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酚类、醇类抑制斜生栅列藻生长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高为  沈云  程鑫 《环境科技》2001,14(3):7-8
以生物监测方法,利用国际标准指示生物斜生栅列藻研究酚及其衍生物和丁醇其异构体的急性毒性规律。试验表明,苯酚衍生物的毒性比母体强得多,而后者的毒性比丁醇及异构体更大。  相似文献   

2.
采用不同Cd2+浓度处理铜绿微囊藻(Microcysis aeruginosa Kutz.)和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Turp.)Kutz.],研究Cd对两种淡水藻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Cd2+浓度低于0.1mg/L促进斜生栅藻生长,高于0.15mg/L时才转变成抑制作用,表现为毒物的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Hormesis效应;但铜绿微囊藻对Cd2+的毒性非常敏感,0.05mg/L Cd2+作用72h后,其生长就受到明显抑制,随着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越明显;受到Cd2+的胁迫,两种藻细胞均表现为细胞膜受损,藻液可溶性蛋白质和核酸含量升高,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藻细胞表面的絮状物随着Cd2+的升高增多,尤其是铜绿微囊藻改变更为明显;同时,氧自由基(2Oi)含量升高,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早期均可随Cd2+浓度的增加而上升;两种藻对Cd2+均有一定吸收作用,单位藻细胞内,斜生栅藻对Cd2+的吸收能力明显好于铜绿微囊藻.镉对这两种藻的毒性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刺激氧自由基产生以及由其引起藻细胞生理生化改变而使这两种藻受到损伤,相比铜绿微囊藻,斜生栅藻不仅对Cd2+胁迫具有较好的耐受性,且对其具有良好的吸收作用,提示斜生栅藻具有开发成水体Cd2+生物处理材料的潜质.  相似文献   

3.
镉对铜绿微囊藻和斜生栅藻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不同Cd2+浓度处理铜绿微囊藻(Microcysis aeruginosa Kutz. )和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 (Turp.) Kutz.],研究Cd对两种淡水藻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Cd2+浓度低于0.1mg/L促进斜生栅藻生长,高于0.15mg/L时才转变成抑制作用,表现为毒物的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Hormesis效应;但铜绿微囊藻对Cd2+的毒性非常敏感,0.05mg/L Cd2+作用72h后,其生长就受到明显抑制,随着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越明显;受到Cd2+的胁迫,两种藻细胞均表现为细胞膜受损,藻液可溶性蛋白质和核酸含量升高,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藻细胞表面的絮状物随着Cd2+的升高增多,尤其是铜绿微囊藻改变更为明显;同时,氧自由基( )含量升高,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早期均可随Cd2+浓度的增加而上升;两种藻对Cd2+均有一定吸收作用,单位藻细胞内,斜生栅藻对Cd2+的吸收能力明显好于铜绿微囊藻.镉对这两种藻的毒性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刺激氧自由基产生以及由其引起藻细胞生理生化改变而使这两种藻受到损伤,相比铜绿微囊藻,斜生栅藻不仅对Cd2+胁迫具有较好的耐受性,且对其具有良好的吸收作用,提示斜生栅藻具有开发成水体Cd2+生物处理材料的潜质.  相似文献   

4.
五氯酚对斜生栅藻的毒性效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斜生栅藻细胞的生长状况、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及蛋白质含量的变化作为指标,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五氯酚(0,0.02,0.05,0.10,0.50,1.00 mg/L)对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的毒性效应.24,48,72,96和120 h五氯酚对斜生栅藻的EC50分别为0.883,0.283,0.225,0.168和0.192 mg/L.斜生栅藻生长受抑制程度随五氯酚质量浓度增加而加强,当五氯酚的质量浓度超过0.50 mg/L时,斜生栅藻的生长几乎完全受到抑制.染毒96 h的斜生栅藻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以及蛋白质含量随着五氯酚质量浓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色素比例失调,色素对五氯酚的敏感程度为:类胡萝卜素>叶绿素a>叶绿素b;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色素含量的减少呈明显线性相关(r=0.793,n=6).   相似文献   

5.
光照度对水柱中斜生栅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在湖库中呈不均匀分布的光照度对藻类生长的影响,在水柱中研究了不同入射光照度和斜生栅藻生物量动态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在稀释率为10%的连续流条件下,当入射光照度低于10000lux,即可获得平均光照度低于2000lux时,斜生栅藻出现负增殖,而在摇瓶试验中,在入射光照度为500lux时,斜生栅藻就表现出正增殖。研究发现采用可获得平均光照度这一指标以更好地描述水柱中藻类可获得光资源量的实际状况,可获得平均光照度和斜生栅藻的稳态生物量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此外,水体中pH值和磷酸盐浓度的变化也从侧面反映了光照度对藻类生物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斜生栅藻降解苯酚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结果表明,斜生栅藻在驯生化10d后具备降解苯酚的能力,在200mg/L初始浓度下5d时间内苯酚被全部降解,日平均降解速率达40mg/L。在400mg/L初始浓度下,6display status时间内日平均降解速率为7.5mg/L。在高初始浓度的苯酚不仅明显抑制了斜生栅藻 生长,而且抑制了斜生栅藻的降解活性,导致降解速率下降解用最提出的生物降解二经反应  相似文献   

