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绿洲荒漠交错带风沙土盐结皮抗风蚀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风沙土无机结皮的抗风蚀特性,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的绿洲荒漠交错带实地取样,基于实验测试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绿洲荒漠交错带土壤盐结皮抗风蚀特性。结果表明:土壤表层形成的盐结皮中土壤粒径越大,形成盐结皮所需的水溶性盐量越多,土壤粒径越小,形成盐结皮所需的水溶性盐量越小,土壤平均粒径和水溶性盐含量呈正相关关系;土壤盐结皮与抗剪切力之间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盐结皮厚度越大,抗剪切力也越大;土壤颗粒越小,形成的盐结皮越致密,同等厚度条件下的盐结皮较土壤粒径大的盐结皮抵抗风力侵蚀的能力越强。研究结果可作为绿洲荒漠交错带风沙治理和土壤风蚀防治的生态学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砂柱的水击试验,对盐浓度、水流速度、pH值对咸淡水界面水敏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咸淡水界面上存在临界盐浓度值和临界流速值,当入流溶液浓度达到临界盐浓度和流速达到临界流速时,都会产生颗粒释放现象,导致砂柱的渗透率下降,水敏性发生。在相同的盐浓度和进水流速条件下,进水的pH值越低,颗粒释放的速度越慢,释放总量越少;进水的pH值越高,颗粒释放的速度越快,释放总量越多。  相似文献   

3.
天津塘沽作为滨海新区核心区,是目前天津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由于本区盐碱土壤等自然条件,污水中盐分含量较高,制约了废水的回用。本文通过模拟人工湿地实验,比较了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盐地碱篷(Suaeda salsa)、碱蒿(Artemisia anethifo原lia)、黄花鸢尾(Iris wilsonii)、盐角草(Salicornia europaea)和大米草(Spartina anglica)等耐盐植物对轻污染水体中高浓度氯离子的去除能力,筛选出去除能力较强的植物,并确定植物对盐分去除率达到最大时的生态系统条件。结果表明,适合人工湿地的耐盐碱植物对氯离子的去除效果依次为:芦苇>盐地碱篷>碱蒿>黄花鸢尾>盐角草>大米草,停留时间一般在第4d时可达到平衡。该研究为利用人工湿地处理高盐废水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油田高盐浓度废水对其生化处理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油田压裂液废水中的盐浓度对生化处理系统的影响,对生化处理系统中活性污泥的生物学变化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当废水中盐浓度低于2.5×104mg/L时,废水生化处理系统对COD的去除率可稳定在92%左右,污泥活性良好;当废水中盐浓度达到2.5×104mg/L时,污泥活性开始受到抑制,COD去除率急剧下降(稳定在80%左右);当盐浓度达到3.5×104mg/L时,COD去除率下降到60%左右;当废水中盐浓度达到6.0×104mg/L时,污泥活性系统趋于崩溃。  相似文献   

5.
盐生植物单叶蔓荆对盐碱地的修复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盐生植物单叶蔓荆为研究对象,在威海高区海水浴场的沙滩边缘提取实验组与对照组土样,然后分别测定几组能够描述土壤质量的数据,如土壤颗粒中空气的体积、贮水能力、有机质含量以及pH值等,最后通过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土壤颗粒的空气体积、贮水能力、有机质含量以及pH值的不同,从所得实验结果中分析得出盐生植物单叶蔓荆对盐碱土具有修复效应的结论,并结合威海的实际情况讨论了在海边盐碱地上种植单叶蔓荆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马尾松为指示植物,对韶关的土壤进行了长期淋溶模拟并记录其化学状态。结果发现,土壤溶液的pH值下降到4.0,Bs值下降到几乎为零,有较大量的A1离子溶出。最后选取土壤溶液pn〉4.0、KS〉10%和[Al^3+]〈0.1mmol/L为临界化学指标,参考国内外应用广泛的MAGIC模型和SMART模型,确定韶关酸沉降临界负荷(S的临界负荷)为14.1keq/hm^2.a。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不同pH值对黄河兰州段底泥总磷(TP)释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底泥中的总磷在酸性范围内呈现负释放状态,且pH值越小",负释放强度越大";在碱性范围内,pH值越大,总磷释放量越大。当pH值为4和6时,水体中的总磷在第1 d都是下降,呈现出负释放的状态;pH值为4时,在第4 d负释放量达到最大值,而pH值为6时到实验结束时负释放量依然在增大。当pH值为10、11、12时,总磷呈现出明显的正释放状态,且在第2 d,总磷的释放量达到最大值。实验数据说明在碱性条件下,底泥中的磷对水质可能产生不良的影响。本次实验对黄河水质的监测以及治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土壤对钻井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吸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钻井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吸附的机理,对吸附量和有机负荷的关系进行了阐述;针对钻井废水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吸附和解吸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表明:钻井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吸附量与土壤有机负荷的关系符合初始质量等温线;土壤中天然有机质含量越高,对钻井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吸附能力越强;土壤对钻井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具有一定的持久吸附作用;天然有机质含量越高的土壤对钻井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持久吸附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9.
为充分了解重金属汞在土壤中吸附解吸特征,运用振荡平衡法对重庆市秀山地区某汞污染企业周边背景土壤进行Hg2+的吸附解吸实验,探究土壤中汞的等温吸附解吸过程及吸附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Langmuir模型对汞在土壤中的等温吸附过程拟合效果最好(相关系数为0.999 2),供试土壤对汞的最大吸附量为863.62mg/kg;Freundlich模型能更好地拟合汞在土壤中的解吸过程(相关系数为0.981 1),汞的最大解吸量为16.840 7mg/kg,汞在土壤中的解吸率较低,最大解吸率仅为3.65%;Elovich模型和双常数模型对汞在土壤中的吸附动力学过程模拟能够达到较显著水平,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893 5和0.837 0。  相似文献   

