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GC-ECD测定了钦州湾沉积物中17种有机氯农药的含量,并对其组分分布和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样品中有机氯农药的总量为1.50~129ng/g,滴滴涕(DDTs)浓度为0.59~126ng/g,六六六(HCHs)的浓度为nd~2.65ng/g。有机氯农药的分布特征为茅尾海>钦州外湾,茅尾海东岸>西岸。组分分布特征分析显示,DDTs主要来自于历史积累,林丹在某些采样区域内有近期输入。与国内外不同地区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残留相比,钦州湾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污染处于低到中等水平。以沉积物生态风险评估值为基准的分析表明,研究区内DDT含量存在较大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2.
用双柱GC/ECD对黄浦江表层沉积物中的20种有机氯农药进行了分析 沉积物中总有机氯农药含量范围为2.65~19.54ng/g ,含量较高的组分有DDTs、BHCs、甲氧氯和狄氏剂等,DDTs含量高于BHCs ,含量范围分别为0.68~4.43ng/g和0.14~0.77ng/g 从上游到下游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含量呈升高趋势,说明工业污染及苏州河对黄浦江中下游水环境中的有机氯农药具有较大的输入贡献.有机氯农药组分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当前沉积物中的有机氯农药主要来自于早期残留或是施用农药长期风化后的土壤.相关性分析表明,总有机碳是影响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分布的重要因素.与其它地区相比较,黄浦江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含量较低.与沉积物风险评估值相比较,黄浦江中下游沉积物存在一定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3.
利用金州湾海域2013年的沉积物调查数据,对金州湾沉积物中主要污染物含量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2009年和2011年的调查数据分析了2009~2013年主要污染物含量的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采用标准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沉积物污染程度以及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金州湾表层沉积物典型污染物含量都呈现出南岸高于北岸,湾底高于湾口的特点。2013年Cu、Pb、Cd、Zn、As、有机碳以及硫化物的含量均明显高于2009年和2011年。重金属中Cd、Hg潜在生态风险等级为中等至较高,Cu、Pb、Zn以及As潜在生态风险等级较低。  相似文献   

4.
从胶州湾、套子湾及四十里湾海域和邻近河流采集了48个表层沉积物样品,采用气相色谱的分析方法对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HCHs、HCB和DDTs)进行了测定,目的是探讨其在该研究区域的分布特征和来源.结果表明,胶州湾HCHs、HCB与DDTs的含量平均值分别为0.33、0.31和10.33 ng·g-1;套子湾及四十里湾的平均值分别为0.26、0.10和4.56 ng·g-1.相对于国内其他海域,胶州湾沉积物中OCPs偏高,特别是DDTs的含量;而套子湾及四十里湾沉积物中OCPs含量水平较低.对OCPs的分布特征及其来源进行分析得出,研究区域HCHs主要是历史残留,但是个别站位高含量的γ-HCH则表明了存在林丹的点污染源;而DDTs主要来源于工业DDTs,但是在胶州湾青岛港附近的站位o,p’-DDT/p,p’-DDT较高,暗示该区域受到三氯杀螨醇类型DDTs的污染.胶州湾高含量的DDTs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巢湖表层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与风险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GC-MS分析了巢湖14个样点表层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OCPs)残留水平,研究了其分布与组成特征、与TOC的关系以及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巢湖表层沉积物中OCPs总含量范围为0.58~32.91 ng·g-1(干重),其中六六六类(HCHs)农药含量在0.23~1.81 ng·g-1之间, 滴滴涕类农药(DDTs)含量在0.34~31.01 ng·g-1之间.表层沉积物中HCHs和DDTs平均含量的空间分布特点为:西部湖心>东部水源区>东部湖区(不包括水源区)>河流,狄氏剂和异狄氏剂则主要为巢湖东部湖区和水源区的局部污染.HCHs和DDTs的组成成分分析表明其主要来源于历史残留.OCPs含量与TOC含量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说明OCPs在沉积物中的含量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与共识沉积物质量基准(CB-SQG)相比较,巢湖局部地区表层沉积物存在较大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6.
