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煤炭资源开发外部成本估算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系统分析了煤炭资源开发外部成本的影响因素,探讨了煤资源开发外部成本的组成,初步建立了煤炭资源开发部成本的估算模型。  相似文献   

2.
交通拥堵带来的声环境问题日益明显,本文对天津市城区交通现状、拥堵特点进行了分析,对与大型道路平交的路口沿线、与高架桥连接的互通立交沿线区域声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调查,藉此研究了天津市交通拥堵对声环境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公平、合理地分担外部性环境成本是实现道路交通资源最优配置的前提条件之一,而环境成本货币化评估是实现道路交通政策体现环境公平性的重要内容。介绍了在国内外对道路外部成本的研究成果,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将我国道路交通发展的环境成本主要分解为生态影响、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三类,并以借助环境经济学理论基础,对给出的道路交通生态影响、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的货币化方法估算模型分别进行了探讨。随后,以安徽省某高速公路为例,计算出道路建设及运营的环境成本占工程总投资的7.31%,结果表明环境成本货币化有利于明确道路建设的环境影响,并纳入成本核算中。  相似文献   

4.
在上海市杨浦区军工路部分路段采集TSP浓度、气压、温度、分车型车流量、区段车速、信号配时等数据,通过多元回归方法分析小型车交通量,大型车交通量,拖挂车交通量及区段车速对TSP浓度的影响,建立起TSP浓度与上述交通变量的函数关系,并通过AIMSUN交通仿真软件以及基础采集数据,建立军工路路网,模拟四种交通拥堵状况(重度拥堵,中度拥堵,轻度拥堵,基本畅通)的产生和消散过程。综合分析路段交通拥堵对道路TSP排放和分布的影响。分析整理得出道路TSP小时排放总量和拥堵程度成正比关系,且TSP污染主要集中在车辆拥挤怠速的部分,车辆拥挤排队的队尾部分是TSP排放源强最高、源强增长最快的区域,增长率达到240%~290%。  相似文献   

5.
水源的污染和饮用水水质标准的提高促进了饮用水深度净化技术的发展.作为饮用水深度净化的主要工艺之一,超滤膜技术在应用中需要进一步解决成本核算的问题.超滤系统的经济技术分析与原水水质紧密相关,因为不同原水水质对膜的污染程度不同,渗透通量不同,从而导致成本不同.本章从超滤膜过滤成本模型出发,结合污水深度处理的实践,进行了超滤系统的成本估算.从超滤膜过滤成本模型出发,结合污水深度处理的实践,进行了超滤系统的成本估算.  相似文献   

6.
研究使用土地利用、夜间灯光和能源统计数据,采用能源碳排放模拟法计算碳排放量和碳吸收系数法计算碳吸收量,构建了黄河流域多尺度、长时间序列碳源/汇估算模型.利用构建的估算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从省、市、县以及栅格尺度对黄河流域碳源/汇以及碳平衡进行时空演变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分组模拟能源消费与夜间灯光数据,发现长时间序列碳排放估算模型拟合相关性均达到0.9以上,模型估算精度良好.(2)从空间分布看,东部地区碳排放呈逐年增加趋势,而碳吸收量较多则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南部.从省份看,碳排放量最高省为山东;碳吸收量最高省为内蒙古.从市级看,高碳排放城市呈现总体向东部、北部移动趋势,高碳吸收逐渐向西南地区扩张.从县级看,高碳排放与吸收县域向东北地区扩张.(3)黄河流域20年来碳排放与碳吸收累积变化总体均呈上升趋势,但吸收量增加幅度大于碳排放量,说明黄河流域减排增汇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绿色发展工作持续推进.研究结果可为黄河流域减排增汇,实现绿色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7.
呼吸量是人与空气相关暴露评价和健康风险评估的重要参数之一,也是暴露评价和健康风险评估结果科学性、准确性的主要决定性因素.为评估儿童呼吸量估算模型,该研究以甘肃省某县儿童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式获得了调查地区儿童及其家庭的社会经济状况,以及身高、体重、心率和呼吸量等生理参数,基于7种呼吸量估算模型估算了该县儿童的呼吸量,利用Bland-Altman模型的一致性进行分析,通过实测值对模型的准确性进行了评估,并利用推荐模型基于蒙特卡洛模拟估算了调查区县儿童呼吸量.结果表明:①各估算模型计算出的呼吸量差异显著,基于能量代谢法的呼吸量估算模型计算结果符合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心率回归法不适合儿童呼吸量估算,其估算的6~ < 9岁儿童呼吸量大于其他年龄段.②Bland-Altman模型分析结果表明,Shizgal-Rosa法与心率回归法的一致性较差,各模型落在95%一致性界限外的样本数均小于5%.③与实测值相比,基于Shizgal-Rosa法的能量代谢模型准确性最好,其平均偏差和标准化分数误差分别为0.08 L/min和14%.④基于Shizgal-Rosa法获得调查地区6~ < 9岁、9~ < 12岁和12~ < 15岁男童长期呼吸量分别为9.52、12.35和14.54 m3/d,均略低于推荐值(10.50、13.50和14.60 m3/d);女童为10.04、12.46和11.99 m3/d,均略高于推荐值(9.30、12.20和11.20 m3/d).研究显示,相较于目前我国能量代谢法使用的基础代谢率计算公式,采用Shizgal-Rosa法估算调查县儿童呼吸量更为准确,我国亟需开展儿童呼吸量估算模型的更新.   相似文献   

