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环境管理》2018,10(6):1-1
正创新与监管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两大永恒主题,也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两大命题,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相互排斥。正确处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创新与监管的关系,不仅关系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效率,还关乎环境风险,更事关工作的内生动力,也与外在环境紧密相关。第一,创新与监管两者的出发点具有一致性。"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创新和监管的强大动力都是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让人民享受到良好的生态环境。从创新的目的和趋势可以看出,创新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更多的工具和生态产品,极大地  相似文献   

2.
山区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同时也是生态脆弱的地区。山区经济发展可为生态建设提供驱动力,同时林业生态建设也能为山区的综合发展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和生态保障。基于湖南省湘西州林业和社会经济的特点,对实现林业生态建设与山区发展相协调的发展模式进行了探索,提出林业经济驱动、生态恢复与保护、森林生态服务市场化和特色林业产业发展四种模式,为实现湘西自治州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相互协调的目标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作者在文章中提出了在经济特区环保工作中应当重视和认真解决的几个关系问题: 一、经济高速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关系。作者认为在特区建设中不仅要有经济观点,而且要有生态观点。要达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既要避免盲目引进,以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发展的错误,也要避免不考虑经济建设的需要,为保护而保护的倾向。引进投资时,要选择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无污染或少污染项目。二、中央环境立法与特区环境立法的关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上市及申请再融资企业(或公司)环境保护核查工作已经历了启动、规范和研究发展三个阶段。本文分析了上市公司环境保护核查工作与开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竣工验收监测或调查的关系,三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紧密的联系。指出重污染行业企业也存在生态影响问题,有必要对其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进行核查,并提出了生态保护与建设核查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正广泛开展学校生态文明教育不仅有利于生态文明意识和绿色发展理念在全社会的普及传播,从总体上提高社会生态文明素质,而且能够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绿色发展培养所需人才。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明确把绿色发展作为"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不仅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而且为实现人与  相似文献   

6.
现代科学技术综合发展的一个显著趋势,就是生态科学的迅速崛起,因而为确立一个自觉地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新文化形态——生态文化,提供了科学技术方面的基础.加强对生态文化与中国的环境教育的互动的认识,能更好的推进中国环境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百年来,自然环境对人类的作用,促使人类积极的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而生态意识的主体化使  相似文献   

7.
《绿色视野》2009,(10):30-34
生态规划是实现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调控人与环境关系的一种规划方法,它与城乡总体规划和环境规划紧密结合、相互渗透,是联系城乡规划和自然环境规划的桥梁,是协调城乡建设、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其内涵和深度都更高。  相似文献   

8.
城市环境总体规划是对城市中长期环境管理的综合安排,是环境保护基础性的规划,其核心问题在于规模、结构和布局,即从城市环境、资源与生态约束角度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提出限制(环境、资源与生态红线),从环境承载力与发展生态适宜性分区角度为城市发展规划提出发展适度规模、结构与布局。在城市"多规融合"的实践过程中,城市环境总体规划,作为政府综合决策的重要支撑之一,可以为其他的规划编制提供约束条件以及土地供给能力测算值,使得各规划间能够相互支撑、相互融合,因此有必要先行。本文以北京市丰台区环境总体规划为例,从布局角度出发,基于区域土地资源供给能力对丰台区进行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并得到土地生态适宜性区划图,从而提出丰台区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的限制条件,为城市环境总体规划先行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荒漠、绿洲是干旱区客观存在的实体,各具有其本身的结构、功能与属性。研究表明:绿洲与荒漠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即绿洲寓于荒漠、异于荒漠,两者又依一定条件互向其对立面转化的对立统一体。在自然状态下,植被是其中相互联系的线索,生境的异质性是导致由量变引起质变的原因,水是导致相互转化的物质基础.透过生态系统演替,可以使定量的水源产生一定程度差异的生态效应,从而诱导干旱区生境稳定并实现持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解析不同空间尺度下绿色发展与生态足迹时空变化特征,并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理论探究绿色发展与生态足迹的关联特征。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城市群2000—2015年绿色发展水平逐年提升,约16.44%的城市达到较高水平,空间上呈现“东部高、西部低”的特征。人均三维生态足迹增长逐渐趋缓,成渝城市群达到峰值(5.21hm2)后逐年稳定下降。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与生态足迹处于良好协调状态,绿色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耦合协调度的提高。绿色发展与生态足迹存在倒“ U”形EKC曲线关系,由于自然资源基础和产业结构差异,成渝城市群(拐点出现在2008年)绿色发展与生态足迹协调关系好转早于中下游城市群(拐点分别在2019年、2012年)。四川、安徽应作为降低资源消耗的重点对象,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拉动周围城市提高绿色发展水平。研究成果能为区域绿色发展与生态环境协同管理提供思路与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
将生态位构建引入旅游地发展这一复杂系统研究中,建立了具有生态位构建作用的单一旅游地发展和2-竞争旅游地发展的动力学模型。大量数值模拟表明:1生态位构建使单一旅游地发展产生阈值效应,旅游者数量对生态位构建能力非常敏感,旅游地须采取积极的手段进行正生态位的构建。2对2-竞争旅游地系统,两地的演化结果取决于相互间生态位构建力的差距,生态位构建为解释旅游地的竞争排斥与稳定共存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机制。3旅游地的环境资源含量与旅游者动态之间存在正反馈关系并影响旅游者数量的平衡态。  相似文献   

