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的研究,对于查明矿化成因、成矿规律以及指导找矿勘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成矿溶液的温度、压力,pH、Eh、成分及浓度是成矿过程中重要的物理化学参数。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研的逐步深入,了解这些参数是很重要的。作为成矿的物理化学因素,压力的意义是很大的。压力的变化如同溶液的温度、成分和浓度的变化一样能引起成矿过程的重大变化。 多数内生矿床通常是在较深的部位形成的,即在较大的静水压力下形成的。静水压力的大小取决于深度,并用地压梯度来表示  相似文献   

2.
在热液矿床中铁的氧化物和硫化物(赤铁矿-磁铁矿-磁黄铁矿-黄铁矿)的垂直分带和连续系列可以做为开放的热力学体系中的变化来进行研究:f(P,T,a_A,a_B,……a_N)=O,式中T为温度,P为压力,a_A,a_B,a_N……为体系组分的活度。碱度(pH),氧化电位(Eh)、硫(a_(ΣS))和氧(a_(ΣO))的活度可以通过热力学称以活度表示。因此体系的状态将为f(P,T,pH,Eh,a_(ΣO),a_(ΣS))=O。 铁的氧化物和硫化物的这一序列见于保加利亚西南部的奥索哥沃山(Ossogovo)。据该矿床的资料和有关参数的推导,上式可简化为:a_(ΣS)=f(T,pH,Eh)。 这意味着热液的演变取决于T,pH,Eh诸因素。这种溶液最初的特征是酸性弱,氧化电位和温度都较高。因此,硫的活度较低,故氧化物被沉淀下来。后来pH逐渐增高,Eh降低,这就使溶液液相中HS~-的浓度和活度增高。与此同时,在较氧化的环境和温度较低的情况下,随着硫化物稳定性的提高为硫化物代替氧化物沉淀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3.
<正> 矿物中的包裹体是矿物形成过程中被捕获的成矿介质,称为成矿流体样品。对它的研究,可以了解成岩成矿时的许多物理化学参数(例如温度、压力、pH、Eh、盐度、密度、体系、流体和岩浆的化学成分)以及流体来源和时代等等。利用这些参数,可以有助于解决有关矿床成因、找矿标志、成矿规律及指导矿产普查勘探和寻找盲矿体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界面:Ⅲ应用实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田湾金矿带为例 ,研究了地球化学界面对流体成矿的控制作用。研究发现 ,田湾金矿带流体成矿的最佳地球化学界面主要为 :成矿环境条件变异界面 (区域地球物理条件变异界面、地质条件突变界面 ) ,流体性质演化界面 (温度界面、压力界面、pH界面、Eh界面 )和流体 -环境作用界面  相似文献   

5.
关于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矿流体地球化学是当前正蓬勃发展的流体地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本文对八十年代以来国际上关于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研究的几个问题做了阐述,涉及到元素在熔体-溶液平衡体系中的分配、热水溶液系统中成矿元素的配合物形式及其主要影响因素,金属从成矿流体中沉淀机理研究等。提出了在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研究方面应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脉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研究,首次探讨了二道沟金矿床成矿的物理化学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成矿流体成分富K+、Na+和Ca+而贫Mg2+;流体盐度主要在3.5-6.0wt%NaCl之间;金主要成矿期三度在230~290℃之间;成矿压力较低,在1×107~2×107Pa之间;成矿然活力弱活性到弱碱性,pH值在4.1~6.4之间;成矿体系fo2较低的还原环境(fo2=3.99×10-40-1.202×10-29Pa,fs2=1.774×10-11-3.251×10-9Pa);金主要以金流配合物形式存在于热液中,并以此形式进行迁移。  相似文献   

7.
张娜  陈日  张海涛  洪梅 《中国环境科学》2014,34(8):2010-2016
通过静态试验研究了重碳酸盐浓度在0,100,300,500,800mg/L时对零价铁还原硝基苯的影响,检测反应过程中硝基苯和苯胺的浓度变化,同时检测溶液中pH值、Eh、Fe2+、CO32-的变化,结果表明,重碳酸盐浓度较低(100~500mg/L)时对零价铁还原硝基苯有促进作用,且促进作用随着重碳酸盐浓度的升高而增强.重碳酸盐浓度为500mg/L的反应体系中硝基苯去除率及苯胺生成率最高分别为88%,173mg/L,且在该体系中重碳酸盐对pH值的缓冲能力最强、Eh下降幅度最大,Fe2+浓度最高.重碳酸盐浓度为800mg/L的体系不利于硝基苯的还原.  相似文献   

