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电导率法快速鉴别潲水油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许多地方出现了潲水油(或地沟油)回流到食用油市场的现象,为寻找鉴别潲水油的方法,研究了用电导率法鉴别潲水油。将油样和水混合,经过超声波振荡,用电导率仪对其水相进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经过处理的潲水油和合格食用植物油,其水相的电导率值有明显差别,处理后的合格食用植物油水相电导率都在10μs/cm以下,最小的只有3.75μs/cm,而潲水油和水的混合物经过超声振荡后,其水相电导率几乎在100μs/cm以上,最高可达173.4μs/cm。初步认为可将电导率测定作为鉴别潲水油和合格食用植物油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2.
转Bt基因棉花抗虫萜烯类化合物时空动态的HPLC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对转Bt基因棉花抗虫萜烯化合物种类、含量以及时空动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被研究的抗虫棉品种抗虫萜烯类化合物在不同品种、不同组织器官间含量差异较大。叶片中杀实夜蛾素(包括H1、H2、H3、H4)含量较高,花及蕾中棉酚含量的比例明显高于叶片。总抗虫萜烯类(包括棉酚、半棉酚酮、杀实夜蛾素H1、H2、H3、H4以及甲氧基半棉酚酮等)均以铃、顶叶含量最高,蕾、花柱等器官次之。说明在棉花不同品种、同一品种不同器官中是不同的萜烯类化合物在起到抗虫作用。图3参16  相似文献   

3.
酚类物质在棉花对枯萎病抗性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枯萎病菌侵染及氟乐灵诱发处理后,棉苗叶片和根茎部组织中可溶性酚和黄酮醇以及不溶性细胞结合酚(胞壁结合简单酚、胞壁结合复杂酚聚合物及胞壁结合黄酮醇)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抗病品种棉苗组织中酚类物质的含量高于感病品种棉苗中的含量,氟乐灵诱发处理促进了棉苗组织中酚类物质的积累;枯萎病菌侵染可明显提高棉苗体内的酚含量,但抗病品种棉苗及经氟乐灵诱发处理并产生诱导抗性的棉苗受侵后其组织中酚含量的增加幅度更大.由此认为,棉花体内的酚类物质与棉花对枯萎病的抗病性以及由氟乐灵诱发的诱导抗性有关.  相似文献   

4.
以我国典型湖泊、河流中检出率较高的五氯酚、2,4-二氯酚、2,4,6-三氯酚、4-硝基酚、2,4-二硝基酚以及列入美国优先监测污染物的2-甲基-4,6-二硝基酚为研究对象,分别应用急性毒性终点、慢性致死效应终点和/或慢性非致死效应终点开展基于物种敏感度分布法和评估因子法的生态危害评估;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典型湖泊、河流中酚类物质实测浓度计算五氯酚、2,4-二氯酚、2,4,6-三氯酚和4-硝基酚的长期风险商。结果表明,应用繁殖发育等慢性非致死效应终点得到的五氯酚、2,4-二硝基酚的5%物种危害浓度(HC5)明显低于其应用慢性致死效应终点得到的HC5。太湖、三江(松花江、长江、珠江)四河(辽河、海河、黄河、淮河)以及钱塘江水系中五氯酚、2,4-二氯酚、2,4,6-三氯酚和4-硝基酚的水生态风险是可接受的。但五氯酚对我国三江四河的长期危害风险亟需引起关注,特别是对水生生物繁殖、发育和生长等的非致死性危害。  相似文献   

5.
鉴定水溶液中主要污染物——酚的固相提取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化学》1997,16(4):392-394
酚类化合物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工业比学品.酚类化合物不仅是聚合物、药物、农业化学品和染料工业的中间体,而且其本身也可用作杀菌剂和农药.五氯酚是常用的木材防腐剂,天然有机物质氯比(如木浆漂白)或水消毒剂也能产牛卤代酚副产物.酚有毒,它可使水带有讨厌的气味、味道和颜色.由干酚类对环境的危害性,EPA目前要求分析城市和工业流出物中的十一种酚.本文方法适于用EPA方法604分析样品中的酚.  相似文献   

