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美国宇航局说,有一个威胁地球的小行星叫“阿波菲斯”,它是一颗绕太阳运行的近地小行星,其形状不规则,直径仅320米左右,质量约4200万吨,是2004年6月被发现的,此后失去踪迹,直到6个月后再次被发现。2004年圣诞前夜,科学家们计算出:“阿波菲斯”将在2029年4月13日与地球擦身而过,2036年撞击地球。估算数据显示,2029年“阿波菲斯”与地球之间的距离为18640英里,这个距离比多数的通信卫星与地球的间距还要近几千英里。当“阿波菲斯”接近地球时,其运行速度为每秒5.9公里。如果击中地球,将  相似文献   

2.
蒙城地磁台相对观测磁偏角自2003年8月起,变化较大.运用上海佘山地磁台的资料作对比分析,发现相对观测磁偏角除地磁场的长期变化外,还存在仪器机械性漂移.研究结果认为,这种变化可能是受仪器室的物理因素影响的缘故.  相似文献   

3.
近来,许多教科书以及媒体都说地球是“梨形”。其影响之广泛,不仅已在科技文化界造成误解,还会贻误青少年。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研究员郗钦文呼吁——莫将地球化“地梨”。2006年4月,郗钦文发现“梨形地球”的说法在网络上铺天盖地,大有弄  相似文献   

4.
论日食与水旱灾害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灾害性天气之所以发生是与大气环流的反常变化有直接的关系,而大气环流的基本动力是太阳辐射能在地球上纬向分布的不均匀,由于辐射能在纬向分布不均匀而形成的两极与赤道的温度差,形成了大气环流的运行。大气环流是两部巨大的热力机,两极为低温热源,赤道为高温热源。外层空间能影响地球接受太阳辐射能,必然会影响大气环流的运行而形成一定的灾害性天气,而日食则是外层空间影响地球接受太阳辐射能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地球上用常规仪器均可以测得其影响。从天文学知道,每年在地球上最少发生两次日食,最多发生五次日食,日食的发生是频繁的。如1805年(清嘉庆十年)、1935年都发生过五次日食。1805年1月1  相似文献   

5.
<正> 寻找地磁偏角的中长期变化规律,是识别异常、验证观测资料可靠性、仪器工作是否正常的重要依据。地磁场的长期变化是一个区域性现象,要摸索以磁报震的方法,需要寻找出本地区地磁偏角的年变特征。  相似文献   

6.
实验证实了磁偏角变化对垂直分量磁变仪记录有影响。对于磁南北向布局中的垂直分量磁变仪,Z磁针偏离定向位置θ_0=0越远,磁偏角变化对垂直分量磁变仪记录的影响越大。认为应重视垂直分量磁变仪的定向工作并有必要提高垂直分量磁变仪磁针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地震的时、空、强特征进行研究,并与地球旋转运动进行对比,发现它们之间有这样一些相关规律:1.中国和欧洲地区的地震活动具有相同的年变化,并与地球自转加速度同步;2.全球M≥8级大震的月频分布曲线与日长(△P)曲线一致,但频度曲线超前一个月;3.南北半球M≥7级地震活动的逐月时序迭加具有高低潮的反向呼应关系;4.地震沿纬度分布状态表明,在北纬35°处和赤道偏南的纬度带上是两个地震活动高峰带.认为日地距离的变化使地球处于周期性的太阳引力场中,是地震活动出现规律性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科学界就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一事争论不休,有时还很尖锐。有的研究人员说,从化石里发现了银白色的软金属锶(Sr),便是最好的证据,说明恐龙是被剧烈的酸雨消灭的。这事发生在6500万年以前一个巨大的陨星袭击地球之后。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化学家丁·道格拉斯·麦克多戈尔说,“那场酸雨的腐蚀性,不亚于电池的酸溶液”。“这种高浓度的酸雨一连下了好几年,所以肯定会使某些种类的恐龙和其它许多物种走向灭绝。”他的这项研究结果势必引起新的争论。许多宇宙学家和地质学家在辩论中支持灾变说,即认为当地球遭到陨星或陨石雨的袭击之后,尘埃蔽天,太阳失色,地球行星变冷变暗,食用植物的死亡引发了动物界的  相似文献   

9.
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奥运村内将全部使用太阳电为运动员照明。白天,太阳能电池板把太阳能收集转化为电能并储存起来,一到晚上,这些电能又转化成光能。太阳电是一种没有污染的电力资源,使用太阳电照明是北京举办“绿色奥运”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实,地球上的所有能源都来自于太阳,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是史前时期的动植物转化而来的,水能和风能也是由于太阳照射而产生的。由于技术上的原因,人类直接利用太  相似文献   

10.
“微生物进入人体,目的是互益共生。”中国疾病控制中心传染病控制研究所卢金星研究员认为:“世界上只有相对的致病微生物,没有绝对的病原微生物。”第一,人的存在不是孤立的,人类也是一种生物,是地球生物链里的一员。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有动物、植物,也有微生物,它们互相依存、相互制约,构成了地球上丰富多采的生物圈。如果不是“人为”地破坏这个生物圈的平衡,地球上的万物是可以和平共处的。1998年的全国特大洪涝灾害之所以发生,主要原因是人类对河流上游树木滥砍滥  相似文献   

