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水体酸化对藻类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综合生态模拟(微宇宙)试验和藻类生物测试,研究了水体酸化对藻类的影响,结果表明,水体酸化对藻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48h-EC50和96h-EC50(对斜生栅藻)分别为pH4.45和4.65,当pH≥5.5时,藻类的光合作用对酸度具有很强的缓冲能力。当pH<5.0时,缓冲能力较弱。低pH对淡水生态系统的阈值处在5.0—5.5间,pH5.5可推荐为水体酸化标准。研究了两个小型酸化水体(pH4.7)中的藻类群落特征。  相似文献   

2.
渭河流域河流着生藻类的群落结构与生物完整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渭河流域为研究范例,调查了全流域范围河流内45个样点的着生藻类群落和水环境理化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应用着生藻类生物完整性评价指数(P-IBI),对渭河流域水生态系统进行健康评价.同时讨论了水环境理化因子与着生藻类群落结构的相互关系,并对比分析了渭河流域不同区域水生态系统健康水平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渭河流域着生藻类群落结构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典范对应分析结果显示,驱动着生藻类群落结构形成的水环境因子为电导率和流量.P-IBI结果表明,渭河干流的上游及渭河干流的右岸支流健康状况较好,而渭河干流中下游区域及左岸支流的健康状况较差.泾河全流域及洛河下游地区健康状况较差,而洛河中上游区域永生态系统着生藻类生物完整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正>广泛应用在船舶底部,用于防止藻类和其他生物生长的防藻剂(Irgarol),在淡水生态系统中具有累积作用,会对非目标水生植物造成毒害影响.研究人员发现这种物质能够持久地积累在沉积物和其他有机物上,对淡水生态系统造成连锁影响.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藻类生物测试法的定义和测试指标,介绍了藻类生物测试法在水生生态系统污染的检测、饮用水的安全性评价和水体的预警、应急监控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藻类生物测试法的定义和测试指标,介绍了藻类生物测试法在水生生态系统污染的检测、饮用水的安全性评价和水体的预警、应急监控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废水综合毒性反映了废水对水生态系统的危害程度,在废水处理、排放、监督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研究方法包括微生物法、水生动植物试验法以及其他方法,如Ames试验、蚕豆根尖微核试验、彗星试验等.水生动植物试验又包括藻类、蚤类和鱼类的毒性试验.各种研究方法间缺乏相关性评价,结果间的可比性不强.选择何种生物作为废水综合毒性研究的目标,这些生物是否能保护本国或本地区的水生态系统,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发光细菌法因其时间快、重现性好、具备成熟的毒性监测设备等而较其他生物方法更广泛地被应用,而如何建立其他快速、稳定的废水标准生物毒性方法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7.
浮游藻类和营养盐的相互关系是湖沼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浮游藻类的生长受到营养盐的调节。弄清藻类的营养状态有助于理解水生植物生态,改善对水体的管理。生物测试是评价藻类营养状态的常用方法。该研究在不同温度下进行生物测试实验,对相同来源的浮游藻类分别添加不同的营养盐,对藻类生物量、碱性磷酸酶等进行监测,研究温度和营养源对浮游藻类的影响。相同的样品添加相同的营养盐在不同温度下培养,导致不同的结果;表明温度对营养盐添加试验结果影响很大,结果显示用生物测试的方法推测水体中藻类的营养状态时需尽量在原位进行,至少尽量与原位的条件一致。硝酸盐氮(NO_3~-)在低温下可能成为藻类优先利用的氮源,而在25℃时氨氮(NH_4~+)为藻类优先利用的氮源。添加磷导致水体中碱性磷酸酶显著下降,而添加氮源可以导致碱性磷酸酶显著升高,表明藻类对磷的需求较大,同时氮源对碱性磷酸酶有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际航运业的发展,船舶运输成为海洋生物生态入侵的重要途径。外来入侵生物严重影响了海洋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综述了船舶压舱水生态入侵状况、危害以及管理和控制方面的研究进展,特别对外来有害赤潮藻类的入侵进行了深入分析。