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批量振荡法模拟粪固醇在沉积物-水两相中的迁移,考察了温度、盐度、pH值、浓度对沉积物吸附粪固醇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升高不利于沉积物对粪固醇的吸附,但有利于粪固醇溶解度的增加;沉积物有机质中亲水性基团向水体中释放,不利于粪固醇的吸附;盐度升高和水体中粪固醇初始浓度增大皆有利于沉积物对粪固醇的吸附;pH值增高或降低皆抑制沉积物对粪固醇的吸附;沉积物中粗胡敏素对粪固醇吸附贡献较大,矿物质对粪固醇吸附贡献较小;温度、盐度、pH值和粪固醇浓度的变化,对粪醇/(粪醇+加氢胆固醇)、粪醇/24-乙基粪醇、粪醇/胆固醇、24-乙基粪醇/谷甾醇、24-乙基粪醇/(24-乙基粪醇+加氢谷甾醇)5个质量比指标的影响较小,其质量比指标可以作为粪便污染的指示物. 相似文献
2.
以大连湾近岸表层沉积物为吸附剂,粪固醇为吸附质溶液,采用批量平衡法,研究了粪固醇的吸附动力学特性,以及温度、溶液pH、盐度对其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粪固醇在沉积物上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在24 h内基本达到吸附平衡,并且吸附速率经历先快后慢,最终趋于稳定;粪固醇在沉积物上的等温平衡吸附符合线性等温线方程及Freundlich方程,粪固醇吸附实验数据与Lagergren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拟合的更好,热力学参数吸附焓△H0<0,熵变△S0<0,呈现出放热反应,非自发过程的特征;pH是影响沉积物对粪固醇吸附的主要因素,吸附分配系数随pH的增大而减小,实验结果表明当pH处于6.8时,粪固醇在沉积物上吸附分配系数达到最大;沉积物对粪固醇的吸附能力随盐度的升高呈线性递增。 相似文献
3.
4.
对硝基苯酚在沉积物上的吸附特征---吸附等温线和吸附热力学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研究了对硝基苯酚在不同沉积物上的吸附等温线,比较分析了Linear方程、Freundlich方程和Langmuir方程描述吸附等温线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Iinear方程更适合描述沉积物吸附对硝基苯酚的等温线对硝基苯酚在沉积物上的吸附主要是溶质在沉积物有机质中的分配,其吸附热为-7 8 kJ@mol-1,主要的吸附作用力为疏水键力.对硝基苯酚在18个沉积物有机质上吸附自由能改变量为-5 4--7.2kJ@mol-1.标准自由能的变小是对硝基苯酚在沉积物有机质上吸附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5.
粗胡敏素对粪固醇的吸附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批量震荡法模拟粪固醇在粗胡敏素-水两相中的迁移,研究了粪固醇在粗胡敏素上的吸附行为,同时考察了温度、盐度、pH对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升高不利于吸附进行,温度升高可增加粪固醇的溶解度,粗胡敏素中亲水性基团向水中释放都不利于吸附的进行。盐度升高有利于吸附,而pH的改变对吸附影响不大,当pH在10.0左右,粪固醇吸附量最低。正交实验显示,温度、盐度、pH对吸附都有影响,影响顺序依次为:温度>pH>盐度。温度、盐度、pH的改变对粪醇/(粪醇+二氢胆固醇)[5β/(5β+5α)-C27]、粪醇/24-乙基粪醇(Coprostanol/24-ethylcoprostanol)、粪醇/胆固醇(coprostanol/cholesterol)、24-乙基粪醇/谷甾醇(24-ethyl coprostanol/sitosterol)、24-乙基粪醇/(24-乙基粪醇+加氢谷甾醇)[5β/(5β+5α)-C29]5个比值指标影响较小,其比值指标可以作为粪便污染的指示物。 相似文献
6.
7.
8.
