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对云南省钢铁行业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现场调研的方式,以2009年为基准年,收集其4季度生产年平均数据,采用实测法与物料衡算相结合的方法,核算得出云南省钢铁冶炼行业烧结工序综合排放系数为2.24-3.29kg-SO2/t烧结矿;球团工序综合排放系数为0.30~0.34kg—SO2/t球团矿;高炉工序综合排放系数为0.31~0.90kg—SO2/t铁水。通过各工序产排污系数,得出云南省钢铁行业SO2综合产排污系数为3.51-4.85kg—SO2/t粗钢。在系数核算的基础上,将本研究核算所得系数与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系数、总量减排核算系数(16kg—SO2/t粗钢)进行比较,认为云南省铁矿石含硫量低(0.1%)是导致产排污系数偏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铅锌冶炼典型工艺SO2排放系数核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排放清单估算一般采用排放系数法.然而我国目前排放系数研究主要有《乡镇工业污染源排放系数手册》(试行)和1996年《工业污染物产生和排放系数手册》(以下简称96版《手册》),2007版《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手册》(以下简称07版《手册》)以及《主要污染物总量核算细则》(试行)中给出的总量核算系数.无论...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中国北方城市SO2污染的季节性特点进行分析发现,减少采暖燃煤SO2排放,解决采暖期SO2污染,是SO2年日均值达标的关键。而改变采暖期能源结构和采暖方式,将传统燃煤取暖改为清洁能源取暖,提高电厂排放SO2占SO2排放总量中的比例,可以解决大多数北方城市采暖期SO2难以达标的问题。同时,通过电厂脱硫设施建设可有效控制SO2排放总量。  相似文献   

4.
吴文俊  蒋洪强 《生态环境》2011,20(12):1950-1956
在我国的非常规性污染物质中,大气重金属砷、铅已越来越多地被关注和重视。文章综述了国内外人为源对大气中重金属排放的贡献,结果显示中国是全球人为活动向大气排放重金属最多的国家之一,燃煤和有色金属冶炼行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将是最主要且最为重要的人为排放源。通过系统调研燃煤及有色金属冶炼业资源及产业布局状况,构建目前我国大气重金属相关清单模型,进行了我国重点源大气砷、铅排放清单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08年我国燃煤大气砷、铅排放量共为93733t,年均增长率为7.93%,2004-2008年有色金属冶炼业大气砷、铅排放量共为18836t,年均增长率为15.2%;(2)2000-2008年各经济部门中电力部门燃煤大气砷、铅放量始终最高,占燃煤大气排放总量的44.6%-57.1%,且呈逐年升高的趋势;(3)2000-2008年各省区中山西、河北、河南和湖南省是大气砷、铅的排放大户。其中,燃煤大气砷、铅排放量主要集中在人口密集、工业集中、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北部和中东部省区,包括山西、山东、河北、河南和江苏五省,占全国燃煤排放总量的39.1%,有色金属冶炼大气砷、铅排放量主要集中在我国有色金属工业较为发达的河南及湖南省,占全国有色金属冶炼业排放总量的47.3%。可以看出,我国需要高度重视大气重金属砷、铅的污染防治,加强排放控制基础能力建设,加快建立适合中国的大气砷、铅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5.
