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某焦化类大型污染场地苯污染土壤为例,针对S1(单一用地)、S2(多种用地)、S3(考虑建筑设计)3种暴露情景,分析不同情景下场地土壤中苯污染的暴露途径并进行健康风险评估. S1情景下的苯致癌风险为9.2×10-5. 在S2情景下,规划的5个分区中仅E区(居住用地)苯的致癌风险(4.3×10-4)高于可接受水平(1.0×10-6), 考虑到各功能区累积致癌风险,则E区高污染可导致其他4个功能区〔A区(商业用地)、B区(城市绿地)、C区(居住用地)、D区(商业用地)〕的累积致癌风险(分别为6.5×10-6、2.2×10-6、7.3×10-6、2.2×10-5)均高于可接受水平,表明单一用地会低估污染物聚集区的风险. 在S3情景下,A、B、C区土壤中苯的致癌风险(分别为1.2×10-7、2.7×10-7、2.5×10-7)均未超过可接受致癌风险水平;D区由于污染土壤被完全清除,不存在健康风险;E区开发后由剩余土壤产生的苯致癌风险为2.7×10-5,D区受E区影响产生的累积致癌风险(1.5×10-6)高于可接受水平. 进一步分析表明,场地的用地规划与建筑设计等因素将影响风险评估中关键参数(包括污染源浓度、水文地质参数、暴露参数、受体参数等)的取值,从而影响风险评估结果;此外,各功能区之间的风险影响也不容忽视. 对于大型污染场地,结合用地规划进行暴露情景分析与风险评估更为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2.
以某VOCs(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污染场地为例,结合实地调查,将健康风险评估用于场地风险管理策略的筛选. 结果表明:①该场地不同深度土壤均受到氯仿、二氯甲烷和苯的污染,污染物垂向迁移特征明显,最大迁移深度达25.8 m,其中深度≤15.0 m的土壤污染较重. ②基于保守的通用场地概念模型对将其规划为居住用地时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估显示,氯仿、二氯甲烷和苯的致癌风险分别达6.0×10-2、2.9×10-4、7.4×10-5,均超过可接受风险水平(1.0×10-6),三者修复目标分别为0.22、12.00和0.64 mg/kg. 如采取策略一,即将场地内超过修复目标的土壤进行清除,需修复的土壤深度达24.0 m,修复土方量为33.4×104 m3. ③结合污染物垂向分布及场地未来地下空间开发规划,提出策略二,即对0~15.0 m深度范围内重污染土壤进行清除异位修复、>15 m深度范围内土壤采取工程控制措施. 实施策略二后的风险评估结果显示,虽然>15.0 m深度范围内土壤中依然存在w(氯仿)超过修复目标的采样点,但致癌风险(8.3×10-8)远低于可接受水平;概率风险评估显示,该风险值对应的累计频率为99.5%,考虑各参数取值的不确定性后,风险模拟结果最大值也仅为1.06×10-7. 可见,策略二足够保守,能够保障未来居民的身体健康;与策略一相比,策略二可减少修复土方量6.4×104 m3,因此更具经济性,为风险管理策略的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3.
工业废弃场地再开发的环境评估:Ⅱ健康风险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工业废弃场地往往受到严重的土壤地下水污染,再开发往往会给公众带来潜在健康风险。对河南某城市一工业废弃污染场地进行了健康风险评估。根据未来土地利用状况,分剐对居住场景和建筑场景的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估。在居住场景下,总石油烃会引起较高的非致癌风险,而苯会通过口腔摄入和呼吸摄入导致较高的致癌风险。假如长期饮用MW—1附近区域的地下水时,苯和总石油烃会给居民带来不可接受的非致癌风险。同时苯还会带来较高的致癌风险。在建筑场景下,由于较短的暴露周期,场地污染不会带来不可接受的风险。为保护未来居民的健康,应当在场地开发为住宅小区前进行污染区域的修复。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江苏省某化工遗留场地初步调查和详细调查,确定了土壤污染物砷和硫酸盐,并得到场地污染状况。运用我国《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报批稿)》评估了该场地对人体健康风险,得到硫酸盐的非致癌风险为6.86×10-3,砷的致癌风险和非致癌风险分别为5.82×10-4和9.71。砷对人体健康风险值超过工业用地可接受致癌风险值(10-5)和非致癌风险值(1),需要对砷进行修复,计算得砷的修复目标值为12.10 mg/kg。经口摄入污染土壤是砷对人体健康风险的主要途径,而摄入污染土壤中的砷不能完全被溶解并被肠胃吸收。生物可给性反映污染物在胃肠系统中能被溶解并被小肠壁吸收的量。文章运用in vitro方法测定土壤中砷的生物可给性为40.16%,并将生物可给性引入风险评估计算,修正砷的修复目标值为21.00 mg/kg。  相似文献   

