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国际社会越来越认识到小额信贷和小额融资是一项有效的工具,有利于促进资产创造、就业和经济安全,有利于增强生活贫困者、特别是妇女的力量,在帮助人类摆脱贫困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在减灾领域尚未引入。国际减灾战略将组织与小额信贷行业的对话,探讨此类工具应用到减灾和提高社区抗灾能力方面的可能性。其目的一是增强金融行业和有关机构在减灾事业中发挥潜在作用的使命感;二是提高灾害管理部门充分利用金融工具和安全网络减轻易灾人群灾害脆弱性意识。  相似文献   

2.
社区灾害风险管理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容  崔鹏 《灾害学》2013,(1):133-138
加强社区灾害风险管理是当前国际减灾的主要趋势之一。经验表明,社区灾害风险管理是治理和减少风险并确保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在分析国内外社区灾害风险管理成效基础上,指出我国社区灾害风险管理还存在总体发展不平衡、社会化参与程度不高、综合减灾协调机制不完善、防灾规划和应急预案针对性不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力度和减灾资源整合力度不够等问题。在全球化背景下,与日俱增的各种灾害风险对社区减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加强我国社区灾害管理工作:促进社区灾害管理立法,建立社会参与的长效激励机制,健全参与式社区减灾机制,加强社区防灾减灾综合能力建设,加强灾害资源化利用,并注重多方共同参与的社区灾害风险管理模式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社区防灾减灾对策的复杂性科学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社区研究"已有约150年的历史,社区的防灾减灾对策是一个综合性的科学问题。充分发挥社区的防灾减灾功能十分必要,确立社区防灾减灾最优对策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复杂性科学的理论和模型来处理社区的防灾减灾对策问题,是系统科学或复杂性科学中的一个有意义的发展方向。本文提出并分析了社区防灾减灾对策研究中的4个问题,即如何界定社区防灾减灾应急管理的角色和方向;何为防灾减灾安全社区;如何预警突发性灾难事件;社区防灾减灾系统是如何自组织的。本文引入复杂性科学理论对社区的防灾减灾对策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复杂性科学应用于社区防灾减灾对策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4.
《灾害学》2019,(2)
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服务于灾害损失最小化的经济目标。在城市高风险的背景下,尤其需要关注城市居民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作为一种公共物品,城市居民防灾减灾宣传教育面临市场失灵和个人认知失灵的双重失灵,以及相应的激励问题。在设置形式、平台、目标、人群和成本五个维度分析当前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产品的基础上,为建立长效供给,建议整合资源,健全政府投入机制,推动多元参与;利用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拓展产品服务的供给;根据传播形势调整产品结构,提高投入—产出比,并提出产品服务建议清单;重点推动学校防灾减灾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5.
<正>我国曾于2010年将防灾减灾日的主题定为“减灾从社区做起”。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指出,要坚持群众路线,支持引导社区居民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和治理,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只有社区层面真正做实防灾减灾工作,让社区内大多数居民了解和掌握防灾避灾和自救互救技能,才能切实保障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社区居民提供平安和谐的生活环境,才能有效提升整个城市乃至国家的防灾减灾能力。  相似文献   

6.
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是提高国民素质教育的基础,受众获取灾害知识与信息的方式是影响防灾减灾宣传的重要因素,而受众获取灾害知识与信息的途径则会直接影响防灾减灾科普内容的传递效率和效果。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开展问卷调查,依据收集的数据材料,分析和研究了防灾减灾四种科普宣传形式的现状,找出目前防灾减灾科普宣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现势条件下改进防灾减灾科普宣传的对策,为我国防灾减灾科普宣传的有效开展提供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陈豪  张万昌  邓财  聂宁  易路 《灾害学》2016,(4):139-144
地震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发展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针对当前地震应急减灾系统灾害信息获取时效性差、自动化和定量化程度低及信息集成共享等方面的不足,通过收集、整理地震灾害时空信息,结合灾区基础地理、多源遥感卫星影像及动态灾情信息,利用面向对象及主题的数据模型设计在线的地震应急减灾时空一体化数据库;提出了构建基于WEBGIS和空间技术的地震减灾信息化平台的总体设计架构、技术体系及功能模块;开发了平台原型系统,初步形成了地震灾害动态监测、灾害评估、灾情信息实时共享以及应急减灾辅助决策的一体化产品,为提高我国地震灾害应急减灾水平提供了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陈容  崔鹏  苏志满 《灾害学》2014,(2):228-233
采用问卷调查和入户深入访谈的方式了解汶川8.0级地震极重灾区都江堰市虹口乡和紫坪铺镇11个村的群众减灾意识、减灾需求和建议,并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三个方面分析比较减灾行为倾向,初步反映汶川地震灾后重建4年后极重灾区民众的山地灾害减灾意识状况。调查结果表明:多数被调查者的减灾意识较强,尤其是接受过减灾培训的地质灾害监测员和群众,但也反映大部分群众尤其是中青年对二次灾害存在侥幸心理,对避灾技能的理解还有待加强,社区减灾能动性有待进一步发挥。最后结合当地实际提出改进防灾避险明白卡、注重宣传培训效果,强化民众减灾意识,充分调动群众减灾能动性和完善风险沟通协调机制等对策和建议,从而为有关部门开展山地灾害防治的宣传培训提供参考,同时为促进社区减灾提供社会心理依据。  相似文献   