提高资源环境绩效是我国实现生态现代化及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利用环境质量指数(EQI)和资源环境绩效指数(REPI)对我国中部生态环境脆弱区的山西省资源环境绩效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在全国资源环境综合绩效指数年增幅为7.1%的背景下,山西在全国的排名从2000年的24位上升为2007年的15位。但山西仍然为我国资源环境绩效水平最为落后的地区之一。山西建设用地绩效、COD排放绩效、SO2排放绩效和用水绩效逐步上升,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绩效和能源绩效呈现不稳定的变动态势。SO2排放绩效指数呈平稳后上升接着下降的偏"S"型曲线。COD总体绩效指数呈现平稳态势,基本保持88.1的均值水平,绩效指数高于2000—2007年西部平均水平和2000—2003年中部平均水平,但远低于东部和全国平均水平。资源环境指数与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山西须采用综合配套措施,缩短目前能源和资源密集型的发展阶段和改变其路径依赖,提升山西在我国中部地区的综合竞争力,改进生态效率,进而实现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工业SO2排放量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工业SO2减排工作的重点。经济增长、经济空间结构变化、技术进步是影响污染物排放量变化的三个重要因素。在分析我国工业SO2排放量、排放结构、排放强度等变化趋势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对数平均权重分解模型定量分解经济增长、结构变化、技术进步这3个因素对工业SO2排放量变化的贡献。结果表明:(1)中国工业SO2排放量年均增长48.7×10^4 t,年均增长率为3.2%,且2002—2006年增速加快;(2)分地区看,1991年以来,东部地区SO2排放量所占比重明显下降,中部地区略有上升,而西部地区所占比重增加显著;(3)单位产值工业SO2排放强度在研究期内迅速降低,年均下降幅度为8.4%,对减缓SO2排放量的过快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4)经济增长平均每年促进SO2排放量增长183.7×10^4 t,技术进步则平均每年使SO2排放量减少134.2×10^4 t,空间结构因素平均每年减少SO2排放量0.8×10^4 t。可以看出,长期以来,虽然我国的技术水平有了一定程度提高,但经济规模的扩张使中国工业SO2排放量持续增长,对中国环境压力形成了巨大压力,同时,经济总量在不同地区的分配对SO2排放量的影响也在不断变化中。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十一五"期间SO2和COD减排情况的基础上,通过构建体现分行业污染减排的环境效应分解模型,对各主要行业不同减排途径带来的污染技术减排效应进行测算,得到了各行业不同减排途径产生的技术减排效应值以及各行业污染技术减排的贡献度。测算结果显示,"十一五"期间火电、钢铁和水泥行业的SO2技术减排效应分别为2080万t、180万t、318万t,其中烟气脱硫工程在工业SO2污染减排中担负了主要贡献作用,贡献率为50.46%,造纸业、化学原料及制品行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的COD技术减排效应分别为309万t、103万t、135万t,最终给出了我国主要工业部门的SO2和COD技术减排效应对总减排效应的贡献度,分别为66.05%、51.10%,表明技术减排是"十一五"期间顺利实现污染减排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热电联产的基本类型和一般规划原则,分析了热电联产规划为社会、经济及环境带来的效益,论证了热电联产是城市能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SO2总量排放的分析,导出热电联产与分散供热能源利用方式所产生SO2排放总量的比较方法和计算模式。  相似文献   

9.
科技简讯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是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根据全国人大批准的“九五”环保目标制定的,是确保这一目标的有力措施.以往,我国采取的是依照污染物排放标准来控制污染.由于经济快速增长,就某一地区或某一行业而言,既使所有污染源普遍达标排放,污染物总量仍将继续增加,污染加剧的趋势仍不可避免.实行总量控制,采取排放浓度标准与排放总量指标相结合的方式来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就能有效地遏制环境问题加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长三角区域背景地区降水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临安降水的化学特征及主要致酸组分,2008年5-11月在临安区域大气本底站采集了35个降水样品,分析其化学组分.结果表明,临安地区降水中无机阴阳离子体积加权平均浓度比我国城市地区低,但个别降水中无机离子浓度总量会很高;降水中Cl-和K+主要来自海洋源的贡献;SO42-,Ca2+和Mg2+主要来自非海洋源;燃煤排放产生的SO42-仍然是临安地区降水酸化的主要无机致酸组分,35场降水中,平均占到无机阴离子总量的52%,NO3-对临安降水酸化具有重要贡献,反映出长三角区域快速城市化过程中机动车数量快速增长对区域大气环境的影响在增强.  相似文献   

11.
