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3 毫秒
1.
人·自然·环境--著名学者周国平访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国平是文学的,更是哲学的,是感性的,更是理性的,他以一个哲学家思辨的眼光审视着自然,审视着人类,审视着文明,审视着环境。关于人与自然:[(\310\313)(\241\252)]—只能是自然和地球的客人[(\327\324\310\273\261\310\310\313\307\277\264\363\243\254)0(\310\313\266\324\327\324\310\273\322\252\323\320)]敬畏之心。前年,[(\316\322\324\370\262\316\274\323\301\313)0(\241\260\326\320\265\351\317\330\241\261)]命名为“香格里拉县”的庆典活动,在体验香格里拉的同时,梅里雪山上发生的故事也让我再次感受到了自然的强大和…  相似文献   

2.
孙群 《环境教育》2003,(4):36-36
本文通过对“一次性消费品对环境的影响”社区调查的研究,提出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起始阶段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以及对研究性学习的初步认识和体会。一、提出课题目前不少青少年学生缺乏环境意识,随意乱丢垃圾,社区内常有泡沫饭盒遍地,塑料袋满天飞的情景,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301\313\275\342\241\242)574.1(\313\274\277\274\311\355)]边的环境,并尝试“一次性消费品对[(\273\267\276\263\265\304\323\260\317\354\241\261)574.1(\265\304\277\316\314\342\321\320\276\277\243\254)]教育学生保护环境从自己身边的事情做起。二、课题活动的…  相似文献   

3.
李清 《环境教育》2003,(4):37-40
活动一瞥:通过扮演角色,探究文化与生物多样性之间令人感兴趣的联系。目标:描述自然与人类文化之间的关系。探究与自然界相联系的个人所继承的事物及传统。通过参加一74\344)]的联系。第Ⅰ部分为每一位学生提供“文化中与自然的联系”作业单。中世纪时,欧洲的农民们相信:[(\303\277\304\352\266\376\324\302\266\376\272\305\243\254)47.9(\323\320\320\251\266\257\316\357\260\374\300\250\320\334\241\242)95.7(\342\265\241\242)]豪猪——离开它们的穴去视察天空。农民们有一种古老的信仰:二月二号的天气状况与将要到来的天气状况是相反…  相似文献   

4.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爱珍 《青海环境》2003,13(4):139-141
党的十六大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又明确提出 ,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发的要求” ,“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阶段 ,人口增长…  相似文献   

5.
当全社会都在一味搞开发的时候,政府要对国家的长远发展和未来负责,在发展和生态问题上,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时,大力推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6.
罗丕  罗筠 《环境教育》2009,(5):67-69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更具有了时代特征,也更加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根本利益。它将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中统筹考虑,是党在新形势下对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认识上不断深化的结果,是对社会文明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开辟了文明建设的新领域、新途径。在当前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实践中,  相似文献   

7.
宋旭 《中国环境管理》2015,7(6):19-21,65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总体规划作为目前我国城市在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环境有效配置及保护等方面起主导作用的几种主要规划类型,只有做好统筹协调,才能真正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 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把一张蓝图干到底”。“多规合一”自去年发改、国土、环保、住建四部委联合发文展开试点工作至今,一直是规划发展领域讨论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8.
周宏春 《绿叶》2016,(4):6-16
循环经济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提高资源效率为核心,以资源循环利用为途径,促进"资源—产品—废物"线性模式转向"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的循环型发展模式,目的是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选取贵州省1176个红色旅游点、3380个乡村旅游点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协调共生模型、地理加权相关系数、CART决策树模型探究红色旅游资源与乡村旅游资源的共生模式、共生空间格局和共生环境。结果表明:(1)在共生模式上,两大资源的共生协调值较低,共生模式以濒临失调共生及初步失调共生为主,整体呈低水平同步发展特征;(2)在共生空间格局上,两大资源在地理空间上具有圈层分化、集中连片分布特征,呈“一环三区”的共生格局;(3)在共生环境上,两大资源的共生环境受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呈多样性和复杂性特征,文旅环境是主要共生环境,经济社会共生环境是次要共生环境,而乡村社会环境对共生关系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建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形势严峻,促使我们必须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加强生态危机意识,统筹推进“五体一位”总体布局。  相似文献   

