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气臭氧浓度升高对丛枝菌根(AM)及其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通过模拟大气O3浓度(0.02μL·L-1、0.1μL·L-1和0.2μL·L-1)升高,观察其对丛枝菌根(AM)及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气O3浓度升高对菌根侵染率影响较小,但对孢子和外生菌丝影响显著,高浓度O3时的孢子数比自然O3浓度时增加1倍,低、高浓度O3分别使AM外生菌丝量比自然浓度时下降48.7%和85.6%.随着O相似文献   

2.
王曙光  宫文亮  王效科  刁晓君 《环境科学》2011,32(10):3033-3039
在模拟的大气臭氧浓度升高环境中,用磷脂脂肪酸方法(PLFA)分析大气臭氧浓度升高和接种丛枝菌根(AM)真菌对臭氧敏感性不同的2种基因型矮菜豆(臭氧敏感性:S156;臭氧耐受性:R123)根际和菌丝际微生物量及群落结构的影响,旨在明确大气臭氧浓度变化对植物根际微生物的影响,为全面评价臭氧浓度升高对土壤-植物生态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不同淹水时长为唯一影响因子,以香蒲(Typha orientalis)和水稻(Oryza sativa L.)为宿主植物,选用Glomus属的3种AM真菌(F1菌:Glomus intraradices;F2菌:Glomus versiforme;F3菌:Glomus etunicatum),研究淹水时长对3种AM真菌侵染2种湿地植物的影响,以期为阐明淹水对湿地植物AM结构与功能的影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淹水时间越长,3种AM真菌对2种植物的侵染率越低;相同淹水时间下,F3菌对香蒲、F1菌和F2菌对水稻的侵染率高于其他菌.3种AM真菌的侵染结构分析表明,菌丝侵染是2种湿地植物形成AM的主要途径,而丛枝和泡囊贡献较小;淹水时间越长,香蒲的菌丝侵染比例越高,但水稻的菌丝侵染比例没明显变化规律;淹水时间越长,2种植物的丛枝侵染比例越低,不淹水时最高.AM真菌产孢数分析表明,淹水时间越长,AM真菌的产孢数越多;相同淹水时长下,F3菌产孢数最多.2种植物的湿重变化表明,3种AM真菌在长时间淹水条件下仍能明显促进香蒲地上和地下部分的生长,但对水稻的生长影响不明显.本研究表明,淹水时长影响AM真菌对湿地植物的侵染水平和侵染结构,淹水条件下AM真菌对湿地植物生长仍有促进作用,但这受宿主植物对AM真菌的菌根依赖性影响.所以,在湿地植物上应用AM真菌时,应考虑植物的菌根依赖性和淹水时长对接种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O3浓度升高对南方城市绿化树种氮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地层臭氧(O3)浓度升高会降低树木的光合速率,抑制Rubisco酶的活性,势必会间接影响树木N素的吸收与分配.本研究利用开顶式气室研究过滤大气(CF,<20 nL·L-1)与O3浓度升高(E-O3,约150 nL·L-1)对10种南方城市常用绿化树种幼苗N素吸收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F相比,E-O3使枫香叶生物量和马褂木茎生物量分别显著降低了20.9%和21.4%,使枫香和马褂木的根生物量显著降低了24.2%和32.5%.O3对被测树种茎中N素含量影响显著,而对叶和根中N素含量无显著影响.O3对被测树种整株树N素吸收总量(Ntu)、叶片N素吸收量及根的N素吸收量存在显著影响,而对茎N素吸收量无显著影响.与CF相比,E-O3使马褂木与木荷的Ntu分别显著降低了28.4%与22.7%,而使舟山新木姜子Ntu显著增加了15.5%.O3浓度升高对各树种N素吸收量在各器官中的分配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李德文  史奕  何兴元 《环境科学》2008,29(2):300-304
