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徽州文化遗产是皖南旅游区依托的重要旅游资源.立足于文化生态学理论,引进西方先进的文化遗产保护理念,提出旅游发展背景下的徽州文化遗产保护模式.认为建立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是打造皖南综合型旅游目的地的必然要求,是实现旅游发展与徽州文化遗产保护一体化的最佳途径和模式,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目标和保护方式.该模式可为中国旅游导向型区域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价值评价体系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越来越得到认可,政府和学界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表现出很大的热情。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建立系统的评价体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价值进行研究,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旅游开发的良性互动。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价值评价的原则入手,构建了评价体系,并结合嘉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3.
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当今社会的重要命题.以湘西苗族鼓舞为例,详细介绍了民族地区应结合自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赋存状况,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把发展具有竞争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业作为促进基础设施建设、文化环境建设和产业经济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和切入点,以实现民族地区优势资源的转换和产业结构战略转移,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双赢".  相似文献   

4.
空间分布分析有助于深入地把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赋存特征。在详细分析河南省18个地级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和类型的空间分布特征后,进一步分析了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特征与旅游发展之间的关联性。在此基础之上,针对跨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开发问题、开发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选择问题、开发时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真性维护等问题提出了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思路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5.
三峡库区是中国地理的重要过渡带,文化遗产丰富,对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活化研究,有助于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水平。采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和GIS空间分析方法测度三峡库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结构特征、空间分布和批次变化,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旅游活化路径。结果表明:(1)三峡库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结构特征差异明显,级别结构呈金字塔型,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类型结构齐全,以传统技艺、传统音乐为主;(2)三峡库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特征为“西密东疏”,呈现“一主核三大核两小核”的空间分布格局;国家级和省级非遗的批次格局存在显著差异,总体上6批非遗呈现“东北—西南—西北—东南”的转移趋势,表现出先扩散后集中的动态演变特征;(3)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与旅游业发展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据此,从核心层、原则层、目标层、驱动层、策略层构建其旅游活化路径,并提出4种旅游活化策略。  相似文献   

6.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含义及旅游价值进行分析,选取环塔里木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对其旅游价值进行量化分析和评价,利用ASEB栅格分析方法对该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价值进行研究,以弥补对环塔里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的不足,促进环塔里木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甘孜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国内外学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理论为依据,结合甘孜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情、旅游现状,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观念、“YON”评价指标、原则、基础设施建设、传承人利益保障体制和产品开发对策,为地区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对同质旅游区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是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举措,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富集的少数民族地区尤为重要.分析数字化保护手段的优势和关键技术,以湘西为例,提出建立科学合理的分类体系和数字化资源库,构建数字化博物馆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策略,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再现、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和资源共享等方面提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文化空间是特定文化的集中展现,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两种基本类型之一.文化空间与旅游开发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但在旅游化生存实践中需要消除对文化空间内涵及其原真性认识方面的困惑.以文化遗产保护为核心,注重特色旅游产品的打造和整体旅游氛围的营造,并在多方力量的推动下,创造一个可持续体现文化精髓的旅游体验空间.  相似文献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贫困地区重要的文化资源,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生产力,实现文化扶贫是贫困地区在现代社会背景下的重要抉择.作为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的三个主要利益相关者(当地政府、企业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有者),他们之间的利益博弈结果表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对三个参与方都是有利的战略选择.只有合理分配三者的角色,贫困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才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实现文化脱贫,而且还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11.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PASW Statistics18.0软件分析了来桂游客对非遗旅游产品的偏好、非遗旅游开发的态度等。结果表明:1游客最感兴趣的非遗类型是传统音乐和舞蹈类,对曲艺和传统戏剧类最不感兴趣;2游客最喜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依次是非遗主题公园、民俗活动体验,对非遗博物馆和非遗餐饮消费兴趣较低;3游客基本认同非遗保护重要性,对非遗旅游开发基本持赞同态度,认为非遗旅游开发的主要问题是缺乏科学规划、公众参与不足和政府重视不够等。  相似文献   

