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能源转型是全球落实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过程中的重要议题,在发展中国家尤为突出。中国和印度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面临着相似的能源转型挑战。本文利用能源发展指数(Energy Development Index,EDI)方法,从能源可获得性与可负担性两个维度衡量比较了中印能源发展利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印度能源发展在总体上落后于中国,其主要差距表现在能源价格与能源结构两方面。其中,印度能源价格呈增长态势,2010—2014年年均增速达9.6%;而中国能源平均价格整体呈下降趋稳态势(除煤气价格外)。同时,印度能源消费结构中的传统生物质能源占比较高,是中国传统生物质能源占比的6.6倍(2017年)。研究指出,从传统能源向可再生能源的转变是中印两国提升能源可持续供给能力和现代能源服务体系的重要途径,两国可以通过绿色技术合作共同解决能源可持续转型问题,携手实现全球低碳可持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环境通报》2020,(1):111-121
从贸易增加值角度,利用WIOD数据库,通过GVC参与率和GVC地位指数的构建以及国内增加值的分解,对比分析中国和印度整体及各行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参与程度和分工地位。研究结果表明,2005-2014年中印两国融入全球价值链的程度较高,但两国均处于全球价值链分工中各自优势行业的下游地位,中国处于制造业的下游地位,印度处于服务业的下游地位,两国地位指数虽然较低但都拥有向上提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英国作为印度的前殖民国,直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之前,在中印边界问题上一直有着特殊的地位和影响,特别是通过策划西姆拉会议,炮制"麦克马洪线",为中印边界埋下了纷争的种子。冷战爆发后,英国面对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的新变化,特别是新中国的成立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为了最大限度维护其在亚洲的利益及在国际关系中的影响力,在中印关系恶化并发展为边界冲突的过程中,虽然对印度提供了一些支持,但多有保留,同时与中国维持较为稳定、平和的关系,在1962年中印边界战争前后把握、拿捏得较有分寸,充分显示出这个老牌帝国在实力衰落过程中处理复杂、敏感外交和国际问题的"圆滑"和"老到"。  相似文献   

4.
能源供应安全视角下中印生物质能源利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向阳 《自然资源学报》2010,25(10):1806-1812
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两个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印两国作为世界上两个能源消费大国,如何满足众多人口和经济快速增长对能源的需求,以及提供安全的能源供应是中国和印度都在考虑并试图解决的紧迫问题,分析印度的生物能源利用政策对我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我国在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1994年我国进口的原油仅为290×104t,进口依赖度为1.9%。到2009年我国石油净进口量为21 888.5×104t,进口原油的依赖度上升到了52.5%。我国日益增加的对国际石油市场的依赖对我国能源安全供应构成了极大的风险和挑战。我国在"十一五"期间,在生物质能源的利用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问题是原料来源和成本不稳定、缺乏统筹规划、发电上网制度不完善、相关政策配套措施和实施细则不完善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物质能产业的发展。印度政府积极支持的生物质利用技术,包括利用清洁发展机制大量开发的生物质能CDM项目,这类项目大约占印度全部注册CDM项目的三分之一左右。印度从能源多元化供应的角度和扶持乡村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上开发利用生物质能项目的实践是值得我国借鉴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比较了英美主流媒体对中国发射月球探测器以及印度发射火星轨道探测器的报道,研究了报道的议题设置、信源采用以及不同信源与主题呈现的关系,并由此探索中印两国形象的建构过程。研究发现,在太空探索的报道范畴中,英美媒体对中国更多呈现出富有野心、经济科技实力不断增强、国内团结一致支持太空计划等大国形象,对印度则多呈现了其努力进行太空探索的同时所面临的经济与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印合作是服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重要方面。自2013年以来,中印两国领导人多次会晤,双方达成一系列重要共识,中印合作迎来新的战略机遇期。本文以中印环保合作为切入点,分析了加强两国环保合作的重要基础,并提出深化中印环保合作交流高层对话、建立中印环保双边合作常态机制等具有实际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当两个世界人口大国同时崛起,二十亿人同步走出贫穷,带着新财富跨入世界,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中国和印度,一直都是世界关注的焦点,人人都想搞清楚龙与象的真正面目。关于他们的书每年也总会有几本,近期撞衫对杀比较激烈的就有《龙与象》和《中国龙与印度象》。旁观者清。本期就让我们透过老外的眼睛,预测一下中印未来的命运……  相似文献   

8.
(本刊记者那西)2006年9月9日,由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CCICED)主办的“中国—印度环境与发展及其全球影响政策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由国合会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国舫、印度能源与资源研究院院长帕乔里博士共同主持。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而且都为世界的文明和进步做出过巨大的历史贡献。目前,两个国家都面临着经济现代化的重大任务,面临着相似的困难与挑战,特别是两国在发展过程中都不同程度的遇到了庞大的人口、有限的资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会议为中国和印…  相似文献   

9.
《环境》2006,(12):9-9
近日,随着国家主席胡锦涛访印,中印有关民用核能合作的问题,也受到外界的广泛关注。印度国防部长穆克吉表示,印度愿意与中国讨论民用核能合作的问题。据称,这是印度首度提出要与中国讨论民用核能合作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将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生态足迹及承载力等指标进行国际比较,分析了各国自然资本占用的账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生态负债及生态补偿问题。结果表明:按人均自然资本利用超越世界人均生态负荷水平来核算各国家"生态负债",可知测算年度除中国和印度外,其余各国对全球产生的生态负债都负有一定的责任,其中,美国为最大的负债国,所占份额达18.76%。通过生态负债实现生态补偿才能实现生态负荷的还原能力,基于研究结果对自然资本的利用状况以及生态补偿问题做了相应的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