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沉积物对磷的吸附特征--吸附等温线和吸附/解吸平衡质量浓度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研究了长江中下游几个浅水湖泊表层沉积物磷吸附等温线和沉积物对磷的吸附/解吸平衡质量浓度.结果表明沉积物对磷的吸附等温线同时符合Langmuir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据Langmuir模型计算,沉积物对磷的吸附容量为0.122~0.893 mg/g,且吸附容量与Al2O3,TFe2O3和有机磷(O-P)的含量均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沉积物对磷的吸附存在吸附/解吸平衡点,不同沉积物在该点质量浓度为0.02~0.45 mg/L,有较大差异.该值与沉积物中总磷及无机磷有很好的正相关关系,与铁/铝磷及有机磷和有机质含量也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而与钙磷及氧化钙只有较弱的正相关关系.结果还表明富营养化严重的湖泊,沉积物有向上覆水释放磷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10.
用化学逐级分离法将天然沉积物进行级级分离。通过γ-666与各分级样品间的吸附实验获得了沉积物中各单组用分对γ-666的吸附等温方程。以单组分吸附等温为基础,建立了沉的吸附γ-666的多组分吸附等温式。用该多组分吸附等温式获得了沉积物中各组分为γ-666的吸附规律,吸附能力及吸附贡献大小信息。结果表明,多组分吸附等温式具有合理、客观、信息丰富、物理意义明确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表面活性剂对DDT在胶州湾沉积物上吸附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批量定时取样法和批量平衡法,研究了低浓度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存在下胶州湾沉积物对DDT的吸附特性及机制.结果表明,吸附过程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等温线可用Freundlich等温式较好地描述.在实验浓度范围内,SDBS和CTAB均利于DDT在沉积物上的吸附,且吸附速率和吸附能力均随SDBS和CTAB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其中CTAB的影响更为显著.以p,p'-DDT为例,当SDBS的浓度为10mg.L-1时,吸附速率常数k2由1.232×10-2 g.(μg.min)-1提高到4.193×10-2 g.(μg.min)-1,KF由2.866(μg.g-1)(L.μg-1)1/n增加到7.932(μg.g-1)(L.μg-1)1/n.另外本研究还分析了SDBS存在下温度对吸附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83~308 K范围内,较低的温度有利于DDT的吸附,该吸附是一个自发的、放热的、熵增加的物理吸附过程,SDBS的存在使DDT在吸附过程中的ΔG0、ΔH0值更负,ΔS0值更小.该研究可为DDT在胶州湾中的迁移转化及其归宿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水体中Ca2+湖泊沉积物磷吸附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于高钙质湖泊来说,水体中钙离子对沉积物磷吸附特征影响非常重要.文章选取北方典型湖泊沉积物进行了吸附实验并通过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线性拟合,研究了沉积物的等温吸附特性及水溶液中钙离子浓度对沉积物吸附的影响.沉积物最大吸附量(Qmax)在208.77~450.45 g/kg之间.Qmax与沉积物中Fe和Al的含量... 相似文献
13.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7,(12)
采用好氧失活污泥吸附三氯生,考察了吸附平衡时间,在10、20、30℃不同温度下建立了吸附等温线,计算了分配系数Kd、Kom、Koc,并研究污泥对三氯生的吸附热力学特性。结果表明,好氧失活污泥对三氯生的吸附都在1 h以内达到平衡,污泥的MLSS为2200 mg/L,平衡吸附率为82.4%;在不同温度下污泥对三氯生的吸附呈线性与Freundlich吸附模型,分配系数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好氧失活污泥对三氯生的分配系数Kd(L/kg)为2957(10℃)2195(20℃)1 788(30℃)。活性污泥与失活污泥对三氯生的吸附规律一致,吸附率接近。失活好氧污泥对TCS的吸附以物理吸附为主;吸附自由能变化△G~00,吸附焓变△H~00,表明失活污泥吸附TCS是一个自发放热的过程,降低温度有利于吸附过程的进行。 相似文献
14.