7.
偶氮染料对斜生栅藻的毒性作用及结构活性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揭示不同结构染料对水生生态系统的毒性作用,研究9种偶氮类及2种蒽醌类染料对斜生栅藻的生长抑菌作用,并通过剖析毒性一结构之间的相关关系,探讨了偶氮染料的毒作用机理,11种染产对斜生栅藻的48hEC50在1.09-41.22mg.L^-1之间,偶氮染料分子中所包含偶氮键的个数及芳香环上取代基的亲水性和电性均影响染料的毒性,进一步证实偶氮染料的毒同理为N-N键不宾为一NH2后,形成N+离子活性民生物  相似文献   

8.
再生水具有就近易得、水量大且稳定等突出优点,已成为景观水体的重要补给水源。但再生水中含有氮、磷等营养物质,景观回用过程中可能会加剧藻类水华爆发风险。在藻类生长的早期阶段,采用紫外线处理有可能将再生水中藻类生物量控制在低风险范围,从而预防再生水景观回用水体中发生水华。以深圳市某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为再生水回用景观水体的典型样品,考察了紫外线(254 nm波段)对典型微藻斜生栅藻的生长抑制效果,采用流式细胞术、调制荧光技术等方法,研究了不同紫外剂量对斜生栅藻的生长抑制效果,以及对藻细胞膜完整性和光合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初始密度约为7×104个/mL的斜生栅藻,50~100 mJ/cm2的紫外线能够取得1~5 d的生长抑制期,150~200 mJ/cm2剂量能将生长抑制期延长至10 d。紫外线能迅速引起斜生栅藻光合活性下降并能逐渐引起部分藻细胞破裂,100~200 mJ/cm2剂量处理后10 d内膜损伤细胞比例达到16%~71%。可见,紫外线能够对再生水中的斜生栅藻取得显著的生长抑制效果,是具有应用前景的景观水体水华风险防控手段。  相似文献   

9.
咪唑类ILs对天然水体中斜生栅藻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生物监测方法,利用国际标准指示性生物斜生栅藻研究了六种咪唑类离子液体的毒性效应,得出了这几种离子液体对自然水体中斜生栅藻96h的半数影响浓度,并初步讨论了待测物的结构和性质对毒性效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固定一取代基为甲基时,咪唑类离子液体对斜生栅藻的抑制作用随着另一烷基取代链长度的增加而加强;而当固定阳离子不变时,发现阴离子所表现出来的对斜生栅藻的抑制作用并不是很明显。  相似文献   

10.
斜生栅藻与单甲脒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阎海  叶常明  雷志芳 《环境科学》1996,17(4):39-40,43
为研究斜生栅藻与单甲脒的相互作用,采用评价化学品对藻类毒性的标准实验方法出了单甲凶制斜生栅藻生长的96h-EC50为6.5mg/L。实验结果表明,在单甲脒浓度分别为2,4和8mg/L下,斜生栅藻都不具备降解单甲 能力。  相似文献   

11.
萃取条件对支撑液膜法提取有机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支撑液膜法分离提取混合液中的有机酸,通过萃取工艺条件优化,探讨支撑液膜法提取有机酸的可行性。由疏水微滤膜组件、载体、有机溶剂和反萃取剂组成的支撑液膜体系可以有效实现有机酸的分离提取。气相色谱分析表明,当提取时间为360min、给液相有机酸浓度为20g/L、载体体积浓度为10%及温度为30℃时,总有机酸提取率可达79.3%,较好实现了有机酸的同步提取和浓缩。  相似文献   

12.
伊乐藻中有机酸的GC-MS分析及其抑藻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防治湖泊富营养化和藻类水华是当代资源、环境、生态领域重大的科学和技术问题与热点之一。利用水生植物化感作用抑制藻类生长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抑藻技术在近年来开始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文章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了伊乐藻超纯水浸提液的乙酸乙酯萃取浸膏的化学成分,共鉴定出20种有机酸,还研...  相似文献   

