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民防苑》2006,(3)
植物也有眼睛科学家们发现,植物不管是高大的树木、芬芳的花朵,还是遍及天涯海角的小草,都能看见光,会对光作出反应。所以说,植物也有眼睛。但植物的眼睛是人的肉眼看不见的,只能  相似文献   

2.
晓泉 《防灾博览》2002,(2):40-40
树木在4亿年前减少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把地球变成了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但现在,由于石化燃料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这一过程正在颠倒。 在苏格兰爱丁堡参加关于地球进化体系大会的科学家,在对地球生态系统进行研究后指出,树木是创造我们今天丰富资源的真正能工巧匠。因此,科学家们指出,人们应对滥伐森林现象和它对世界气候造成的影响引起注意。因为工厂和汽车不断向周围环境排放二氧化碳,破坏了树木对空气的净化作用。 耶鲁大学专家说,大约在3.8亿年前,地球上只覆盖着斑斑点点的极少的苔藓、地衣和其他一些小植物。然而随着生态的演变,大型维管植物一树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地球环境。那时  相似文献   

3.
在由美国波士顿大学和美国宇航局戈达德航天中心共同开展的研究中,科研人员分析了从1981年到1999年欧洲、加拿大、美国和亚洲的气象卫星数据。结果发现,北半球在过去20年中绿色植被覆盖密度有显著的上升。但科学家说这一现象并不表明地球环境有所改善,因为这有可能是由全球变暖引起的。 研究人员说,他们发现北纬40度,即纽约、马德里和北京所处纬度的植物自1981年以来越来越茂密了,但植被面积并没有扩大,只是现有植被变得更加密集。从中欧到西伯利亚,60%以上的植物生长区在过去20年中变得更加繁茂。  相似文献   

4.
《民防苑》2003,(6)
科学家从研究中发现,有些动物对环境污染的反应要比人类敏锐得多,当污染物尚未达到人体最高允许浓度之前,有些动物已表现出“可视性”被害状态。因此,他们常被人们用来监测所面临的各种污染,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相似文献   

5.
科学家们发现,在自然界中,植物之间也有“爱”与“恨”。科学家经过实验证明,洋葱和胡萝卜是好朋友,它们发出的气味可相互驱逐害虫。大豆喜欢与蓖麻做邻居,蓖麻散放的气味使危害大豆的金龟子退避三合。葡萄园里种上紫罗兰,彼此能“友好共处”,结出的葡萄香味更浓。与之相反,有些植物间似有“血海深仇”,彼此“水火不相容”。菜园里的甘蓝和芹菜是一对“冤家”,它们的根部都能分泌化学物质,作为杀伤对方的“化学武  相似文献   

6.
噪音对人体健康有害,这是谁也不会怀疑的事实。因此,人们想尽办法采取种种措施,千方百计来减少和消除噪音,以保障身体健康。然而,最近德国科学家们在研究中发现,一个完全没有声响的环境, 对人的身心健康同样也会造成损害。他们的研究表明,无声环境会使人产生恐惧不安、心律失常、食欲减  相似文献   

7.
周宏 《防灾博览》2002,(5):31-31
石油能栽种?这在许多人眼中简直是天方夜谭。因为石油是一种天然的有机化合物,其主要成分是液态烃,大多是由低级动植物等有机物质在一定的埋藏条件下,经地层的细菌作用产生复杂的化学变化和生物化学形成的,属于不可再生的资源。然而近年科学家发现,在阳光的照射下,有些绿色植物吸收的水分  相似文献   

8.
石头也嫌热     
《防灾博览》2002,(4):32-32
美国和加拿大组成的一个科学研究小组发现,不仅空气和海洋的温度在近50年中明显上升,而且地球上各大洲岩石的温度也有所上升。 科学家们说,地球上的这些大陆和气候系统中主要组成部分的升温表明,地球温度的升高是全球性的。 在最近20年中,科学家们一直在争论是否实际存在空气和海洋升温的现象,很多环境科学家把这种升温归咎于工业社会对生态系统的污染。 目前,美国和加拿大的科学家新的研究发现,各大洲岩石  相似文献   

9.
中国大洋第19航次科学考察队的“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在西南印度洋脊发现了新的海底热液活动区.确定了热液喷口位置.并在东南印度洋中脊发现新的海底热液异常区。这是我国科学家第一次也是世界上首次在西南印度洋中脊和超慢速扩张洋中脊发现正在活动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人眼中,黄土高原是物产匮乏、土地贫瘠的代名词,然而在科学家眼里,黄土高原却是一个无与伦比的宝库。大量事实证明:黄土高原历史上曾是森林和森林草原地区,这是在黄土高原上进行过大量认真考察研究的科学家的共识。关于黄土的来源,长期以来,中外学者有过不同的争论。就像人们对黄土高坡吟唱不已一样,人们对黄土高原的来源也争论不休。地球上,历史痕迹的变化都可能  相似文献   