11.
中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研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山东沿海城市日照为例,从转变发展思路、实践科学发展观,破解发展瓶颈、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持资源环境优势、增强区域持续竞争力三个方面分析了日照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抓好“小循环”,构筑循环经济微观基础;搞好“中循环”,构筑循环经济示范基地;推进“大循环”,努力建设循环型社会是在当前中小城市经济欠发达、面临环境保护和发展经济双重压力下,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一条好路。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探索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花钱种树,他免费乘凉”“,上游保护,下游受益”“,上游污染,下游遭殃”,这是目前我国流域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普遍面临的尴尬与不公平。如果这种不公平长期继续,就无法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建立流域生态补偿(  相似文献   

13.
2004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旨在节约资源的“循环经济”模式首次被纳入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标志我国面对经济发展中如影随形的高消耗、高污染和资源环境约束问题,开始寻求经济增长模式的全面转变,走节约型发展道路。如同“知识经济”一样, “循环经济”已经融入中国主流经济概念当中,将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加强环境保护,并把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环境优美的经济与环保“双赢”之路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奋斗目标之一。在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的同时,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是广大基层环保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的一大课题。一、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是实现“双赢”的前提。合理利用区域的环境承载能力,它能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资源;但如果不顾及区域环境承载力这个极限,盲目建设过多耗用资源和破坏环境的项目,就会导致一系列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5.
《环境教育》2005,(11):26-27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环境资源人口座谈会上指出:“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而教育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当前,世界各国都积极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把它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甚至是首要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党和国家深入研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是深思熟虑、高瞻远瞩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其核心是要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统筹、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离开环境谈发展称不上是统筹和谐的发展,离开环境讲发展更谈不上是科学和可持续的发展。国务院  相似文献   

17.
“十一五”是蚌埠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环境保护受到社会各方面关注,环保工作得到迅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社会各界给予关心与支持,全系统上下提振信心、凝神聚气、攻坚克难、奋力争先,克服“流域限批”带来的种种不利局面,坚持以实施污染防治为抓手,以提高环境综合防治水平为目标,以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全面提升环境监督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8.
从传统的“黑色发展”转向现代的“绿色发展”,是近半个世纪以来入类对自身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深刻反思的结果。面对当前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的约束,世界各国都把推动绩色发展作为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绿色发展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能力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9.
香港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香港学校环境教育的状况,与大陆比较,可谓起步迟、进展慢。香港课程发展议会在1992年编订了《学校环境教育指引》(下称《指引》),但直到1999年公布的《指引》(修订版)才明确提出“以可持续发展导向”的环境教育模式。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环境教育模式包括社会、环境和经济三部分。社会部分包括权利、行为、群体行动、健康、文化等;环境部分包括生态系统、资源、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系统等。经济部分则涉及发展、贸易、生产、消费、信息科技等。该模式以“思考从全球着眼,行动由本地开始”为重心,并以“关于环境的教育”、“在环境中的…  相似文献   

20.
许良国  华燕 《环境教育》2013,(Z1):80-82
沭阳县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全局,以富民强县为出发点,以发展生态产业为核心,以环境保护和生态安全为基础,着力促进全县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江苏省沭阳县地处淮沂沭泗流域下游,生态区域独特,资源开发基础好,自然与人文生态和谐。县委县政府顺应新的发展形势提出了"突破工业、提升城市、积聚市场、优化环境、创新发展"的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自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以来,实施一系列环境保护和生态工程建设: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2个、省级生态乡镇8个,创建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