13.
有机酸在修复Cd污染土壤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盆栽实验研究了有机酸在镉污染土壤修复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土壤采用有机酸处理均能促进试验植物蒲公英的生长.施加有机酸显著的改变了植株各部位镉含量.酒石酸抑制植株各部位对镉的吸收,说明酒石酸可减轻镉对植株的毒害作用.醋酸、EDTA、柠檬酸、乳酸、草酸均能促进植株地上部对镉的吸收作用,其作用次序为醋酸>EDTA>柠檬酸>乳酸>草酸.施加有机酸增强土壤中重金属的活性,提高植株修复能力.  相似文献   

14.
天然水体有毒有机污染物毒性监测样品前处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马梅  王毅  王子健 《环境科学》1999,20(6):80-83
应用水样直接测试、CH2CI2萃取和被动透膜采样技术(triolein-SPMD)富集洋河宣化至官不库沿线水样中污染物,并进行P.Phosphoreum T3和Vibrio-qinghaiensis sp.NovQ67发光菌急性毒笥测试,分析探讨不同样品前处理方式对毒性测试结果的影响。结果由原河水样品直接进行了发光菌急性毒性测试会受水体中共存物质的干扰,将毒性掩盖,表现为制激发光。采用CH2CI2  相似文献   

15.
高为  张华  蔡晓钰 《环境科技》2007,20(6):20-21,25
以国际标准生物指示物斜生栅列藻为实验生物,采用相加指数法,在单一毒性基础上进行1∶1的浓度配比实验,研究了丙酮与15种酮类化合物的联合毒性.结果表明:丙酮和环己酮、环戊酮、3-戊酮、苯丁酮、4-硝苯乙酮、间硝基苯乙酮、硝基苯乙酮表现为协同作用,丙酮和乙酰乙酮、丁酮、2,3-丁二酮、苯乙酮、间氨基苯乙酮、2-辛酮、2-癸酮、4-氨基苯乙酮表现为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硅对酸性土壤铝毒的缓解作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铝毒是酸性土壤限制作物生长的主要因素,寻找缓解甚至消除土壤铝毒的措施是合理开发利用酸性土壤,提高作物产量的重要途径。本试验选择湖北温泉第四纪母质发育的酸性红壤(pH值4.8),作了加硅处理的小麦土培和根际培养试验,测定了麦苗植株生长量、部分矿质元素含量以及根际土壤活性铝的含量。结果表明,加硅0.3mmol/kg即可促进麦苗根系对钙、镁等元素的吸收,增加植株的生长量。硅加入量达到0.9mmol/kg  相似文献   

17.
聚天冬氨酸的环境影响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聚天冬氨酸(PASP)的环境影响进行了综合研究。好氧生物降解性试验表明,PASP属易生物降解性有机物。种子发芽试验显示,1000mg L以下的PASP对单子叶植物(小麦)和双子叶植物(黄瓜)的发芽率和芽形态无显著影响。小鼠急性毒性试验表明,LD50≥5000mg kg,PASP为实际无毒物质。微核试验中,剂量≤5 0g kg时,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PCE)微核的发生率与阴性对照相近,PASP不是染色体畸变型致突变物质。Ames试验显示,对TA97,TA98,TA100和TA102菌株,在加与不加S9,剂量为0 008~5mg 皿时,PASP的诱变指数最大值为1 45,诱变指数最小值为0 67,呈阴性,PASP也不是基因突变型致突变物质。综合各试验结果,可以初步认为PASP是环境友好型化合物。   相似文献   

18.
水中天然有机溶解物对速灭菊酯毒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中天然有机溶解物(DOM)按分子大小分成4个组分.杀虫剂速灭菊酯对大型溞的毒性因加入10倍天然浓度的DOM的1μ—0.2μ组分而显著增大,速灭菊酯的EC_(50)由0.76μg/L降低到0.29μg/L.DOM的其它组分(0.2μ—30kM.W.,30k—10kM.W.,10k—1kM.W)不影响其毒性或稍有降低但不显著.发现粘附大型溞的程度与速灭菊酯的浓度成比例,但是粘附与所用的DOM的大小组分无关.  相似文献   

19.
基于微生物检测毒害物质的重要性和选材困难对其检测技术发展的制约,开展了有机毒害物急性毒性与藻红外辐射变化研究。试验使用便携式红外测温仪测试一定量藻液中分别加入不同种有机药剂前后的温度变化。结果表明,8种藻对10种有机毒害物毒性可产生红外辐射变化的快速响应,平均最大温差的平均值为0.15℃,平均响应时间为4.4min;羊角月牙藻最大响应温差为0.27℃,响应相对明显,为8种藻中的毒性响应敏感藻。不同浓度有机药剂分别与敏感藻进行试验,明确敏感藻可检测出的最低药剂浓度,结果表明:同类毒害物质的响应灵敏度与发光细菌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