6.
氯酚是我国水体环境中可能危害较大的有机环境污染物,其毒性影响海洋生物的生长和繁殖.目前,海水利用预处理投放的杀生剂主要为氯、次氯酸钠等,由于氯代作用可将原海水中酚转变为氯酚并随废水排放入海,经过长期的积累严重影响局部海域生态环境和水生物种.  相似文献   

7.
硫酸根自由基(SO_4~(·-))高级氧化工艺(SR-AOPs)被广泛应用于土壤和地下水污染修复,然而其使用过程中生成的有毒有害副产物尚未引起重视.本研究以热活化过硫酸盐(PS)为反应体系,考察亚硝酸盐(NO~-_2)对4-氯酚(4CP)转化和产物生成的影响.色谱-质谱联用分析表明, SO_4~(·-)可介导亚硝态氮掺入4CP分子结构,生成4-氯-2-硝基酚(4C2NP).4C2NP的生成是4CP酚氧自由基(ClPhO~·)与二氧化氮自由基(NO_2~·)相互耦合的结果.在50μmol·L~(-1) 4CP、 2 mmol·L~(-1) PS、溶液pH 7.0、加热温度50℃、NO~-_2浓度50—400μmol·L~(-1)条件下,4C2NP产率介于57.9%—91.8%之间.在中性pH条件下,4C2NP在热活化PS体系中可发生进一步转化.增加NO~-_2浓度稍微抑制了4CP的转化,却显著提高了4C2NP的产率.Suwannee河富里酸(SRFA)的存在缓减了4CP的转化,但4CP转化生成4C2NP仍然是其消亡的主要途径.结果说明,在NO~-_2存在下,采用SR-AOPs处理氯酚可生成具有"三致"效应的硝基氯酚,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8.
多氯代二苯并-对-二噁英(Polychlorinated dibenzo-p-dioxins,PCDDs)和多氯代二苯并呋喃(Poly-chlorinated dibenzofurans,PCDFs)通称为二噁英(PCDD/Fs或dioxins),它们是氯代三环芳香化合物,由于氯原子的取代数目和位置不同,构成了75种PCDD和135种PCDF.在这210种化合物中,有17种(2,3,7,8位被氯原子取代)被认为对人类健康有巨大的危害,动物实验表明其具有强致癌性.其中,2,3,7,8-四氯代二苯并-对-二噁英(2,3,7,8-TCDD)在已知的化合物中毒性最大.二噁英类广泛分布于全球环境介质中,化学性质稳定,难以生物降解,可在食物链中富集.二噁英类往往作为副产品以杂质的形式存在于多种化工产品中,如氯酚、氯代苯氧酸型除草剂、多氯联苯、四氯苯醌等.  相似文献   

