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66年3月8日河北邢台隆尧县发生6.8级地震,随后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在6.8级地震北部又连续发生了4次6级以上强烈地震.最大的地震震级达到7.2级,其能量相当于4个6.8级地震.邢台地震序列中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高达34次.5级以上破坏性强余震区分布范围约2000多平方公里,涉及6个县40个乡镇.其中3月8日的隆...  相似文献   

2.
美丽的普洱市山川秀丽、气候宜人,醇厚的普洱茶源远流长、享誉全球. 普洱市位于中国云南省西南部,地处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带东缘,活动断裂发育,构造运动剧烈,"普洱-宁洱"地震带和"澜沧-耿马"地震带分别展布于澜沧江东西两侧,地震活动强烈,具有频度高、强度大、成灾重、分布广、震源浅等特征,1965年以来,普洱市境内共发生6.0-6.9级破坏性地震7次,7.0-7.9级破坏性地震1次,是云南省破坏性地震最频繁、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地处青藏块体东北缘,境内地质构造复杂,南北地震带和河西走廊祁连山地震带基本贯通全省,是中国大陆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区之一,地震活动分布广、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震害重。全省14个市、州均发生过6级以上地震或遭受过邻区地震的波及破坏。仅20世纪90年代以来,就先后发生了1990年天祝一景泰6.2级等14次4.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除2002年玉门5.9级地震外,其余全都发生在农村地区。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世界上地震活动强烈的国家之一,全球三分之一的大陆地震发生在中国,全国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历史上都发生过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除浙江和贵州外,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发生过6级以上强烈地震,有40%左右的国土,60%的5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位于Ⅶ度和Ⅶ度以上的地震高烈度区。我国的地震具有分布广、强度大、频度高和震源浅  相似文献   

5.
地震是对人类生存发展危胁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发生在大、中城市或人口稠密地区的强烈地震,往往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从本世纪70年代以来,已有仙台、唐山、天津、布加勒斯特、墨西哥城、阿加迪尔、危地马拉、马那瓜、洛杉矶等大、中城市遭遇烈度达8度以上地震的袭击,3000多万人受灾,其中30多万人丧生,直接经济损失达几百亿美元。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解放以来共发生6级以上破坏性地震315次,其中7级以上强震46次。我国约有40%的大、中城市地震基本烈度在7度以上。1976年唐山7.8级地震之后,城市地震灾害的防御工作已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6.
正湖南省地处中国中南部、长江中游南部,地处云贵高原向江南丘陵和南岭山脉以及江汉平原过渡的地带。大部分区域处在华南地震区长江中游地震带。历史上全省14个市州都发生过破坏性地震,其中,1631年发生在常德的6~3/4级地震是华南内陆最大的地震之一,但到目前为止湖南省已有80多年没有发生过大的破坏性地震。湖南省目前正实施富民强省战略,加速推进"四化两型"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7.
"一带一路"是党中央、国务院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一带一路"涉及约65个国家(含中国),总人口约44亿,年生产总值21万亿美元,分别占全球的62.5%和28.6%。然而,许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却是地震灾害频发区域,地震灾害的发生还可能引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社会、经济甚至政治的连锁反应,因此,关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防震减灾工作,尤其是加强防震减灾各领域的国际合作。已经成为"一带一路"战略部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2010年1月12日海地发生7.0级地震,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2016年11月13日新西兰发生8.0级地震,这三次地震事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震后中国政府都在第一时间通过不同形式组织中国公民撤离。这三次震后撤侨事件在国际和国内社会引起热议,当整个社会、网络、世界都在感叹"中国速度"、"中国崛起"、"大国责任"等观点时,引发我们关注的是:当国外发生破坏性地震时,祖国首要关心的是震区公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由此引发了一个思考:当下全国都在大力实施"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如果此时在"一带一路"沿线某个国家发生破坏性地震,我们的国家将首先关注着什么?又会怎么做呢?  相似文献   

8.
福建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依山傍海"成为福建的地理特点。区内地质构造复杂,存在发生破坏性地震的背景。采访中,我们了解到福建省地震工作者在创新防震减灾工作方式和内容方面,能开拓创新,稳步推进,很多做法具有示范性,值得大家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9.
地震、风灾和水灾是当今世界上危害最大的三大自然灾害。其中瞬间造成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最大的是地震。历史上是如此,在经济高度发展和人口高度集中的现代社会更是如此。据统计,公元前2000年——公元1899年重要破坏性地震有1195次,造成严重灾害的有862次;从1900年至1979年的80年间共发生M≥7级地震1541次,其中176次发生在亚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普洱市境内连续发生破坏性地震,如2005年1月26日,普洱市思茅区5.0级地震;2006年1月12日,普洱市墨江县5.0级地震;2007年6月3日,普洱市宁洱县6.4级地震。在这些地震发生后,市、县地震部门在地  相似文献   

