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XDA-1型大孔吸附树脂对水中氯仿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XDA-1型大孔吸附树脂对用自来水配制的低浓度溶液中氯仿的动态吸附能力,以及浓度、流速、温度和pH等因素对吸附过程的影响.结果显示,采用XDA-1大孔树脂吸附水中的氯仿,其吸附效率可达99%以上,泄漏点前的吸附量为160mg/ml.采用热空气热解吸方式回收氯仿,回收率达85%,为含氯仿工业废水的处理提出一种新的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XH-1型大孔吸附树脂对含酚废水处理性能进行了研究,探索了吸附平衡时间,确立了吸附体系Freundlich等温式,找到了树脂在不同再生剂中最佳工艺条件,发现了吸附、脱附过程分别具有二级和一级反应动力学特征,并得到其表现活化能.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XH-1型大孔吸附树脂对含酚废水处理性能进行了研究,探索了吸附平衡时间,确立了吸附体系Freundjich等温式,找到了树脂在不同再生剂中最佳工艺条件,发吸附,脱附过程分别具有二级和一级反应动力学特征,并得到其表现活化能。  相似文献   

4.
大孔吸附树脂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孔吸附树脂是一类新型高分子聚合物,它具有物理化学稳定性高、吸附选择性高、不受无机物存在的影响、再生简便、解吸条件温和、使用周期长、宜于构成闭路循环、节省费用等诸多优点,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尤其是废水的处理,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大孔吸附树脂的基本原理及其针对各种具体的有机物进行吸附的效果调查情况。  相似文献   

5.
采用大孔树脂吸附处理化工行业排放的卤代烃废气,通过预处理除去酸性组分、优化设计参数,使一般特征污染因子的平均净化效率达到99%以上,排放浓度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的二级标准,结果表明,大孔树脂吸附适用于化工行业卤代烃废气的处理。  相似文献   

6.
针对应用于实际工业化的树脂固定床吸附研究较少,而与之相关的固定床吸附穿透曲线可以用来确定固定床吸附操作参数,为固定床的设计和实际操作提供指导。通过对恒定波振荡理论和吸附等温方程的联合,来预测固定床吸附穿透曲线;并研究了不同操作条件对大孔弱碱树脂吸附对硝基酚穿透曲线预测模型的影响。以期望为树脂固定床的设计和实际工业应用产生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章重点研究超高交联树脂NDA-100对苯酚的静态吸附动力学,通过动力学实验探讨了不同温度和初始浓度对吸附苯酚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苯酚在NDA-100树脂上的静态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其吸附速率受膜扩散和颗粒内扩散共同控制,对于高浓度的苯酚溶液微孔填充占主导作用,而低浓度的苯酚溶液表现为先经过大孔吸附后经由微孔填充两个阶段,低浓度吸附时出现双平台动力学现象。进一步阐述了超高交联树脂对于酚类化合物的吸附机理,为树脂固定床吸附酚类化合物的研究和实际工业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提出以双效精馏-吸附联合工艺处理DMF废水。采用双效精馏将DMF废水中的DMF回收为99.8%以上的产品;采用大孔树脂对双效精馏后产生的少量DMA和DMF进行吸附,使其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并例举了该工艺在工程上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吸附树脂在废水处理(重点介绍处理含酚废水、含酸废水、含磺胺废水)中的应用。吸附树脂法处理废水具有可深度净化、处理效率高、对有机物有浓缩分离的优点,效果明显,在实际中有较大应用前景,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在水处理领域必将得到更为深入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对生活垃圾中废头发制备出的角蛋白基生物炭进行表面分析和吸附应用,为生活垃圾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提供一种新思路新方法。通过对生物炭进行SEM电镜的分析和对含重金属Ni(Ⅱ)的废水进行吸附研究,确定出角蛋白基生物炭表面性能特征和对含重金属废水的动力学和热力学吸附模拟曲线。角蛋白基生物炭表面结构具有发达的微孔、中孔和大孔,对Ni(Ⅱ)的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以化学吸附占主导。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拟合曲线能较好的描述角蛋白基生物炭对Ni(Ⅱ)的等温吸附。得到的角蛋白基生物炭对含重金属Ni(Ⅱ)的废水具有吸附作用。为城市污泥堆肥应用、土壤有机碳含量的调整和大气污染物的吸附剂提供依据,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采用静态实验研究了溶液中四环素在磁性离子交换树脂上的吸附行为,考察了反应物初始浓度,初始p H值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分析了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模型和吸附热力学,并阐明了吸附机制。结果表明:磁性离子交换树脂对四环素具有良好的吸附效果;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能更好的描述磁性离子交换树脂对四环素的吸附过程;Freundlich模型更适合描述磁性离子交换树脂对四环素的吸附平衡过程,D-R模型说明吸附过程包含离子交换作用;中性和酸性条件下磁性离子交换树脂对四环素的吸附效果较好;磁性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四环素是自发、吸热和熵增加的反应过程,升温有利于吸附。  相似文献   