11.
白渝 《防灾博览》2004,(1):31-31
人类为生存,努力征服地球,同时,也在征服其它星球。各类人造卫星不断地被发射到地球周围的太空中,而且在今后约20年里数量要增加2倍,也还会送更多的人进入太空。就在人类不断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时,地球周围的太空也有了“垃圾”。  相似文献   

12.
从希腊神话故事《奥德赛》里的英雄俄底修斯在海岛上遇到独眼巨人,到《格列佛游记》中的“大人国”,许多故事都描述了这样一种生命——巨人。所有这些故事以及一些关于巨人的考古发现,不禁让人们思考:地球上是否真的有巨人存在?泰国 PP 岛惊现“巨人”遗骸“印度洋海啸让远古巨人浮出水面,人们在泰国 PP 岛发现身高3.1米的远古巨人遗骸!”前不久,泰国《旅行导报》在显著位置报道了这一“重大发现”。  相似文献   

13.
灾害物理学的方法论(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灾害物理学方法论中的统计物理学方法论和类比方法论。从灾害预报的角度出发,对远离平衡态统计物理学的9个指标进行了分析,对灾变前多种酿灾系统所表露的现象进行了研究;并从对比中发现:大气,地球和太阳上的灾害有许多共性,从而对研究各种灾害的预测和预防很有启迪。文中还对把耗散系统应用于灾害物理学提出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杭东 《防灾博览》2012,(1):28-31
近期,有天“2012年地球未日”的言论被传得沸沸扬扬。有许多网站还列举了从2008年以来全世界各地发生的重大灾害,用以证明“预青”的可靠性。“2012年地球毁灭”的言论毫无科学根据.不足以信。  相似文献   

15.
冯锐  肖莉 《防灾博览》2004,(2):32-33
地下水,有前兆:不是涨,就是落;甜变苦,苦变甜;又翻砂,又冒泡。搞预报,有门道:井要深,水要旺;水不动,地不闹;有变化,快报告。这是自1966年邢台地震后广为流传的一句顺口溜,描述了震前地下水的变化特征,指出了选用观测井的要点。邢台地震不仅揭开了20世纪我国第四个地震活动高潮,也拉开了我国大规模群众性的地下水监测工作的序幕,“井水是个宝,前兆来得早”“地下水,往上冒,井变化要知道”“天变雨要到,水变地要闹”“井水最深,前兆最灵”等等,随之成为广为人知的一种前兆现象。  相似文献   

16.
《民防苑》2006,(2)
众所周知,地球的最外层是大气层,人类和地球上其他生命体都依赖着这个大气层生存。由于大气层正常或异常的活动而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造成直接或简接的危害,我们称之为气象灾害。地球大气活动并非是造成气象灾害的唯一原因。在远离我们地球14960万公里的太阳上,太阳黑子的活动也是地球气象灾害的成因之一。目前人类还没有能力防御太阳黑子的异常活动所造成的气象灾害,然而,人类可以研究太阳黑子活动与气象灾害的内在联系,掌握其中的规律。什么是太阳黑子呢?所谓太阳黑子实际上是在地球上通过仪器观察到的,  相似文献   

17.
一天早晨,动物园里的一只猩猩靠在墙壁上,面部向着太阳,两手按着它的左颊,并在左颊上糊满了烂泥。饲养人员发现,这只大猩猩的而颊红肿,门腔里面正生着龋齿。一只山鹜的腿被枪打伤了,它就要河边取些粘上敷在腿部,然后又拐着脚收集一些具有纤维的草,放在粘土里,一同“包扎”,犹如人们的“石膏固定型”一样。人们看到,这只山鹜足足缠了一个小时,等它“绷带”全弄好了,才飞走了。  相似文献   

18.
享誉“伸入地球内核望远镜”的5000米中国科钻第一井,属“九五”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和国际大陆钻探重点项目。截至2004年8月4日,3年间,主孔钻进已达4164.88米,计划用5年时间完成。令人可喜的是,在钻探过程中,首次在橄榄岩中发现金刚石,首次在地下2000米深处发现细菌……地质奥秘不断有所揭示。  相似文献   

19.
(接上期) 1.触目惊心:“地震潮”十面埋伏…… 1966年后半年,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大革命轰轰烈烈地在中华在地上展开.“砸烂旧世界,创造新世界”;打倒“阎王”,解放“小鬼”;造反、夺权、大字报、大辩论、红卫兵大串联……仿佛一夜之间,国家机器在它的缔造者面前突然失灵,难以驾驶了.与此同时,大自然也徒然在人类面前忽然变得陌生起来.地球仿佛发疟疾似的颤抖,“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一个又一个新名词,像幽灵一样在人类居住的这个星球上徘徊游荡,兴风作浪.  相似文献   

20.
钱有盈余可以存到银行,物品多了可以放入仓库,那么太阳的光和热如何保存?若是有个“热量银行”能将夏天过多的热量储存起来,到冬天再取出使用,该有多好。现在以色列、日本、美国和意大利都建有这种“银行”,专门储存太阳的热能,需要时便可将热能取出,用于取暖或发电,现今有一种叫“硝酸盐太阳能储存罐”。硝酸盐太阳能储存罐是另一种形式的“热量银行”,它的出现还有一段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