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汽车尾气中铅在两侧土壤中的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公路两侧土壤中铅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得出公路两侧土壤中铅的含量与距公路边沿的垂直距离分布规律:公路两侧土壤中铅含量总的变化趋势是随距公路边沿垂直距离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但公路旁开阔土地上土壤中铅含量是先随距离的增加出现一高峰值,然后随距离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同时得出公路两侧铅的含量在土壤中的铅直分布规律为:土壤中铅含量随土壤铅直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表层土中的铅含量比深层土中的铅含量显著要高.也对车流量与土壤中铅的累积量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发现土壤中铅含量随车流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2.
某铅蓄电池厂表土不同粒径中铅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岳希  孙体昌  黄锦楼 《环境科学》2013,34(9):3679-3683
以西南地区某铅蓄电池污染场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对5个表层土壤(0~20 cm)7个粒径(极粗砂粒、粗砂粒、中砂粒、细沙粒、极细砂粒、粉粒和黏粒)中铅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并研究了其与有机质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5个土壤样品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铅污染,各粒径铅含量的变化呈现出两种变化趋势,污水处理车间排污口、生产车间A及生产车间B这3个样品铅含量随粒径的减小先降低后升高;包装车间及原生产车间A样品铅含量随粒径的减小而降低.铅含量随各粒径组分中有机质的含量的升高而增大,其相关系数为0.823 2.实验结果表明研究场地中,土壤有机质随着粒径的减小对铅富集的能力有所降低.土壤质地是影响铅含量分布、有机质含量以及之间关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道路交通是土壤重金属铅的重要来源之一,准确分析其与土壤铅含量的关系有利于进行科学的土壤铅污染风险评估和管理。以武汉市主城区为研究区,实地采样得到300份土壤铅含量,基于地统计分析其与道路网的关联性,研究发现武汉市主城区铅含量存在空间集聚性,Moran's I指数为0.23。不同类型道路周边土壤铅含量存在较大差异,铁路附近铅含量最高,主干道次之,然后是次干道,高速公路附近铅含量最低。铅含量与道路网密度表现出较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2为0.51;Moran's I指数为0.27,表明武汉市道路网与铅含量存在空间自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公路两侧土壤中铅的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我们对干线公路两侧土壤中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公路两土壤铅的一与离公路国边沿的距离符合高斯衰减分布模型,通过比较在正常速率行驶和台速行驶路段的模型参数,对公路两侧土壤中铅含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汽车尾气中的铅对茶园污染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通过对位于交通干线两侧某茶园土壤及茶叶中铅含量的调查与分析,得出汽车尾气中的铅对茶园污染有较强的时空分布规律,提出了改善和提高茶叶品质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石家庄市显像管玻壳厂排放的铅尘为研究对象,通过在该玻壳厂周围土壤布点采样,较系统地研究了铅尘在大气和周围土壤中的迁移和转化规律,研究表明,用高斯模式能成功地预测铅尘在大气中的迁移扩散规律,玻壳厂周围土壤表层铅含量较大值出现在当地年主导风向(SSE,N)下风向,铅在土壤中的分布主要集中在0-20cm的耕作层,在20-40cm深度范围内,铅含量呈下降趋势,最大降幅达50%。  相似文献   

7.
沈阳市城区土壤和灰尘中铅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40,自引:1,他引:3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沈阳市城市土壤和灰尘中铅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沈阳市区土壤中全铅含量为26~2910.60mg/kg,平均为199.72mg/kg,是对照(33.30mg/kg)的6倍,是沈阳市土壤背景值(22.15mg/kg)的9倍;沈阳市区灰尘中铅浓度范围为19.58~2809.90mg/kg,平均为220.06mg/kg,是对照(37.97mg/kg)的5.8倍;沈阳市土壤和灰尘中铅分布空间差异大,局部污染比较严重,灰尘中铅与土壤中铅的分布规律趋于一致,铁西区铅浓度最高,其次是和平区、皇姑区和于洪区的交界处以及大东工业区;土壤和灰尘中铅含量与距污染源的距离成反比,与距地表的距离也成反比.  相似文献   

8.
污泥施肥铅对作物污染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杨卓亚  王宏康 《环境科学》1993,14(6):8-11,37
采用盆栽和小区试验,研究在石灰性土壤上污泥施肥进铅污染对水稻和大豆生产发育的影响,两种作物对土壤中铅的吸收,迁移和累积规律。结果表明,铅投加量为2000mg/kg时,水稻和大豆的产量降至低于对照90%以下;铅投加量为3000mg/kg时,大豆籽粒铅含量仍未超过1mg/kg;但土壤中铅含量为260mg/kg时,水稻盆载糙米中的铅含量达到1mg/kg。根据试验结果建议将污泥农田施用时铅的控制标准修订为  相似文献   