福州表层土壤有机氯农药分布特征与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GC-ECD方法检测福州市农田表层土壤中有机氯农药(OCPs)的含量,探讨研究区表层土壤中HCHs和DDTs残留水平和分布特征,并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中HCHs和DDTs异构体及其衍生物检出率高于96%,其中HCHs残留量为1.26~26.64ng/g,均值为(4.81±4.87)ng/g,整体残留水平较低,DDTs的含量范围为0.52~158.29ng/g,均值为(16.44±26.24)ng/g,部分点位残留量较高;研究区不同区域表层土壤中HCHs、DDTs异构体及其衍生物平均含量均表现为郊区市区,且市区DDTs主要来源于历史残留,而郊区普遍存在三氯杀螨醇的输入,但都存在林丹的使用;研究区表层土壤中HCHs生态环境风险较低,部分点位DDTs生态风险较高,应引起重视。该研究可为该地区土壤管理与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大连湾、锦州湾表层沉积物中BHC,DDT和PCB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大连湾沿岸入海排污口附近BHC,DDT和PCB含量较高,其来源主要是沿岸工农业污水。锦州湾五里河口附近BHC,DDT含量较高,主要是锦州地区农业和卫生事业用药随河流流入所致。3种污染物在两湾的分布特征是:总BHC和总DDT锦州湾高于大加湾;PCB大连湾高于锦州湾。其含量均落在世界海洋近岸表层沉积物含量范围内。属中度污染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有机氯农药(OCPs)在沉积物中的空间分布、来源及生态风险,以黄土高原典型河流北洛河为研究对象,于2021年6月采集了17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利用气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仪(GC-MS/MS)对OCPs浓度进行测定。在此基础上,通过同分异构体比值法揭示OCPs的来源,并利用熵值法对OCPs生态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北洛河表层沉积物中25种OCPs均有不同程度检出,∑OCPs含量范围为0.53~61.68 ng/g(干重,下同),平均含量为8.68 ng/g。其中,DDTs的平均含量最高,占∑OCPs的50.11%,其次为DRINs,占∑OCPs的23.01%。与国内其他流域相比,北洛河表层沉积物中OCPs处于中等偏低水平。表层沉积物中HCHs污染主要来自农业用品林丹的使用,以及农业用品林丹与工业HCHs的混合输入;DDTs主要在好氧环境下降解为DDE,其污染主要来自工业DDTs的使用,以及工业DDTs与三氯杀螨醇的混合输入,且OCPs主要为环境中的历史残留,近期输入的OCPs较少。生态风险评估结果显示,硫丹I和狄氏剂对北洛河流域所造成的生态风险较为严重,有关部门应给予足够的重...  相似文献   

9.
长江下游表层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状况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2005年3—4月在长江下游安庆段—南通段共采集表层沉积物样品28个,使用加速溶剂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了样品中的有机氯农药(OCPs),包括六氯苯(HCB)、氯丹、滴滴涕(DDTs)、艾氏剂、狄氏剂、异狄氏剂、七氯和灭蚁灵等14种目标化合物. 结果表明:长江下游表层沉积物中的HCB和DDTs的检出率都为100%,DDTs是样品中OCPs的主要组分,其残留以降解代谢产物DDD和DDE为主. w(HCB)平均值为3.240 μg/kg (0.048~30.300 μg/kg),w(DDTs)平均值为8.100 μg/kg(0.336~32.830 μg/kg). 在长江下游不同采样点的OCPs含量差异很大,部分支流入江口和城市排污口附近样品中的w(DDTs)或w(HCB)出现高值. 沉积物中DDTs的来源主要与农用土壤风化流失和上游沉积物迁移、输送有关. 与沉积物风险评估值对比,长江下游表层沉积物中的DDTs存在一定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0.
从湛江湾的遂溪河入海口至其与南海相交的湾口采集了16个表层沉积物样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方法检测了沉积物中的有机氯农药(HCHs、DDTs),旨在探讨其分布与风险特征.结果表明,湛江湾表层沉积物中OCPs的含量为nd~189.52 ng·g-1,平均值为32.17 ng·g-1,其中六六六(HCHs)与滴滴涕(DDTs)的含量平均值分别为5.81 ng·g-1和26.90 ng·g-1.总体分布特征表现为湾区的河流入海口和主航道区具有较高的OCPs,近岸区含量高于离岸区域.对其来源进行分析发现,HCHs的输入以农业为主,工业输入影响不明显,DDTs在港口航道区域呈现高值\"热点\"区,可能存在防污漆的输入.另外风险评估值显示湛江海湾表层沉积物中DDTs存在一定的不利生物效应影响风险.总体上,湛江湾的有机氯农药污染状况相比国内其他海湾属中等偏上,尤其是港口和船舶维修区域可能存在较高的有机氯农药输入,存在一定的生态风险,需要引起重视和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运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GC-ECD)法对杭州湾滨岸潮滩表层沉积物样品中的有机氯农药(OCPs)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OCPs)总含量在2.38~17.71ng·g-1(以干重计,下同)之间,其中,六六六类(HCH)农药含量在0.33~8.75ng·g-1之间,滴滴涕类农药(DDT)含量在0.02~3.74ng·g-1之间.沉积物中OCPs的总体空间分布为:钱塘江杭州河段>杭州湾南岸>杭州湾北岸.OCPs含量与有机碳(TOC)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但相关系数较低(r=0.626,p<0.01),说明有机氯农药在沉积物中的含量水平不仅受TOC含量的控制,还受沿岸水动力沉积环境、沉积物组分以及人类活动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杭州湾沿岸地区沉积物中DDT和HCH的组成特征表明,其主要来源于风化较久的土壤中的农药残留,但在H10(建塘江)和H12(西江闸)站点存在新的农药输入.