12.
采用XG7A弱酸性离子交换树脂对老龄垃圾渗滤液进行吸附处理研究,分析了不同的吸附条件及等温吸附模型对吸附效果的影响。静态吸附试验表明:氨氮的吸附率非碱性条件下变化不大;在渗滤液pH为7条件下,恒温振荡时间20 min时,树脂对氨氮达到吸附平衡;树脂对氨氮的吸附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树脂的理论最大吸附量为31.79 mg/g。使用10%H2SO4对树脂进行再生,经4次再生树脂仍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解吸率仍保持在97.5%以上。  相似文献   

13.
实验考察了深度处理后的炼油污水用于锅炉时的性能状况,分析了污水化学需氧量(COD)、硬度对树脂吸附脱氨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对炼油污水进行深度处理时,污水的COD、硬度严重影响树脂对氨、氮的吸附。树脂对硬度的吸附率高于对氨、氮的吸附率,稳态时树脂能使COD降低60%。树脂脱氨不适合于对炼油废水深度处理时作为脱氨的主要工艺,应置于深度处理的后段。氨、氮量及COD均被有效地降低后,再对水的硬度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4.
采用吸附法对酸水汽提净化水中的酚进行了处理。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满足对实验浓度酚的处理,同时可以回收酚。通过吸收过程及不同流速对比实验得出:树脂的吸附效果显著,吸附能力较强,吸附时间较长;净化水的流速与吸附效果具有一定的线性关系;不同流速吸附效果不同,对应树脂需要再生的时间也不同。应用结果表明:吸附法中较可行的方法为树脂吸附法。  相似文献   

15.
水蒸气活化烟杆制造活性炭及孔结构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烟杆为原料,以水蒸气为活化剂,采用正交实验研究了水蒸气流量、活化时间和活化温度对活性炭得率和吸附性能的影响,最佳工艺条件为活化温度900℃,时间为30分钟,水蒸气流量3.09mL/min,在此条件下制得活性炭产品的碘吸附值为946.52mg/g,亚甲基蓝吸附值为21mL/0,1g,得率为32.64%。同时测定了该活性炭的氮吸附等温线,并通过BET、H-K方程、D-A方程和密度函数理论(DFT)表征了活性炭的孔结构。结果表明:该活性炭为微孔孔型,BET比表面积为1044m^2/g,总孔体积为0.5870mL/g,微孔体积占总孔体积的72.03%,中孔占26.92%。大孔占1.05%。  相似文献   

16.
对几种树脂的吸附容量开展进水浓度梯度实验.考察常见干扰因子对树脂吸附的影响情况·并使用现场水样考察了实际情况下的树脂可重复利用性,筛选出适用于本实验的树脂。使用NaCl对饱和树脂进行再生.寻找浓度和用量对树脂再生效果的影响。最终,使用炼化反渗透(RO)浓水对饱和树脂进行再生,分析得出可以使用炼化RO浓水再生树脂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离子交换树脂的有机物污染及其复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树脂污染和树脂吸收有机物的机理,并对污染树脂常用的几种复苏方法作了简要介绍和比较。自然界中甲基化速度加快会使水质恶化,富里酸离解产生的离子与树脂中甲基污染物反应可以去除树脂中的有机污染物。离子型树脂吸附有机物能力低于OH-型树脂,用Cl-型树脂作为有机物清除剂是因为洗脱容易,但由于吸附能力低,有机物容易漏过,对除盐不利。经过对几种复苏方法的比较,有机溶剂法是效果最好的复苏方法,复苏后,可以大大提高树脂的理化性能。  相似文献   

18.
铀吸附实验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爽  倪师军  张成江 《四川环境》2007,26(1):77-79,84
介绍了铀吸附实验的研究现状,对吸附铀的各种载体进行了总结。目前,主要采用静态法(批示法)和动态法(柱法)进行铀的吸附实验研究。吸附铀的载体主要有粘土,金属的水合氧化物等肢体,藻类及菌类,树脂等。主要考察pH值、温度、吸附时间、阴离子、阳离子、细菌浓度、铀浓度等对吸附速率及吸附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介孔过渡金属氧化物以较大的孔径和比表面积、多变价态和多活性位点等优势得到广泛关注。介绍了介孔过渡金属氧化物的发展现状,简述了以模板法为代表的合成及改性方法,并从催化、吸附和消毒3个方向简述了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及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20.
两种有机污染物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伟  孙宇梅 《四川环境》1998,17(1):13-18
本文研究了水中苯酚-间甲酚与苯酚-对氯酚在NKA树脂上的竞争吸附,结果表明,IAS及LCA模型都能较好地反映这两个吸附系统的竞争吸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