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山市新安江流域水环境质量评价与管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安江是我国江南跨省级行政区的一条重要河流,其水质和水量对下游浙江省的生态安全和资源支持具有重要作用。针对安徽省黄山市境内新安江流域内存在的主要水环境问题,采用尼梅罗水质指数和超标加权法对新安江流域水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新安江流域水环境质量整体较好,达到Ⅱ、Ⅲ类标准,大部分河段均能满足地表水环境功能要求;下游河段水质略差,但符合地表水Ⅲ类标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安江流域水环境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流域生态补偿的经济学原理,以成本效益分析(CBA)为基本框架,通过对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政策实施的成本和效益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对黄山市实施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政策的成效比E1以及外部效应内部化程度指数E2进行计算,进而科学合理地衡量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政策的实施效果。2010—2013年,黄山市在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工作中的成本总计189.06亿元,黄山市环境效益增加33.52亿元,黄山市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工作成效比E1为0.24,外部效应内部化程度指数E2为0.81,说明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起到了一定的效果,黄山市环境效益预测结果表明,流域生态补偿的效果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加明显。由此提出建议,现阶段黄山市应继续以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为重心,同时注重流域生态补偿工作的落实。  相似文献   

3.
南四湖流域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水环境承载力概念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构建了流域水环境承载力概念模型,根据评价指标筛选原则,建立了南四湖流域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水环境承载能力、水环境压力、水环境承载状态和社会经济调控能力4部分,共有57个具体指标,从而为制定流域保护规划和管理政策提供技术支持,为寻求流域水环境承载力的提高途径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重庆市城区饮用水源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可  胡志锋  张勇  周丹  高群杰 《四川环境》2007,26(2):71-73,78
通过对重庆市8个饮用水源地枯水期水体中NH3-N、CN、As、Hg、Cr^+6、Pb、Cd、Cu、F和挥发酚的浓度进行了调查研究,应用美国环保局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重庆市饮用水源水中污染物引起的健康风险作了评价。结果表明,污染物平均浓度范围分别为NH3-N:0.119—0.740mg/L,CN:0.002—0.004mg/L,As:0.001—0.007mg/L,Hg:0.000001—0.00005mg/L,Cr^+6:0.004—0.023mg/L.Pb:0.004—0.053mg/L.Cd:0.00035—0.005mg/L.Cu:0.0005—0.0254mg/L,F:0.140—0.335mg/L,挥发酚:0.001—0.0027mg/L。重庆市通过饮水途径引起的非致癌健康风险中Pb的风险最大,F次之,两者风险水平在10^-8~10^-9/a;Cr^+6引起的致癌风险最大达到10^-4/a;以长江为饮用水源的人群总健康风险大于嘉陵江,其健康风险达到EPA要求,但高于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5.
在水环境保护长期受到高度重视的背景下,开展流域生态补偿试点是我国保护流域水环境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多为政府主导型流域生态补偿,补偿资金全部来源于财政资金,提高财政支出效率可以让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其最大效用。为明确流域生态补偿试点中的财政支出效率,本文以我国首个跨省界流域生态补偿试点——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试点为案例对象,构建流域生态补偿财政支出效率评价模型,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选取试点在2012—2017年的生态补偿财政支出进行效率测算与效率评价,结果显示,财政支出纯技术效率6年均值处在0.9以上的高水平,总体表现较好,但仍有改进空间;规模效率值较低是造成财政支出效率表现不佳的主要原因,生态补偿财政资金的配置规模急需完善。建议提高财政资金的管理水平,有针对性地实施生态补偿项目,建立流域和区域相结合的流域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6.
7.
尼洋河流域水资源十分丰富,水能蕴藏量巨大,生态环境良好。随着西藏经济的发展,必将出现大规模开发利用水资源的趋势,探讨流域水资源和环境的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尼洋河流域基础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分析尼洋河流域的特点与现存的问题,根据收集的水质监测资料,分析了流域污染源概况和构成,以未进行水环境功能区划为前提,选择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尼洋河流域水环境质量进行现状评价,并对超标断面进行了原因分析,通过对2012年尼洋河流域14个监测断面监测成果的评价,得出尼洋河流域水质现状良好的结论,为以后的水功能区划分、水质目标的确定以及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该文利用模糊数学和灰色理论的相关知识,根据地下岩溶水系统水化学动态特征和污染机理以及水文地质条件自身特点建立了地下岩溶水环境质量评价数学模型;并验证此模型,对西龙河峄山断层带水源地的地下岩溶水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该岩溶水系统大部分地区地下水的环境质量状况较好,局部地段较差,且地下水环境质量的分布特征与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及水源地补给排泄关系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此结论与运用加权均值型指数评价法得到的结论相同,这说明此模型的建立是合理的,评价结果是完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9.
随着辽河流域人口的增加和工业进程的加快,土地利用状况愈加紧张,而水环境承载力是有限的,如果土地利用不合理或者不加以有效控制,水环境压力就会越来越大,甚至成为流域经济发展的瓶颈。根据《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试行)》相关技术规定,对辽宁省全流域水环境承载力进行核算。结果表明,辽宁省的沈阳市、鞍山市、辽阳市、铁岭市、盘锦市、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6个城市和区域属于超载状态,占比40.00%;大连市、本溪市、锦州市、营口市、葫芦岛市5个城市属于临界超载状态,占比33.33%;抚顺市、丹东市、阜新市、朝阳市4个城市处于未超载状态,占比26.67%。通过对辽宁省整个省域水环境承载力现状进行评价,可以判定辽宁省水环境承载状态,识别水环境污染的重点区域和时段,为进一步加强区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建立水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长效机制提供服务和指导。  相似文献   