9.
东莞市农业土壤和蔬菜铅含量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重金属元素铅的危害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为了解东莞市农业土壤和蔬菜铅污染的状况,选取了该市118个农业土壤样品和43个蔬菜样品进行铅含量分析。研究发现,东莞市农业土壤铅含量普遍较高,92.4%的样点铅含量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79.7%的样点铅含量高于东莞市背景值,且变异程度较大,土壤铅含量最大值(140.58mg/kg)为最小值(20.36mg/kg)的7倍。各区域农业土壤铅污染程度各异,依据土壤铅含量高低可作如下排序:西部平原区中部过渡区东南丘陵区环境保护区。根据分析,东莞市土壤铅的污染源主要为工业企业"三废"的排放、含铅农药和肥料的大量使用、汽车尾气的排放和大气沉降等。东莞市蔬菜铅含量超标比较严重,特别是油麦菜和生菜,超标率分别达到42.86%和37.5%。不同品种蔬菜对土壤铅的富集能力不同,富集能力顺序依次为:生菜菠菜芥菜、油麦菜、白菜菜心、芹菜。  相似文献   

10.
湘西多金属矿区汞铅污染土壤的环境质量   总被引:29,自引:7,他引:22  
李永华  王五一  杨林生  李海蓉 《环境科学》2005,26(5):187-187-191
以湘西典型多金属矿区为现场,研究了矿区土壤中汞、铅等重金属污染状况及成因.结果表明,湘西矿区是汞、铅污染严重的区域,与中国土壤元素背景值相比,汞矿区土壤中汞、铅含量分别增加1315倍和3.1倍,铅锌矿区土壤中汞、铅含量分别增加14.8倍和16.1倍.运用Muller地积指数进行风险评价,证实湘西矿区是汞、铅等重金属的复合污染区,汞矿区汞污染以极重污染为主,铅污染以中度和轻污染为主;铅锌矿区铅污染以中度和中-重污染为主,汞污染以中-重污染为主.矿区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物来源和分布受原生地球化学条件的控制,而人为采矿活动对矿区土壤中汞、铅的污染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公路交通对土壤铅污染预测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推导给出了公路交通对土壤铅污染的预测计算模式,分析了采用该模式预测土壤中铅含量时可能出现的3种不同结果,即高于、等于或低于背景值及其判别条件。结合中国公路交通的实际情况,论证了在不考虑非公路污染源时,公路交通引起土壤中铅累积量在营运近期将低于土壤背景值。认为合理确定非公路污染源强度、铅沉降面积及铅残留系数是影响预测评价土壤铅污染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是研究冶炼工业烟尘中重金属(镉、铅)对城市近郊土壤及蔬菜污染程度的分析,测定结果明显反应出土壤中镉、铅的含量距污染源越近其含量越高(指6~28.8华里范围内的数值)。白菜对镉、铅的吸收量取决于土壤污染程度,土壤镉、铅含量越多,在白菜体内累积的亦多。同时在白菜作物对镉、铅吸收的过程中,明显反应出不是等量吸收。对测得不同距离土壤中镉铅含量与白菜吸收量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测知铅的吸收呈高度正相关(Y_2=0.88),而土壤含镉量与白菜吸收量之间的相关性未确实存在,可能机误所致,我们准备在以后的试验中进一步探测。  相似文献   

13.
王晓钰  李飞 《环境工程》2014,32(5):95-100
基于对案例区域的采样分析和相关参数资料的搜集,采用国际认可的综合暴露吸收生物动力学模型(IEUBK)对案例公路环境多介质铅暴露风险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以GB 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为参比,研究区域土壤铅含量低于GB 15618—1995二级标准限值;路基西侧各距离采样点中的铅含量均高于路基东侧对应采样点,这很可能与该区域的常年主导风向有关;路基两侧土壤铅含量分布均基本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距路基150m后的铅含量趋于相对稳定;基于IEUBK计算出案例区域多介质环境铅暴露对0~84个月的儿童受体的血铅贡献的几何均值为15.03~15.14μg/dL,而各采样点儿童血铅超过限值10μg/dL的概率均大于80%,故该区域儿童受体已存在较高风险。  相似文献   

