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土壤管理和土壤利用方式影响着土壤的发育方向和土壤的性质(如土壤质地、土壤环境、土壤生态等)。农业生产中对土地的不同管理措施或方式直接影响着农业土壤的发展方向和土壤环境变化。城市污水往往有较高的肥力,利用其灌溉农业,即能利用水源又能利用其中的肥源,有利于农业生产。但是,环境问题的不断出现使人们发现,长期污灌已经对土壤及农作物产生了负面影响,[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再生铅冶炼对土壤环境影响及其评价和环境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再生铅冶炼是对废弃物的循环利用,防治铅污染的重要手段,但冶炼中处置不当,会引起土壤污染,再生铅冶炼对土壤环境的影响,首先进行环境影响识别,并根据冶炼中铅的排放强度和铅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规律来阐明其排放特点和进入土壤的途径,通过再生铅冶炼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实例,探讨了土壤环境质量的现状分析、评价和预测等研究方法,并提出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强化建设项目本身的环境管理和完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等土壤环境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是开发、利用和保护名优特农产品产地的关键和基础。铜陵是丹皮产区,依据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综合考虑影响土壤环境质量的因素,结合评价区土壤环境质量的现状,对丹皮产地土壤环境质量进行综合分区。将种植区划分为优质、优良、良好、一般4个等级。从而为铜陵丹皮的生产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污灌区农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别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对取自鞍山的6种不同类型农田(弃耕地、旱田、菜田、大棚、污灌稻田和清灌稻田)的土壤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农田种植和灌溉方式的不同会在区域农田土壤污染物含量和土壤环境质量上表现出较明显的差异性.6种类型农田中,弃耕地的土壤环境质量最好,以下依次是菜田、旱田、清灌稻田和大棚,污灌稻田的土壤环境质量最差.利用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6种类型农田土壤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除菜田和旱田的排序结果略有不同外,对其他4种类型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的评价结果完全一致.主成分分析法可以用于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和土壤污染物的定量化识别.   相似文献   

5.
我国土壤环境保护标准体系优化研究与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现行土壤环境保护标准体系是在以GB 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为核心标准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是根据当时我国土壤环境研究水平并结合土壤环境管理要求而制定,在一定历史时期对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和环境管理具有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土壤环境问题日益复杂化,该标准逐渐暴露出土壤类型和污染物控制项目覆盖面不全,与其他相关标准有部分重复、衔接性差,以及在实际工作中适用性差等问题.因而,以该标准为核心的整个土壤环境保护标准体系在完整性、系统性、协调性和适用性等方面存在不足.在系统梳理我国现行土壤环境保护标准体系构成及存在问题,分析其他国家和地方土壤环境管理制度、制订方法和相关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土壤环境特点和土壤环境管理需求,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土壤环境保护标准体系的框架结构优化方案,主要由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体系(土壤环境背景值、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土壤修复目标值和耕地质量等级划分)、土壤环境污染防控标准体系、土壤相关配套标准体系和土壤环境基础标准体系四大类标准体系组成.此外,基于人体健康和生态安全的污染物土壤环境基准是土壤环境风险评价系列标准制订的基础.作为环境管理的基础手段,优化的土壤环境保护标准体系可为《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实施和《土壤环境保护法》的制订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根据土壤环境具有地域性强、差异性大的特点,建议尽快出台《土壤环境保护法》,明确国家标准与地方标准各自的定位与关联,推动制订地方土壤环境保护标准,国家则应集中开展土壤环境基准、标准制订技术规范等相关研究,为土壤环境保护标准体系的完善提供基础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哈尔滨菜地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金属是土壤环境的重要污染物,主要随农业生产中产生的废水、废渣和废气进入土壤.大量积累后很难从土壤中迁出,对土壤的生态结构和功能稳定性造成影响.以哈尔滨菜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的潜在危害进行评价.结合近几年来各界学者的研究成果,比较分析哈尔滨菜地重金属污染情况,得出哈尔滨菜地土壤环境Cd超标,生态危害极强.结合哈尔滨菜地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浅析施用微生物肥料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化肥和农药的不合理使用,造成了土壤质量下降甚至土壤退化。因此,减少土壤化肥用量,使用环境友好型产品成为农业发展之重。微生物肥料能修复受损的土壤环境,促进植物吸收土壤中的营养元素,促进植物生长,诱导植物抗性,目前在农业生产上已被广泛使用。文章总结了微生物肥料对土壤环境的改良作用,并提出目前微生物肥料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旨在为微生物肥料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区域土壤环境背景值和已确定统计单元的土壤环境背景值的表示方法进行了分析和讨论.认为以行政区域为统计单元计算表示土壤环境背景值是不确切的,它受到人为的因素干扰.以土壤类型为统计单元计算表示土壤环境背景值,能比较好地反映实际土壤背景值的水平,对于已确定统计单元的土壤环境背景值的表示方法,认为“日本土壤环境背景值调查研究”中的表示方法较好,它比较直观,能从大量的基本统计量数据中找出土壤元素背景值的分布规律,从而得到具有代表性的土壤环境背景值结果.  相似文献   

9.