10.
浅析农用灌溉水质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灌溉水中的盐分,易在土壤中积累,在多次灌溉淋洗后,盐分便积聚在作物根区,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即危害作物。文章从盐浓度、特殊离子毒性及异常的pH值等方面进行了讨论,提出了防治灌溉水污染农作物措施,这对近年来发生的大面积农作物污染的调查处理将具有较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不同盐浓度含油废水中石油烃类降解菌的生长情况以及对原油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盐浓度低于15%的石油烃废水中,降解菌生长旺盛,且数量大;在盐浓度为15%~25%的石油烃废水中有较多菌量,但数量已明显减少;在盐浓度为30%以上的石油烃废水中几乎无细菌生长。培养时间为13h时,去油率可达到55%;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原油去除率趋于平缓。高盐度石油烃废水中生存的微生物在处理含油废水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2.
文摘     
▲《大气中的盐对漆层防腐的影响》——《Farbe+Lack》1990,№4,255~260(德):试验了大量的盐沉积物(这里称大气中的盐)在涂覆的钢表面上的防腐影响,表明氯化钠对于一般的腐蚀试验仍然是合适的。然而,还应当使用其它的高浓度的盐作试验,从而可以用这种盐来考核预定的涂漆系统。介绍了各类盐以及盐浓度对钢腐蚀率的影响及其结果。  相似文献   

13.
通过研究改进了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方法。首先称取适量土壤置于长管消解系统中进行消解,然后采用全自动电位滴定仪进行滴定,直接获得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使用该方法测定的土壤标准样品的有机质含量均在保证值以内,同时对实际样品进行精密度测试,得到相对标准偏差为1.03%。该方法降低了土壤有机质含量检测的实验成本,减少了环境污染,同时提高了实验数据的准确度与精密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用于处理含油泥砂的菌种性能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从孤东油田原油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三株可以降解原油的细菌进行的实验结果表明,所筛选的细菌能够很好地利用油泥砂中的原油作为碳源而进行生长代谢,从而达到降解原油的目的。同时,细菌还可利用油泥砂中的原油在生长代谢过程中产生生物降解表面活性剂,将原油从泥砂表面剥离下来,并使其乳化、溶解在溶液中。在油泥砂处理初期加入化学表面活性剂,可以促进细菌的生长,缩短处理时间,对最终处理效果没有根本影响。  相似文献   