以生长在沈阳市区内的银杏及油松为试材,开顶式熏气室模拟升高O3浓度(80 nmol·mol-1)和正常大气O3浓度(≈30 nmol·mol-1)条件,采用GC-FID技术对银杏及油松的异戊二烯和7种单萜类物质的排放速率进行测定,探讨高浓度O3对单株银杏及油松挥发性有机物排放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O3浓度增高可以显著提高银杏和油松的异戊二烯排放速率(p<0.05),及银杏Δ3-蒈烯的排放速率(p<0.05),其分别达到1.96、 9.71和0.09 μg·(g·h)-1,而对于其他单萜物质的排放速率,2种树木对高浓度的O3熏蒸均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变化;树种不同,排放的BVOCs组成也不同,自然条件下银杏排放的BVOCs以异戊二烯为主,而油松以α-蒎烯为主;高浓度O3熏蒸下油松释放的异戊二烯达到其BVOCs组成的64.73%,增加大气O3浓度改变了树木挥发性有机物的组成比例.因此,O3浓度升高对银杏及油松BVOCs排放规律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CO2和O3浓度倍增及复合效应对大豆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利用OTC-1型农田开顶式气室,模拟研究了大气中CO2、O3浓度倍增及其复合效应对大豆生长、根瘤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CO2浓度倍增促进根系生长,固氮能力增强,植株高度和基部粗度增加,对发育期、绿叶数和绿叶面积影响不大.O3浓度倍增抑制大豆根系和茎的生长,固氮能力下降,叶片伤害使绿叶数和绿叶面积显著下降, 衰老提前.在CO2和O3的复合试验中,CO2浓度增加明显缓解O3浓度增加对大豆伤害和抑制作用,CO2、O3浓度持续倍增处理下大豆生长和固氮能力与CK的数量差异明显小于单一O3浓度倍增与CK 的数量差异,逐渐增加CO2、O3浓度的刺激作用和剂量效应使大豆生长后期伤害加重,绿叶数、绿叶面积显著下降,而根系固氮能力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7.
在100℃的无水蒸气条件下研究以Ca(OH)2为吸收剂同时脱硫脱硝过程中SO2的固定和氧化过程,以及O2和NO2的作用。分别用原位漫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和固定床反应器,研究过程中Ca(OH)2表面和气相的成分变化。结果表明:SO2吸附在Ca(OH)2表面形成的CaSO3不易被O2氧化,但可以被NO2氧化。同时脱除过程中,NO2对CaSO3的氧化具有选择性:930~936 cm-1位置的红外吸收峰在反应过程中先升高后降低,980~995 cm-1位置的红外吸收峰只升高不降低。无O2条件下,参与反应的NO2以接近1∶1的比例转化为NO,而有O2条件下Ca(OH)2同时脱除NO2和S...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大气CO2浓度逐渐增加和稳定高浓度处理对水稻秸秆在后茬冬小麦田土壤中分解特性的影响,进行田间试验,设置3个浓度水平——背景大气CO2浓度(CK)、每个生长季CO2浓度比CK逐渐增加40 μmol/mol(T1)、每个生长季CO2浓度均比CK高200 μmol/mol(T2),处于上述3个浓度水平下连续3个生长季的水稻秸秆处理编号分别用CK-OTC、T1-OTC、T2-OTC表示,第3个生长季T1-OTC的CO2浓度为120 μmol/mol,3个生长季中前两个生长季处于开顶箱(OTC)外且第3个生长季处于OTC内的处理分别表示为CK、T1、T2.将不同处理下的水稻秸秆埋入麦田土壤中,于填埋后30、60、84、119、149 d测定剩余秸秆的质量以及总碳(TC)、总氮(TN)含量.结果表明:填埋后30 d不同处理下秸秆的分解率为33.2%~38.2%,至149 d填埋结束,不同处理下秸秆的分解率为57.3%~60.3%.填埋试验后期(填埋后84、119、149 d)的秸秆分解率与粗纤维含量之间存在显著(P < 0.05)或极显著(P < 0.01)相关关系.T1、T2处理下水稻秸秆在分解过程中的TC含量与CK无显著(P>0.05)差异,而OTC-T1处理下水稻秸秆在整个分解阶段的TC含量显著(P < 0.05)高于CK,且在填埋后60~119 d这一阶段T2处理下TC含量与OTC-CK处理之间存在边缘显著(0.05 < P < 0.10)差异.所有处理下的TC含量在填埋后比填埋前均明显降低,特别是对于TN含量而言,大部分处理下TN含量均随时间的线性增加程度达到极显著(P < 0.01)水平,C/N均在分解过程中随时间呈线性降低趋势(P < 0.05).研究显示,一个生长季尺度上CO2浓度的升高会提高秸秆分解率,秸秆分解过程中TC分解速率比TN快,从而造成C/N下降.   相似文献   

9.