根据《巴黎协定》发展目标,我国计划将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意义重大且任务艰巨.为实现减排目标,将减排责任落实到省际层面,准确核算省际间由于贸易带来的碳转移问题,对于完善碳排放工程中的权利和义务,实现碳排放控制目标至关重要.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战略建设重点,本研究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数据,核算了湾区核心广东省2012年、2015年和2017年各部门和各行业的碳排放总量,分析了广东省由于贸易带来的输入和输出隐含碳的排放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012—2017年间,广东省属于碳排放净流入区域,但净流入量逐年递减.从行业的角度来看,重工业、服务业和运输业;从部门的角度来看,化学产品、批发与零售和通信设备、计算机和其他电子设备,是广东省重点排放的行业和部门.此外,广东省输出的地区主要是河南、浙江和江苏等地;输入的地区主要是内蒙古、河北和江苏等地.研究成果将为碳排放空间配置的优化和碳排放权交易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经济发展与污染排放的空间错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增长必然带来污染物的排放,但从空间上看,由于各地区在技术水平、产业结构、污染治理等方面的差异,经济总量与污染物排放量并非完全地呈正比例关系,两者存在不完全协同、匹配的现象(即空间错位)。为定量分析省域尺度上经济总量与污染排放的空间错位现象,分别以GDP和SO2排放量代表经济发展和污染物排放量,借鉴城市地理学中错位概念构建了空间错位指数模型,并分析不同要素对空间错位的影响。结果表明:2000-2010年,(1)中国 SO2排放量总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由2000年的1965.8×104 t增长至2006年的2588.7×104 t,至2010年降至2182.9×104 t;(2)中国经济增长与SO2排放量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空间错位现象,空间错位指数在0.25左右;(3)分阶段看,2000-2007年的错位现象有所扩大,而2007-2010年的错位现象缩小;(4)广东、贵州、山西、江苏、浙江、内蒙古等少数省份经济增长与污染排放的不匹配是造成空间错位的主要原因;(5)SO2排放量的变化缩小了空间错位现象,而2000-2006年经济的不均衡增长加剧了空间错位现象,2006-2010年经济增长则缩小了空间错位现象。研究结果对于调整区域经济结构、降低污染物排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文核心期刊 ●全国优秀环境科技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期刊协会赠建全国百家期刊阅览室指定赠送期刊 《农村生态环境》是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主办、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学术类期刊。本刊及时报道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污染防治和自然资源开发领域研究的动态与方向、理论与方法、科研成果与进展等学术论文、研究简报、专论与综述、学术动态。主要内容包括:(1)全球重大环境问题的生态学影响;(2)自然保护、自然资源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的研究;(3)转基因生物产品的生物安全性研究;(4)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控制的理论与方法;(5)农村与城镇生态系统的优化模式研制;(6)农村生态环境管理及相关政策的研究。欢迎投稿,欢迎订阅。  相似文献   

14.
施肥对稻田甲烷与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大气温室气体浓度的升高引起太阳辐射加强,导致全球变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农田是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探讨不同氮肥类型与施氮水平对华南稻田甲烷(CH4)与氧化亚氮(N2O)排放的影响。试验共设置5个处理,每处理3次重复,分别(以N计)为U6(90 kg·hm-2),U10(150 kg·hm-2),U12(180 kg·hm-2),SR10(150 kg·hm-2,缓释肥),CR10(150 kg·hm-2,控释肥)。各处理磷钾肥用量一致,分别为45 kg·hm-2(以P2O5计)和127.5 kg·hm-2(以K2O计)。研究结果表明:稻田CH4与N2O排放量随氮肥用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晚稻CH4排放呈单峰型,其峰值出现在水稻移栽后16~23 d,N2O排放并未出现明显的排放峰。CH4累积排放主要发生在返青-分蘖初期和分蘖盛期-幼穗分化期两个时段,而N2O的累积排放主要集中在灌浆-成熟期(U6处理除外)。不同氮肥类型处理CH4季节排放总量与平均排放量表现为:处理SR10〉处理U10〉处理CR10,其中,控释肥处理甲烷排放总量较常规尿素处理减少了11.3%;而N2O季节排放总量与平均排放量表现为:处理CR10〉处理U10〉处理SR10。综上,初步认为氮肥的施用能够促进CH4与N2O的释放,缓释肥处理能有效减少稻田N2O的排放,而控释尿素处理能明显降低稻田CH4气体的排放,且稻田CH4与N2O的排放存在一定的互为消长关系,因此如何平衡稻田甲烷与氧化亚氮释放,使稻田增温潜势最小化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5.
