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气象灾害多,已经成为主要自然灾害形式,重大气象灾害近年来发生概率大,经常引发群死群伤,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严重危害了社会发展.故而,重大气象灾害的预防和处理是头等大事,只有进一步完善气象灾害应急管理体系,采取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根据气象灾害的类型,制定应急处理方案,不仅能提前管控气象灾害,还能提高气象灾害应急处...  相似文献   

2.
针对渤海西岸盐业生产中所遭受的暴雨、突发性的雷阵雨、大风(短时)、风暴潮、低温等气象灾害,阐述了其灾损评估的理论依据,全面分析了影响原盐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的各种因素,选取了其合适的气象灾害指标,并进行分级,确定了灾害的评估方法,并建立了灾损评估模型,通过检验,说明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包云  高歌  李亚群  马祯  陈中雷 《灾害学》2022,(2):44-48+53
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对高铁气象灾害防御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分析了影响高铁运行的主要气象要素的基础上,研究了高铁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包含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暴露性、脆弱性和防灾减灾能力等,探讨了高铁多灾种和单一灾种的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方法。以大风灾害风险评估为例,建立了大风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基于熵权法研究了大风危险性,在此基础上,采用加权综合评价法对大风风险进行了分析。结合具体线路风监测数据,研究了相应线路大风风险,并进行了风险区划。与基于气象部门数据开展的铁路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相比,基于铁路气象要素监测数据的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对气象要素的时空特性反映更加细致,更能代表铁路沿线气象灾害特征,研究可为高铁气象灾害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刘志明  晏明 《灾害学》1998,13(1):62-65
详尽的分析了建立吉林省重大气象灾害遥感监测评估系统的总体构想,其中包括建立该系统的目的意义分析;国内外发展状况分析;建立系统的前期工作基础及未来前景展望,系统的主要工作及效益分析。对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利用遥感手段进行灾害监测评估的主要方向和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都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构建在法国国家气象业务中心的自动化气象灾害查询系统.该系统在UNIX环境下采用PROC语言、GrADS的SCRIPT语言、SHELL语言混和编程,通过计算机网络从两类ORACLE大型数据库中,以SQL语言筛选相关资料,并组织成GrADS文件以图形方式提供给气象业务人员.系统从软件工程学原则出发,在保障运行稳定、可靠、方便、易维护及程序设计关键SCEM;GrADS;气象灾害评估;业务系统设计技术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证了业务运行需求.  相似文献   

6.
张涛  舒斌  解莉燕 《灾害学》2021,(2):181-186,199
近年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影响日趋广泛,为制定防灾、减灾、抗灾决策,更好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迫切需要气象服务为地震、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现场提供更具针对性、准确性的基础保障.该文对2014年云南鲁旬6.5级地震现场应急气象保障服务过程回顾,总结应急现场气象服务的不足,分析应急现场气象服务的需求和特点,提出满足云...  相似文献   

7.
中国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区域分布与减灾对策   总被引:60,自引:4,他引:60  
阐述了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地域分布规律及其对农业生产的重要影响,概括总结了农业气象灾害减灾调控体系及其基本原理和这方面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8.
国外气象灾害防御立法及其我国取向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5年刚刚结束的两会,多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多次呼吁加快制定我国《气象灾害防御法》.另据《光明日报》报道:“人大常委会建议尽早启动气象灾害防御立法”.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主要气象灾害及其防御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焕彬 《灾害学》2004,19(Z1):8-13
简述了山东省的主要气象灾害,提出了相应的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10.
顾湘  周灵 《灾害学》2024,(1):152-157
气象灾害治理往往涉及多部门主体应急联动,当前治理环境复杂多变,如何提升气象灾害应急联动机制效能成为迫在眉睫的关键问题。基于气象灾害应急联动机制效能提升的质性研究,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对我国2008-2022年间的21个案例进行组态分析。研究发现:(1)单一条件不构成气象灾害应急联动机制效能提升的必要条件;(2)高水平气象灾害应急联动机制效能提升路径可以归纳为“法制—资源双重驱动型”“法制—主体全面驱动型”和“法制—资源全面驱动型”3种类型;(3)在特定的客观禀赋条件下,信息共享和主体协调构成的条件配置可以与事件影响和主体协调构成的条件配置通过等效替代的方式提升气象灾害应急联动机制效能。  相似文献   