8.
土壤、地下水和地表水等污染治理成本通常较高,但修复后会带来众多直接和间接效益,因此,在进行修复决策和环境损害评估时应当予以综合考虑。文章对环境修复成本效益分析的定义、目的和方法进行了阐述,并结合具体案例解释了环境修复成本效益分析的具体过程。修复成本通常依据价格指南、费用估算模型/软件、类似工程经验、承包商报价等进行估算,修复效益可采用享乐价格法,根据个人意愿为环境支付的费用,进行计算。案例研究结果表明,环境修复效益及其受益方并不是单一的,在进行较大规模的环境修复决策时,应由政府进行干预,并积极寻求各利益相关方的配合,综合评估其经济可行性。在环境损害评估中,也应形成多方协调机制,科学合理地评价修复方案的费用和效益,合理确定赔偿数额。  相似文献   

9.
典型岩溶地区岩溶泉溶解性碳浓度变化及其通量估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熊佰炼  张进忠  彭韬  郝卓  高扬 《环境科学》2018,39(11):4991-4998
溶解性无机碳(DIC)和溶解性有机碳(DOC)是岩溶作用、碳汇与碳循环研究的重要指标.为增进对小流域岩溶泉DIC和DOC运移特征的认识,提升离散、有限的水质监测数据条件下碳通量的估算精度,研究了贵州普定陈旗岩溶泉DIC和DOC浓度的变化特征,采用LOADEST模型建立了估算DIC和DOC日通量的回归方程,并估算了陈旗岩溶泉的岩溶碳汇强度.结果表明,陈旗岩溶泉DIC和DOC的浓度分别为16. 47~42. 31 mg·L~(-1)和0. 87~6. 89 mg·L~(-1),它们分别随瞬时径流量的增加呈指数减小和增加.从LOADEST模型构建的回归方程可知,DIC日通量主要受径流量的影响,DOC日通量受径流量和时间的影响;陈旗岩溶泉DIC和DOC的估算通量分别为9 490. 01 kg·a~(-1)和1 704. 87 kg·a~(-1),陈旗岩溶泉的岩溶碳汇强度为3. 40 g·(m~2·a)~(-1). LOADEST模型是低频率水质监测条件下估算岩溶泉DIC和DOC通量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0.
蒸散发是整个水文循环中的关键环节,现有传统测量方法虽具有较高的点位精度,但空间代表性不足,无法满足大空间尺度的遥感估算。以半湿润区为主的江汉平原为研究区域,以遥感蒸散模型为核心手段,首次引入METRIC模型,探讨METRIC模型在江汉平原蒸散量估算中的适用性,并应用METRIC模型和SEBAL模型对研究区域进行遥感蒸散量反演,同时利用世界粮农组织(FAO)提供的P-M模型参考蒸散量计算公式,计算了气象站点当日参考蒸散量并进行估算误差对比。结果表明:(1)4日中蒸散量较小的3日METRIC模型估算误差较SEBAL模型更小,平均估算误差降低约9%,仅蒸散量较大的1日SEBAL模型较METRIC模型具有更高的估算精度,这表明蒸散量较小的时间段内,METRIC模型在江汉平原表现出良好的适用性,估算误差较SEBAL模型更小,具有更好的应用价值,而蒸散量较大的时间段内,SEBAL模型能够提供较METRIC模型更高的估算精度,具有更好的应用价值;根据季节交替使用两模型能够有效提高区域遥感蒸散量的估算精度;(2)不同蒸散量时两模型出现估算精度差异的最大影响因素为冷热像元即干湿边界的选取原则,SEBAL模型干湿边界的选取原则以水体作为湿边界,适合土壤蒸发量及植被散发量较小的干旱地区,而METRIC模型干湿边界的选取原则以湿润、温度较低的植被覆盖区域作为湿边界,增加了对植被散发的权重考虑,避免了高植被覆盖区域水分胁迫带来的精度影响,并以DEM数据对区域高程、地形坡度加以修正,可降低高程差所带来的"冷却效应",这些改进使该模型在蒸散量较小的时间段内取得了更高的估算精度;但蒸散量较大时,水体蒸散在总蒸散量中的权重大幅增加,降低了植被散发等对最终估算结果的影响程度,此时SEBAL模型以温度较低水体作为湿边界的选取原则使水体蒸散发在总蒸散量估算中占据更大的权重,相较METRIC模型在蒸散量较大时能够提供更高的估算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