14.
砒砂岩修复晋陕蒙能源区铅污染土壤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寻找合适的材料来修复晋陕蒙地区因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开发导致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是该区域环境治理的重要措施.砒砂岩具有较强的吸附性,是可以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潜在材料.本研究通过室内模拟实验来研究土壤中添加砒砂岩对铅形态分布、毒性溶出量(TCLP)的影响及其对土壤孔隙度、pH、田间持水量、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砒砂岩可显著降低土壤弱酸提取态铅含量,增加可还原态与残渣态铅含量;随土壤中砒砂岩添加量的增加,高活性态铅的降幅越大低活性态铅的增幅越大.砒砂岩显著降低了土壤铅毒性溶出量,降低程度与砒砂岩添加量成正比.砒砂岩的较强吸附特性及可以提高土壤pH是固化土壤重金属铅的重要因素.此外,砒砂岩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善一定程度上对污染土壤起着改良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成都市某废弃铅蓄电池配件厂为研究对象,在12个典型工艺区采集36个表层(0~20 cm)土壤样品,分析土壤铅含量及基本性质特征,并以此评估铅污染生态风险,筛选重点生态危害区,探讨土壤剖面中铅的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土壤铅含量变幅54.40~3 271.56 mg/kg,呈强度变异特征(290.14%),平均含量3 211.36 mg/kg,远超过《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暂行)》(HJ350-2007)的A级标准(140 mg/kg),说明场地内土壤铅存在局部富集特征;(2)不同样点间表层土壤铅含量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初步清洗区熔炼区生产库房南侧排污口循环水池区西侧排污口秸秆气化区酸液暂存区原料贮存区拆解区成品库房生活办公区;(3)Hakanson潜在生态危险评价结果表明,初步清洗区、熔炼区、生产库房、南侧排污口、循环水池区存在中度以上生态风险,其中初步清洗区和熔炼区分别达极强和中度潜在生态危害;(4)随土壤剖面的加深,熔炼区、循环水池区、初步清洗区铅含量不同程度降低,生产库房及南侧排污口铅含量在20~30 cm增幅明显。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乌克兰23个城市(城市名略)的城市土壤中酸溶解形式的锰、锌、铜、铅含量与这些重金属在气溶胶中多年平均含量之间依赖关系的研究成果。对这些成果,以及过去得到的、但缺乏详细研究的城市气溶胶中铁、锰、锌、铜、铅的多年平均含量与城市土壤中这些金属的水溶解形式之间定量交换依存关系的数据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环境科学与技术》2021,44(4):140-148
该文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在外源铅(1 500 mg/kg)污染土壤下,4种可降解螯合剂(NTA、STPP、GLDA和PASP)与EDTA以不同的复配比例(1∶1,2∶1)联合施用对铺地竹(Sasa argenteostriata E.G.Camus)铅富集及土壤环境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1)复合螯合剂2∶1处理与1∶1处理相比能显著降低土壤水溶性铅含量(为1∶1处理的63.76%~87.36%),从而降低铅的淋滤风险,但在诱导铺地竹各器官吸收铅的效果方面仅为1∶1处理的17.06%~101.31%。(2)使用螯合剂显著增加土壤中弱酸提取态铅的占比,SE1是土壤弱酸提取态铅含量占比最高的复合螯合剂处理(为EDTA处理的72.59%),该处理下铺地竹根、鞭、秆的铅含量分别达到EDTA处理下的85.44%(575.11 mg/kg)、106.51%(160.32 mg/kg)、171.79%(359.53 mg/kg),显著高于其他复合螯合剂处理;铺地竹叶片铅含量最高的复合螯合剂处理是NE1(65.58 mg/kg,为EDTA处理的74.15%)。(3)NE处理下土壤水溶性铅含量在20~25 d显著下降,第25天土壤水溶铅含量只有EDTA处理的45.96%~55.41%,同时NE处理下的土壤酶活性高于其他复合螯合剂处理,其中脲酶活性与EDTA处理的无显著差异,脱氢酶活性为EDTA处理的455.26%~681.35%。(4)可降解螯合剂NTA与EDTA以1∶1联合施用,与其他复合螯合剂处理相比,既能最大化地降低施加螯合剂造成的土壤环境风险,又能有效促进土壤铅向铺地竹地上部分的转移,在诱导铺地竹修复铅污染土壤方面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都市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对城市大气污染水平的依赖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介绍乌克兰23个城市(城市名略)的城市土壤中酸溶解形式的锰、锌、铜、铅含量与这些重金属在气溶胶中多年平均含量之间依赖关系的研究成果。对这些成果,以及过去得到的、但缺乏详细研究的城市气溶胶中铁、锰、锌、铜、铅的多年平均含量与城市土壤中这些金属的水溶解形式之间的定量交换依存关系的数据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主要公园土壤中铅含量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通过对北京市区12个典型公园的土壤取样调查,测定了表层土壤中铅的含量,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对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北京市区大部分公园存在铅污染问题。其表土的铅含量平均值为30.95mg/kg,变幅为16.20 ̄121.00mg/kg,污染指数为0.65~2.35。分析表明,一些历史悠久、客流量大、位于市中心的公园土壤的铅含量及污染指数均大大高于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20.
交通污染土壤及其在农作物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佳木斯至七台河某路段旁水稻田(污染区)土壤和稻谷中镉铅含量,并与对照区做比较.其目的主要是研究公路交通污染土壤和稻谷中镉铅分布特征及稻加工中镉铅的去除,为制定污染的防治措施和农产品处理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