9.
合成有机化学品的超临界水氧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超临界水氧化系统中合成有机化学品 ,如酚、间苯三酚、对叔丁基酚、间甲酚、3 ,5-二甲酚、苯胺、硝基苯、叔丁醇、三氯乙醛等的氧化作用。在实验条件下 ,上述化学品均能显著降解。酚和苯胺的去除随氧化剂过氧化氢加入量增加而增加。较优的K值 (实验中加入的H2 O2 量与按反应方程化学计量的量的比值 )对酚和苯胺分别为 1 .5和 1 .1。实验结果显示 ,当系统的压力为 3 0MPa ,温度为 4 50℃ ,停留时间为 1 90s,K =2 .0 (对酚 )和系统压力为 2 5MPa,温度为 50 0℃ ,停留时间为 3 0s,K =1 .2 (对苯胺 ) ,氧化效率都接近 1 0 0 %。含酚废水处理结果表明温度、压力、停留时间 3种因素中 ,温度是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探究了针铁矿催化转化溴酚(2,4-DBP或2,4,6-TBP)生成羟基化多溴联苯醚(HO-PBDEs)和溴代二噁英(PBDD/Fs)的可能性.结果表明,针铁矿可以在常温和干反应条件下有效地催化转化溴酚化合物生成HO-PBDEs和PBDD/Fs.反应16 d,97.3%的2,4-DBP被针铁矿氧化转化,其中2.4%被转化为2'-OH-BDE-68,2.8%被转化为2,2'-OH-BB-80,0.2%被转化1,3,8-Tr BDD,0.4%被转化为2,4,6,8-Te BDF.同样的反应时间内,98.7%的2,4,6-TBP被针铁矿氧化转化,反应产物可能为2'-OH-BDE-121、4'-OH-BDE-121、1,3,6,8-Te BDD和1,3,7,9-Te BDD.根据检测到的产物,提出了针铁矿氧化转化溴酚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1.
按照“棉花 -棉大卷叶螟 (Syleptaderogata)幼虫 -螟蛉绒茧蜂 (Apantelesruficrus)”三级营养食物链关系 ,对田间转Bt基因棉苏抗 310对非靶物种螟蛉绒茧蜂种群的影响进行了调查。发现转Bt基因棉苏抗 310棉田间螟蛉绒茧蜂种群生长受到了不良影响 ,种群数量显著下降 ,棉大卷叶螟幼虫发生高峰期高龄幼虫被寄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12.
3种氯酚化合物对大型溞的联合毒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氯酚类化合物是我国水体中广泛存在的一类优先控制污染物,以大型溞(Daphnia magna)为试验生物,测定了2,4-二氯酚、2,4,6-三氯酚和五氯酚对大型溞的48 h致死的单一毒性和联合毒性.基于单一氯酚化合物的浓度-效应曲线,运用浓度加和(CA)与独立作用(IA)2个模型对2种等毒性浓度比的混合物(Mix-LC5...  相似文献   

13.
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Fe-Cu-柱撑黏土(Fe-Cu-PILC)催化剂,并以单氯酚、二氯酚、三氯酚作为模式化合物,研究了氯酚中氯原子取代数目、取代位置对其降解动力学的影响,并探讨了氯离子的存在对反应的影响,也基于费米分布函数对其降解动力学进行非线性拟合.结果显示,这种基于费米函数的半经验模型适用于模拟氯酚氧化降解动力学反应(R20.818).氯酚降解速率如下:3-氯酚(3-CP)3,5-二氯酚(3,5-DCP)2,3-二氯酚(2,3-DCP)3,4-二氯酚(3,4-DCP)2,5-二氯酚(2,5-DCP)4-氯酚(4-CP)2-氯酚(2-CP)2,4-二氯酚(2,4-DCP)2,4,6-三氯酚(2,4,6-TCP)2,6-二氯酚(2,6-DCP).氯酚降解过程明显受到苯环氯原子取代数目、取代位置的影响,且氯原子取代位置具有更重要的影响:氯原子取代数目相同时,间位氯越多,降解越快,邻、对位越多,降解越慢.这主要通过影响表观速率常数k和半衰期t*得以实现.3,5-DCP降解表观速率常数k高达18.17 h~(-1),半衰期为0.2 h,而2,6-DCP表观速率常数仅为0.64 h~(-1),半衰期为5.88 h.氯离子的存在对氯酚降解动力学过程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2,6-DCP、2,4,6-TCP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这主要是由于氯离子的存在延长了其半衰期(分别由5.88 h、4.29 h延长至9.00 h、5.99 h),而对3,4-DCP、3,5-DCP则几乎没有抑制作用.表明氯离子抑制邻位氯代程度高的氯酚降解而不抑制间位氯代程度高的氯酚降解.研究结果为深入揭示氯酚降解机理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提高含酚废水降解速率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氟化酚对梨形四膜虫毒性的定量构效关系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Chem3D Ultra 7.0软件中的MOPAC半经验方法PM3,计算了16种氟化酚的19个量子化学和理化参数.采用PLS-VIP方法,筛选出影响氟化酚毒性的7个主要参数,即最低空轨道能量(ELUMO)、最高轨道能量与最低空轨道能量之差(△E)、分子总能量(ET)、最正H原子电荷(QH+)、羟基基团中氧原子的最负电荷(QO-)、connolly分子可及表面积(CAA)和connolly溶剂排斥体积(CSV),并据此建立模型对水生梨形四膜虫的急性毒性作定量构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氟化酚对梨形四膜虫的毒性作用表现为反应性毒性,ELUMO,QH+,ET对氟化酚的毒性作用有重要贡献,氟化酚对四膜虫急性毒性的大小与ELUMO、△E和ET呈负相关,而与QH+、QO-、CAA、CSV呈正相关,所得最优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R2=0.961,F=344.8,P=2.92×10-11)和较高的稳定性(Q2cum=0.909).  相似文献   

