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污染土壤修复的技术再造与展望 总被引:58,自引:4,他引:58
周启星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2,3(8):36-40
污染土壤的面积在迅速扩大,迫切需要修复,治理;随着土壤污染组分的日益复杂化,等待着全面,高效的修复技术的研制。对污染土壤修复相关技术现状进行剖析表明,现有的各种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由于存在着许多技术上难以克服的问题,需要从技术的现有进展和技术构想进行整体意义上的创新,即如何把现有的技术进行参数优化、改造后进行最佳组合与综合,才能取得该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污染土壤的生态化学修复,污染土壤的生态化学修复,其实质在于技术的再造,代表了21世纪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污染土壤化学修复技术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污染土壤修复环境工程近年来发展迅猛,欧美等发达国家在其技术创新和设备改进2个层面都取得了长足进展。本文概述了化学淋洗修复技术(原位化学修复技术和异位化学修复技术)、化学还原与还原脱氯修复技术、化学氧化修复技术、溶剂浸提技术和土壤性能化学改良修复技术等污染土壤的化学修复技术原理、进展与适用性以及有关关键技术参数,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污染土壤化学修复技术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污染土壤修复环境工程近年来发展迅猛,欧美等发达国家在其技术创新和设备改进2个层面都取得了长足进展。本文概述了化学淋洗修复技术(原位化学修复技术和异位化学修复技术)、化学还原与还原脱氯修复技术、化学氧化修复技术、溶剂浸提技术和土壤性能化学改良修复技术等污染土壤的化学修复技术原理、进展与适用性以及有关关键技术参数,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污染土壤及地下水修复的PRB技术及展望 总被引:50,自引:5,他引:45
PRB技术是一类就地修复污染土壤及地下水的新型技术,主要由注入井、浸提井和监测井3部分所组成。污染地区的水文地质学研究,是实施该技术的关键;化学活性物质的筛选、注入的部位、浓度、速率以及是否均匀分布,是该技术是否有效的关键要素。胶态零价铁PRB技术,被证明是一项修复由卤代烃、卤代芳烃和有机氯农药以及一些有毒金属(如铬、硒、铀、砷和锝等)引起的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的有效技术。尽管这些技术存在一定的弊病,但与传统的处理方法相比,其技术上的优势是十分明显的。可以预料,这一技术在我国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污染土地就地修复技术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欧美等发达国家在污染土地的就地修复方面有很大的发展,修复技术包括就地土壤淋洗,就地化学修复,就地生物修复,就地玻璃化,电修复,土壤蒸汽浸提,就地生物促进土壤蒸汽提,就地喷气修复,就地土壤冰冻,就地热力学修复和就地稳定/固化修复等,其中的许多方法已进入应用阶段。 相似文献
6.
污染土壤及地下水修复的PRB技术及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PRB技术是一类就地修复污染土壤及地下水的新型技术 ,主要由注入井、浸提井和监测井3部分所组成。污染地区的水文地质学研究 ,是实施该技术的关键 ;化学活性物质的筛选、注入的部位、浓度、速率以及是否均匀分布 ,是该技术是否有效的关键要素。胶态零价铁PRB技术 ,被证明是一项修复由卤代烃、卤代芳烃和有机氯农药以及一些有毒金属 (如铬、硒、铀、砷和锝等 )引起的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的有效技术。尽管这些技术存在一定的弊病 ,但与传统的处理方法相比 ,其技术上的优势是十分明显的。可以预料 ,这一技术在我国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8.
9.
重金属污染土壤电动力学修复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电动力学修复技术是把电极插入受污染的土壤并通人直流电,发生土壤孔隙水和带电离子的迁移。土壤中的污染物质在外加电扬作用下发生定向移动并在电极附近累积,抽出处理从而被除去。新兴的电动力学原位修复技术去除土壤重金属污染正越来越多地被各国研究人员接受。一系列实验规模的研究和技术已日渐成熟,其中Lasagna技术和E-lectro-klean技术已在美国肯塔基州和路易斯安那州等地进行了原位修复。 相似文献
10.