5.
POPs污染场地土壤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文章以常州市某化工厂为例,介绍了POPs污染场地的健康风险评价,分别对两种土地利用类型假设下土壤的3条暴露途径进行估算,重点考虑了儿童对污染土壤的敏感性,用年龄修正因子计算居民的致癌风险。结果表明两种假设下氯丹和灭蚁灵的致癌风险都超过了可接受的风险水平,在部分高暴露点甚至超过了目标风险值的100倍,需要对场地进行修复。各暴露途径对健康风险的贡献按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直接摄入土壤﹥皮肤接触﹥呼吸摄入。文章还根据健康风险评价的公式反推出适合本污染场地的土壤初级修复目标分别为:氯丹5.2mg/kg、灭蚁灵7.4×10-1mg/kg(工业用地);氯丹1.6mg/kg、灭蚁灵2.7×10-1mg/kg(居住用地)。  相似文献   

6.
以某拟建高层住宅的苯污染场地为例,结合场地土壤环境调查结果以及场地用地规划和高层住宅结构的特点,修正了通用污染暴露模型,构建了住宅用地规划及建筑结构暴露模型,分别采用两种污染暴露模型对该污染场地的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估,并比较了两种污染暴露模型下该污染场地土壤中苯的健康风险水平、修复目标、修复量和修复费用的差异。结果表明:两种污染暴露模型的评估结果均显示该污染场地土壤中苯的健康风险高于可接收水平(1×10~(-6)),须对污染场地进行修复;采用通用污染暴露模型评估时,评估过程较为简单,但评估结果相对保守,可能会导致污染场地的过度修复,而采用住宅用地规划及建筑结构暴露模型评估时,该污染场地土壤中苯的修复目标值提高了约240倍,污染土壤的修复量减少了约82.03%,土壤修复费用减少了约86.87%,其评估结果比通用污染暴露模型更具科学性。可见,对于污染场地风险评估项目,应结合场地用地规划及建筑结构特点对现有污染暴露评估模型进行修正,以避免评估结果偏离实际。  相似文献   

7.
对太湖流域(江苏南部)无锡、常州、镇江3市经口介质(地下水、土壤、农作物共389个样品)中Cu、Pb、Cd等8种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DDTs的污染状况进行实验室分析,运用US EPA推荐的暴露风险评估模型,对研究区人群进行了暴露参数实测,考虑中国居民膳食习惯,对太湖流域居民经口途径的暴露风险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太湖流域重金属、有机污染物污染较严重;传统方式估算的太湖流域人群经口暴露风险,男性总暴露风险为9.07 × 10-3,女性为1.00×10-2;考虑综合处理因素的流域人群经口暴露风险,男性为3.94×10-3,女性为4.35×10-3.食物源经口介质采用传统方式估算的暴露风险值和经综合处理后的暴露风险值均高于可接受暴露风险水平,致癌风险明显高于非致癌风险,Cd的致癌风险对暴露风险值贡献率最大,其次为Pb.  相似文献   

8.
以福州市某药厂污染场地为例,土地开发再利用方式为居住用地,参照《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发布稿),选取钴、砷、镉、铜等污染物,对污染场地3种暴露途径下人体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在居住用地利用方式下累积致癌风险数为2.22×10-5,超出可接受累积致癌风险水平;钴及砷的危害商大于可接受危害商1,造成较大的健康风险;其风险主要来自钴及砷,住宅用地利用方式下其修复限值分别为2.92mg/kg、0.37mg/kg。  相似文献   

