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发理 《环境保护》2011,(14):61-62
秦岭是世界上享有盛誉的山脉,它与欧洲的阿尔卑斯山、美洲的落基山并称为"三姐妹山".秦岭也因其独特的区位以及重要的生态功能,被誉为"中国的中央国家公园".秦岭是中华民族的"龙脉"所在,以秦岭为依托的渭河流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这里不仅孕育和诞生了周、秦、汉、唐的灿烂文化,更以它特有的典型性和包容性,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在秦岭的庇护下,关中城市的发展传承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气质和底蕴.  相似文献   

2.
莱茵河发源于阿尔卑斯山的冰川,全长1320 km,流经意大利、奥地利、瑞士、列支敦士登、法国、德国、比利时、卢森堡、荷兰9个国家,在荷兰汇入北海。在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初,莱茵河因受工业污染而水质恶化,直到80年代初,莱茵河一直被称为"欧洲下水道"。流域各国为了全面解决菜茵河流域水环境治理问题,建立了"保护莱茵河国际委员会"(Intemational Commissionfor the Protection of the Rhine,简称  相似文献   

3.
<正> 前言 矿化在成因上受到板块构造作用的控制,并且可以成为构造作用的一种标志,这种看法目前已经为愈来愈多的人所承认。能够达到工业品位和开采规模的矿床,在阿尔卑斯为数不多。至少有两个主要的造山运动(海西运动和阿尔卑斯运动)在阿尔卑斯地区留下了遗迹。除了Dixon和Pereira(1974)、Evans(1975)、Petrascheck(1976)和Oberhauser(1978)之外,其他人在确定阿尔卑斯矿床与欧洲阿尔卑斯体系的中生代—新生代板块构造(例如、阿尔卑斯造山  相似文献   

4.
林琪 《环境》2014,(11)
正人类的能源越来越短缺,开发新能源成为当今最重要课题,各种设计发明不断出现,科学家预言,21世纪将是细菌发电造福人类的时代。在不久前发布的《2014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科研精英》报告中,展示了最新的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研究人员(亦称为"高被引科研人员")名单,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教授成少安入选环境与生态学科的"高被引科学家",入选原因则是他"驯化"了成千上万细菌,使它们能利用污水来发电。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人生活水准的迅速提升,以往的"自行车王国"之称正逐渐淡出人们的视听.全民使用自行车,可谓是对环境保护的一个巨大贡献,利国利民,应该提倡和保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似乎越来越觉得,自行车王国这个称呼与我们这个飞速崛起的现代化国家格格不入.  相似文献   

6.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心理学上,想象力被定义为人脑在感性形象基础上创造出来的心理形象的过程。想象力是创造力的源泉,是人们将获取的知识转换为成果的必要条件。在化学学科中,许多知识点及理论都是抽象的,必须要借助丰富的想象力才能准确地接收和理解。因此,想象力的培养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世间万物,生命之网."这是2001年"6·5"世界环境日的主题. 这个主题,很有东方文明的色彩 记得21世纪的前夕,世界充满着神秘感,乐观者把世纪之交看成是千载难逢的良机,悲观者则对未来怀着莫名其妙的恐惧.上世纪末的温室效应增加,臭氧层空洞扩大,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旱涝地震灾害频仍,爱滋病和埃博拉病流行……成了人们有目共睹的事实而陷入一筹莫展.  相似文献   

8.
有一种分享,可以让你足不出户也能收入倍增;有一种分享,可以让你花最少的钱,享受到最好的待遇;有一种分享,可以让你空置的房间,闲置的汽车、船舶等物品成为赚钱的工具.这种分享就是——"共享经济"(又称"合作式消费"),它以互联网为依托,把人与人之间的种种需求紧紧相连,处处分享. 时至今日,循环经济的发展和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互联网的发展正促使人们更多地进行"共享经济"."占有"已不再是衡量价值的指标,人们对拼车、拼房、房屋交换、二手交易的热情越来越高,这不仅改变了原有的大生产、大消费方式,还悄然带动了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不可否认,"共享经济"已成为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并不断成长.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人们联系外界事物与大脑思维的桥梁。而教师的语言则是课堂交流最基本的信息载体。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不容否认,课堂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思维与教师语言指导相结合的过程。在低年级的数学课上,教师凝练、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不仅能引领学生走进充满奥秘的数学王国,而且能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相似文献   

10.
日本是个洪灾严重的国家,自20世纪50年代起,国家把防洪重点放在以"防"为主的工程设施建设上,逐步建立了较高标准的全国防洪工程体系.但通过50多年的防洪实践,人们发现这些用钢筋水泥浇固的工程体系,并没有完全达到预期效果,甚至事与愿违.如:本想让洪水"快走",但结果往往是洪水的破坏力更大.于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日本改变了防洪策略,变洪水"快走?,为"留住"洪水,采取"营造多自然河川"的措施,就地消化洪水,化整为零,寓除害于兴利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