11.
时尚科技     
嘉仪 《防灾博览》2010,(1):88-89
<正>破解"斑马人"成为可能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首次发现老虎身上的条纹、美洲豹身上的斑点和家猫身上的纹理至少和3种基因有关。发表在2010年《遗传学》杂志1月刊上的研究报告称,科学家们研究了具有不同条纹和斑点的家猫,并跟踪其后代的皮肤斑纹。利用称  相似文献   

12.
随着地球历史的变迁,曾经有过的许多生物物种都逐渐灭绝了,其中也包括不少珍稀植物。根据美国植物学家进行的新研究,世界所有植物种类中近  相似文献   

13.
小泉 《防灾博览》2002,(2):33-33
生命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生物识别技术,各大IT公司的算法正将指纹检测术武装进ATM、蜂窝电话、网络金融交易和防盗门等各个领域。但科学家们发现,人体上的“身份证”不仅限于指纹,在眼睛、嘴唇、大脑、血液等各部位都有“身份证” 眼纹:眼纹是指人眼内视网膜的图纹。因为人的视网膜结构都存在差异,所以眼纹也各不相同。通过电子照相机可取得人的眼纹,用来做身份鉴定,其可靠性可与指纹相媲美。 唇纹:唇纹就是人的口唇图形。人的唇纹各不相同,而且人的唇纹并不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4.
亓玲 《防灾博览》2007,(1):21-23
2007年湿地日主题是:湿地与渔业。提醒人们关注湿地生态环境对鱼类和水产养殖的重要性,辨识湿地中具有代表性的生物如鱼、鸟类、红树植物等。湿地日的来源:为了保护湿地,十多个国家于1971年2月2日在伊朗的拉姆萨尔签署了一个重要的湿地公约——《拉姆萨尔公约》  相似文献   

15.
《民防苑》2003,(4)
自然界的生物为什么一定要死亡呢?对此科学家们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死亡与一种生物自身产生的被称为“死亡激素”的物质有关。《光明日报》1997年3月21日报道了这一消息。科学家们的研究是从章鱼开始的。章鱼是一种海洋动物,寿命不长。它性情特别凶狠,常捕食其他鱼类,有时同类之间也互相厮杀。不过雌性章鱼从排卯的第六天开始,性情变得很温顺,不吃食物,  相似文献   

16.
正科学家日前在《科学》上报告说,他们通过将菠菜的"捕光器"与9种不同生物体的酶结合起来,制造了人造叶绿体。这种叶绿体可在细胞外工作、收集阳光,并利用由此产生的能量将二氧化碳转化成富含能量的分子。研究人员希望他们制造的加强版光合作用系统,最终能将二氧化碳直接转化成有用的化学物质,或者使转基因植物吸收大气中二氧化  相似文献   

17.
科学家理发     
《民防苑》2014,(7)
正一位科学家来到一个小镇,他发现镇上只有两位理发师,每人各有自己的理发店。科学家需要理发,于是他先察看了一家理发店,一眼就看出它非常脏,理发师本人衣着不整,而且头发凌乱。再看另一家理发店,店面崭新,理发师的胡子刚刮过,而且头发修剪得非常好。科学  相似文献   

18.
地球上的植物种类极多,形态各异,如今已知的就有30多万种。这些形形色色的植物,遍布在陆上和水中,既是人类的天然“盟友”,同时也为自然界和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可以说,没有植物就没有人类,没有生命。在与风沙、干旱、水土流失,防止环境污染等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植物的帮助,在与地震灾害作斗争中,同样是人类的朋友。植物往往在地震前向人类发出异常信号,催促人们积极准备抗灾。一、植物在地震前的异常信号1668年7月25日山东郯城营县之间发生了一次8.5级大地震,城墙倒塌,文庙亦毁,积尸遍野。地震前半年很多植物就向人们发出警报:“十月桃李开,林擒实”。  相似文献   

19.
文摘     
《民防苑》2014,(3)
正中国科学家发现肥胖症致病基因近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巍课题组发现,位于人类6号染色体长臂D6S1009位点旁侧的SLC35D3基因是人类肥胖症和代谢综合征的致病基因。学界认为,肥胖症的发生与遗传和环境两种因素有关,其中,遗传因素的贡献约占2/3。不过,研究人员虽已发现了一些单基因肥胖症的致病基因,如瘦素基因(LEP)等,还通过全基因组关联或连锁分析发  相似文献   

20.
在奇异的大自然中,大海常常给人类搞恶作剧,大海的比重能突然、没有警告地变得很小,甚至和空气差不多,此时,正常行使的船只就会像一块石头一样迅速下沉,把“小命”交付给了海洋。上述内容看起来像一个渔夫的噩梦,但事实的确如此。近来,科学家来到了北海区域,就一条不幸遇难的拖捞船的失事原因进行调查,调查后发现其失事的原因就是上述大海“喜怒无常”。科学家们通过调查发现,沼气是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