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朱莹莹 《国外农业环境保护》2011,(1):41-44
以个体生活资源基本需求为计算单位,探讨陕西生态总资源承载人口能力,预测陕西人口发展与生态资源的关系。根据本文给出的计算方式,陕西耕地资源与人口数量35年后基本饱和;草场资源严重超载畜牧,人均草场资源远低于实际需求;森林资源已经供不应求;水资源对于人口数量严重紧缺,渭河水质污染严重。面对这一现实,陕西需要坚持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加强土地综合管理;提高草原保护意识,加大草原建设力度;依法管理和保护森林资源,扩大用材林营造面积;加强节约用水意识,充分保护和合理开发水资源。 相似文献
2.
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地矛盾变得越发突出,已经成为制约城市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桎梏.泉州市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面临着土地资源严重紧缺的问题,亟需对其市域土地承载力进行研究,并用来指导城市的发展,从生态敏感性的视角,通过对泉州市域的生态用地和城建用地的划分,在以保护生态用地为前提的基础上,对其生态用地规模和城市用地规模进行测算,最后分别按照国际和国内两种指标来测算其土地资源承载力. 相似文献
4.
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的缘起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不断深入,理论和实践界越来越重视在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允许范围内推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回顾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关研究的缘起与理论演变,从理论层面上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关问题进行系统梳理,理清脉络,这是正确制定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5.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区域发展战略决策的基础,对指导区域可持续发展和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梳理了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从土地资源承载力向水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和生态承载力发展,再到近年来以土地开发强度为特征,以及基于供给能力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兴起的历程。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从单一资源走向各类主要自然资源、环境要素及综合要素的承载力评价,研究方法不断完善。但目前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仍存在更多地关注承载的极限容量,对发展容量的关注不足;缺乏具有普适性、可推广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理论及方法体系等问题,其研究仍面临严峻的挑战。未来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仍需在承载力从极限容量向发展容量转变,形成具有广泛指导意义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体系,强化以空间开发利用为特征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等方面的研究,以此深化资源环境承载力理论及实践应用研究,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及服务国家战略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6.
7.
8.
土地资源安全维系着国民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而可持续发展是在不超过生态系统承载力条件下的一种安全发展模式。以中国大陆29个省市为例,研究了中国各省区的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进而计算了我国土地资源的安全度。结果表明,我国各省区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存在明显的地域不均衡现象,超载与盈余并存;多数省份处于接近或超过土地资源人口承载临界值,我国土地资源安全状况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9.
葫芦岛市生态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克旭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6(1):47-50
运用生态足迹的理论和计算方法和生态足迹指标对葫芦岛市生态承载力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2000年~2003年人均生态足迹达2.376 4 hm2,全市生态足迹达642.252 9×104hm2,人均生态承载力0.595 6 hm2,全市生态承载力160.914 7×104hm2,人均生态赤字1.780 8 hm2,全市生态足迹赤字高达481.338 2×104hm2。葫芦岛市生态系统处于人类过度开发利用和压力下,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生态足迹模型为研究生态环境的承载力提供了一种廉价而快速的计算框架,作为确定葫芦岛市生态承载力的方法与模式,简单、综合而且实用。 相似文献
10.
重庆地区土地人口承载力 SD 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建立了重庆地区土地人口承载力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模型包括人口、土地利用、种植业、渔业、林业、畜牧业和粮食储备7个子系统。作者分析了模型的主要结构及其功能,并对模型进行了仿真模拟,同时提出政策建议。本文模型可作为决策者进行决策分析的工具。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二○○一年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论文以四川省2002年统计年鉴的数据力依据,对四川省2001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省2001年人均生态赤字为1.115hm^2。这反映出人类的生产、生活强度超过了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此区域生态系统处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利用和压力之下。 相似文献
12.
为了落实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四川省提出了“生态四川”的发展方向。实践“生态四川”离不开法律的支持,而四川省现有的生态立法存在一些不足,成为制约建构“生态四川”的瓶颈。因此应在“生态四川”基本理念的指引下,在立法上进行价值取向、方法论和权利配置手段的创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生态四川”立法的指导思想、立法重点和制度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3.
14.
川西古镇大气环境容量计算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川西古镇大气环境污染特点的分析。根据箱体内污染物“物质守恒”原理,以箱式模型为基础,推导出箱体内污染物之浓度随时问和空间的变化规律。建立了适合于川西古镇大气环境容量的数值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根据污染物自身特点,引入k1、k2两个浓度修正系数,分别建立了适合于该区域的SO2和TSP环境容量计算的修正模型。当研究区域具有下垫面变化显著或大气污染源源强变化显著等特点时,应使用改进后的单箱模式。 相似文献
15.
四川参与性体育旅游产品的创新开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体育旅游产品体系庞大,能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旅游者的需要,具有较强的生命力.由于体育旅游产品深受大众喜爱,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可观的经济效益,因此开发体育旅游产品是促进四川旅游业走向强大的重要战略.针对四川参与性体育旅游产品开发的问题以及发展体育旅游的条件,提出了创新开发四川参与性体育旅游产品的途径:①与其它类型的旅游产品有机结合,开发组合性体育旅游产品;②开发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③深度开发著名景区的体育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6.
17.
18.
生态承载力的理论研究是生态经济学研究领域的热点和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可持续经济发展研究的主要支撑理论.开展生态承载力综合研究不但对生态经济学学科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理论意义,而且对现实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将生态承载力与可持续经济发展研究有机结合起来,提出了相应的政策路径. 相似文献
19.
四川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质保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水资源以河川径流为主,可利用率不高;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径流的地区差异大;水能丰富,开发条件优越。水质污染日趋严重。在分析水质现状的基础上,针对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质保护的相应措施:以大型骨干水利工程建设为重点,改善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把建设全国能源基地与实现地方电气化相结合,因地制宜开发水能资源;以生态环境工程建设推动水质保护和水土保持;开源与节流并重,加强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