8.
环境条件变化对土壤中稀土元素溶解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模拟污染红壤为实验材料,在pH值为3.5、5.5和7.5条件下,通过向土壤悬浊液中通入O2或N2改变氧化还原电位Eh为-100,0和400mV,研究了氧化还原电位和pH值对红壤中稀土元素La和Ce溶解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H值或Eh的减小,La和Ce释放量逐渐增大,Ce受电位的影响较La更为明显.同时还观察到La和Ce的释放量与Fe、Mn的释放量呈显著正相关,表明La和Ce可能主要吸附在Fe-Mn氧化物表面或滞留在Fe-Mn氧化物中.实验还发现,pH值和氧化还原电位的改变会影响红壤中La和Ce形态的变化,分离后沉淀物中的交换态和Fe-Mn氧化物结合态稀土随pH值或氧化还原电位的减小而减小.多元相关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红壤中La和Ce两种元素的释放主要来自交换态和Pe-Mn氧化物结合态.  相似文献   

9.
用硫酸盐还原菌(SRB)去除模拟废水中的Sb,对比不同pH值、温度及Sb初始浓度的去除效果和不同反应时间内各因子(Sb、SO42-、pH、Eh及OD)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反应的最佳pH范围为6.0~7.0,温度范围为30~35℃,去除率均可达到90%以上。随着SRB的繁殖,溶液的pH值升高,SO42-被还原为H2S,导致SO42-及Eh降低。Sb(Ⅴ)被还原为Sb(Ⅲ),Sb(Ⅲ)再与H2S反应生成Sb2S3沉淀,这一机制使得溶液中Sb被去除。  相似文献   

10.
依据碱滴定实验结果和磷酸根对Al(Ⅲ)水解-沉淀过程作用机理,建立了磷酸根存在下Al(Ⅲ)水解-沉淀过程的简单理想热力学模型。按此模型计算出的pH-B曲线与滴定pH-B曲线能较好地吻合,模型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Al(Ⅲ)-磷酸盐溶液体系中Al(Ⅲ)水解-沉淀的特性,并为研究聚磷氯化铝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以成矿组分活化地质理论、金属离子浓度综合平衡方程和硫化物离解平衡方程为基础 ,提出了成矿溶液活化硫化矿物中成矿组分的理论模拟方法。从定量分析的角度 ,为硫化矿物中成矿组分的活化及成矿作用研究中一些不易直接观察到的环节提供了新认识 ,探讨了这一方法的影响因素和精度问题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地块经历了前寒武纪陆核增生-地块奠基、早古生代边缘裂解-开合拼贴、晚古生代裂谷叠加-板块统一、中新生代盆山耦合-地貌定形的四大构造演化阶段,在天山、昆仑山、阿尔金山一带形成了六大含矿建造和多种成因类型的金属矿床.周边地区有前苏联中天山、西南天山、秦祁昆、古特提斯四条邻国和邻区的巨型洲际级成矿带通过.从已知的近千处矿床(点)、矿化点和物化探异常的宏观分析和局部重点普查找矿信息来看,塔里木地块周边的金属矿床远景可观,潜力巨大,某些成矿带有可能成为我国矿产资源的后备勘查基地.  相似文献   

13.
采用因子分析方法 ,对影响阜山金矿成矿作用的各构造物理化学参量进行了相关分析 ,其目的是试图在传统定性研究的基础上 ,通过定量研究来探讨阜山金矿最佳成矿构造物理化学条件 ,进而建立一个初步的成矿构造物理化学模式。该模式指出 ,阜山金矿各构造物理化学参量的分布在矿区内是不均匀的 ,构造作用是控制成矿流体分布与状态的重要因素。在构造力松弛部位和构造力集中部位各参量分布场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 ,两者之间存在一个构造物理化学界面 ,矿化主要发生在该界面附近构造力松弛部位。  相似文献   