水培条件下,研究了大气CO2浓度升高对红三叶(Trifolium Pratene L.)和高丹草(Sorhum vulgare x Sorghum.vulgare var.sudanense hybrids)在不同铯(Cs)浓度(0、200、500、1000μmol·L-1)下生物量、铯和钾的竞争吸收及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气CO2浓度升高显著提高了2种植物叶、茎和根各部位的生物量,其中,红三叶各部生物量分别提高了42.6%、66.2%和45.0%,高丹草分别提高了17.4%、18.9%和22.3%.大气CO2浓度升高提高了红三叶和高丹草叶片及茎中的Cs含量,提升比例最大的为红三叶的茎(达9.7%),同时显著提高了2种植物对Cs的转运系数及红三叶的茎和根中Cs/K的区别系数.对于红三叶,大气CO2浓度升高引起叶片K含量略微增加,而茎和根系中K含量显著降低;对于高丹草,大气CO2浓度升高引起叶片和茎中K含量增加,而根系中K含量降低.2种植物对Cs的吸收都与介质中Cs浓度呈显著的线性相关,溶液中Cs浓度的增加提高了红三叶和高丹草的Cs/K区别系数,并且Cs的添加不仅对红三叶和高丹草的生物量都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时还降低了2种植物对钾的吸收.在正常的CO2浓度下,1000μmol·L-1Cs处理可使2种植物叶、茎和根中的K含量分别降低10.4%、13.3%、32.5%(红三叶)和18.3%、42.1%和38.9%(高丹草);在大气CO2浓度升高的条件下,分别降低12.2%、22.0%、35.0%(红三叶)和17.9%、38.7%、34.6%(高丹草).  相似文献   

10.
选取Pb(NO3)2、氯化十六烷基吡啶(CPC)、对硝基苯酚为代表污染物,试验了重金属与表面活性剂共存对有机物在沉积物上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Pb(NO3)2的存在减弱了CPC的增强吸附效应,Pb(NO3)2和CPC共存对对硝基苯酚的吸附产生拮抗效应.在固定CPC初始浓度不变的情况下,拮抗效应随Pb(NO3)2初始浓度增大而加强.同时,拮抗效应也取决于CPC的浓度.当CPC初始浓度小于3 000mg/L(平衡浓度低于临界胶束浓度CMC)时,这种拮抗效应尤为明显;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继续增加,拮抗效应减弱,并逐渐趋向于CPC的独立效应.机理探讨表明,共存体系中,Pb2+与CPC在同一吸附点位不存在竞争吸附.  相似文献   

11.
