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浙江江绍断裂带中段诸暨县璜山至王家宅一带片理发育的闪长质岩石.据递增的韧性变形特征和残存的火成岩组构,笔者确认上述岩石是闪长岩类经动力改造后的糜棱岩.并论证了相应的糜棱岩化作用发生在353~370Ma前.温压条件为425~475℃和3.8~46×10~8Pa.其岩相学、矿物学的研究表明,在此糜棱岩化过程中.变形作用通过提高变质反应速率、引入流体相以及增强化学势与组份扩散等,促成了闪长质糜棱岩类的低绿片岩相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2.
与韧性剪切带有关的金矿化类型主要有蚀变糜棱岩型、构造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不同金矿化类型具有不同的控矿构造类型 ,蚀变糜棱岩型金矿化受韧性变形带控制 ,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化受脆性碎裂岩控制 ,石英脉型金矿化则受浅部裂隙带控制 ;未矿化糜棱岩变形越强 ,金元素含量就越低 ,超糜棱岩明显低于粗糜棱岩 ,但强烈变形的糜棱岩容易叠加后期的矿化蚀变 ;在时空关系上 ,同一成矿期内石英脉型金矿化稍晚于构造蚀变岩型和蚀变糜棱岩型金矿化 ,且石英脉型往往穿切蚀变糜棱岩型和构造蚀变岩型 ;在地球化学特征方面 ,与构造蚀变岩型和蚀变糜棱岩型相比 ,石英脉型的轻重稀土元素比值较大 ,更富集轻同位素 ;在成矿物理化学条件方面 ,与构造蚀变岩型和蚀变糜棱岩型相比 ,石英脉型的成矿温度低、压力小、成矿深度浅。从构造带成生演化的时空统一的角度分析可知 ,这三类金矿化都是在造山过程中韧性剪切带持续演化变形的条件下形成的 ,这种韧性剪切带持续演化变形是形成大型金矿床的重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3.
<正> 约100年前,C.Lapworth 描述了苏格兰高地莫伊内冲断层带埃里波尔的一种页理发育的细粒岩石,并取名为糜棱岩。从那以来,地质学家们已经认识到,糜棱岩指示集中变形带,包括大陆规模的集中变形带。近年来,一些方面的进展,包括用来研究细粒岩石的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化学显微分析技术,以及  相似文献   

4.
变形作用可以引起Rb-Sr同位素较大的活动性,但是Sm-Nd同位素相对保持稳定。流体在剪切带活动期间以渗透方式沿着糜棱叶理面运移为主,在活动期结束后则以孔隙流体方式保留在岩石中。Rb、Sr同位素可以在垂立于糜棱叶理方向上十分短的距离内(厘米尺度)达到再平衡。因此,通过选择适当的样品和采用“薄板”技术,Rb-Sr全岩等时线方法可以测定剪切带发生糜棱岩化作用的时间。在低级对中级变形变质作用环境下,流体/岩石反应对Sin、Nd同位素体系的干扰作用较小,但是,在高级变形变质条件下,一些REE未发生分馏的岩石中,Sin、Nd同位素可以测定岩石的成岩年龄.然而.在另外一些REE元素发生分馏的岩石中,Sm、Nd同位素发生了一定程度的重调。  相似文献   

5.
广济县四望、松山咀和黄梅县大河、苦竹及宿松县界岭、二郎河一线存在一条规模较大的平移—推覆型韧性剪切带,其延60余公里,宽约5—15km。该带中糜棱岩岩石的斑晶及眼球体压力影不对称、重结晶石英斜列方式及微褶皱形态特征反映出以左旋剪切作用为主。有限应变沿x方向最大拉伸量为170%,沿z方向最大缩短量为57%。中心部位的糜棱岩明显经历了热加工—恢复作用阶段,是深层次韧性剪切的产物,古差异应力平均值为158.76MPa,应变速率为3.67×10~(-11)~6.17×10~(-12)sec~(-1)。晚期又遭受了脆性薄皮冲断作用。  相似文献   

6.
津巴布韦铁矿层分布普遍,是组成太古界津巴布韦克拉通绿岩带地层常见岩性单元,其岩石特征类似于"硫化物相"含铁建造层,实际上是一种伴有硅化和硫化物矿化的剪切带.过去这种构造成因的铁矿层被认为是一种原始沉积岩层,但从野外露头上可明显辨别出呈交织状分布的片理化带、褶皱变形带、石香肠构造和糜棱岩带;区域上铁矿层与层理或片理相交切,岩层呈交织状分布,同一岩层单元会重复出现.在花岗岩底辟上升作用导致岩石发生变形之前,一系列逆推断层使得原始火山沉积岩单元层产生水平伸展、叠瓦状构造推覆以及岩层重复出现.因此绿岩带地层中这种包含有构造型铁矿层的"馅饼状"岩层模式,愈来愈成为地质工作者研究的焦点.  相似文献   

