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砖瓦厂排放的氟化物造成水稻严重减产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某砖瓦厂排放的废气造成附近水稻严重减产。通过对大气、土壤、河水和水稻等样品的分析,结合水稻开花阶段的气象条件研究表明:砖瓦厂排放的气态氟化物是造成水稻减产的主要因子,受害的程度与离厂的远近和水稻开花期间的天气状况密切相关。最后,对防治该厂的氟污染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粘土制砖过程中固氟剂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基于制砖时氟易与钙结合生成高温下较稳定的CaF2,从而降低氯化物逸出量,在试验分析24种钙基物料固氟效果的基础上,选取效果较佳的6种分别在实验室和砖瓦厂进行优化添加比例试验,对其中途中 作了砖质检验,以研究其可能对成品砖质量的影响,并进行了相应的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3.
采用植物仿生与化学淋洗联合修复技术对重金属Cd污染的工业场地进行修复,使用H_2O、1%乳酸、5%乳酸和0.03 mol·L~(-1)EDTA溶液作为化学淋洗剂进行原位淋洗,通过改变土壤重金属存在形态以增加植物仿生修复技术的效率。同时研究了植物仿生修复装置大小及修复装置填料组成对植物仿生修复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3个月的修复,3块实验田Cd含量的降低率分别为81.97%、82.67%和67.67%,均达到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规定的Cd三级标准。四种淋洗剂中,以EDTA的联合修复效率最高,为82.33%,其余联合修复效率依次为5%乳酸溶液(74.33%)、1%乳酸溶液(71.67%)、H_2O(67.67%)。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Cd含量与乳酸呈负相关,差异显著;与EDTA呈负相关,差异极显著。植物仿生修复3个月后φ=5.0 cm的植物仿生修复装置的修复效率较φ=2.5 cm的高1.21倍;填料中增加5%赤泥对植物仿生修复效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炼油污水处理场的“三泥”经过机械过滤脱水后可用作为砖瓦厂烧砖的辅助燃料,做到化害为利,变废为宝,实现经济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河岸混合植物带改善河水水质的现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年的时间里在现场利用混合植物河岸带、无植物空白带对受污染河水进行处理.对COD、NH 4、TP、浊度和水温进行了监测,并比较了不同季节里混合植物带改善河水水质的效果.混合植物带在夏、秋季改善河水水质的效果好于冬、春季.混合植物带在夏季对COD、NH4 -N、TP和浊度的去除率分别为37.01%、69.21%、62.45%和99.17%,在冬季对河水水质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混合植物带可以降低河水温度及河水早晚温差,起到改善局部水环境的作用.混合植物带与空白带的对比表明植物对去除水中污染物、改善局部水环境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造纸污泥固化/稳定化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能更好地无害化处理造纸污泥,对造纸污泥的固化/稳定化处理技术进行了研究。以水泥、粉煤灰和煤渣作为固化剂对造纸污泥进行固化/稳定化处理。通过抗压强度评价污泥固化块的力学性质;并对固化块浸出液的COD浓度与重金属质量浓度进行了检测。当水泥、粉煤灰和煤渣的掺量分别为0.12、0.02和0.10 kg/kg,养护时间为6 d时,固化块抗压强度达到360 kPa。结果表明,水泥和煤渣对提高造纸污泥固化块的抗压强度具有促进作用,而它们与粉煤灰对造纸污泥中的有机质和重金属均具有一定的固化作用。在以上条件下,固化块浸出液中COD浓度约为115.7 mg/L,重金属浓度符合国家标准。经养护后的固化块含水率均保持在35%~40%,符合填埋场的进场标准。  相似文献   

7.