15.
纳米零价铁表面的结构态亚铁具有高反应活性和吸附性能,为了避免纳米零价铁在除砷过程中的钝化作用,合成了结构态亚铁羟基化合物(ferrous hydroxy complex,FHC)用于砷的去除。在中碱性条件下(pH=7.0~11.0),比较了FHC、O_2-FHC及重金属(Ni~(2+)、Zn~(2+))-FHC体系除砷性能。实验结果表明:FHC去除As(Ⅲ)和As(V)的最适pH分别为9.0和7.0左右,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模型,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349.54 mg/g和537.85 mg/g。在O_2-FHC和Ni~(2+)、Zn~(2+)-FHC体系中,FHC转化形成了纤铁矿和层状双金属体系,在转化过程中,Fe(Ⅱ)/Fe(Ⅲ)、Fe(Ⅱ)/M混合体系与砷溶液混合时促进电子转移导致一系列吸附、沉淀反应的进行,表现出更高的除砷效率,除砷机理以专性吸附和共沉淀为主。该研究为含砷工业废水处理提供了新技术,也为FHC矿物转化用于控制砷的迁移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冯皓  吴荫顺  张春英 《环境技术》2007,25(4):30-34,41
埋地管道的杂散电流干扰是威胁管道安全的严重问题.为模拟在阴极电场中开裂涂层下管线表面的化学和电化学状况,本文设计了一种模拟涂覆层开裂起翘的楔形缝隙装置,研究了缝口控制电位分别为-776mVSCE和-950mVSCE时的阴极电场中,X-42钢在NS4溶液中楔形缝隙内电位、溶液Cl-离子浓度、Ph值的分布;并比较了相同缝口控制电位下阴极极化状态时,三种参数的分布.结果表明,当缝外有阴极电场时,缝内试片与阴极极化时一样受到电力线分布的影响,但各试片的电极电位远远高于外加阴极极化时的电极电位,Ph值也明显低于外加阴极极化时的情况:阴极电场对本体溶液中的氯离子产生了屏蔽作用,使得溶液中的氯离子很难迁移进缝内,所以越深入缝隙,氯离子浓度越小,变化也越不明显;缝外阴极电场的屏蔽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缝隙内自催化反应的进行,达到了一定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7.
污泥土地利用中重金属铜污染地下水的潜在风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通过土柱淋溶实验来研究堆肥污泥土地利用后重金属铜的溶出性,以及对地下水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去离子水相比,模拟酸雨(pH=4.5)会使土壤中Cu的淋溶强度增加,并更能促使其向下迁移。经长期淋溶后发现,淋出液中铜的浓度呈现有起伏的递减趋势,最高峰浓度达到0.0702mg/L,远低于地下水Ⅲ类标准(1.0mg/L),污泥土地利用后Cu对地下水的污染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18.
土壤盐渍化是影响区域生态环境稳定性以及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对土壤特性进行研究是开展精细农业实践必要的基础研究。本文采用传统统计学方法、相关分析与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新疆典型盐渍化区域渭-库绿洲的土壤含盐量、电导率、TDS、pH值、含水量及主要盐基离子的特征值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pH值相对稳定;土壤含盐量具有不均匀分布特征;土壤盐分的分布是有较强的表聚特征。绝大多数时间,矿化度与电导率,电导率与含盐量,SO_4~(2-)、Na~+、Cl~-等离子与表层土壤含盐量之间具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而其他各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不太明显。研究区土壤中硫酸盐、氯化物在表层积聚相对强烈;土壤盐渍化类型是属于氯化物型,研究区土壤还在聚盐状态。  相似文献   

19.
铀在土壤中的吸附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立  梁斌  周敏娟 《四川环境》2011,30(1):21-25
以四川盆地红层丘陵区涪江河谷两岸广泛分布的第四系中更新统亚粘土为对象,用动态法测定了铀在该土壤中的平衡吸附量,为极低放废物的处置提供一些理论依据。研究了流速、土壤粒度及铀溶液初始浓度对土壤吸附铀的影响,并用常用的吸附动力学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土壤粒度小的平衡吸附量较大;流速越小、平衡吸附量越大;铀溶液的初始浓度越大,平衡吸附量越大;在用动力学方程拟合时,E lovich方程的拟合度最好;该土壤对铀的最大吸附率为61.1%,吸附性能较差。  相似文献   

20.
污泥热解残渣制备聚合氯化铝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含铝污泥热解或焚烧残渣制备聚合氯化铝的研究,有利于实现污水处理过程投加的铝盐絮凝药剂的回收与高效循环利用,减少污染物排放和资源消耗。针对辽河油田欢三联稠油污水处理污泥的热解残渣具有较高铝含量的特点,开展采用盐酸进行铝溶出及制备聚合氯化铝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焙烧温度为700~750℃,焙烧时间控制在1h即可。将经过焙烧活化的残渣在常温下进行酸溶,酸溶时间为2~5h,选用25%~30%盐酸,氧化铝与盐酸的摩尔比为1∶1.0~1∶1.2为宜。将溶出的铝溶液制备聚合氯化铝,在常温下采用CaO粉末来调节pH值为3.5,聚合反应时间为1d,即可得聚合氯化铝溶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