大气对流层臭氧浓度升高下AM真菌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中国唯一的开放式空气组分增高(free-air component enrichment,FACE)稻麦轮作试验平台,研究大气对流层O3浓度升高条件下接种外源AM真菌对小麦生长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结果发现,O3浓度升高处理小麦苗期AM真菌侵染率有升高趋势,而从孕穗期起逐渐显示出对小麦生长的不利影响,收获时植株地上部生物量、株产与千粒重均显著下降(p0.05),分别降低22%、29%和9%,土壤微生物生物量N也下降了37%,但籽粒全N含量从2.2%显著提高到2.6%(p0.05).O3浓度升高条件下接种外源AM菌剂对小麦根系AM真菌侵染具有促进作用,孕穗期AM真菌侵染率与植株地上部生物量均显著高于不接种对照(p0.05),收获时植株受灾程度降低了50%,土壤微生物生物量N也显著升高(p0.05),虽然小麦产量没有提高,但籽粒全N含量下降到与当前O3浓度处理没有显著差异的水平上.结果表明,O3胁迫下小麦通过提高苗期AM真菌侵染来增强其抗胁迫能力,接种外源AM真菌可以促进小麦营养生长,并可通过改善根系分泌物等来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相似文献   

12.
丛枝菌根真菌在矿区生态环境修复中应用及其作用效果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李少朋  毕银丽  孔维平  王瑾  余海洋 《环境科学》2013,34(11):4455-4459
针对煤矿区生态环境修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丛枝菌根真菌与紫穗槐共生状况,丛枝菌根真菌对紫穗槐根系发育的影响及其对煤炭开采塌陷区退化土壤的改良效应.结果表明,接种菌根5个月后,接种丛枝菌根促进紫穗槐地上部分和根系生长,提高了紫穗槐根系侵染率;接种区紫穗槐根际土壤中球囊霉素、易提取球囊霉素含量显著增加;接种菌根提高了紫穗槐根际土壤有效磷和有机质含量,微生物数量明显提高,取得较好的菌根生态效应.接种菌根有利于对矿区根际土壤的改良,促进了矿区生态系统稳定,对维持矿区生态系统的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湿生环境中丛枝菌根(AM)对香蒲耐Cd胁迫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罗鹏程  李航  王曙光 《环境科学》2016,37(2):750-755
湿生植物在城市景观绿化和美化中应用越来越多,但也经常遭遇环境污染胁迫的问题.大量研究证实丛枝菌根(AM)可提高陆生植物耐受环境污染胁迫的能力,但对湿生植物的影响却鲜有认识.通过水培实验,探索接种AM真菌(Glomus etunicatum)对香蒲(Typha latifolia)耐受Cd2+(0、2.5、5.0 mg·L-1)胁迫的影响,旨在为评估菌根技术能否用于提高湿生植物抗耐环境污染胁迫的能力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湿生环境中AM真菌可与香蒲建立良好的共生关系,侵染率高于30%,但菌根化香蒲移入水溶液1个月后侵染率均呈下降趋势,最大下降25.5%(P0.05).AM增加了香蒲子叶的色素含量和POD酶活性,提高了根系的泌氧速率,但仅显著促进了5 mg·L-1Cd2+下香蒲的生长.虽然高浓度Cd2+抑制了香蒲的生长且侵染率下降,但AM仍能促进两个Cd2+浓度下香蒲对Cd的吸收,地上、地下部Cd含量最大增加40.24%和56.52%.本研究表明,AM具有增强湿生植物抗耐和修复环境重金属污染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纳米氧化锌、硫酸锌和AM真菌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帅  刘雪琴  王发园  苗艳芳 《环境科学》2015,36(12):4615-4622