小兴安岭地区人烟稀少,植被发育较好,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1984年我们对该区土壤、植物、水体中Fe、Mn、Zn、Cr、Cu、Co、Cd、As、Ni、Pb10种重金属元素进行了调查研究,探讨不同环境要素之间以及沉积物中不同元素之间的关系。 一、小兴安岭地区环境中的重金属 本文研究了小兴安岭地区土壤、植物和水体中的重金属,土壤主要是暗棕色森林土,植物采用本区优势树种红松(Pinus ko-raiensis)、蒙古栎(Quereus mongolica)、糠椴(Tiliamand shurica)和兴安白桦(Betula plalyphylla),水体包括河水和河底沉积物.为了研究土壤与植物中元素含量关系,土壤和植物同步采样。 1.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特征 暗棕色森林土是重要的林业土壤资源,在小兴安岭地区,其分布面积约占土壤总面  相似文献   

8.
随着工业和经济的发展,土壤重金属污染越来越严重,因此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迫在眉睫。植物修复技术因其经济、环保等优点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但存在修复植物稀少的问题。将其他技术与植物修复技术联用可能是突破植物修复这一局限性的关键举措之一。介绍了基因工程技术与植物修复技术联用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微生物技术与植物修复技术联用中植物根际促生细菌、菌根真菌的作用;概述了材料化学技术联合植物修复的应用现状,着重介绍了土壤改良剂和螯合剂的实际应用。最后对基因工程、微生物、材料化学等技术联合植物修复技术在研究和应用中的未来方向进行了前景展望,旨在为植物修复技术发展提供更多新的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针对生活污水和农田灌溉污水污染特点,以株洲攸县某人工湿地为例,采用"表流-潜流"串联组合人工湿地模式对混合污水进行处理,并对该系统的水质及植物生长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出水中COD、TN、TP、氨氮分别为39.10、1.52、0.25、0.61mg/L,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表流单元的香菇草(Hydrocotyle vulgar-is)和狐尾藻(Myriophyllum verticillatum)生物量远高于潜流单元的挺水植物,但其最大根长却远小于潜流单元的植物,挺水植物再力花株高明显高于其他植物。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污水处理率不断提高,污泥产量快速增加,污泥的资源化利用问题日益突出。针对这一问题,采用污泥土壤化植物床技术处理小城镇污水厂污泥。通过一个小试装置和4个中试单元,对植物床处理过程中的污泥泥质以及滤液水质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比较了甜象草床、芦苇床、香蒲床对污泥的处理效果。研究表明,污泥土壤化植物床对投加到其中的污泥会产生一系列复杂作用,有助于污泥脱水和稳定化,同时能有效地对污泥渗滤液进行截流净化。  相似文献   

11.
植物是人工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工湿地的可持续运行与发展依赖于合理的植物管理与资源化利用。从植物配置、生长环境和植物收割等方面综述了人工湿地植物管理现状,对人工湿地植物高价值利用方式和效益进行了分析,提出湿地植物气化方法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人工湿地植物高价值利用提供了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耐寒人工湿地植物石龙芮和酸模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人工湿地在寒冷季节的运行效率,对2种非夏季植物作为湿地植物处理生活污水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2种植物对N、P元素都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对COD的去除也达到45%~50%。通过单一植物系统和复合植物系统的处理效果比较,发现石龙芮酸模复合植物系统对污水中的P元素和COD的去除率更高。研究表明,石龙芮和酸模作为人工湿地植物具有可行性,与常规植物互补使用能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人工湿地的运行时间。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桃浦垃圾填埋场封场植被的重金属吸收和积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垃圾填埋场的生态修复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选择合适的封场植被对生态恢复至关重要。本研究对上海市桃浦垃圾填埋场的土壤和29种优势植物的重金属含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该填埋埋场土壤呈现Zn和Cd的中度复合污染。在研究的优势植物中,杨树、雪松和夹竹桃吸收Zn的能力较强,杨树、紫薇、金丝桃吸收Cd的能力较强。荆芥表现为重金属Zn的富集型植物;龙葵表现为重金属Cd的富集型植物;麦冬和狗尾巴草则表现为重金属的根部囤积型植物。可综合选择这些植物用于城市垃圾填埋场的植物修复和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14.