滴水湖沉积物对磷的吸附特性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滴水湖湖底典型区域采集表层沉积物,研究其对上覆水中磷的吸附特征。结果表明,滴水湖5个采样点沉积物对上覆水中磷的"快吸附"过程发生在0~4 h内,吸附速率达3.08~5.65 mg/(kg.min)",慢吸附"发生在4~24 h内,速率为0.54~1.34 mg/(kg.min),24 h后达到动态平衡状态。抛物线扩散方程Ct=C0-kt1/2可很好地拟合沉积物对磷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当上覆水磷浓度低于0.18~0.20 mg/L时,各采样点处沉积物对磷的吸附量很低或呈负吸附状态,之后磷吸附量随初始磷浓度的增加而增大;湖心处本底吸附态磷(NAP)较高,为6.871 mg/kg;一号码头和南岛处沉积物的磷吸附解吸平衡浓度(EPC)0较低,分别为0.18和0.22 mg/L,纳磷潜力较大;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比Freundlish模型更适用于描述沉积物对上覆水高浓度磷的等温吸附过程。滴水湖沉积物对磷的吸附容量范围为322.58~1 250.00 mg/kg,其中南岛处沉积物吸附磷容量较大,对上覆水中高磷浓度的变化缓冲力较强,但同时也是重要的磷库,应密切关注该处磷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典型有机污染物在黄河兰州段沉积物的吸附规律及影响,以黄河兰州段的沉积物为供试样品,选择萘(naphthalene)为代表性有机污染物,采用批量试验法研究了污染物萘在黄河沉积物上的吸附动力学、吸附热力学、初始质量浓度、pH、离子强度、粒径等影响因素以及解吸动力学.结果表明:黄河沉积物对萘的吸附动力学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且吸附过程主要分为快吸附(0~4 h)和慢吸附(4~8 h)两个阶段,在8 h左右达到平衡;Freundlich模型能较好地拟合热力学吸附特征.在25~45℃的温度范围内,E(吸附平均自由能)为0.288~0.316 kJ/mol(< 8 kJ/mol),吸附过程中,ΔGθ(吉布斯自由能)小于0,ΔSθ(熵变)与ΔHθ(焓变)均大于0,说明萘在黄河沉积物上的吸附是一个自发的混乱度增大的吸热过程,且以物理吸附为主.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沉积物粒径的增大,萘在其上的吸附量逐渐减小;增大吸附体系中的离子强度时,萘在沉积物上的吸附过程受到抑制;当萘初始浓度增大时,吸附量增加;酸性条件抑制吸附过程,碱性环境促进吸附过程;黄河沉积物对萘的解吸量远小于吸附量,存在解吸滞后现象.研究显示,萘在黄河沉积物中的吸附速率受内部扩散、表面吸附和液膜扩散的共同影响,并且吸附过程同时受到沉积物粒径和溶液的pH和离子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不同营养水平沉积物在不同pH下对磷酸盐的等温吸附特征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研究了不同营养水平沉积物在不同pH下对磷酸盐的吸附等温线,分别采用了线性和非线性2种方法拟合吸附等温线,并分析比较了2种方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①不同营养水平沉积物对磷酸盐的吸附量在接近中性时最大,酸性和碱性条件下均下降,污染严重的沉积物对磷酸盐的吸附受pH影响较污染轻的大;②不同pH下,不同营养水平沉积物对磷酸盐的吸附等温线没有明显规律;③沉积物对磷酸盐的吸附行为采用线性和非线性拟合均存在不足,不能仅仅根据R2和X2的大小进行拟合方程的适用性比较;④为了获得更为真实可靠的拟合结果,可以利用线性和非线性方法分别进行拟合,而每一种拟合方法也要同时采用多种拟合方程,在对多个拟合结果比较的基础上确定更符合实验数据的拟合方程. 相似文献
17.
18.
通过室内等温静态批量平衡吸附实验,采用3种常见的等温线(Freundlich方程、Langmuir方程和Temkin方程)对2种病毒(MS2和X174)在2种处理(非灭菌和灭菌)条件下的6种土壤(红壤土、红粘土、乌栅土、黄泥土、沙质潮土和壤质潮土)中的吸附行为进行了回归拟合.实验结果和模拟结果均表明,土壤性质、病毒性质、土壤中的土著微生物对病毒在土壤中吸附行为均具有重要的影响.红粘土对MS2和X174的平均吸附比例几乎能达到100%,而2种潮土(沙质潮土和壤质潮土)相对较弱;总体来看土壤对X174的吸附能力高于MS2,但灭菌后的土壤对MS2的吸附能力却高于X174.在数值模拟中,Freundlich方程和Langmuir方程均具有理想的相关性.Freundlich方程能够表现出病毒浓度对其在土壤中吸附行为的影响;尽管Langmuir方程能够应用于土壤对病毒吸附能力的比较,但本研究中不能应用Langmuir方程来计算土壤对病毒的最大吸附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