建议加强生态入侵风险评价,了解外来物种的定居和扩散途径,评估它们对生态系统、人类健康和经济活动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长潭水库沉积物柱芯剖面色素、有机质、总氮和总磷的分析,结合现状水生态监测数据和近50年气候变化数据,揭示了长潭水库营养状态演替及初级生产力变化过程,探讨了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长潭水库初级生产力和藻类演替的驱动作用.结果表明:长潭水库营养状态经历了稳定期、缓慢增长期和快速增长期3个阶段演替过程;沉积物色素剖面浓度也呈现3个阶段上升趋势,藻类由甲藻、硅藻为优势种逐渐演化为蓝藻、绿藻为优势种.外源氮磷输入增加和建库导致的水动力条件变化驱动了长潭水库初级生产力的增加和藻类种群的演替;近50年气候变化加速了水库藻类群落的演替,藻类的优势种演变为对温度敏感的蓝藻拉式拟柱孢藻.本文研究结果可为历史水生态资料缺乏水库的水生态演替识别和生态安全评估提供可借鉴的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10.
蓝藻"水华"问题的频繁发生,严重影响着水生态系统及人类生活。如何有效控制藻类生长、改善富营养化水体水质、恢复和维持水生态系统健康是亟需解决的水环境问题之一。利用植物之间的化感效应抑制藻类生长具有安全、高效和快速等优点,为控制藻类蔓延和水体富营养化治理提供了新的途径。文章以水生及陆生植物中所含抑藻物质展开分析,并阐述了化感效应的作用模式,认为化感效应作用时不仅具有协同与拮抗作用,而且具有专一性和累积性,为利用化感效应控制藻类生长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从捕光系统、电子传递两方面对化感效应影响藻细胞光合作用的机理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发现藻细胞光系统Ⅱ(PSⅡ)和光系统Ⅰ(PSⅠ)均会受到化感效应的破坏,并初步总结了化感效应破坏藻细胞光合系统的分子机制,以期为化感效应控制藻类生长的机制研究和有效改善水生态系统等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太湖流域有机毒物污染现状与控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富营养化控制一直以来是太湖水污染防治的重中之重,但太湖流域的有机毒物污染也不容忽视,已对饮用水安全构成潜在的威胁。从分析太湖流域工业污染现状入手,提出了化工、印染为太湖流域有机毒物污染的重要来源,阐述了对太湖流域进行有机毒物污染控制的重要性,总结了太湖流域有机毒物污染控制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太湖流域工业污染源有机毒物控制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The ecotoxicological effects of heavy metals and petroleum hydrocarbons (PHCs) on ragworms are still vagu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oxicological indices (mortality and acetylcholinesterase (ACHE) activity) and concentrations of toxicants (Cu, Cd, and PHCs) were examined in the estuary keystone species Perinereis aibuhitensis in laboratory conditions. The results of single toxicant indicated that three toxicants had potentially physiological toxicity to P. aibuhitensis. The estimated 4-d and 10-d LC50 for Cu, Cd, and PHCs was derived from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mortality and toxicants concentrations. Notable changes in the morphological signs and symptoms of P. aibuhitensis exposed to PHCs were observed. The ACHE activity of P. aibuhitensis was more sensitive to the toxicity of PHCs than the others. The results of combined toxicants implied that the combined toxicity of Cu or Cd and PHCs to P. aibuhitensis was related to the concentration combination of toxicants. Compared to single PHCs treatment, the addition of Cu or Cd significantly mitigated the neurotoxicity of PHCs to ACHE activity in P. aibuhitensis, which showed an antagonistic effect.  相似文献   