11.
马树建 《灾害学》2016,(4):22-26
极端洪水灾害的频繁发生已经给人类社会生活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灾难。针对极端洪水灾害的发生概率小、损失巨大的特点,根据中国国情,提出政府主导下的经营性政府、保险市场和公众共同参与的极端洪水灾害风险管理框架。利用经济学理论,分析此管理框架的基本运行机制和合理性。综合考虑经营性政府的社会效益、保险公司的收益和公众购买保险的灾后恢复力三者之间的合作和协调的和谐阈值,分析并讨论和谐阈值。  相似文献   

12.
李国旗  刘思婧  朱炜 《灾害学》2016,(4):166-170
为提高应对高速铁路突发事件的资源保障能力,从突发事件-资源关联视角,建立了高速铁路突发事件和应急资源的分类体系,提出了高速铁路突发事件-资源的关联强度和关联结构测度方法。结果表明,高速铁路突发事件-资源间的相互关系受事件类型、持续时间、波及范围、等级与强度、发生概率等影响,可综合运用致灾因子、事件因子、救援能力承载因子进行强度测度;相似度理论和案例推理方法有利于揭示事故类型、等级、波及范围、所在区域救援能力与资源需求量和结构间相互关系,可用于确定不同高速铁路突发事件下不同类型的资源量和比例结构;将既有线铁路、城市地铁的历史数据/案例推广到高速铁路,可弥补现有突发事件样本数不足,扩大基于案例推理/规则推理的应用范围,提高高速铁路突发事件资源需求测度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蔡向阳  铁永波 《灾害学》2016,(4):200-204
为进一步探索城镇地质灾害易损性的评价方法,回顾了目前国内的相关研究成果,从易损性概念入手,探讨了山区城镇易损性评估的对象及其指标体系的构建,对目前主要的易损性评价方法进行了比较,对灾害易损性评估现状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认为易损性量化评价体系的完善和细化、时效性和空间尺度的融合以及评估模型的可靠度和适用性的提高是今后地质灾害易损性评估值得重视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4.
王林  黄宏生 《灾害学》2014,(4):159-162
通过对福建省61类行业用户关于地震预警信息的认知情况、评价、需求和对地震预警信息存在风险性的接受程度以及相关法律责任的调查问卷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行业用户对地震预警信息的认知度、评价和需求都很高,但由于目前尚缺乏地震预警信息相关的科普教育和应急响应及紧急处置的专业培训,因此多数行业用户表现为应急能力较差,对地震部门和政府的依赖度较高等,针对调查结果提出了相关建议及应对措施,希望能对行业地震预警信息发布平台的建设提供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5.
赵秀娟  梅玉保  徐伟 《灾害学》2014,(4):168-172
灾害等级评估是灾害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对灾害等级评估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通过增加象限法维度以及对灾度等级边界进行模糊处理,提出了适用于各种自然灾害等级评估的模糊多维象限法,并以2008年地震灾害损失和1978-2008年年均水灾损失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针对地震灾害,四川为巨灾省,甘肃为大灾省,陕西为中灾省,其他省(市、区)灾情较轻;针对水灾,湖南、湖北和四川为大灾省,天津、宁夏、青海、西藏和新疆为小灾省(市、区),北京、上海为微灾或无灾市。模糊多维象限法也适用于除地震和洪水外的其他自然灾害,可以为自然灾害快速评估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肖湘君 《灾害学》2020,(4):17-19
针对洪涝灾害对城市旅游地区环境承载力经济损失模型计算误差较大的问题,设计一种洪涝灾害对城市旅游地区环境承载力经济损失模型。首先计算城市旅游地区资源的极限日容量、处理旅游污染物的能力和城市旅游经济容量得到城市旅游地区环境承载力,然后估算地表净流量与淹没深度,确定洪涝灾害损失率,最后得到洪涝灾害对城市旅游地区环境承载力经济损失评估结果。  相似文献   

