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利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落新妇地下部分的挥发油,测得含量为0.10%;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落新妇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分离出57种成分,鉴定了其中50种;运用峰面积归一法确定了各成分的相对含量,检出率为87.71%.落新妇地下部分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十六甲基八环硅氧烷.  相似文献   

2.
利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落新妇地下部分的挥发油,测得含量为0.10%;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落新妇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分离出57种成分,鉴定了其中50种;运用峰面积归一法确定了各成分的相对含量,检出率为87.71%。落新妇地下部分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十六甲基八环硅氧烷。  相似文献   

3.
文章建立了一种用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饮用水中土臭素(GSM)和二甲基异冰片(2-MIB)等嗅味物质的分析方法,确定了最佳的色谱条件、质谱条件和水样处理方法。当取样量为25mL时,回收率分别为96%和89%,RSD<10%,检出限为0.002mg/L。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毛细管气相色谱保留指数和标准品叠加法鉴定了茂县玫瑰精油的化学成分,并对水蒸气蒸馏精油、净油、蒸馏-萃取精油、水中精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比较,说明不同加工方法对精油成分的影响是很大的。  相似文献   

5.
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GC—MS)的研究始于五十年代后期,到六十年代末己趋成熟,并有商品仪器出现。1970年以后发展更为迅速,与计算机联用,组成了色谱—质谱—数据处理系统(GC-MS-DS)。由于GC-MS具有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应用范围广等特点,因此很快就被应用于环境样品的分析,为环境分析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本文就近年来GC-MS联用技术在环境样品分析中的应用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6.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联用的技术,建立了水体中磺胺类抗生素的检测方法。选用电喷雾离子源(ESI),在正离子模式下对目标化合物进行选择性反应检测(SRM)扫描。采用固相萃取法对样品进行前处理,通过HLB小柱对样品进行富集和净化。液相色谱选用C18柱,以甲醇和0.1%甲酸作为流动相对样品进行梯度洗脱分离。方法的回收率为53.6%~96.2%。方法的最低检出限除磺胺噻唑(STZ)为0.3 ng/L外,其余均为0.1 ng/L,本方法的RSD为4.7%~9.3%,该方法适用于水体中磺胺类抗生素的残留检测。  相似文献   

7.
联用技术在砷形态分析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目前用于元素砷的形态分析技术主要是色谱与原子光谱、质谱等的联用,最常用的是HPLC与ICP—OES、ICP—MS的联用,方法准确可靠,灵敏度高,但是不能提供砷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信息。因此以色谱一电喷雾质谱(ESI—MS)的联用作为定性分析的主要手段,但是ESI—MS灵敏度低,易受基体干扰,因此需要复杂的前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8.
在树舌灵芝菌丝体化学成分研究中,采用乙醚抽提法获取树舌灵芝菌丝体脂溶性物质,经皂化后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进行分析,共鉴定出19种物质,所得到的丁羟甲苯、乙酰菲、5,6-二氢麦角甾醇对树舌灵芝菌丝体化学成分研究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9.
从长期受农药苯磺隆污染的土壤中通过采用富集培养分离技术得到4株以苯磺隆为唯一碳源生长的细菌,分别将其命名为B1、B2、B3和B4。通过观察这4种菌株的形态学特征,研究其生理生化特性以及分析其16S rDNA序列,初步鉴定菌株B1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B2为戴尔福特菌(Delftia sp.),B3为微杆菌(Microbacterium sp.),B4为产碱杆菌(Alcaligenes sp.)。并通过研究温度、初始pH值、接种量、苯磺隆初始浓度、培养基体积、氮源、碳源、Mg^2+浓度等因素对4种菌株生长情况的影响,确定了菌株的最佳生长条件。结果显示,B1菌株的最适温度为35℃,其他3株菌株均为30℃。菌株B3最适pH为8.0,其余3株菌株均为pH7.0。B1和B3菌株最适接种量为15%,B2和B4最适接种量为10%。菌株B3最适苯磺隆初始浓度为100mg·L^-1,其余菌株最适苯磺隆初始浓度均为200mg·L^-1。4株菌株最适培养基体积均为75mL,最适氮源均为硝酸铵,最适碳源均为葡萄糖。B2菌株最适Mg^2+浓度为100mg·L^-1,其余3株菌株均为200mg·L^-1。B1和B4菌株最适NaCl浓度为20g·L^-1,B2菌株NaCl浓度为5-30g·L^-1,B3菌株最适NaCl浓度为50g·L^-1。该结果为利用微生物对农药苯磺隆污染的土壤进行原位生物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采用吹扫捕集与快速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建立测定水中10种石化行业常见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吹扫捕集-快速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的分析方法。通过质谱定性,选定目标物的特征离子,运用内标法定量,采用DN-624(20m×0.18mm×1μm)快速毛细管色谱柱,在10min内完成对水中10种VOCs的分析,在保证各目标物灵敏度和分辨率不受影响的同时,分析时间从标准方法的17min降至10min。该方法的线性、精密度与检出限满足标准方法 HJ 639—2012《水质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要求,通过实验验证,能够广泛应用于石化行业环境监测与应急监测。  相似文献   

