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2 毫秒
1.
袁昌盛 《安全》2006,27(4):39-40
众所周知,在煤矿企业生产过程中,职工安全能力是否增强、作业行为是否规范、安全素质是否提高与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因此,如何依托职工,促进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一直是广泛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河北金牛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显德汪矿工会,在参与安全生产监督工作中,注重发挥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作用,充分调动职工群众参与安全监督的积极性。针对煤矿生产事故多发,一线职工农民工居多,安全文化素质偏低、人员流动性较大和难管理等情况,根据多年群众参与安全生产监督实践经验,工会提出群监员“班前三个五分钟”的群众安全工作法,对增强职工安全生产意识和提高安全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近来,兖矿集团唐村煤矿加大安全防治力度,编制了《唐村煤矿职工自主保安条例》,使职工安全生产拥有了“护身符”,提高了安全防控能力。 唐村煤矿发挥职工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在新版《煤矿安全生产法》的基础上,制订了《唐村  相似文献   

4.
煤矿职工安全自我评价系统(以下简称“系统”)是计算机程序控制下的一种煤矿职工自我评价体系。这一评价体系的核心内容是考察煤矿各工种岗位职工的安全生产应知应会、事故预想、防范控制、自救逃生等方面的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工种的职工通过这一系统都可以对自己的安全生产总体素质作一个评价,从而进行自我控制,  相似文献   

5.
煤矿职工安全心理重要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预防或控制煤矿事故中人为因素的影响,通过对煤矿生产活动的特点介绍,分析了煤矿生产活动对煤矿职工心理的影响和煤矿职工的主要安全心理问题,阐述了煤矿职工安全心理在煤矿生产活动中的重要性,为避免或减少煤矿职工出现不安全心理及不安全行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富源县多乐煤矿从提高职工安全技术素质和改进安全设施入手,加强安全生产工作,自办矿以来,十七年未发生死亡事故。 这个矿目前已实现了机械通风,矿灯照明,绞车提升和机械排水。在管理制度上,该矿正副矿长坚持长年跟班下井,发现问题,立即组织力量解决。还针对矿职工原来都是农民,文化水平低、安全素质差的状况,把10名矿级干部送到地、县培训。对新入矿工人,先进行7天安全培训教育,然后经考试合格者方能录用。对老工人实行每月一天的安全教育制度。多乐煤矿安全生产十七年@樊心发  相似文献   

7.
一、全国和福建省非煤矿山安全现状简述 2004年,全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事故总起数和死亡总人数同比均有所下降,但重大事故上升幅度较大.非煤矿山伤亡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集中在违反操作规程或劳动纪律、生产场所环境不良和安全设施缺少或有缺陷上,这三种原因造成的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2004年非煤矿山事故总起数和总死亡人数的74.6%和75.3%.这反映出了我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基础工作还很薄弱,职工素质低,安全意识差,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还没有落到实处;二是多数企业自身的安全管理工作基础薄弱,安全投入不足,职工教育培训不够或流于形式,导致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普遍低下,开采技术含量低,部分企业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多数从业者素质低,安全意识差.  相似文献   

8.
安全生产是企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提高效益的根本保证。安全生产的成效除了受物、环境等因素影响外,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安全素质。抓安全生产工作,坚持从提高职工安全素质抓起,这就抓住了问题的根本,从而使我们在具体工作中,取得良好的安全成绩。 所谓职工安全素质,一般是指职工个人各种内在的因素的综合,包括职工的思想境界、政治觉悟、文化水平、操作技能、身体状态、自控能力等。安全生产要求职工牢固树  相似文献   

9.
为了适应煤炭工业生产建设持续稳定发展和现行用工制度的需要,实现煤矿安全状况根本好转,对职工尤其是井下特殊工种的工人进行正规安全技术培训,提高安全技术素质显得非常迫切。为此煤炭部领导决定拨专款在全国煤矿分批建设安全技术培训中  相似文献   

10.
国家、省、徐州市三级总工会与徐矿集团联合研制开发的“煤矿职工安全自我评价系统”(以下简称系统)于2007年12月顺利通过国家安监总局组织的专家鉴定。2009年3月,该系统荣获国家安监总局安全生产科技进步三等奖(AQJ-4—3—119)。该系统的开发与广泛应用,对减少“三违”,提升煤矿职工素质,避免事故发生,切实保护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1 前 言 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是一个拥有12万职工,年产钢250万t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从多年的生产建设实践中深切体会到,坚持安全教育为本,不断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实现安全文明生产,是企业走向市场,在市场竞争中前进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条件。1994年,除深化改革,加快转换经营机制外,进一步加强了安全生产的管理工作,在全公司范围内实施了全员安全教育,考试合格持证上岗的重大举措,使职工的整体安全素质有了新的提高,安全工作在生产经营中的重  相似文献   