7.
康西瓦构造带位于新疆西昆仑地区,是青藏高原西北缘一条重要的构造带。新藏公路沿线地质考察发现:构造带由多条长期活动的断裂带构成,沿断裂有糜棱岩带、角砾岩带和片理化带分布,同时发育韧性、脆性变形;构造带两侧的地层时代与沉积建造、变质程度、岩浆活动以及遥感图像和地貌形态都存在明显的差异。糜棱岩定向标本研究表明,构造带中韧性变形具有右行剪切特征;运动矢量及应力场模拟计算证实。构造带中脆性变形的构造运动以水平运动方式为主。综合这些资料及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文认为康西瓦构造带是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过程中在板块边界形成的一条右行走滑构造带。  相似文献   

8.
固体地壳中流体是普遍存在的,中—高级变质相中的矿物并非只发生晶体塑性变形,溶解和溶移作用在非糜棱岩化岩石中占主导地位,因为高温高压环境下存在的水热流体,在变质变形作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周围分布有网络状进进剪切带的递进缩短带中,与应交梯度有直接关系的单个矿物的位错密度梯度在其晶体边缘形成,产生了化学位梯度,从而使矿物边缘发生溶解。变形分解作用是产生这一过程的动力,并为流体汇聚形成水热循环系统提供了空间。  相似文献   

9.
政和—大埔断裂带经历多期复杂的构造变形变质作用,不同地段的时空演化特征有所差异,总体上可划分为四个演化阶段。即:①前加里东期(?)—加里东期韧性剪切变形变质作用(D_1),发生于中、下地壳,是顺层剪切(固态流变)的结果,为纯韧性变形,②印支期韧性剪切变形变质作用(D_2)——政和—大埔断裂的形成,以平移型剪切为主,形成S——C糜棱岩,为半韧性变形环境;③印支末期—燕山早期逆冲—推覆作用(D_3),为多层次逆冲推覆,东部所谓的“天窗”部分为这一时期逆冲岩片的残留体,随着早燕山期花岗岩的侵入逐渐过渡到伸展拆离环境,同时西部推覆体后缘出现拉张,形成有限的火山岩盆地,为半脆性—脆性变形环境;④燕山期(—喜山期)伸展—拆离作用(D_4),在相对年轻的拆离断层之下出露变质核杂岩(如稻香组和熊山岩体),并形成裂陷盆地堆积(梨山组),东部部分“天窗”属这类成因,形成环境跨度大,为半韧性→半脆性→脆性。  相似文献   

10.
延展性     
<正> 延展性(ductility)这个词,在地质学中通常是一个熟知而少用的名词。然而,最近在研究岩石变形——岩石力学与构造地质学中,常为人们所采用。日语虽可译为延展率或破坏极限应变(星野,1966)、延展度(星野,1967)、延性度(茂木1971,1974)等,但是,在地学辞典上仍照原字用假名书写(植村,1970),本文参照植村的用法。  相似文献   

11.
梁柱节点在钢框架结构中处于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交汇关键部位,直接决定结构的受力性能和抗震能力。依托北京市档案馆新馆工程,根据工程需要和设计规范要求,对3个采用传统连接形式的钢框架梁柱节点,采取循坏加载的拟静力试验方法进行抗震性能研究,探讨了连接构造形式、冷作硬化效应和加载方案等对节点承载力、延性和破坏模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传统连接形式节点具有承载力高、变形小、设计和施工简便的优点,但易发生脆性破坏;冷作硬化可以提高试件的承载力和变形能力,但不改变最终失效模式;加载方案对失效模式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正> 白云母是低级变质岩的主要组分之一。对板岩中白云母的变形行为近来已有较清楚的了解。但除了对剪切伟晶岩的微构造进行过研究外,对富含层状硅酸盐矿物的低级糜棱岩却很少或几乎没有给予注意。Bell和Etheridge(1973)发现,糜棱岩的形成可能意味着在一个  相似文献   

13.
金山金矿田岩石遭受了三期不同性质的构造变形,这三期构造变形对金矿体的形成起着决定作用。其中第二期早期韧性剪切变形阶段形成了矿田主要的控矿、容矿构造(金山-西蒋韧性剪切带),晚期脆性剪切变形阶段金矿体在动性剪切带中定位。本文通过高温三轴应力实验,对不同岩性的岩石在相同实验条件下的构近变形机制.和同种岩性的岩石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的构造变形机制进行了模拟,为金山金矿田成矿提供了实验资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三峡库区滑坡地带岩石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三峡库区组成滑坡岩层的主要岩石——泥质岩、灰岩、砂岩,通过显微镜观察、X射线分析显微镜的定量分析及室内岩石力学强度试验,对各岩石的特性进行了分析。显微镜及X射线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风化较弱的泥质岩基本上含有石英与钙质矿物,后者由于易溶于水而导致岩石的孔隙率增加。孔隙的一部分连接形成了裂缝, 从而使岩石的强度下降。各岩石的单轴压缩试验结果表明砂岩的强度最高,发生了风化的泥质砂岩的强度最低。在饱和状态下紫红色泥岩及风化了的泥质砂岩的单轴压缩强度降低最显著,比自然干燥状态下降低了大约50%, 推测是受粘土矿物含量的影响。所有岩石都表现出在峰值强度之前应力与应变几乎呈线性关系,而峰值强度之后应力急剧下降的脆性特征。这种在饱和状态下岩石强度大幅度下降与脆性特征表明在治理滑坡时需要采取十分周密及复杂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5.
石英-碳酸盐矿脉是世界黄金生产的主要来源。沿上地壳中剪切带侵位的这种矿脉的来源迄今还是个谜。挪威南部班布勒(Bamble)带贫金,与地壳丰度相比要低一个数量级以上;金矿床中的其他元素也已丢失。在高级变质作用期间,金溶解,并在通过广阔的韧性剪切带上升的氧化、富硫流体中迁移。与变质作用同时发生的变形作用使岩石增加了利于溶液渗透流动的渗透性。  相似文献   