9.
某废弃化工场地VOC/SVOC污染土壤健康风险分析   总被引:17,自引:9,他引:8  
选择我国典型的废弃化工污染场地为研究对象,以场地全面调查为基础,采用美国ASTM场地环境评价方法,结合我国的人群特点和场地特性修正风险评估参数,对该化工场地VOC/SVOC污染土壤进行环境健康风险分析.结果表明,该场地已明显受到VOC/SVOC的污染,污染集中在土壤的不同层次,其中四氯化碳、四氯乙烯、五氯乙烷、六氯丁二烯、六氯乙烷和六氯苯等6种VOC/SVOC在场地土层中的浓度超过我国现有土壤环境标准,部分点位通过口腔摄入、皮肤接触和呼吸吸入污染物3种暴露途径所导致的致癌风险达到10-2,危害商超过1,这些污染物已对人体和周边环境形成了较高的健康风险.在进一步进行居住地或商业用地开发时,该场地必须进行修复与综合治理,使风险降低到人体健康可接受水平.  相似文献   

10.
农药企业场地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谭冰  王铁宇  庞博  朱朝云  王道涵  吕永龙 《环境科学》2013,34(12):4577-4584
采用苏玛罐收集样品,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对河北省张家口市3个代表性农药企业场地内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监测分析,研究了VOCs的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在3个农药场地内均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污染,各场地正己烷(6 161.90~6 910.00μg·m-3)、苯(126.00~179.30μg·m-3)、1,3-丁二烯(115.00~177.30μg·m-3)的含量远超过USEPA风险系统中对应的慢性吸入参考值(700、30、2μg·m-3),场地B二氯甲烷的含量(724.00μg·m-3)也超过对应的参考浓度(600μg·m-3).各场地VOCs经吸入途径的非致癌风险数量级为1.00E-04~1.00E+00,经皮肤暴露的非致癌风险数量级为1.00E-09~1.00E-05,其中正己烷(2.52E+00~2.83E+00)、二氯甲烷(2.08E+00~2.97E+00)的非致癌风险指数均超过了1,场地B中苯的非致癌风险指数(1.10E+00)也超过了1.各场地VOCs经吸入暴露的致癌风险数量级均在1.00E-08~1.00E-03之间,各化合物经皮肤暴露的致癌风险数量级在1.00E-13~1.00E-08之间,各场地中1,3-丁二烯的吸入致癌风险指数均超过了1.0E-04,属于高致癌风险污染物,而苯的吸入致癌风险也已经超过了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有毒有害物质个人年风险最大可接受水平(5.0E-05).皮肤暴露途径引起的健康风险与吸入暴露有相同的趋势,但风险值远小于吸入暴露的风险值,占总风险值的比例不足0.01%,说明该农药场地挥发性有机物引起人体健康风险的主要途径为吸入暴露.  相似文献   

11.
如今燃放烟花爆竹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已经日益明显,特别是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在当今雾霾笼罩的大氛围下,对烟花爆竹的生产和销售、消费领域采取适当环境经济手段来调控(如征收环境税)就显得很有必要,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烟花爆竹的消费量,减少燃放烟花爆竹所造成的环境外部性。同时用征收来的环境税对研发采用环保药剂、先进技术的企业进行补贴、奖励,或者对于这些企业给予一定的环境税优惠,可以引导烟花爆竹产业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黄土高原南部土壤退化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极其严重 ,这不仅导致了土壤生产力的降低 ,同时也导致了土壤的退化。本文在定位监测、室内分析及野外调查的基础上 ,研究了黄土高原南部土壤的退化机理。结果表明 :土壤中 <0 0 1mm颗粒和土壤养分流失是造成黄土高原土壤退化的主要原因 ,耕地土壤结构状况的恶化和土壤酶的流失使土壤退化程度进一步加剧 ,从而成为严重制约该区经济发展障碍。  相似文献   