12.
我国煤矿安全现状及应当采取的对策分析   总被引:35,自引:26,他引:35  
针对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分别从我国煤层自然赋存条件、国家对煤矿企业的技术定位、煤矿从业人员素质、现有煤矿安全技术装备以及国家对煤矿的税制等方面分析了当前煤矿安全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从提高煤矿从业人员的素质、建立本质安全化的生产体系、对高瓦斯和突出矿井应当制订特殊政策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对策,研究结果对煤矿安全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给力安全培训 打造本质安全型员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同煤矿集团公司高度重视员工的安全培训工作,从提高地位、加强领导、完善制度等方面加强安全培训工作,员工的安全素质得到提升,推动了企业的安全发展。  相似文献   

14.
《江苏劳动保护》2011,(6):15-16
南通市一直高度重视全员安全培训工作,从2006年起就启动了百万职工安全生产知识电视培训工程,对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和示范作用,为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起到了积极的保障作用。为进一步巩固安全培训工作成果,南通市安监局依托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开展远程安全培训。  相似文献   

15.
煤矿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与意识是决定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教育和培训是提高煤矿从业人员素质与意识的有效手段,对煤矿安全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川煤达竹公司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从系统理论出发,将煤矿生产过程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从人、机、环境、管理四个系统要素着手,将3D仿真游戏应用于情景模拟培训,把从业人员培训分为情景式培训、互动式培训、视频式培训、手机短信培训和事故案例学习.提出人、机、环境系统协调的煤矿现代安全生产培训管理系统,有效提升了员工素质,实现了煤矿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6.
巢湖变电所通过制定详细的一日工作标准,使职工们感到要做好本职工作,光靠责任心和热情是不够的,还得有真本事。这样的认识使部分职工学习业务的压力增大了,求知欲望增强了,因而提高了培训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提高了职工的技能,也使安全得到了保证。向学习要素质,向素质要安全成为大家的共识。  相似文献   

17.
煤矿安全管理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煤矿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是煤矿管理的重要环节,反映了煤矿综合素质的高低。要想打造"本质安全型"煤矿,必须提倡安全质量标准化和创新安全管理方法,全面推进煤矿安全管理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的轨道。具体管理措施包括:狠抓制度建设,实现标准化管理;营造"安全文化"氛围,树立以人为本理念;抓好安全培训工作,提高全员安全素质;转换安全管理思路,明确各级职责;实现现场安全管理法制化,促进安全管理健康有序发展;建设高质量安全监察队伍,提高安全监察效果。  相似文献   

18.
<正>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消息,国家安监总局近日下发《关于建立和完善非煤矿山师傅带徒弟制度进一步提高职工安全素质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非煤矿山企业要把师傅带徒弟工作纳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整体部署,师傅带徒弟的时间原则上不少于6个月,特殊工种可延长到12个月。近年来,师傅带徒弟这种有效的安全教育培训方式被许多企业逐渐弱化,相关  相似文献   

19.
周明银  胡玉忠 《安全》2001,22(6):26-27
随着企业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对职工的安全生产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只有高素质的职工才会保证企业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要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关键在于教育,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职工安全教育情况如何呢?对此笔者走访调查了当地一些企业,发现大多数企业的教育方式仍然采用传统的灌输方式,此举虽然对于职工尽快系统学习安全知识来说是十分必要的,但对于职工日常的安全教育来说是不太实用的,因此笔者建议企业在职工的日常安全生产教育中可采用自我教育的方式,让职工自己教育自己,通过自我学习、相互学习,从而达到相互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素质低,是煤矿事故多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建议从大幅度提高煤矿井下人员工资待遇,吸引高素质人才从事煤矿工作;全方位开展煤矿职业培训工作,坚持先培训后就业,实行煤矿从业准入制;对现在岗的煤矿从业人员分期分批进行培训,实现煤矿从业人员持证上岗;政府出台政策,强制煤矿企业开展职工岗位技术培训和安全培训等4个方面着手,切实提高煤矿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减少煤矿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