9.
四论灾害系统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50,自引:13,他引:50  
作者曾分别于1991,1995和2001年发表了关于灾害研究理论与实践的3篇文章,对灾害系统的性质、动力学机制等进行了探讨.本文在前3篇文章的基础上,从综合灾害风险管理的角度,完善了灾害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体系,论证了灾情形成过程中恢复力的作用机制,分析了区域开发与安全建设的互馈关系,构建了区域综合减灾的行政管理体系,提出了由政府、企业与社区构成的区域综合减灾范式.研究结果表明,区域灾情形成过程中,脆弱性与恢复力有着明显的区别,脆弱性是区域灾害系统中致灾因子、承灾体和孕灾环境综合作用过程的状态量,它主要取决于区域的经济发达程度与社区安全建设水平;恢复力则是灾害发生后,区域恢复、重建及安全建设与区域发展相互作用的动态量,它主要取决于区域综合灾害风险行政管理能力、政府与企业投入和社会援助水平.区域安全水平与土地利用的时空格局和产业结构关系密切,通过划定区域高风险“红线区“的办法,调整土地利用时空格局和产业结构,有利于建立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减灾范式.针对区域自然灾害系统存在着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的灾害链规律,以及灾害系统所具有的结构与功能特征,完善由纵向、横向和政策协调共同组成的一个“三维矩阵式“的区域综合减灾行政管理体系,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区全面参与的区域综合减灾范式.以此促进在发展中提高区域减灾能力,并在一定安全水平下,建设区域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制定国家综合减灾战略提高巨灾风险防范能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国际减灾战略的三个转变,即:从单纯减灾转变为将减灾与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从减轻灾害转变为减轻灾害风险,从国家减灾转变为全球减灾。回顾和评述了近五年我国加强减灾工作的重大行动,即:初步构建了国家和地方各主要部门与大、中型企业应急管理体系,系统制定了国家“十一五”综合减灾规划,正确引导开办农业保险和实施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及时提出了防范和应对全球变暖引发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工作方案,全面论证了加强综合减灾能力建设的减灾战略方针。初步论述了国家综合减灾战略框架,即完成四个转变:由部门减灾转变为综合减灾,由减轻灾害转变为减轻灾害风险,由国家减灾转变为区域减灾,由加强应急响应能力建设转变为综合减灾能力建设;实施四项行动:实施国家“十一五”综合减灾规划,实施“十一五”期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实施涉及减灾的各个行业减灾专项规划,实施大型企业综合风险(全面风险)管理工程;建设四个体系:国家综合巨灾风险防范体系,国家高灾害风险地区综合减灾范式体系,国家综合灾害风险防范信息共享体系,国家综合灾害风险防范技术服务平台体系;创新四项制度:完善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综合减灾管理体制,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综合减灾运行机制,整合灾前备灾、灾中应急管理和灾后恢复与重建为一体的综合减灾协调机制,规范政府、企业、社区和公民各负其责的综合减灾系统法制。初步阐述了加强国家减灾能力的基本内容,即:制定国家综合减灾战略,加强综合减灾知识普及能力,加强综合减灾科技与学科支撑能力,加强综合减灾制度与组织保障能力,加强减灾物资储备与工程建设能力,加强综合减灾应急响应与信息保障能力,加强综合减灾恢复与重建能力,建立综合减灾范式,提高综合减灾能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考察减轻自然灾害历史的基础上,指出我国减灾工作经历的经验性减灾阶段长达几千年,至本世纪60至70年代.才逐步发展到了今天的半经验半理论减灾阶段.今后的发展是向系统工程理论指导下的综合减灾过渡.适应这种发展,需要把二、三十年前形成的“以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减灾方针,适时调整为“以预防为主、防救结合、综合减灾”的新方针.在肯定我国四十多年来逐步形成和发展的纵向分散(部门型)减灾管理体制,主要依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党的领导取得巨大减灾成就的同时,提出必须改革现有减灾管理体制.制定国家综合减灾大法,以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及社会发展对减灾工作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六个防灾减灾日,主题是"城镇化与减灾"。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和地质活跃的影响,致灾因素增多,发生洪涝、台风和地质灾害等的风险较高,防灾减灾形势严峻。社会各界需对防灾减灾工作高度关注,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学习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保障生命和贝才产安全。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城镇人口密度不断增加,基础设施承载负荷不断加大,各类灾害风险明显增多,城市安全设防问题日益突出。所以必须充分认识城镇化给防灾减灾工作带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极端暴雨事件频发,城市雨洪灾害对社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引起社会普遍关注。作为应对灾害风险的新理念,韧性成为城市防洪减灾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中社区雨洪韧性有助于提升社区应对突发雨洪灾害冲击的能力,减少灾后损失。通过梳理国内外文献,阐释社区雨洪韧性的概念与内涵,辨析其与雨洪风险概念,明确两者评估的目的和侧重点;梳理社区雨洪韧性量化评估的重点,分别对社区雨洪风险、基础设施韧性和社区雨洪韧性综合框架量化的评估方法展开研究,并比较主要模型方法的特征和优缺点。总结现有研究,发现社区雨洪韧性评估的内容更加丰富,量化的方法趋于复杂,但仍存在社区应对雨洪灾害的风险动态研究较少、基础设施系统间关联和耦合研究不足等问题。建议在未来的研究中,以丰富理论体系和实证研究为导向,结合社区防洪减灾规划和发展目标,推动雨洪韧性评估方法科学化和动态化,因地制宜地改进评估方法在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防灾减灾系统工程的国际对比分析及建议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聂高众  马宗晋 《灾害学》1998,13(4):67-71
针对我国现存的灾害状况,本文通过国际对比的方法,对其他国家已有的减灾系统工程作了简单介绍,并结合我国实际,对未来建立减灾系统工程中应着重加强的薄弱环节作了分析,提出了加强立法工作,增加减灾投入,建立全国统一的减灾通讯系统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厘清京津冀地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空间格局,优化地区防灾和减灾资源基础设施建设,以京津冀地区1 275个综合减灾示范社区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分析和计量方法,对京津冀地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呈集聚型分布,空间分布极不均衡,差异较大,从市域尺度看,主要集中在北京市、天津市和石家庄市;从地理区域来看,主要分布在京津地区、冀中地区等区域;核密度分析显示京津冀地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在空间分布上有3个高密度地区,其中以北京市中心城区一带最为明显;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空间分布的全局莫兰指数表明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地理探测器分析表明,京津冀地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空间格局主要受到经济因素和人口因素影响,受政策因素和灾害风险因素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减灾工作的经济学认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论述了减灾中的经济学问题。文章指出,为了实现减灾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应强调重视减灾投入效益,实现减灾产业化。  相似文献   