13.
《控制船舶有害防污底系统国际公约》及有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辉 《交通环保》2004,25(2):32-35
介绍了《控制船舶有害防污底系统国际公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基本内容,论述了中国加入该公约的必要性及对中国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中国加入控制船舶有害防污底系统国际公约后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安俊菁 《云南环境科学》2000,19(2):26-28,46
城市交通带来的大气污染问题日趋严重,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内外科研人员进行了数十年的开发研究,液化石油替代传统燃料作为机动车动力源已被认为是解决城市机动车尾气污染行之有效的办法,该方法集环保、经济、安全等优点,是未来汽车工业发展的方向。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现状,分析比较现有防治对策措施,对液化气汽车在国内推广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15.
降雨径流是影响城市河流水质以及发生内涝的主要原因之一,传统的雨水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城市的发展,低影响开发是基于模拟自然水文状况的原理,采用源头控制来消减、利用和延缓径流以及控制径流污染的一种分散的、多样性的、景观化的微型控制单元。国内低影响开发的工程实践还比较少,在借鉴国外有关低影响开发的设计方法、效果监测以及模型模拟方面的理论同时,国内还需要开展长期效果监测来建立自己的设计参数数据库以及研究适合国内的设计决策支持工具。  相似文献   

16.
大米草的蔓延,不但严重影响了滩涂养殖业,同时也对滩涂生态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致使红树林生态群大面积消失.我们研制出一种能够导致大米草败育的药剂--米草败育灵,可使大米草种子100%败育,从而可以有效地控制其通过种子传播的方式蔓延.经检测该药剂对环境安全,对水生生物安全且使用后在土壤中检测不到残留.  相似文献   

17.
交通源重金属污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公路的飞速发展,居民人均拥有汽车及机动车保有量都大大增加了,研究交通源重金属污染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介绍了交通源重金属的来源,对交通源重金属的排放量及影响因素、公路旁各环境介质中的重金属、重金属的形态和生物有效性、重金属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进行了综述。为交通源重金属污染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骨炭对铅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旨在研究骨炭对铅的吸附性能,为利用骨炭修复铅污染的土壤做出有意义的探索。研究了骨炭对铅的吸附等温线、吸附动力学以及砷、镉和其它因素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骨炭能在短时间内吸附大量的铅离子,实验用浙江骨炭和英国骨炭对铅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222.2mg/g和227.3mg/g,均高于有报道的其他类型炭;骨炭对铅的等温吸附符合兰格缪尔方程;在pH2.5~6之间,英国骨炭对铅的吸附量随pH的升高略有下降,浙江骨炭对铅的吸附量随pH的升高变化不大;当支持电解质KNO3的浓度在0.005~0.1mg/L范围内逐渐增大时,英国骨炭对铅的吸附量略有减小,而浙江骨炭的吸附量变化不大;100mg/L的砷和200mg/L的镉对骨炭吸附铅离子没有显著影响;骨炭对水溶液中铅离子的吸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非均相固液反应。  相似文献   

19.
丘陵道路下实际行驶污染物排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丘陵道路特征对实际行驶排放(RDE)试验中污染物排放和动力学特性校验的影响,本文利用一辆轻型汽油车,在重庆地区满足国六排放法规要求的4条不同道路特征的路线上各进行了两次RDE试验.结果表明:CO2与道路坡度呈显著线性相关,坡度每增加1%,CO2排放因子平均增加22.4%,CO和PN则与道路坡度呈二次多项式关系,NOx与坡度无明显相关性.从移动平均窗口层面对比考虑坡度的VSPpos[95](路段中正比功率升序排列的第95个百分位值)和不考虑坡度的v·apos[95](速度与正加速乘积升序排列的第95个百分位值)与PN的关系,发现窗口VSPpos[95]和v·apos[95]与PN的二次拟合R2平均值分别为0.93和0.72,当窗口累计正海拔增量大于600 m/100 km时,VSPpos[95]与PN的相关性明显优于v·apos[95],建议在累计正海拔增量大于600 m/100 km的...  相似文献   

20.
高扬  张进忠 《云南环境科学》2005,24(Z2):137-140
综述了废水脱盐处理的工艺、特点及各自所发挥的功能,重点介绍了膜处理技术的发展与特点、控制膜污染的预防措施与对策, 展望了废水脱盐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