生物炭在新疆棉田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是新疆经济和社会的基础,维系着全疆广大农牧民的生计,也关系到民族团结、边疆稳定和各族人民生活水平。寻求新技术提高绿洲农业生产力是新时期新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我们将小麦秸秆生物炭应用于喀什绿洲的灌淤土,研究了其对土壤pH和土壤水分的影响以及对棉花生长和产量的促进作用。结果显示,10%生物炭施用量可以倍增田间持水量,并提高土壤pH值0.36。但后一作用会随土壤灌溉和淋滤作用的增加而降低;在混合施用方式下,生物炭显著提高棉花产量,5%的施用量提高皮棉产量26%。这种增产效果产生的原因是生物炭的施用增加了土壤的营养成分和供水能力,从而增强了植株的株高、果枝数和单株铃数等。但条施方式对棉花的增产效果不显著,其施用过程会伤及作物根系和/或纯生物炭的高碱性影响植株的生理作用,从而造成棉株的枯萎、迟滞作物的生长。上述结果表明生物炭技术是提高绿洲农业生产力很有潜力的一条途径,但施用方式是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本研究结果不仅可以直接指导新疆绿洲的棉花生产,还可以为我国北方广大干旱区农业生产和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江苏高邮市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高邮市域内的约670 km2农田进行采样监测,利用Arcinfo软件绘制出该地区10种常见污染物的分布特征图,并根据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对该地区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评价分析,在此基础上对3个典型地区土壤近20a内污染物含量状况及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1985年相比,近20a中,土壤中铜、铅、铬、汞、砷含量没有明显增加趋势;川青地区土壤中镉、车逻地区土壤中镍元素含量显著升高,其它地区含量没有显著变化;土壤锌含量在3个地区均有明显增加趋势;30个乡镇中综合污染指数P综相对较高的地区有郭集、横泾和汤庄;依据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评价分析,高邮地区农田土壤环境质量基本能满足农产品安全生产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土壤环境遭到了很严重的污染,当前很多部门政府对土壤修复正在进行联合研究。污染土壤的修复不仅能够有效的改善土壤环境和生态平衡,并且一定程度上也在推动着国家的发展,利用先进科学的生物修复技术、物化稳定技术等,使土壤恢复生产力,防止对土壤进行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12.
土壤环境质量生物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动物是一类终生或经常生物于土壤中的动物,与土壤关系密切,对土壤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利用其进行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具有一定优越性。探讨了利用土壤动物进行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的可行性及方法,并对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
保水剂性能及其农用安全性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保水剂能够吸收其自身体积和重量数倍的水分从而增加土壤含水率、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肥料利用效率,促进农作物生长,在节水农业生产等方面具有广泛的潜在应用价值.本文介绍了国内外保水剂的种类、性能、在农业中的应用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评述了保水剂对土壤的物理性质、作物生长的影响,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鉴于保水剂使用不当对土壤环境曾造成危害,因此本文提出在保水剂的应用环节中,在注重其保水性能的同时,还应借鉴化学品环境安全评价的方法,系统评估保水剂的使用对土壤生态可能造成的影响,特别是对土壤微生物生态的影响,避免盲目投入造成的土壤板结、土壤肥力下降等不利影响,填补保水剂对环境影响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土壤环境背景值研究   总被引:158,自引:29,他引:158  
本文报告了中国土壤61种元素的背景值以及某些元素在全国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简要介绍了中国土壤背景值图集.讨论了土壤背景值在制定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研究人体健康和农业方面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土壤环境风险管控制度体系构建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将“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正式确立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必须遵循的总原则和实施土壤环境管理必须全面贯彻的主线思维.对环境质量尚好的土壤采取严格保护措施,预防其受到污染,是必须坚持的优先策略.对已经受到污染的土壤,基于土地用途,分类采取风险管控措施,是实现土壤资源安全利用的主要举措.本文在系统总结国际土壤环境风险管控经验和做法基础上,从立法、标准、调查、信息化平台构建、风险管控技术路线设计、科研基础支撑、责任落实等关键环节,提出了构建我国土壤环境风险管控体系的总体思路和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6.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要素之一,土壤环境质量状况与自然及人类社会持续安全稳定的发展息息相关。近半个世纪粗放掠夺式的经济发展及人口的增长,使我国土壤环境面临着重大的安全问题。主要表现为土壤污染的范围、形式、影响扩大化。近年来,频发的土壤重金属污染事件,己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本文总结了我国土壤环境污染状况及土壤环境保护的要求,简述了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历程,并分析了我国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我国土壤环境监测监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安阳市郊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土壤进行环境质量评价.该地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土壤环境质量优良,完全能满足目前国家所规定的无公害农产品安全生产的要求,并提出防治土壤污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王新 《环境科学》1992,13(3):86-88
主要研究了土类、母岩,质地、有机质、土地利用方式、地貌等不同土壤环境因子对大连市土壤中汞背景值的影响,通过各环境因子变异系数的计算得知影响的主要因素是土地利用方式和母岩。给出了大连市土壤中汞的自然背景含量。分析表明,大连市土壤汞背景值偏高是由于母岩的不同及工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19.
利用M280685土壤干燥箱干燥土壤、微波消解、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土壤样品中重金属的测定。利用该法测定土壤中的重金属平行双样测定合格率,质控样品均能达到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相应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采用ICP-MS(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对北京市3个再生水灌溉区8种土壤重金属含量进行分析测定,并将其分别与当地井灌区土壤重金属含量作对比,探究再生水灌溉对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再生水灌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汞污染,土壤中的Cd、Ni、Cu和As含量均符合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而Pb、Zn和Cr含量的最大值(39.90、103.1和120.3 mg/kg)未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Ni和Hg在多数采样点出现重金属向土壤深层移动的趋势;与对照区(井灌区)相比,Cd在3个再生水灌区的土壤中含量均无显著变化,Hg含量仅在通州区大北关井灌区超过再生水灌区,其余6种重金属则呈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累积现象。再生水灌溉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并非一定由再生水灌溉所致,早期的污水灌溉和有机肥施用等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