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震电磁波是在地震预报研究中日益受到重视的课题之一。本文叙述了根据辽宁省的几年观测资料分析研究地震电磁波在短临预报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正> 一九七九年溧阳六级地震前74小时,南京卫岗电磁波观测点,曾经记录到超低频电磁波异常信息,在此基础上为了扩大观测试验范围我们又於一九七九年底相继建立了包括金湖、新沂、射阳、灌南、溧阳等电磁波前兆信息观测点(见图1)。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分析了云南省楚雄观测点的震前电磁信息观测结果.据1985年6月1日至1986年5月1日统计,共出现电磁信息异常25次,对应430公里范围内的地震23次,2次有异常无地震,2次有地震无异常,异常对应地震率为92%.又据异常变化作出临震预报检验10次,均有对应,其中三要素预报得较准确的有5次,说明了震前电磁信息异常观测在临震预报中是有前途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锦州东港电力有限公司地震台多年来应用超低频电磁信息探索地震前兆所总结出的异常形态分别与远震、近震、地方震的对应实例,揭示了ULF电磁波异常与将要发生地震映震的一些初步规律,说明了电磁波是地震短临预报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临震电磁波发射现象的多频段观测试验,观测仪器所选用的工作频段为超低频、低频、甚低频、中频和高频五挡,在较高的频段上以点频接收为主,而在较低的频段上以宽带接收为主,信号处理方式一般为幅度解调与积分放大相结合,笔绘出信号的包络。1983年11月7日山东菏泽5.9级地震前,江苏弶港与南渡电磁信息多频段观测仪器的高灵敏度接收道记录到一系列特殊波形,文章详细介绍了这一观测结果,对其波形与信号特征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电磁波观测台的实测资料,对宁蒗Ms5.1级、会泽Ms4.4级地震前电磁波异常信号特征、干扰排除、异常判别进行研究,分析了震前电磁波信号图象和异常时空特征,得出电磁波主信号异常出现在主震前20天左右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1 前言我市于1990年和1991年先后在济宁职工大学和邹县南屯煤矿建立了电磁波观测站。根据2年多的实际观测结果,对于发生在本市及邻区三至五百公里以内的几次有感地震,大多数都能在震前几天或十几天观测记录到异常图象。经会商分析被视为震前异常的有13次,其中有异常有地震的作了试报意见的有6次占46%,有异常有地震没会商试报的有3次占23%,漏报的3次占23%,虚报1次占8%。震后根据电磁信息记录判别近期  相似文献   