植物整治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在环境污染治理中有很大的潜力。本文介绍了植物整治的一般原理,综述了其在去除Cd2 + ,Pb2+ ,Hg ,Ni2 + 等金属离子,富营养水体中的N、P 元素、有机废水治理中的研究现状,以及植物回收贵重金属的可能性。讨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一是植物对重金属及其它污染物的耐受及解毒原理;二是选育高年生物量、耐受性强、根系发达的“超级植物”;三是优化工艺,提高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5.
植物修复技术在地表水污染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一项新兴的地表水污染治理技术--植物修复技术.该项技术与传统的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相比,具有成本低、处理效果好(去除率可达99%以上)、对环境扰动小、操作简便、在处理设备和处理规模上没有限制等优点.这些优点决定了植物修复技术在地表水污染治理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综述了国内外植物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该项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砷矿尾砂污染及其治理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调查了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寨岗铁屎坪土法炼砷废墟及其周边砷污染状况.发现渗流水含砷高达43.72 mg/L,渗流水随雨水沿山坡、溪流流入下游,对周边的水体、土壤、农作物等造成严重污染.同时发现全缘凤尾蕨、龙船蕨、野苎麻、白芒草和接骨草是耐砷植物.模拟试验证实在炼砷废墟和高砷尾砂上种植这些植物可减少砷的迁移,且不致引起二次污染.1998年对铁屎坪土法炼砷废墟进行治理,经一年多跟踪观察,周边水体中砷含量从原来的约0.048 mg/L下降到0.001 06 mg/L.结果表明用植被治理尾砂的砷污染是一种价廉、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表流-水平流复合人工湿地对高污染河水的净化效果及植物对复合湿地中二级潜流湿地的影响作用,实验构建了表流+芦苇水平潜流和表流+无植物水平潜流复合人工湿地。在相同的水力负荷下连续运行一年的结果表明,复合人工湿地对高污染河水中TN、NH3-N、TP、COD、BOD5和SS的去除率分别为57.3%~63.1%、65.7%~68.1%、69.4%~82.7%、85.3%~86.3%、96.7%~96.9%和97.9%~98.2%,种有植物的二级潜流湿地具有更好的脱氮和除磷效果;表流湿地作为复合湿地的第一级能够有效去除大部分的有机污染物和悬浮物,进而避免二级潜流湿地的堵塞,并利于二级潜流湿地的脱氮除磷的进行;复合湿地对有机物和悬浮物的去除不受季节性波动的影响,但是其脱氮效果受季节波动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农用地重金属污染植物提取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用地重金属污染具有污染范围广、风险筛选值和风险管制值相对较低等特点,使常规土壤修复技术如客土法、化学淋洗法、固化稳定化等的应用受到限制,植物提取技术是修复农用地重金属污染的有效手段。介绍了富集植物种类、超富集植物的评判依据、富集植物对重金属提取机制,重点分析了植物提取技术在农用地修复应用中的效果、影响因素、存在的问题及强化措施,最后对植物提取技术修复重金属污染农用地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抗污植物的筛选,以往多用人工熏气法,即人为地产生有害气体(如氧化硫、氟化氢、氯气、氨等气体),并将气体通入装有试验植物的熏气罩内,对植物进行一定浓度和时间的熏气处理,然后根据植物  相似文献   

20.
矿化垃圾基本理化性状剖面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化垃圾能否作为农业资源被重新利用,除应考虑有效植物营养物质的含量与是否存在有害物质外,还取决于其基本理化性状。对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中经填埋6年、8年、10年后得到的矿化垃圾基本物化性状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矿化垃圾的土粒密度显著小于对照土壤,交换性盐基总量、CEC显著大于对照土壤,pH值和对照土壤基本相当;表层(0~50 cm)矿化垃圾的土粒密度、CEC、交换性盐基总量、pH值的变化幅度依次大于中层(50~100 cm)和下层(100~150 cm);矿化垃圾的理化性状在填埋8~10年后总体趋于稳定。从植物生长的环境角度看,填埋8~10年后的矿化垃圾可以开采后作为植物生长基质、土壤改良剂等农业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