15.
OasisTM固相提取产品目前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包括血样或尿样中的药物提取,水或土壤等复杂基质中的农药残留物质(如:除草剂或杀虫剂等)提取,食品污染物(如:药物与防霉剂等)提取,天然产物及环境污染物(如:多环芳烃、酚或有机磷农药等)提取及复杂生物基质中的滥用药物(NIDA)提取等.  相似文献   

16.
按照“棉花—棉大卷叶螟(Sylepta derogata)幼虫—螟蛉绒茧蜂(Apanteles ruficrus)”三级营养食物链关系,对田间转Bt基因棉苏抗310对非靶物种螟蛉绒茧蜂种群的影响进行了调查。发现转Bt基因棉苏抗310稿田闻螟蛉绒茧蜂种群生长受到了不良影响,种群数量显著下降,棉大卷叶螟幼虫发生高峰期高龄幼虫被寄生率障队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一种固相萃取(SPE)-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Q-TOF)测定沉积物中4种氯酚类物质苄氯酚(CP)、二氯酚(DCP)、六氯酚(HCP)、溴氯芬(BCP)的分析方法.样品用1%甲酸丙酮超声提取,强阴离子交换固相萃取柱净化富集,以Waters HSS C18柱(2.1 mm×100 mm,1.8μm)为分离色谱柱,采用0.004%甲酸水(V∶V)-甲醇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检测.结果表明,六氯酚和溴氯芬在0.2—5μg·L~(-1),二氯酚在0.4—20μg·L~(-1),苄氯酚在2—100μg·L~(-1)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在3个加标浓度水平下,回收率为69.5%—99.6%,相对标准偏差为3.4%—14.8%.方法准确灵敏,可满足沉积物中氯酚类物质的测定.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两个参比溶液的极限精密差示紫外光度法,测定工业含酚废水中的高含量油。选择二氯甲烷为溶剂,λmax=272nm,参比油浓度C_1和C_2分别为45(mg·1~(-1))和350(mg·1~(-1))左右,工作曲线测量范围为45—300(mg·1~(-1))。废水样含油量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4%(n=8),回收率高于95%,与普通紫外光度法对比,准确度可提高10倍。  相似文献   

19.
加拿大杂酚油点(加拿大最大的孤立污染点之一)位于卡尔加里闹市区正西的鲍河南岸,从1920年代中期到1960听代中期,它被用于木材防腐经营,为了确定该点的水文地质条件和表征污染状况,从1988年起已进行了许多研究,已经制订了一项治理战略,以解决该点地下和河床中的污染,正在考虑的治理方案包括一堵围隔墙,一个地下水控制系统和一个泵送系统,以除去游离杂酚油,河床污染治理更加复杂,因为需要在河里工作,本文描  相似文献   

20.
加拿大杂酚油点(加拿大最大的孤立污染点之一)位于卡尔加里闹市区正西的鲍河南岸.从1920年代中期到1960年代中期,它被用于木材防腐经营.为了确定该点的水文地质条件和表征污染状况,从1988年起已进行了许多研究.已经制订了一项治理战略,以解决该点地下和河床中的污染.正在考虑的治理方案包括一堵围隔墙、一个地下水控制系统和一个泵送系统,以除去游离亲酚油.河床污染治理更加复杂,因为需要在河里工作.本文描述该地点受污染的砂砾如何挖掘、冲洗和更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