纳米氧化锌(Zn O)是应用最为广泛但具有一定生物毒性的金属型纳米颗粒(nanoparticles,NPs)之一,而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能改善宿主植物矿质营养和增强宿主植物抗逆性,但纳米Zn O和其他锌污染物之间的关系以及AM真菌对其生物效应的影响目前尚不清楚.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单一或复合施加纳米Zn O、ZnSO_4(500mg·kg~(-1))时接种AM真菌Funneliformis mosseae BEG 167对玉米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Zn O对AM真菌侵染和玉米植株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表现出植物毒性,且与同浓度(500 mg·kg~(-1))下的ZnSO_4作用类似.与非菌根对照相比,接种AM真菌降低了玉米植株的Zn含量或Zn吸收量,且在复合处理中对玉米生长表现出较好的促生作用.结果首次表明,纳米ZnO与ZnSO_4在生物毒性上存在复杂的交互作用,而接种AM真菌在二者复合污染时对玉米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林旭  严仁嫦  金嘉佳  许凯儿 《环境科学》2022,43(4):1799-1807
2019年3月1日~2019年5月31日期间采用Syntech Spectras GC955在线气相色谱仪对杭州市大气环境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了在线连续监测,分析了VOCs体积分数的组成特征、 PM2.5和O3协同控制的优控VOCs物种和VOCs特征污染物比值.结果表明,烷烃是VOCs体积分数中最重要的组分,贡献了62.40%. C2~C6的烷烃、苯系物、乙烯和乙炔是VOCs关键物种.烯烃和芳香烃是OFP的主要贡献组分,贡献率分别为41.35%和37.50%.芳香烃是SOA的主要贡献者,贡献率超过90%.低碳的烷烃、低碳烯烃和苯系物是OFP的关键贡献物种,控制好甲苯、间/对-二甲苯和邻-二甲苯这3种苯系物,是O3和PM2.5协同控制的关键.采样点大气中VOCs除了受机动车尾气的影响外,溶剂使用等工业排放的影响也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王发园  陈欣  孙鲜明  石兆勇 《环境科学》2010,31(12):3075-3080
在温室盆栽条件下研究了接种AM(arbuscular mycorrhiza)真菌对灭菌土壤中胡萝卜生长及其辛硫磷残留的影响.试验设置不施加、低(200 mg.L-1)、中(400 mg.L-1)、高(800 mg.L-1)等4个辛硫磷施用量水平,以及Glomus intraradices BEG 141(141)和Glomus mosseae BEG 167(167)和不接AM真菌的对照(CK)等3个接种处理.播种5个月后收获植株.辛硫磷在收获前14 d以灌根的方式施加.结果表明,尽管菌根侵染率在高辛硫磷施用量时有所降低,但均超过70%.辛硫磷施用量高低对于胡萝卜产量和地上部鲜重没有显著影响;在所有辛硫磷水平下,接种AM真菌均显著增加了胡萝卜产量和地上部鲜重.胡萝卜中辛硫磷残留随农药施用量增加而升高,接种AM真菌显著降低了胡萝卜根和地上部辛硫磷残留.无论在促生效应还是在降低辛硫磷残留方面,141菌剂要优于167菌剂.研究结果显示了AM真菌用于胡萝卜生产和降低农药残留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无定形铁氧化物结合态砷的迁移性和生物可利用性易受环境变化影响.分别以1 mol·L-1盐酸和0.2 mol·L-1草酸铵缓冲溶液为提取剂,以新制备和室温老化(3个月、6个月)的共沉淀态Fe(OH)3-As和Fe3O4-As为提取对象,研究提取时间、液固比、Fe/As摩尔比和室温老化对As提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 mol·L-1盐酸提取Fe(OH)3-As、Fe3O4-As共沉淀时液固比应分别为50、200左右,0.2 mol·L-1草酸铵缓冲溶液提取Fe(OH)3-As、Fe3O4-As共沉淀时需保证加入的草酸根与固相中Fe的摩尔比分别为4、2.5;盐酸和草酸铵缓冲溶液提取时间2 h即可.样品Fe/As摩尔比和室温老化对Fe(OH)3-As共沉淀的溶解提取影响不大,但对Fe3O4-As共沉淀的提取影响比较大,Fe/As摩尔比越大,Fe3O4-As共沉淀越不易被提取;老化时间越长,其中共沉淀的As越不易被溶解提取.值得注意的是:盐酸和草酸铵缓冲溶液提取过程中如果有不溶固相存在,会发生As的再吸附,使无定形铁氧化物共沉淀态砷的测定不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