13.
生活与工业污水混合处理系统中关键毒物追踪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常州市城北污水处理厂的进水和A^2O出水为研究对象,采用毒性鉴别评价(T IE)程序,对关键毒物进行了追踪。结果表明,进水对大型蚤(Daphnia magna)具 有24h急性毒性,经过A^2O系统的处理,出水已不显示24h急性毒性;因曝气可去除废水毒性,C18固相提取亦可去除废水毒性,据此判断进水中存在的主要毒物 为挥发性非极性有机化合物。进出水的GC/MS图谱显示,处理前后有机物浓度大大降低,关键毒物基本去除。  相似文献   

14.
制浆造纸废水应用厌氧处理的方法正越来越得到重视.本文着重讨论了制浆造纸废水中存在的对厌氧过程有抑制作用的毒物及它们的去除方法,这些物质包括无机硫化合物(硫酸盐、亚硫酸盐、硫化物)、氧化剂如 H_2O_2、挥发性有机酸和重金属、木材抽提物和强螯合剂 DTPA等.  相似文献   

15.
利用成组生物测试评估不同深度处理工艺出水的安全性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针对北京北小河污水处理厂出水经深度处理后回用于奥运公园的生态安全性 ,用成组生物毒性测试方法比较了不同深度处理工艺对导致急性毒性的物质、内分泌干扰物质和Ah受体效应物质的去除效果 .结果表明 :城市污水厂出水中含有急性毒性、内分泌干扰和Ah受体效应毒性特征的污染物 ,超滤和活性炭对不同类型物质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活性炭吸附能基本有效去除具有急性毒性污染物 ,对Ah受体特征物质的去除率达到了98% ;超滤对非极性、具有急性毒性特征的物质和极性的类雌激素物质去除效果最好 ,经超滤处理后的出水非极性组分细胞存活率达100% ,极性组分雌激素当量由0.13pmol·L-1下降到0.04 pmol·L-1.微滤和反渗透工艺不能有效去除有毒有机污染物 .进行生物毒性测试时 ,不同组分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 ,需要采用样品分级方法 .  相似文献   

16.
利用筛选菌种,采用兼性压气一好两步法处理三硝基甲苯(TNT)-二硝基萘(DNN)混合装药污水。 第一步在兼性厌气阶段使大部分毒物(TNT、DNN)得到转化而除去;第二步好气阶段除去污水中的剩余毒物外,还去除了BOD及COD。该系统保证了TNT、DNN混合装药污水处理的良好效果。处理设备运行可靠,管理方便,处理后出水水质的主要指标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处理系统中选用的菌种是柠檬杆菌属(Citrobacter)芽孢杆菌属(Bacillus)、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和埃希氏菌属(Escherchia)共四个属的八株细菌。运行一年之后,发现接种于构筑物中的筛选菌株经生态平衡之后,仍是此系统中起主导作用的菌株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某化工厂废水设施的进、出水经Daphnia magna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该废水在处理前、后均显示毒性。采用毒性鉴别评价(TIE,toxicity identification evaluation)的试验程序,对处理系统的进、出水进行了关键毒物的鉴别和评价。发现进水中存在的关键毒物为金属铜离子,而出水中存在的关键毒物为氨。该厂原废水毒性已基本被去除,毒性去除率为99.93%。因此,在该厂废水处理过程中金属离子尤其是铜离子已基本被去除,而氨在废水处理中的去除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参考国内外有关优先控制污染物的筛选方法,以长江下游(江苏段)某开发区为例,通过污染源现状调查和水环境现状监测,提出了针对性的优先控制有机毒物筛选方法,并在该开发区进行应用,同时对区域有机毒物控制方案进行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综述了近年吸烟与职业性毒物对作业工人健康影响的有关资料,提出吸烟与金属和类金属、刺激性气体及其他毒物有协同作用,并与职业性癌症有关,提倡戒烟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20.
松花江是中国有机污染危害严重的河流之一.松花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有机毒物造成的生态污染危害.松花江的环境污染特征是有机污染冰封期加重和点源污染突出.根据松花江的污染危害及特征提出了污染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