类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和方法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今,各国政府对于如何应对灾害都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同时,从一个国家应对灾害的态度和能力上,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和国家的综合实力。我国是一个国土辽阔的国家,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相似文献   

7.
《灾害学》2016,(3)
2015年云南省先后经历了沧源5.5级地震、镇雄洪涝、富宁滑坡、华坪洪涝、昌宁泥石流和昌宁5.1级地震、干旱等严重自然灾害。灾害特点是:年初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严重;地震灾害频繁发生,在20 d内发生3次地震;降雨时空分布不均;风雹灾害发生点多面广对农作物影响严重;单点性强降雨频繁发生。该文对2015年云南主要自然灾害灾情进行了综述,对各灾种时空分布和成因规律进行了初步分析,提出了2016年防灾减灾对策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业自然灾害保险市场分析及其合理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萎靡的农业自然灾害保险市场不利于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从产品特性、风险和费率设定三方面分析了农业自然灾害保险市场的特征,通过对农业自然灾害保险市场进行经济学分析,找出其衰退的原因,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
关于我国粮食生产的易损性评价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以我国粮食生产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粮食生产与自然灾害损失强度的关系,建立了产量易损弹性系数模型,并用产量易损弹性分析方法,对我国粮食生产对自然灾变的承受能力进行了评价,较好地解释了我国近十几年来农业自然灾害频繁,但粮食产量仍持续增长的原因。指出产量易损弹性系数模型也适用于不同地区、不同农产品生产中关于自然灾害的易损性评价。  相似文献   

10.
人类至今尚无法对多种自然灾害的发生与成灾规模进行准确的预测与预报,但当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因此人类可以利用各种最新的科学理论与方法有效地减轻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又是一个地震、洪水、台风等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面对我国  相似文献   

11.
民国时期安徽淮河流域的自然灾害及灾害救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汪志国 《灾害学》2009,24(3):109-115
淮河流域地处我国南北地理、气候过渡地带,气候变化复杂,灾害性天气出现的频率极高;同时受黄河长期夺淮的影响,历史上就是我国自然灾害最频繁的地区.民国时期,在淮河流域安徽段发生的各类自然灾害中,水、旱灾害发生频率高、波及范围广;颖上、怀远、寿县、灵璧、凤台5个县受灾频率最高;地震灾害主要集中在霍山县.自然灾害不仅毁坏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秩序,而且严重冲击农业经济.面对惨烈的自然灾害,国民政府与民间社会采取了各种抗救措施,这些措施虽然于巨灾无大补,但在不同程度上起到了救济作用  相似文献   

12.
针对自然灾害发生后人们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界定了自然灾害社会心理风险及其识别的概念,以压力管理理论为基础提出了针对自然灾害的改进ISR压力模型,解析了人们灾害心理风险的形成过程,然后根据改进的ISR模型对自然灾害社会心理风险源、社会心理风险应对资源、社会心理风险表现形式及结果进行分析和识别,形成了较为系统的自然灾害社会心理风险体系。  相似文献   

13.
自然灾害对我国农业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2000-2008年自然灾害发生面积与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的各项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和回归分析,得出了自然灾害对我国农业发展影响较为显著,并具体指出了旱灾、水灾等自然灾害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影响.自然灾害通过影响农业单产、农业有效利用面积及农业总产值来影响农业,不同种类自然灾害的发生面积都处于不断波动之中,并呈现逐步提升之势,具有一定的区域性.最后指出了通过增强农业本身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和更好的预测农业自然灾害等,为各级政府制定抗灾减灾对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培养公民灾害意识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芹 《防灾博览》2007,(5):15-15
灾害是与人类共存的、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有效防御与减轻自然灾害给人类社会造成的损失和危害,保障民众公共安全,已成为国际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台风、地震、洪水等突发性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据统计,一般年份全国受灾害影响的  相似文献   

15.
自然灾害对社会的影响:以1920年北方大旱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陈玉琼  彭淑英 《灾害学》1994,9(4):85-89
本文通过1920年我国北方五省大旱对社会影响的分析,提出了自然灾害对社会影响顺序的基本模式,讨论了社会对灾害的放大与缩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人为制造的大灾难在中华民族上下5000年的灿烂历史中,自然灾害始终频繁发生。从有文字起便有了灾害的文字记载。我国的史书对于自然灾害有着翔实的描述,而且还将其成因分析得淋漓尽致。中华文化历来将灾害成因归纳为自然与人为两大类,即天灾与人祸。很多大范围、大规模的灾难是由这两种因素共同促成的,它们是天灾也是人祸。大量的自然灾害是人类在生产斗争中过度掠夺大自然而遭到大自然的“报  相似文献   

17.
自然灾害恢复力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社区和社会的恢复力是应对气候变化和减轻自然灾害风险的重要策略,但对自然灾害恢复力概念理解的模糊和混乱,影响了对自然灾害恢复力的深入研究与有效应用。对恢复力的研究背景、概念发展和国内外新近进展进行了较全面的论述。认为自然灾害恢复力是指社会-生态复合系统具体保护居民生命、生活以及相应基础设施免受扰动,并使其在自然灾害发生后得到修复的能力。概括了灾害恢复力的9项特征,分析了与自然灾害恢复力密切相关的两个概念,即灾害脆弱性、适应能力。总结了恢复力评估的5种主要方法,在此基础上,对灾害恢复力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提出了研究的关键问题和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陕西省宝鸡市自然灾害社会脆弱性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灾害社会脆弱性的研究对于减轻自然灾害的社会经济损失和提高应灾恢复能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选取涵盖自然灾害暴露性、敏感性及恢复能力的社会经济指标,利用组合赋权法对陕西省宝鸡市各县区自然灾害社会脆弱性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区域人口、经济密度及财产数量是影响自然灾害社会脆弱性的主要因素;区域的人口结构及社会结构决定了其对自然灾害的敏感程度;宝鸡市自然灾害社会脆弱性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脆弱性较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市辖区范围的金渭两区,而陈仓区和凤县是自然灾害社会脆弱性较低的地区。  相似文献   

19.
自然灾害发生时间序列的分形特征及R/S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统计了公元960年到1979年我国地震、洪涝和台风风暴潮灾害发生的时间及死亡人数,以分形几何中的Cantor集合为模型,发现我国自然灾害发生时间序列的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分形特征,并采用Smalley方法分别计算了不同灾害发生时间序列分布的分维值,它们均在0.5左右,同严格意义上的数学分形Cantor集合相比分维较小,说明我国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发展的自组织程度还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其危害程度将可能进一步提高;在自然灾害发生时间序列的分形特征的基础上,通过R/S分析,得出3种自然灾害发生时间序列的H指数均在0.28左右,同日斑指数、树木年轮、湖泊水位变化等自然现象相比较小,说明自然灾害的发生具有短程相关性,其发生规律没有日斑指数等自然现象明显.该研究对于进一步认识和研究我国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规律和发展趋势等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0.
针对重大自然灾害预测预报的世界难题,在可公度方法的基础上,提出时间对称性观点;进而对陕西及可能影响到陕西的部分全国重大自然灾害进行了趋势研究。研究认为,2010年、2012年、2013年及2019年,陕西及邻近地区有发生重大灾害的可能性。并认为,适应全球变化首先要适应频繁的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