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徐好民 《灾害学》1992,7(2):88-90
随着国际减灾十年活动的展开,人类对灾害的重视与研究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我国蓬勃展开的减灾活动中有一个问题是亟宜引起重视或目前我们尚重视不够的,那就是灾害与灾异研究的区分与对待。灾害(这里指自然灾害)是自然因素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损害的现象、事件或过程。灾是指造成损害的现象或原因,害是它的结果。灾和害互为因果,相互依存。因为它们是和人类生存愿望相反的行为,所以人类总是想控制它,减少它。趋利避害是减灾活动的首要目的,人们以极大的注意力关注灾害是理所当燃的。但任何灾害都不  相似文献   

2.
灾害区划研究的现状,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着重分析了灾害区划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对灾害区划的目标、原理、方法、类型及指标体系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3.
中国沙漠化灾害现状及其趋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沙漠化灾害是危及我国广大干旱半干旱及部分半湿润地区持续发展的重大灾种之一。我国现有沙漠化土地20.1万km^3,造成的年直接经济损失17.4-20.4亿元。年总损失达783-918亿元,受危害的212个县(旗、市)的沙漠化灾害程度分别是134个轻度、54个中度和24个重度,随着沙漠化灾害的不断发展,预计到2000年时我国沙漠化土地的面积将达到23.3万km^2,107个县(旗、市)的沙漠化灾害程度  相似文献   

4.
再论灾害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63,自引:50,他引:163  
本文在作者1991年发表的“研究的现状与实践”一文基础上,全面分析了当前国外灾害理论研究的进展,对灾害理论研究中的2灾因子论,孕灾环境论,承灾体论进行了评述,并系统地阐述了区域灾害系统论的主要内容,即在综合分析组成区域灾害系统的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的基础上,通过对致灾因子的风险性评估,孕灾环境稳定性的分析,承灾体易损性的评价,揭示区域致灾与成灾过程中灾 情纬傻亩ρЩ?  相似文献   

5.
城市灾害学研究及科学建议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20世纪都是历史发展最快,发生事件最多的一个世纪。城市由于是对时代脉搏最敏感空间地域,所以,时时处处反映出时代的特点。城市灾害作为现代及未来灾害的集中反映,越来越成为严峻的话题。无论承认与否,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将始终伴随着灾情。笔者认为,惟有直面灾情,全面关注城市灾害及其在中国减灾中的地位与作用,才有希望走向未来,并创造城市安全“时空”。  相似文献   

6.
灾害分类体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卜风贤 《灾害学》1996,11(1):6-10
灾害分类是灾害学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我国目前尚无统一的灾害分类方法。本文通过对灾害总体性质的研究分析,提出灾型、灾类、灾种三级分类体系。  相似文献   

7.
8.
日本自然灾害科学的研究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晓陶 《灾害学》1992,7(2):72-75
就自然灾害而言,日本是一个国土条件脆弱的国家。但是由于日本长年不断加速防灾科学技术的研究,积极有效地推进各种防灾措施,为日本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保障。了解日本自然灾害科学研究的发展与动向,可以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日本从事灾害科学研究的机构众多。一是政府各有关部门设立的研究机构。如科学技术厅的国立防灾科学技术中心,从事有关防灾科学技术的综合性、共同性的研究,并负责国内外防灾科学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与提供。再如建设省的土木技术研究所,运输省的港湾技术研究所,农林水产省的农林土木试验场、林土试验场等等,都是各部门研究所属事业防灾  相似文献   

9.
煤矿区地质环境灾害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崔树军  宋志敏 《灾害学》2000,15(3):67-71
随着煤炭资源的开发,占用土地,“三废”污染、地面变形与沉降、矿井突水等地质环境灾害问题日益突出,致使地质环境质量下降,影响着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本文用环境地质学的观点,论述了我国煤矿区地质环境灾害现状与发展趋势,并提出了防治地质环境灾害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关于灾害、灾害学和灾害研究方法若干问题的浅见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对灾害、灾害学和灾害研究方法等问题做了简短的讨论,提出了一些个人的看法。笔者认为,灾害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自然灾害与人为灾害。对两类灾害的可能的研究方法做了概述和评论。  相似文献   