8.
<正> 日本地震前兆研究概况日本地震预报的研究和观测,最早只有大地测量、验潮、重力、地磁、地震活动、地形变等项目.日本地震预报第二个计划(1969-1973年),尤其是第三个计划(1974-1978年)期间,观测项目有很多增加(表1).地震观测分三类,即全国性观测、指定地区的强化观测和集中观测.在预报地震方面,又将地震前兆分为长期、中期和短临三个阶段,并以此把地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分析了菏泽5.9(Ms)级地震前b值随时间的变化,并进行了统计检验,指出,该次地震前b值确实存在着一个统计上可信的低值异常,且主震发生在低值异常的回升阶段,但并未观测到低值异常前的高值异常。文中对菏泽5.9(Ms)级地震前b值上述变化的物理机制进行了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利用模糊模式识别的直接方法处理了1976年唐山7.8级地震前华北地区的短水准观测资料,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该方法具有提取地震异常和排除干扰两方面的能力,计算简便,可以作为观测数据处理的一种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11.
利用缺震方法对山东南部(鲁南)三个小区的地震分别进行统计处理,观测到发生在西区的三次4.5级(M_L,下同)以上地震在本区均有“缺震”反映,其中1983年11月7日菏泽5.9级地震异常达11月之久;东区有反映邻区较大地震的“窗口”效应;而中区仅对本区的4.0级以上地震对应较好,对邻区地震对应效果不甚明显。最后对缺震方法的预报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汶川8.0级地震和6次强余震时徐州地震台的形变同震响应和地震位移量研究,计算了汶川地震主震发生时地震面波到达徐州的时间和位移量,统计了汶川8.0级地震及其强余震引起的同震阶变时间参数、幅度参数和阶跃形态。研究结果表明:①该台4套形变观测均有较高的同震响应能力,同震阶变的开始时间与主震面波到达徐州台的时间基本吻合,可以认为同震应变阶和同震波是由强震面波引起的,是一种叠加在体应变固体潮曲线上的高频变化,并呈现快速振荡衰减的形式。②同台同岩性的不同形变观测对同一个地震的响应是不同的,阶跃形状、响应大小、响应时间、变化幅度都有较大的差别,这种差别更多的是反映了仪器本身的性能、观测精度、频率响应的不同,并不是应力场变化和构造特征的差异。③汶川地震引起的徐州地区应力变化以压应力为主,大地震的动态应力触发作用对远场的应变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地震卫星系统是立体地震观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地震卫星,一方面可以弥补地面观测在区域覆盖等方面的不足,更主要的是将为地震观测提供更多的观测信息和观测物理量,从而为推动地震监测预报取得突破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4.
江苏地震监测工作始于1930年南京北极阁地震台的创建,经过几代地震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创新,地震监测能力和技术水平发生了质的飞跃。回顾江苏地震监测系统发展历程,从1932年6月维歇尔地震仪正式投入观测,到现今在全省分布的涵盖测震、地磁、地电、形变、流体的多学科地震监测网络。地震监测历经了地震仪器从外国引进到完全自主研发,从模拟观测到数字化网络化观测,从人工识别波形到AI自动识别地震事件的飞速发展。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观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地震观测设备的不断完善更新,覆盖全省的测震台网、前兆台网、流动监测网取得了丰富的地震监测成果,获取的大量观测数据被广泛应用于地震速报、地震预测研究、地震灾害防御、地震紧急救援以及地震科学研究,为江苏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地震安全保障。鉴往知来,回顾江苏地震监测的发展历程,致敬老一辈科学家的励精图治,地震监测科技发展薪火相传,服务全省高质量发展,书写江苏地震监测新的发展史。  相似文献   

15.
华北地区断层形变异常强度与地震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华北地区跨断层短水准观测资料进行整理,计算出断层活动速率,根据这一指标求解断层形变异常强度.基于其时空变化特征与本区中、强地震孕育发生的对比研究,发现在大同地震、张北地震和文安地震地震之前,都出现了强烈的异常.断层形变的强烈异常,一般出现在中、强地震之前1年左右时间,可以视为中尺度时间的地震前兆.中、强地震多数发生在异常强度加强的年代,或者其后.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DPJ和ULF型地震电磁辐射观测仪观测场量的主要特征进行简单的理论分析,并综合国内各地观测资料,初步探讨了电磁辐射方法在短临预报应用中有关时、空、强的前兆判据问题:1.电磁辐射异常信号的弱-强-弱-平静-发震的变化过程中,多点位异常时间趋于集中之后的信号减弱甚至平静,可能是数十小时内发震的一种标志。2.目前所观测到的地震电磁辐射信号主要来自震源(或震中)方向。3.利用lgT-M关系曲线能在一定程度上定量估算未来地震的强度。  相似文献   

17.
地震预警技术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地震预警技术是为了适应减轻地震灾害的要求而产生的,其技术原理是利用电磁波与地震波的速度差,以及地震P波与S波的速度差来实现地震发生后的及时预警。论述了目前国内外应用地震预警技术、配置地震预警系统的情况,对应用该技术所产生的效益作了介绍,对其进一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李守广 《灾害学》2005,20(2):120-120
地震前兆观测及对观测资料的分析研究是地震预报的基础,这就要求观测资料必须真实可靠.显而易见,观测资料能否真实可靠地反映地壳内部结构构造的变化,则主要取决于对观测点和观测项目的选取及观测方法及观测设备的设计.本文主要探讨了对汉中一个泉眼集气装置的设计及设计原理,设计该装置是为数字化观测氡、汞而准备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我国地震科技战线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所应考虑的几个问题提出粗浅的看法。1.应重视地震知识,珍惜地震信息,要象对待物质产品那样来对待数据、图表、论文等的地震信息产品;2.充分利用现有技术力量,尽快缩短同国外观测技术的差距;3.重视智力投资,做好地震科技人员的教育工作;4.实现地震科技情报检索现代化,把科技人员从手工检索情报资料中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20.
以多年积累和统计的资料为基础,运用地震社会学、社会行为学和社会心理学等原理,对地震谣言,地震误传的滋生、发展及平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