重金属与土壤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及污染土壤修复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阐述了微生物与重金属间的相互作用,指出土壤重金属污染影响微生物活性、生物量,且重金属对微生物具有一定的生态毒性。可通过微生物的氧化-还原作用、生物吸附富集和溶解作用,达到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污染土壤淋洗技术是修复污染土壤的一种新方法 ,是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一种补充 ,使污染土壤修复的系统化成为可能。淋洗法主要使用淋洗剂清洗土壤 ,使土壤中污染物随淋洗剂流出 ,然后对淋洗剂及土壤进行后续处理 ,从而达到修复污染土壤的目的。因为淋洗剂的种类和淋洗方式的不同 ,土壤淋洗法可分为许多种类。土壤淋洗法主要受土壤条件、污染物类型、淋洗剂的种类和运行方式等因素影响。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 ,就有潜力设计出经济高效的土壤淋洗系统。土壤淋洗法有很多优点 ,尽管也存在一些问题 ,但其技术上的优势也是其他方法难以取代的 ,所以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采用电动力学方法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研究中采用高岭土模拟铜污染土壤,结合电动力学修复理论,考察了不同电压、添加络合剂条件下铜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当电压强度为0.5V/cm时,最靠近阴极部分的土壤中Cu^2+的C/C。为1.596,当电压强度为1V/cm时,C/C0为2.245,说明适当提高电压强度能够有效的增加Cu^2+的迁移效果;土壤中未加入络合剂时,Cu^2+大部分集中在第5段土壤中,C/C0为1.339,在土壤中加入络合剂以后Cu^2+大部分集中在靠近阴极部分的土壤中,C/C。为1.716,说明在污染土壤中加入一定量的络合剂可以与Cu^2+结合生成螯合物,提高Cu^2+的迁移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揭示典型阴离子在电动修复六价铬污染土壤过程中的迁移行为,以人工配置的Cr (Ⅵ)污染蒙脱石模拟供试土壤,蒸馏水作为阴阳极电解液,在电压梯度为2 V·cm−1的条件下进行电动修复实验;并分别对比分析各组实验的电流、pH、电导率、能量损耗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5种阴离子在土壤电动修复过程中的迁移顺序为:${{rm{NO}}_3^ - gt {rm{Cr}}left( {{text{Ⅵ}}} right) approx {rm{C}}{{rm{l}}^ - } gt {rm{SO}}_4^{2 - } gg {rm{PO}}_4^{3-}}$ 。相比于酸性土壤,偏中性的土壤环境更利于Cr(Ⅵ)向阳极的迁移,而酸性土壤会导致电动修复过程能耗的增加,更容易产生聚焦现象。土壤中${{rm{CO}}_3^{2 - }}$ 、OH−和${{rm{PO}}_4^{3 - }}$ 的存在,能有效地缓解电动修复过程中产生的聚焦现象,而且能加速土壤中Cr(Ⅵ)的去除;${{rm{PO}}_4^{3 - }}$ 的存在能将Cr(Ⅵ)的去除率提高到99.9%以上。本研究结果可为电动修复六价铬污染土壤电解液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对微波修复氯丹污染土壤进行研究,重点考察了含水率、微波辐射时间、碱浓度、活性炭添加量和土壤量对其中氯丹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1)总体上,氯丹降解率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少,随着微波辐射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当含水率为20%、微波辐射15min后,α-氯丹和γ-氯丹的降解率分别增加到65%和56%。(2)总体上,氯丹降解率随着微波辐射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加,7min后氯丹的降解过程基本趋于平衡。10mol/L氢氧化钠溶液存在条件下氯丹降解效果最好,15min时α-氯丹和γ-氯丹的降解率分别为94%和82%。(3)氢氧化钠溶液最佳摩尔浓度为10mol/L。(4)添加1.0g活性炭条件下,氯丹降解率随着微波辐射时间延长而迅速增加,15min时α-氯丹和γ-氯丹的降解率分别为98%和94%。(5)当土壤和活性炭的质量比固定为15∶1时,随着土壤量的增加,氯丹降解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5.
16.
挥发性有机物 (VOCs) 具有易挥发、易迁移、环境归趋机制复杂、赋存分布异质性高的特点,这导致VOCs污染场地的修复治理难度较大。在进行房地产开发时,未经彻底修复的VOCs污染场地容易出现蒸气入侵等健康风险问题,甚至引发社会群体性事件,故VOCs污染场地修复是环境管理部门监管的重点。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场地修复工作在科学性和规范性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存在对VOCs特殊性考虑不足的问题。系统总结了我国VOCs污染场地修复管控及效果评估方面存在的5个问题,并揭示了这些问题背后的科学机制,结合国内外的工程实践经验和科学研究成果对这5个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VOCs类污染场地修复治理和安全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18.
石油类污染物对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破坏,影响植物的生长,甚至直接影响到人类健康。选择典型禾本科植物 高粱和玉米,通过盆栽实验,种植于模拟石油污染的土壤中,植物成熟收割后,通过测定土壤中总石油烃的含量,植物体中多环芳烃和直链烷烃的含量,研究高粱和玉米对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结果显示:在种植高粱、玉米后,土壤中总石油烃含量明显降低,并且在收获的高粱、玉米植物体中直链烷烃和多环芳烃含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未检出)。说明高粱、玉米对石油烃具有一定的去除作用,且高粱对土壤中石油烃的去除作用高于玉米;高粱、玉米对土壤中的多环芳烃和直链烷烃具有一定的积累与富集作用。 相似文献
19.
依据当前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特点以及场地特征,构建4层12指标21方案的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决策分析结构,运用多属性决策分析方法——PROMETHEEⅡ偏好排序法,对当前场地修复技术以及典型场地条件进行了客观分析和综合评价,实现基于具体修复目标的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择优筛选,并采用该方法对虚拟特定污染场地的土壤修复技术筛选进行了实例应用。这为污染场地的治理和修复提供了方法依据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