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保事业关乎每一个人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的发展进步,节能减排是一项典型的“公众事业”,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搞好环境保护,促进节能减排单靠政府和环保系统的人员显然力不从心.事实表明,发现和解决环保问题需要广泛的公众参与和社会支持.本文结合盐城市动员公众参与节能减排的实际,对公众参与节能减排的意义及方法做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作为各级环保职能部门的哨兵,为环保工作提供各种监测数据的环境监测机构是否具有法律地位?如何确认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环保部门)所属的环境监测机构的法律地位,这是必须弄清楚的,否则环境保护工作就不能正常开展.有人认为,查遍全国人大通过或国务院颁发的有关环保法规、条例、办法和决定,都找不到有关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各级环境监测机构的法律地位的条款,就是说,环境监测至今未立法,无法可依,不具法律地位,笔者认为这种说法是片面的.它割裂了环保部门与环境监测机构之间的从属关系,给人一种《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不涉及环保部门属下的环境监机构的假象.诚然,环境监测机构比起环保部  相似文献   

3.
20 0 1年 3月 30日 ,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和南京气象学院在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举行了“南京气象学院环境科学实习实验基地”的揭牌仪式。该基地的建立 ,加强了院校与环保部门的联系与合作 ,使环境教学、科研与环境监测实际紧密结合 ,有利于环境科学人才的培养和环保事业的发展江  相似文献   

4.
推进环境监测转型 为探索环保新道路提供技术支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保护工作是全面落实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措施,是科学发展的具体体现.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是环境管理的组成部分,对于摸清环境状况,促进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满足广大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环保产业面临的挑战,具有阐述了环保产业市场化的作用和政府在这一过程中不可替代的功能。并据此提出了政府加强培育、引导、规范环保产业市场的措施,以促进环保产业的尽快发展。  相似文献   

6.
关于中国社会化环境监测机构监管的调研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调查了中国约50%的省级环保部门针对社会化监测机构的监管实践,研究了英、美等7个国际认可组织在实验室认可过程中针对环境监测的管理措施与经验。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现有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探索引入实验室认可等监督途径,有针对性地补充和完善现有环境监测机构管理体系,将有助于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环境监测,规范社会环境监测机构行为,促进环境监测服务社会化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小型建设项目是省级以下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实施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主要对象,但由于项目投资建设的特点,建设单位自身的环境管理水平比较低,这就需要环保部门加强对项目审批、施工、试生产、环保三同时验收等环节的管理,环境监测作为实施环境管理的技术支撑,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就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各个过程和环境监测工作的特点对此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水泥工业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监测中应关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规范要求,结合工作实践,从验收监测工况的控制、废水监测、废气监测、噪声监测、环境质量监测几方面归纳了水泥工业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工作中应注意的技术问题,并从环保法律法规制度执行、污染防治设施、企业环境管理、排污口规范化、卫生防护距离、总量控制、淘汰落后设备、公众参与等几方面提出环境保护检...  相似文献   

9.
1 1992年对环保有影响的三件大事.一是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讲话,大大加快了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步伐,环保战线广大职工积极支持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二是联合国召开了有102个国家首脑参加的环境与发展大会,揭开了人类解决环境问题的新篇章.大会后不久,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了外交部、国家环保局的“报告”,提出了我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阐述了促进发展与环境相协调的许多新思路和新措施.三是党的十四大将“加强环境保护”明确列入九十年代我国改革与建设的“十大任务”之一.由此可以看出,环境保护作为我  相似文献   

10.
关于环境监测社会化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7,自引:9,他引:8  
环境监测社会化在我国还处于探索阶段,社会化的根本目的是有序引入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提供更多、更好的监测服务。为此,环境监测社会化应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总体格局,引导环保监测机构重点强化环境监测网络运行管理、技术标准研发制定、监督性或执法性监测、环境质量预报预警及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监测数据质量控制及汇总分析等职能,同时因地制宜地确定环境监测社会化区域策略,严格规范社会检测的行为,确保监测市场有序开放、公平竞争、风险可控。  相似文献   

11.
正由江苏省环境保护厅、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制的《江苏省环保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6—2020年)》日前在全国首发。到2020年,江苏将全面建立环保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采取"百分制量化评价"等方式实现对污染企业的奖惩。环保信用体系建设是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在环境管理中引入信用机制,通过将环境信用信息与其他  相似文献   

12.
环境行政处罚中规范应用自由裁量权的要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简述了环境行政处罚中规范应用环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必要性,指出现行实体法尚无法完全避免环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滥用。提出调动环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高效灵活的积极因素,抑制它容易被滥用的消极因素,使环保行政权力的行使符合我国依法行政的要求,符合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符合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经历了近廿年的探索与发展,已开拓出一条中国式的环境保护道路,建立了以“基本国策”、“三同步”、“三效益”协调发展为基础的指导方针.在这一方针指引下,加强法制建设,强化监督管理,依靠科学技术进步,促进了我国环保事业的日益蓬勃.在强化监督管理方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体系,大大促进了环境管理从定性管理向定量管理、单项治理向综合整治、浓度控制向总量控制的转变.无论是“八  相似文献   

14.
为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 ,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环境监督管理 ,促使企业树立良好的环境形象 ,增强企业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 ,南京市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和江苏省环保厅的要求 ,经过近半年时间反复认真评判 ,将占南京市污染物负荷 80 %以上的 2 17家环境保护重点企业在  相似文献   

15.
发展我国高科技环境监测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环境监测工作得到了各级环保部门的高度重视 ,管理体制逐步完善 ,运行机制日趋合理 ,人员素质不断提高。但其自身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也较突出 ,特别是环境监测技术手段落后的问题已经严重制约着环境监测事业的健康发展 ,只有认清实质 ,深刻反思 ,着力解决 ,才能使环境监测工作向更深层次发展 ,更好地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服务。1 环境监测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1 1 监控范围狭窄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的发展极不平衡 ,经济发达地区的环境监测工作开展得早 ,发展迅速 ,而经济落后地区的环境监测工作开展不理想 ,个别地…  相似文献   

16.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环境保护法律制度,是环境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公众参与体系有利于解决当前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在总结国内外公众参与发展进程的基础上,对完善公众参与体系进行了初步研究,提出了完善公众参与体系的内涵要点,提高公众参与体系研究力度,建立公众参与学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17.
新疆辐射环境监理站的计量认证正式评审已经通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国家环保局与国家技术监督局联合下发了:“环境保护系统各级环境监测站具有为社会提供公证数据的职能,也应该进行计量认证”的通知。事实也说明,计量认证工作给环保部门带来了多...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国家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意见的主要内容,研究了浙江、深圳、天津等地污染防治工作的亮点。结合南京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梳理分析了南京实施意见的目标、原则、治理举措等内容,提出了加强政策支撑推进污染防治、理清权责关系深化联动合作、强化监测科研注重数据运用、开展宣传教育推动公众参与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环境保护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认识、研究和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对推动环境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智慧环保建设已有一定基础,但存在不少问题,亟待研究解决,文章对此提出了解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2 0 0 1年 6月 1 4日 )1 从新世纪环保事业的战略高度来认识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环境监测是环保工作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力量 ,环境监测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环境管理的科学化程度 ,关系到环保部门依法行政的水平 ,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关系到环保部门在政府中的地位和社会上的形象。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对环境监测工作先后有过多次的重要指示 ,并在不同场合强调过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江总书记在 1 993年接见中国环境国际合作委员会中外委员时就曾经讲过 ,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只有把连续监测、定时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