杭州湾滨岸地区表层沉积物样品中的OCPs的生态风险较低,尚未对生物造成明显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了长江支流沱江流域48个表层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 OCPs)的残留水平,探讨了其分布和组成特征及其与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 TOC)、藻类有机质之间的关系,以及评估其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沱江流域表层沉积物中OCPs的总含量为3.17~127 ng·g-1,其中六六六(hexachlorocyclohexane, HCHs)类农药的含量为2.83~86.0 ng·g-1,滴滴涕(dichlorodiphenyltrichloroethane, DDTs)类农药的含量为0.340~40.9 ng·g-1.OCPs空间分布特点为:上游<中游<下游<支流.HCHs和DDTs的组成成分分析表明,沱江流域存在林丹输入的现象,主要来自于历史残留,这与绝大多数流域的DDTs的输入状况相似.OCPs含量与TOC、藻类有机质含量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性关系,表明藻类有机质在TOC对沉积物中的OCPs分配中起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太湖梅梁湾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现状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采用GC/ECD分析了梅梁湾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现状.所测样品中有机氯农药总浓度为1.78~64.74ng/g,其中,HCHs、DDTs在几乎所有采样点都有检出,含量分别是0.23~1.81ng/g、1.78~63.08ng/g.HCHs中,α-HCH与γ-HCH残留水平相当,未检出β-HCH.DDTs中p,p'DDE残留水平较高.数据表明有机氯农药中HCHs可能有新的污染源输入,DDTs在多数采样点发生好氧生物降解,与国内不同水体表层沉积物中HCHs、DDTs的含量相比,梅梁湾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14.
海南东寨港表层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的组成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GC-ECD对海南东寨港海湾表层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总有机氯农药浓度为0.31~7.36ng/g(层深0~2cm),0.38~5.38ng/g(层深2~10cm).HCHs浓度为0.04~2.30ng/g,DDTs浓度为0.07~4.56ng/g,说明海南东寨港沉积物有机氯农药处于低生态风险状态.港内湾红树林国家自然保护区内有机氯农药浓度较高,其DDTs农药主要来自于历史积累,γ-HCH农药有近期输入.  相似文献   

15.
采用GC-ECD内标法测定了三亚沉积柱状样中有机氯农药的含量,并以210Pb同位素法对柱样定年,探讨了柱样中有机氯农药的垂直分布特征及可能来源.结果表明:沉积物中HCHs和DDTs的含量分别为0.04~1.46和0.01~0.59ng.g-1(以干重计,下同);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大量使用OCPs后,沉积柱中OCPs在1965年、1971年和1975年分别出现了3个峰值;在我国禁止生产和使用OCPs后,柱样中OCPs含量自1986年后略有降低;自1990年起,OCPs含量明显增加,变化幅度较大,其含量变化与三亚发展建设有关.研究区域调查显示,近年来有林丹的输入,HCHs在沉积柱样表层富集较明显;在该偏氧化的沉积环境中,(DDD+DDE)/DDTs的值逐渐变小,且大部分均小于0.5,说明可能有新的DDTs输入.  相似文献   

16.
黄河中下游表层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含量及分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GC-ECD检测了黄河中下游干支流23个表层沉积物中的有机氯农药,主要检测出HCHs、DDTs、六氯苯、氯丹等,总含量范围为0.35~22.92 ng/g,其中HCHs和DDTs的含量较高,分别为0.09~12.88 ns/g和0.05~5.03 ng/g.干流中有机氯农药的含量从中游到中下游呈逐渐升高趋势,主要支流中的含量为:新蟒河>金堤河>汜水>伊洛河>沁河.干流中HCHs含量较海河、珠江、长江和黄浦江明显偏高;DDTs含量与除海河外的其它河流基本相同,但两者均低于国外河流.沿河流区域工业废水和主要支流的汇入、农药的广泛施用所引起的长期残留与风化土壤是黄河有机氯农药污染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7.
采集柘林湾海水养殖区8个位点表层沉积物样品,考察了沉积物样品中重金属含量、生物有效性和形态分布,并分别利用基于总量的Hakanson指数法和基于形态的风险评价指数(RAC)评价了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生态危害风险.结果表明,柘林湾海水养殖区大部分位点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Ⅰ类标准限值,少数位点Zn和Pb含量超过Ⅰ类限值但低于Ⅱ类限值.沉积物中重金属的薄膜扩散梯度技术(DGT)测定浓度(C_(DGT))与间隙水中的浓度(C_(IW))对重金属生物可利用性评估状况基本一致,Zn、Ni和Pb生物可利用性较高.沉积物中Cr、Ni、Zn和Cu以残渣态为主,Cd和Pb以弱酸提取态为主.柘林湾沉积物中重金属总体存在轻度到中度生态危害风险,Cd和Pb生态危害风险较高.沉积物中Cr、Ni、Zn、Cu和Cd的C_(DGT)与其弱酸提取态含量明显正相关,重金属弱酸提取态能较好反映其生物可利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