17.
人工防雹的农业减灾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概述了国内外人工防雹作业技术的进展,包括作业的方法和工具.评述了我国冰雹的时空分布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人工防雹的作业规模及其减灾效果.基于近年来我国开展的人工防雹作业个例,进行了人工消雹农业减灾效应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人工防雹是减轻农业气象灾害,保障农业减损增收的重要技术措施,投入与产出比约为1:10~1:30.2002-2007年云南玉溪烤烟防区内比防区外受灾率平均减了17.52%.  相似文献   

18.
易亮  张亚美  黄维  朱伟 《灾害学》2012,(1):125-129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是城市的基础组成部分,完善城市公共防灾减灾系统,必须从社区着手。通过对城市社区的分类介绍,对社区内常见公共防灾减灾资源进行了归纳分析,总结出社区防灾减灾资源与社区常见灾害事故的应对关系,构建了社区防灾减灾资源评价体系,并且利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确立了各个评价指标的分值及权重系数,还对单项灾害防治资源进行评价打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灾减灾资源总体评价算法。  相似文献   

19.
海洋石油分散风险成本和效益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海洋石油开采是高风险经济活动之一,采取多种分散风险措施,保证经济活动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是海洋石油勘探和开采中的重要问题。在海洋石油采取的各种减灾行为中,首先采取的应该是预防措施,为此要科学分析投入产出,以使减灾投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减灾效益最大化的条件是减灾投入的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对于减灾边际成本高于边际收益的减灾措施,应采取以保险为主要内容的转移风险措施,在参加商业保险和自我保险两种可选择方式中,对海洋石油行业而言,自我保险投入产出效益更高。  相似文献   

20.
姚清林  马宗晋 《灾害学》1993,8(4):82-85
本文提出了减灾效应空间问题,并分析了其在有偿减灾中的作用机制,以及与其有关的减灾投入心理与费用支付合理化问题。进而探讨了宣传、强制、分割、别类、约束、归并等促进有偿减灾良性发展的部分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