10.
对宜昌市沮漳河流域当阳段的水环境进行了调查和评价。通过区域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水体功能区、水环境容量等分析以及多个断面数据的监测,表明沮漳河流域当阳段水环境质量不能满足III类水体功能区要求,主要超标因子为高锰酸盐指数、NH3-N、BOD5、TP、石油类,主要受沿岸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及农业面源污染所致。  相似文献   

11.
传统观念下,环境与健康分属两个不同领域,美国作为最早遭遇环境与健康问题的国家,经过多年努力,形成了建立以保障公共健康为核心的环境标准体系和环境与健康风险评估框架,实现了对环境与健康风险的有效控制。美国对环境污染物的界定主要取决于其对公共健康的影响,将污染物分为普遍及对公共健康危害较大的污染物、一些污染范围较小或对公共健康危害较小的污染物两类,且采取不同的标准制定方法。在标准制定方面,主要是将有关科学共识转化为可执行的环境标准。为了避免环境标准的不确定性带来的不利影响,建立了包括科学论证、公开透明、周期性审查等较为严格的环境标准制定程序。美国赋予环境标准制度以控制环境与健康风险的功能,并通过建立以保障公共健康为核心的环境标准体系,实现对环境与健康风险有效控制的执法路径,对解决中国目前存在的环境标准价值缺失、体系割裂、内容缺失等问题,实现环境标准的功能再造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采用网络信息平台和水环境模型相结合的技术手段,构建了钱塘江突发水污染事故应急系统。该系统旨在帮助应急管理部门快速应对钱塘江流域突发性水污染事故,以及保障G20峰会期间钱塘江流域的饮用水源地安全。该系统以水动力模型、溢油和化学品泄漏模型为核心,采用空间关系型中央数据库作为数据管理系统,基于网络GIS技术开发而成。通过对钱塘江流域历史事故的反演,验证了该系统的准确度和可靠性。在该系统的基础上,构建了钱塘江流域典型流场库和典型突发水污染事故情景库,以实现快速应对G20峰会期间钱塘江流域突发水污染事故风险。  相似文献   

13.
何理  曾光明 《四川环境》2002,21(3):20-23
本文对内陆水环境中风险的概念、分类及风险分析的目的作了较为全面的阐述,主要综述了关于水环境风险分析的理论与方法并做了一定的展望,为内陆水环境中风险分析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展开作了一些基础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峨眉河乐山市中区段水环境污染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保峨眉河乐山市中区段水环境质量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全面调查峨眉河流域污染现状的基础上,对该流域水环境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得出乐山市中区段水环境质量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Ⅱ类水质标准,流域的主要污染为城镇生活污染源。同时,计算出峨眉河的水环境容量,提出对污染源施行总量控制方案。并根据峨眉河流域污染源的实际情况,针对城镇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和面源的不同特点提出具体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东川为例,通过对金沙江干热河谷典型生态环境脆弱带的调查研究,分析了造成该地区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的原因,提出了整治泥石流、水土流失的措施,以及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最终达到对资源的综合开发和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社会生产的快速发展,资阳城区九曲河支流麻柳河已成为城中小溪,承担着各类污水的排放,特别是枯水季节,麻柳河小溪水质严重恶化,导致麻柳河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为保障麻柳河的水环境安全,本文通过水环境状况调查监测、实地水污染现状调查和资料收集,了解和分析了麻柳河水环境质量现状.结果表明:麻柳河5个水质监测断面的pH值均满足Ⅲ类水域标准的要求,氨氮和化学需氧量均不满足Ⅲ类水域标准的要求.同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麻柳河水环境污染整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水生态环境保护事关美丽中国目标的实现。本文阐释了我国从水污染防治向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三水”统筹转变的新时代水生态环境保护内涵,从国内视角梳理我国水污染防治实践取得的成效,识别美丽中国水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制约性问题,首次在全国层面与欧美发达国家的水环境质量、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保障情况进行国际对标分析,提出以水生态系统保护目标为指引、以流域生态环境空间管控为基础、以“三水”统筹系统治理为路径、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水生态环境保护战略建议。  相似文献   

18.
水环境恶化已成为山东省海河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隐忧,整个流域1480km的河长中,已有85%受到污染。从加强排污口规范化整治、设置科学化的监测考核断面、环境监督日常化、建立严格的地方政府考核机制等四个方面,科学地提出了完成减排任务应该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一带一路\"战略的目的在于促进亚洲、欧洲和非洲之间的往来联系,加强区域之间的经济合作与人文交流,从而达到各国共赢的可持续发展。\"一带一路\"战略目标是要建立一个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然而,由于东道国资源环境和生态环境等环境因素的不同以及限制性,在为企业带来一定的投资机遇的同时,使得企业在对外投资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日益增多。针对企业\"走出去\"时可能面临的环境风险,本研究建立了影响企业对外投资的环境影响因素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家的环境风险状况。根据研究分析,得出\"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家环境风险指数,相关的资源限制和生态限制因素。最后,结合环境风险状况及以往的合作内容,总结了适宜沿线国家发展的投资类型,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本研究通过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环境风险评估,为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规避环境和投资风险提供依据,推动绿色化\"一带一路\"建设,与沿线国家分享可持续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