11.
应用基于CIS AreView的AnnAGNPS模型,进行了宁波市章溪河流域的非点源污染负荷的时空分异研究。结合航片解译,利用ArcGIS9.0、TOPAZ模块等建立了研究区非点源污染空间数据库;结合现场资料、相关文献收集,并利用模型参数的CIS提取技术,建立了研究区非点源污染属性数据库。结果表明:在空间分布上,各子流域吸附态氮空间分异较大,溶解态磷的空间分异最小,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林地和果园相比农田非点源污染负荷小,不同土壤类型中,水稻土比黄壤和红壤的污染负荷大;在时间分布上,非点源污染负荷主要集中在汛期,超过全年的55%,枯水期低于全年的4%。  相似文献   

12.
UV/H_2O_2高级氧化技术在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讨论了UV/H2O2高级氧化技术去除有机物的机理,在有机废水、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UV/H2O2工艺对水中生物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具有很好的处理效果,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污染物的初始浓度、紫外光波长及强度、H2O2投加浓度、pH、光照时间、浊度、水中存在的阴离子等。  相似文献   

13.
Herbicide contamination from agriculture is a major issue worldwide, and has been identified as a threat to freshwater and marine environments in the Great Barrier Reef World Heritage Area in Australia. The triazine herbicides are of particular concern because of potential adverse effects, both on photosynthetic organisms and upon vertebrate development. To date a number of bioremediation strategies have been proposed for triazine herbicides, but are unlikely to be implemented due to their reliance upon the release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 We propose an alternative strategy using a free-enzyme bioremediant, which is unconstrained by the issues surrounding the use of live organisms. Here we report an initial field trial with an enzyme-based product, demonstrating that the technology is technically capable of remediating water bodies contaminated with the most common triazine herbicide, atrazine.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ASE-GPC—GC-QqQ—MS/MS测定土壤中17种有机氯农药和19种多氯联苯以及MAE-SPE—GC-QqQ—MS/MS测定土壤中16种多环芳烃和18种邻苯二甲酸酯的方法。多环芳烃和邻苯二甲酸酯定量限在0.02~2.81μg/kg之间,有机氯农药和多氯联苯定量限在0.01~0.51μg/kg之间。样品加标浓度在5μg/kg时多环芳烃和邻苯二甲酸酯的平均回收率在66.6%~122.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20%;有机氯农药和多氯联苯平均回收率在79.6%~93.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5%。  相似文献   

15.
生物活性炭技术在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了生物活性炭(BAC)技术在净水处理、废水处理和污水再生利用处理中的应用;阐述了生物活性炭对污染物的去除机理;介绍了生物活性炭技术在水处理中(包括给水深度处理、多种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处理)的最新应用研究成果及该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脱硫废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机理,介绍了化学-机械沉降去除脱硫废水中悬浮物、重金属元素等物质的废水处理工艺,并对脱硫废水处理系统的优化设计进行了重点论述。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国家对钢铁行业烧结烟气污染物排放的控制力度不断加强。传统的以脱硫为主的单一污染物控制技术已经不能满足新的环境标准的要求,烧结烟气多种污染物协同处理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已成为钢铁行业污染防治的必然要求。本文阐述了活性焦(炭)吸附法烧结烟气多污染物协同处理技术的工艺原理,并通过太原钢铁集团的工程应用实例证明了活性焦(炭)吸附法多污染物协同处理技术符合钢铁行业的发展需求,在我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了一种基于实测振动数据的机载雷达多自由度振动参考谱制定方法。采用坐标变换法,在时域内从结构的加速度响应中提取出结构的刚体自由度振动。通过对结构刚体自由度振动的信号分析,得到各自由度的自功率谱密度(PSD)和各自由度之间的相干函数γ2(f)和相位θ(f),形成多自由度振动试验参考谱矩阵。用此参考谱进行多轴振动环境试验,可真实地模拟机载雷达的实际振动环境。  相似文献   

19.
孙倩云  邓玉  侯晓坤 《四川环境》2012,31(2):98-102
介绍了饮用水水源地中基因毒物质和躯体毒物质所致的健康危害的风险度计算模型,并根据雅安市雨城区农村水源地水质实测资料,进行健康风险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1)基因毒物质由饮水途径所致健康危害的个人年风险按大小排列为Cr(VI)>As>Cd,而躯体毒物质的个人年风险按大小排列为Hg>Pb>Mn>Fe,但前者的影响远大于后者;(2)水源地中的3种基因毒物质所致健康危害的个人年风险,远远超过瑞典环保局、荷兰建设和环境部推荐的最大可接受水平1.00×10-6a-1,且Cr(VI)的健康风险危害超过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最大可接受值5.00×10-5a-1,应将Cr(VI)视为本区饮水的优先治理污染物。  相似文献   

20.
福建省经济系统物质流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培坤  王远 《四川环境》2010,29(5):87-92,102
运用物质流分析(MFA)方法,对福建省经济系统在1990~2008年间的物质输入与输出进行系统地分析,探讨了福建省经济发展与环境压力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资源高投入"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没有实现根本转变。主要结论有:(1)福建省物质输入量不断上升,能源需求急剧增长;(2)隐藏流不断增加,矿产资源地生态包袱不断增大;(3)区域过程排放缓慢上升,大气污染物排放为主要推动因子;(4)物质需求强度有反弹趋势,经济发展与物质需求出现扩张性"复钩"。最后,对福建省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大力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继续强化环境综合整治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