14.
在战略性矿产资源远景调查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正确把握项目的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和工作程度,做好与其他相关地质工作的合理衔接,是工作实践的难点。笔者认为:矿产远景调查是与区域地质调查有着不同目的、不同调查内容、不同研究内容的矿产地质工作;与地质科研的区别,是要采用矿产勘查的工作方法,注重野外实地测量,依照地质工作的相关规范和标准,形成服务于国家目标的公共地质资料产品;作为矿产勘查的前期基础,要为预查提交找矿靶区和新的矿产地。  相似文献   

15.
利用成矿系列对延边金苍地区金矿的成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区域成矿系列的主要作用之一就是利用成矿系列来进行成矿预测。成矿系列具有明确找矿方向的作用 ,在具体找矿靶区预测时 ,结合区域物、化探和矿化、蚀变等找矿标志可以起到更为有效的预测效果。本文利用已经建立的区域成矿系列 ,结合区域地球化学异常和矿化、蚀变分带 ,对延边金苍地区进行了金矿成矿预测 ,提出了新的预测区。通过成矿预测工作 ,认为以成矿系列为理论基础进行成矿预测时 ,有必要建立相应的区域成矿系列预测体系和预测靶区评价体系 ,其中分析多种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的时空分布是其主要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1979年8月对渤海湾表层沉积物间隙水中有害重金属铜、铅、镉分布规律的初步调查和研究,讨论了北塘口和大沽口附近区域以及渤海湾其它区域间隙水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其受渤海环流运动的影响,计算了间隙水中重金属含量随氯度变化的回归方程式,用以判别间隙水污染状况.同时根据Eh—PH平衡图,分析了间隙水和上层水与铜、铅、镉稳定固相的平衡关系.  相似文献   

17.
温汉宏  李林 《环境工程》2012,30(3):124-126
人工冻结法于1955年引入我国凿井领域,近60年的工程应用,不仅使该技术不断成熟,其与环境的冲突日渐尖锐。如何处理好人工冻结法与环境的关系,有效预防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制定合理有效地应急预案成为制约该技术应用范围继续扩大的一个瓶颈。针对人工冻结法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各类环境污染隐患,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针对不同隐患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为今后人工冻结法环境问题的处理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金的吸附成矿作用是表生和低温条件下的一种重要成矿机制。本文综述了黄铁矿吸附-还原金络合物的实验研究方法,探讨了黄铁矿吸附-还原不同金络合物的反应机制和影响因素。黄铁矿对Au-S络合物的吸附作用主要是黄铁矿与Au-S络合物之间的静电吸附以及表面络合,由于吸附的Au-S络合物的还原反应相当缓慢,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很容易发生解吸附作用;而黄铁矿对Au-Cl络合物的吸附作用实质上是黄铁矿表面金络合物迅速的还原反应,通过还原作用形成自然金而使得解吸附率极低。As掺杂形成的p型黄铁矿以及和n型黄铁矿构成p-n结是导致金络合物在黄铁矿表面发生电化学沉淀的驱动因素。目前有关金的吸附实验都是在温度小于90℃的表生条件下进行的,开展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的吸附成矿实验,尤其是利用电化学方法原位研究高温高压下黄铁矿-金络合物溶液之间的界面反应以及原电池效应对金络合物还原作用的影响,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东湾金矿矿区的地质概况、矿床地质特征的分析研究,得出东湾金矿是岩浆热液形成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成矿时代属燕山晚期,燕山期岩浆活动不仅提供强大的热动力条件,而且还从矿源层中携带大量的成矿物质,在构造有利部位,尤其是NNE向断裂构造部位沉淀富集成矿,总结出了找矿标志和预测了今后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20.
在深入研究德兴地区超大型铜、金矿成矿地质背景的基础上 ,从构造地球化学方面着重研究德兴地区超大型铜、金矿床成矿的控制因素 ,并进行构造控矿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德兴地区超大型铜、金矿床的形成除因其处于特殊的构造位置 ,具有特殊的地质背景及成矿环境外 ,还与多种地质作用、多种控矿因素耦合作用及地质构造长期发展演化使成矿物质多次叠加富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