12.
李杏  马婧  孙克勤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30(12):1525-1528
文化遗产是我国遗产资源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发展文化遗产旅游对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研究文化遗产旅游竞争力是为了更好地发展文化遗产旅游.从影响文化遗产旅游竞争力的因素着手,构建了文化遗产旅游竞争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其进行定量评价,结合庐山进行实例分析,建立相应的综合评价模型,提出了提升庐山文化遗产旅游竞争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联合国为保护人类传承下来的传统文化提出的概念(简称"非遗")。培育和形成以非遗为主要内容的文化产业,进一步推动社会、经济和文化协调发展,使非遗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已成为一个新课题。以莆田湄洲妈祖信俗发祥地为例,通过调研分析,综合运用系统动力学、协同发展等相关理论,深入探讨了妈祖信俗与旅游融合的影响要素、融合机制与模式。研究结论对旅游业激发非遗、发挥旅游对非遗的传播功能、扩大妈祖文化的影响、提升福建文化软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4.
黄河故道线性文化遗产旅游价值评价与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线性文化遗产保护是对线形或带状的特殊文化资源集合进行有效保护的一种新形式.我国境内拥有着丰富的线性文化遗产资源,准确评价线文化性遗产资源的旅游价值,对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构建了线性文化遗产资源的旅游价值评价体系,并对黄河故道线性文化遗产旅游价值进行了评价,得出其旅游价值为79.88,属于相对较高的级别,发展潜力较大,具有开发价值.从强化中心点、规划旅游区、构建遗产网络和深化区域合作方面对黄河故道线性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进行了设想.  相似文献   

15.
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进行理论回顾的基础上,从传承人、传承环境、传承政策三个方面构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度评价指标体系及其综合评价函数。在此基础上,对江苏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案例实证。结果发现:①从总体上看,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度总体为一般活态状态,且内部差异明显;②5项准则层的发展状态有着较大差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数量结构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社会环境较好,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依附环境较差;③14项指标内部差异较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数量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的完善程度较好,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区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革、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相关组织的生存状况活态性较弱。研究验证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度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成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发展相结合是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首要任务。以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关注焦点,强调了其研究意义,分析了其保护现状与现存问题,如保护意识淡薄、保护方法不当等,从保护规划、制度及措施等方面提出了具体保护对策,并指出应注意的问题,为深入开展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科学开展成都"非遗"保护工作,推动其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索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矛盾途径,以湘西自治州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引入社会创业概念,通过"心手合一"公司这一社会创业企业的案例,分析社会创业如何解决这一矛盾。研究表明,社会创业可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保护与市场、传承人和政府间的平衡,从而解决几者间的"囚徒困境",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8.
徽州村落旅游开发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村落旅游是我国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兴的特种旅游方式,表现出强劲的市场需求态势和良好的发展前景。文章以徽州为对象,对村落旅游的发展条件、市场需求、活动特点进行分析,并对村落旅游的开发、活动组织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旨在为更好地利用区域这一普遍存在的旅游资源,完善区域旅游产品结构,实现区域旅游发展的整体推进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初步的旅游资源归类。通过对比分析发现,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地域性与,可移动性并存、观赏性与无季节性并存、综合性与非永续性并存的特征,并依据这些特征,提出此类旅游资源的开发途径。  相似文献   

20.
苏州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依据其旅游开发价值、遗产影响力、遗产开发潜力、生态敏感度和旅游开发条件5个因子评价进行定量评价,苏州"非遗"整体表现出较高的开发价值和潜力。对苏州旅游市场的调研表明,游客对"非遗"的认知度是较高的,"非遗"旅游产品对游客有吸引力,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目前应在已形成的类型化开发模式基础上,通过强化创意体验、丰富产品形态、进行多样化的产品组合推进"非遗"旅游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