11.
三论灾害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50,自引:35,他引:150  
在作者分别于 1991年发表的《论灾害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和 1996年发表的《再论灾害研究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 ,评述了最近 6年来灾害科学研究的进展 ,提出了灾害科学的基本框架 ,进一步完善了“区域灾害系统论”的理论体系 ,提出了当前灾害科学的主要学术前沿问题。文章并就资源开发与灾情形成机理与动态变化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 ,阐述了区域灾害的形成过程 ,进一步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 ,就建设安全社区 (区域 )提出了“允许灾害风险水平”的区域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矿山灾害学研究的意义及立论依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周利华 《灾害学》2002,17(1):86-90
当前,对矿山灾害防治理论的研究产生了矿山灾害学。矿山灾害学是对矿山安全减灾的系统研究,它与以往单一矿山灾害研究相比具有综合性、预测性和经济性三大特征。因此,建立矿山灾害学并积极致力于矿山灾害的研究,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13.
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通常表现在多个方面,为了客观、全面地评估自然灾害,需要综合考虑多种灾情因素,最终才能得到灾害的总体评估结果。综合灾情指数(SDI)是对一系列灾情评价因子进行归一化、加权求和,这样得到的定量化的灾害评估指数,能够综合反映灾情信息。阐述了具有通用性的综合灾情指数,并设计开发了综合灾情指数工具,该工具包括评价因子、设置权重、规范化灾情指数和综合灾情指数4个模块。以汶川地震为例,利用综合灾情指数工具,对地震重灾区的灾害强度进行了综合评估。通过分析评估结果,综合灾情指数的分布真实地反映了受灾的严重程度,显示出该工具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五论灾害系统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作者曾分别于1991、1996、2002和2005年发表了关于灾害研究理论与实践的4篇文章,对灾害系统的性质、动力学机制、综合减灾范式,以及灾害科学体系等进行了探讨.在前4篇文章的基础上,就当前国际上灾害风险综合研究的趋势、应对巨灾行动,以及防范巨灾风险和加强综合减灾学科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阐述了对"区域灾害系统"作为"社会-生态系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和"可划分类型与多级区划体系"本质的认识;区分了"多灾种叠加"与"灾害链"损失评估的差异;论证了"综合灾害风险防范的结构、功能,及结构与功能优化模式";构建了由灾害科学、应急技术和风险管理共同组成的"灾害风险科学"学科体系.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综合减灾,防范巨灾风险已成为区域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这一措施与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循环经济模式的发展,以及低碳经济模式的建立,共同构成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5.
简述了开展天文灾害学研究的意义。已有研究表明 ,一些天文因素对许多自然灾害的孕育有调制作用 ,对一些自然灾害的发生有诱发、触发的作用 ,深入开展天文灾害学研究有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同时作者简要综述了这一交叉研究领域近些年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6.
数字减灾系统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自然灾害是人类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本文道德澄清了自然灾害与灾象的概念,分析了当代自然灾害产生的特征,结合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人类对自然灾害的认识,提出了建设减灾系统的设想。数字减灾系统是一种以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网络技术等作为主要技术支撑,用数学和物理模型通过多维虚拟现实技术研究灾象成因、发生机理、传播规律和作用于人类环境形成自然灾害全过程的信息化的计算机系统,它既可用于为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presents an integrative case study of Chile's national strategy of research,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R&D+i) for disaster resilience and progress towards developing the institutional conditions necessary for its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The paper covers the period between 2016 and 2021, concentrating on the work of the Chilean Commission of R&D+i for Resilience to Disasters of Natural Origin (CREDEN). Through an analysis of the official records of the initiative at all of its stages, and 29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with CREDEN members and stakeholders, we aim to present a successful example of strengthening the rol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Chile's experience is particularly interesting because its strategy focused on R&D+i and proposed developing an industry of scientific-based technological solutions for disaster resilience. The study also illustrates how strategic interaction between academia, state, and industry can be a key factor in aligning knowledge production to tackle current socio-technical challenges.  相似文献   

18.
中国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研究进展与对策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从中国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现状出发,系统分析了自然灾害应急管理领域的研究进展,指出了中国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框架,认为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体制是提高中国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基础;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是规范灾害应急管理,提高灾害紧急救援能力的关键措施;灾害信息快速准确的获取和评估是灾害应急管理的有效保障;建立实际可用的应急管理系统是提高灾害应急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9.
With the UN‐led celebr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Year of Youth from August 2010 to August 2011 there has been a renewed interest in young people and the vital role they can play in important issues, such as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DRR). This study aims to examine the potential of science clubs as a vehicle for youth participation in DRR in the Philippines.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to obtain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data. A total of 658 science club members from different provinces of the Philippines participated in the survey. The result of the survey is used to explain how the major barriers to youth participation in DRR can be overcome. Through science clubs, the youth can become a link between their school, home and community and can contribute to spreading knowledge about disaster prevention, preparedness and response learned inside and outside the classroo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