选取某铀尾矿周边地下水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地下水与排放水在主要水化学成分、水化学参数、水化学类型及放射性元素铀和微量元素氟含量上的差异,探明铀尾矿库对其周边地下水的影响程度.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水主要水化学成分为HCO-3和Na+,水化学类型以HCO3·Cl-Ca·Na为主,排放水主要水化学成分为SO2-4和Ca2+,水化学类型以SO4-Ca为主.说明在主要水化学成分、水化学参数、水化学类型上,可能尾矿库对地下水的影响不大;地下水中铀和氟含量分别超过美国EPA标准和我国《地下水质量标准》,超标率分别为100%和85.7%.可能是受矿山开釆产生的废石和铀尾矿库堆积的矿砂及p H的影响,说明尾矿库对地下水铀、氟含量的增加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两套大气细颗粒物(PM2.5)水溶性离子在线监测仪与蜂巢式固气分离器膜采样系统作对比,评估了在线监测仪器对主要水溶性组分SO24-、NO3-和NH4+的测定结果.美国URG公司生产的在线连续监测分析系统(AIM URG-9000B)对NH4+和NO3-的监测结果较好,但对SO24-的测定结果存在明显高估,其原因是AIM的平板溶蚀器系统无法完全去除大气中高浓度SO2,从而对SO24-的测定结果有干扰.为解决这一问题,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两个溶蚀器串联并用5 mmol.L-1H2O2+5 mmol.L-1NaOH混合溶液作吸收液时,高浓度的SO2(甚至达到260μg.m-3)可以被完全吸收而对SO24-的测定结果不产生影响.由荷兰能源研究所(ECN)、Metrohm和Applikon共同研制的在线气体组分及气溶胶监测系统(MARGA,ADI2080)对NH4+和SO24-的监测结果较好,可以满足实验要求;但NO3-的测定结果偏高,其准确性需作进一步评估.新型监测仪器在不同大气环境中投入使用前需进行对比测试,以确定其准确性和精确性.  相似文献   

17.
排污许可证制度是管控污染物排放的基本环境管理制度,该研究在介绍中美排污许可制度发展以及农药污染特性的基础上,分别从排污许可证管控污染物种类、发放对象、排放限值确定方法和自行监测4个方面对两国农药行业排污许可证的管理内容进行了对比梳理,发现我国现行农药行业排污许可制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完善:根据农药行业的污染物排放特征,进一步扩充需要管控的污染物种类;建议区分区域环境质量达标区与未达标区,采用划分控制单元分区管理的模式进行精细化管理;建议排放限值的确定不仅考虑现行生产工艺、排放控制水平等技术要求,还需考虑与区域环境质量相联系;对于污染治理效果好的企业可以采取激励政策,实现成本-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18.
构建山东省循环经济建设的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对山东省的生态效率进行测度,并探讨经济发展与环境压力的脱钩/复钩关系.结果表明,2000-2010年,山东省GDP呈快速增长趋势,年均增长率达13.08%,各自然输入要素中用水总量、SO2和COD排放量呈下降趋势.各类自然输入要素的生态效率总体呈逐步提高趋势,其中COD排放、SO2排放和用水总量的生态效率年均增长率分别达18.59%、14.85%和14.13%,这3个指标处于强脱钩状态,其他指标均处于弱脱钩状态.总体而言,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有所缓解,但能源的大量投入导致碳排放压力仍较大.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索二氧化硫(SO2)作为调节血管张力的细胞气体信号分子的可能性,采用SO2衍生物(亚硫酸钠和亚硫酸氢钠混合物,在中性液体中二者的摩尔比约为3:1)温育大鼠离体胸主动脉血管环的方法,观察SO2及其衍生物对血管环张力的影响.结果发现,SO2及其衍生物在低浓度(〈1.35mmol·L^-1)下可引起大鼠离体胸主动脉血管环收缩而不引起舒张;在高浓度(〉1.35mmol·L^-1)下先引起血管环收缩、后引起舒张;且这些变化均与血管内皮无关.这表明不同作用浓度相和不同作用时相,该化学物对血管张力的作用完全相反.由此得出结论:1)低浓度SO2及其衍生物是血管收缩因子;2)高浓度SO2及其衍生物对血管张力的影响是双相-双向性的.内源性的SO2及其衍生物的前体SO/SO2在体内的生理浓度比本研究的低浓度还要低1~2个数量级,其对血管张力的生理作用及其他的生物学作用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SO2的危害及其流行病学与毒理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二氧化硫(SO2)是大气中最常见的污染物之一.SO2的大量排放使城市空气污染不断加重,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SO2不仅可以引起呼吸系统疾病,而且对心血管系统,甚至生殖系统都会产生影响;毒理学研究也表明SO2对人和动物多种组织器官均有毒性作用,有些毒作用甚至比肺组织的改变还要严重,SO2是一种全身性毒物.而通过产生各种自由基引起器官组织发生氧化损伤作用可能是SO2毒作用的一种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