12.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生态环保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十年间,生态环保产业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大升级:从早期的基础设施建设阶段,到后来的基础公共服务阶段,再到现在高质量的价值服务阶段,环保产业结构在这期间产生了重构、“跑道”分化,目前正在向高质量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环境保护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不仅其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而且这个系统与其外界各种事物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弄清环境保护内部以及与其相关事物的各种关系,对于我们环境管理、环境规划、环境决策、环境宣传教育等各项工作,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一、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是当今世界关注的热门话题,也是当代社会不可避免的一对矛盾。其实质是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对待环境保护的态度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是党中央、国务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大制度创新。《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于近期正式出台,首次以党内法规形式明确了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制度框架、程序规范、权限责任等。从发展历程来看,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大致经历了督企为主、督政督企并举、党政同责三个阶段。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具有突出政治站位、压实责任,坚持问题导向、强化震慑,突出边督边改、取信于民等基本特征。为强化成果应用,全面准确把握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难点,本文设置7个一级指标和18个二级指标对首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所指问题的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初步剖析问题产生原因,并从督察对象、督察内容和督察体制方面对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环境毒理学和生态毒理学在环境风险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环境毒理学与生态毒理学的概念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论述,并分析了它们与环境风险评价的相互关联,以及在环境风险评价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指出,目前环境毒理学与生态毒理学在环境风险评价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陈红兵 《绿叶》2010,(10):106-111
佛教生态伦理关注的主要是主体自身的德性成长,从人的成长和完善、实现人的理想存在状态的角度论证人应该如何对待其他生命和自然环境。这与西方主流生态伦理思想突出自然生态存在的内在价值及权利有本质的不同,两者之间不能相互取代,而是相互补充。传统佛教在知识阶层和普通民众中均存在深刻影响.其生态伦理作用于社会的空间很大。近现代以来佛教社会文化教育功能的转型及发展,更为其生态伦理作用于社会提供了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40年与中国生态环境规划发展   总被引:1,自引:1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改革开放40年,生态环境保护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深入发展,生态环境规划与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同时起步。40年,来编制了9个五年生态环境规划,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完善的发展过程,逐步形成了有层次、分类型、多样化的规划体系,规划理念、技术、方法取得了重大进展,规划实践探索丰富多样,对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发挥了统领性作用。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十九大确立了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统筹推进。在新的历史阶段,生态环境规划将进一步发挥基础性、统领性、战略性和创新性作用,为美丽中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生态功能区建设中的政府行为,不仅涉及发展困境与生态环境保护间矛盾的协调问题,更涉及维护经济社会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因此,生态功能区建设中政府行为需要确立以发展生态经济为核心、以强化生态服务为根本、以塑造生态文化为基础、以构建生态制度为保障和以维护生态安全为目标的价值取向,并从合法性、合理性、效益性和发展性等四个方面的标准,对政府行为的优劣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全面而系统的评判。  相似文献   

19.
在简述文明、生态学的概念以及生态文明的产生背景、发展历史和概念内涵的基础上,结合生态学的一些原理,重点讨论了生态学原理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伴随着人类对工业文明的批判与改变,生态文明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生态学的原理,如限制因子原理与生态幅理论、生态位与生物多样性理论、生态系统平衡理论、恢复生态学理论等生态学的基本原理都可以指导人们更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进而促使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  相似文献   

20.
1984年6月11日至14日,中国环境管理、经济与法学学会和太原市人民政府在太原市联合召开了“城市环境规划学术讨论会”。与会代表们就城市环境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城市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制订城市环境规划的原则与方法等进行了讨论,并对城市环境规划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多数代表认为,城市环境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应以生态理论为指导,有机结合,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同步制订。为此,本着“经济建设、城乡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