17.
龙奎  徐洪  谢庆明 《灾害学》2020,(4):66-71
传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方法完全基于地质背景条件,忽略了坡体的活动状态对危险性的影响,无法反映危险性的时变特征。针对上述不足,借鉴系统可靠度思想,提出了岸坡破坏概率案例统计模型,在此基础上,融合监测数据下岸坡破坏概率算法,建立了同时考虑岸坡地质背景与活动状态的动态危险性评价概率模型,成果在三峡库区巫峡段进行了应用验证。结果表明:本模型能够客观反映不同时段内岸坡危险性的周期性变化规律以及岸坡性能退化过程,可为岸坡危险性提供更为精细、客观、定量的评价结果,从而为水库岸坡动态风险管控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史青菁  白春  赵娟 《灾害学》2020,(4):99-102
建筑冻害是冰雪灾害的衍生灾害之一,为了降低其对建筑带来的损害,以中原阁楼建筑为例,对冰雪灾害给建筑空间环境产生的冻害机理进行分析。以中原阁楼建筑结构为基础,搭建建筑空间环境模型。在该模型下模拟演化冰雪灾害的冻害过程,并分析建筑冻害的具体表现。在温度和湿度影响下,分析中原阁楼建筑空间环境的冻胀力变化和力学性质变化,得出阁楼建筑冻害机理的分析结果,并通过将分析结果应用到实际建筑修复工作当中,通过修复率,验证冰雪灾害后中原阁楼建筑空间环境冻害情况。  相似文献   

19.
王慕华 《灾害学》2020,(4):103-107
从系统科学出发,应用软硬相结合的系统工程方法研究气象防灾减灾监控管理领域。鉴于气象防灾减灾系统兼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人文属性的特点,构建宏观层面基于WSR方法、微观层面基于霍尔三维结构模型的气象防灾减灾监控管理研究框架。研究气象防灾减灾监控管理领域的物理-事理-人理内涵,分析由理解领导意图、制定目标、调研分析和实现方案4个步骤组成的工作流程。研究气象防灾减灾监控管理三维结构模型,时间维包括灾前、灾中和灾后;逻辑维分析灾害发生不同阶段,决策层关注的问题,实施监控管理的评价指标及方法,以及科学有效的实施方案等;知识维涵盖气象防灾减灾的法制、标准、规范,以及为实现监控管理所需的大数据、人工智能和计算机技术的支持等。通过实际案例证明该研究为气象防灾减灾监控管理领域提供一个标准、完整的系统工程方法论体系。  相似文献   

20.
王勇  杨军  刘严萍 《灾害学》2020,(4):108-112
DInSAR技术可快速获取高空间分辨率的形变信息,融合精密水准测量数据获得更为精确的形变,有助于其在城市地面沉降和滑坡地质灾害监测的应用。以天津市蓟州区五名山为例,研究融合DInSAR与精密水准测量的滑坡体形变监测。利用二轨DInSAR技术,获取了天津市蓟州区五名山近两年的DInSAR形变,通过与精密水准测量相比较,构建基于精密水准测量的InSAR形变校正模型构建,对校正模型进行了验证,获得了蓟州区北部山区校正的DInSAR形变。研究结果表明:与精密水准测量相比较,校正前后的DInSAR形变,均方根误差分别为3.69 mm和2.64 mm,校正模型可改善DInSAR形变。由于矿山开采,蓟州区北部山区2017-2018年的垂直形变达到38 mm,形变较大地区集中在采矿区的周边及山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