16.
黑尔矿区金矿化的容矿岩石为一套强应变岩系(千糜岩),其特征是强烈的压溶反应,包括绿泥石转变为绢云母及原生石英的消失。这些强应变带的边缘发生硅化和黄铁矿化。强应变岩本身也发生矿化,并含黄铁矿和少量辉钼矿。在千糜岩和硅化带内金与硫化物密切伴生。 结构特征表明,这种强应变岩石和硅化带是在围岩凝灰质泥岩的变形过程中通过蚀变形成的。 矿化的容矿岩石被认为是通过最初的纯剪切作用为主的变形作用(伴随有压溶反应释出的元素的迁移)形成的。晚期变形作用涉及简单的剪切作用,同时有来自外部强应变带的流体注入。 在黑尔矿区见到的这种网状交织剪切带由于与主压应力方向交切,可显示出不同的流体流动体系。有些部位是流体流出带,以压溶为主,而在其他地方则以膨胀、简单剪切和流体注入为主。流体以这种方式流过岩层可能是浸滤和沉淀矿石组分的一种方式。 在阿巴拉契亚山脉南部产有与韧性剪切带有关的后生金矿床,这种认识对该地区的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它强调了主断裂带作为金矿化潜在容矿岩石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向家滑坡形成于南秦岭北大巴山构造带紫阳-平利滑脱逆冲推覆带。该滑坡位于局部南东倾向韧性剪切带之中。韧性剪切带以压扭性和张扭性为特征,经历了多期(次)活动,形成了二长岩脉和多期(次)石英脉的生成,韧性剪切带后期转化为脆性断层。因此,洪山镇向家滑坡的发生、发展与韧性剪切带和寒武系多期变形密切相关,高剪切应变带主要表现为岩石发生了强烈塑性变形,形成塑性流动构造;岩脉侵位,致使局部构造应力场中主应力方位σ1近于垂直,加上绢云母石英片糜岩中片理构造非常发育,绢云母和石英两类岩石力学性质差别很大的矿物均沿片理面集中分布,在雨水侵蚀过程中极易产生滑动而生成滑坡。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活动冲断层带的热构造,我们建立了一个在变形过程中冲掩岩片之间传导热传递的数值模式。我们采用的差分法使小增量的瞬间位移和等温线平移与受扰等温线的传导热衰减交替进行。在每一数值模拟步骤中,传导热传递都持续一段时间,这段时间等于位移增量除以冲掩速度。计算机模拟的结果表明:1)变形过程中的传导热传递显著;2)在距离冲断层面达10km的范围内,上盘岩石温度下降,而下盘岩石温度上升。当内热的影响也都加以考虑时,下盘岩石的加热作用超过上盘岩石的冷却作用。位于两个冲掩岩片之间的岩石,经历了早期加热作用和随后的冷却作用的一段复合的温度-时间轨迹。这些模式有助于解释在最新沉积物沉积之后不久在新英格兰地区阿巴拉契亚山脉北部的塔科尼冲断层带发生的岩石快速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19.
《资源调查与环境》2016,(3):229-234
八美石林是在青藏高原东侧首次发现的、国内唯一的糜棱岩石林,可与南方喀斯特石林景观相媲美,在地质成因和自然环境等方面具有特殊性。对石林形态的划分,尤其是对糜棱岩石林形态的划分,国内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本文从糜棱岩石林的地貌形态、相对高差及旅游美学的角度,将八美糜棱岩石林初步划分为尖棱状、刀刃状、石墙、石柱、石槽、金字塔状及钟状等七种类型,这对研究糜棱岩石林的成因及综合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许多高温(>800℃)麻粒岩区中,在变质作用高峰期间会发育特征的水平构造,随后还会发生等压冷却作用。等压冷却的绝对幅度(一般>300℃),指的是大陆岩石圈的热时间常数的数量级的冷却间隔(~100Ma)。这种长期的等压冷却作用意味着,继水平构造发育之后未发生过显著的侵蚀性剥蚀作用,因而排除了地壳的显著加厚是由前进变形作用造成的可能性。相反,前进变形作用很可能记录了先前加厚地壳的张性崩塌期间的总地壳减薄作用,这种地壳加厚作用可能是由于岩石因底部加厚的热边界层的分离而直接引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