11.
1939年1月8日山东省乳山县发生一次破坏性地震.1980年宏观考察后定为Ms5.5级.本文根据近几年搜集到的当时的仪器记录图纸的实测资料、辅以震害和宏观调查情况,经理论计算,将其地震的震级修正为Ms5.2级,震源深度10km,金牛山断裂是本次地震的发震构造.  相似文献   

12.
系统研究了1985年以来江苏及邻区的36次小震群,结果表明,江苏及邻区的地震具有成丛活动的特点,每一丛地震活动持续时间和平静时间没有明显的周期性,这反映了它是在一定的外部应力环境控制下发生的.江苏及邻区地震的成丛活动与台湾地区7级以上强震有一定的呼应关系,多发生在台湾地区7级以上强震前后.分析表明,台湾地区7级以上强震...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大陆8级地震的空间关联特征及复发周期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何崇君 《灾害学》2004,19(3):86-91
某些8级以上地震具有在同一经线和同一纬线上成组交替发生的特点.在此认识的基础上应用"黄金分割数"探讨了8级地震的空间关联现象.结果发现8级地震具有空间关联特征,其关联特征可以用"黄金分割数"定量描述.据此建立了"黄金分割预测模型",并对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后的下一次8级地震的发生区域进行了预测.中国大陆及周边的M≥7(3)/(4)级地震有25年的复发周期,这种复发周期既有较小范围的转移,也有较大范围的转移.由此预测下次8级地震将发生在2022年前后.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地处华北地震区,郯庐、聊考两大活动构造带纵贯山东中部和西部.燕山—渤海活动构造带和南黄海活动构造带展布于山东半岛两侧海域,具有发生中强以上地震的地质构造背景。有历史记载以来,山东内陆及近海曾发生5级以上地震70余次.其中7级以上地震7次,8.5级地震1次;在20世纪,山东内陆及近海平均每10年发生一次5  相似文献   

15.
《防灾博览》2014,(1):14-17
正2013年,全球地震活动频繁,7级以上强震频发,造成较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同时,我国地震活动也十分活跃,5级以上地震达50次,显著超过历史平均水平。2013年全球大震活动2013年共发生7.0级以上地震23次,高于1900年以来的年平均水平(18.3次,年),全球地震保持活跃态势,其中5月24日,在鄂霍次克海发生的8.2级地震,为2013年全球最大地震。  相似文献   

16.
20 0 0年全球共发生 7级以上地震 2 1次 ,最大地震为 6月 4日苏门答腊 7 9级、 6月 1 8日印度洋7 8级和 1 1月 1 6日所罗门群岛 7 8级地震。 2 0 0 0年全球 7级以上地震主要分布在太平洋两岸地震带及欧亚地震带 ,尤其是南太平洋的苏门答腊、所罗门群岛等地区。2 0 0 0年我国共发生 5级以上地震 48次 ,最大地震为青海省玛多 6 6级。内陆地区 5级以上地震空间分布 ,主要在西部地区的西藏、青海、新疆、云南等省 ,东部地区仅发生 1次 5 1级地震 (即 1月 1 2日辽宁岫岩 5 1级余震 )。在过去的一年中所发生的地震各有其特点 ,认真总结 ,可从中得…  相似文献   

17.
一、2016年全球大震活动 2016年全球共发生6.0级以上地震110次,其中8.0级地震1次,7.0-7.9级地震16次.7.0级以上大震发生频率稍低于1900年以来18.3次年的平均水平,最大地震为11月13日新西兰8.0级地震.  相似文献   

18.
2002年全球共发生7级以上地震16次,最大地震为2002年11月2日09时26分印尼苏门答腊7.8级地震和2002年11月4日06时12分美国阿拉斯加7.8级地震。2002年全球7级以上地震频次是近几年来发生最少的,比1900年以来的年平均频次(18次)偏少。2002年全球7级以上地震的空间分布主要在西太平洋地震带、东南亚及印度尼西亚地区。2002年中  相似文献   

19.
破坏性地震事件前后的紧急事务处理和震后紧急救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亚秀 《灾害学》2001,16(4):91-94
根据我国目前的地震应急现状,提出了破坏性地震事件前后的紧急事务处理和震后紧急救援的有关问题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论述了国际救援在大城市发生特大破坏性地震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王亚秀 《灾害学》2001,16(4):91-94
根据我国目前的地震应急现状,提出了破坏性地震事件前后的紧急事务处理和震后紧急救援的有关问题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论述了国际救援在大城市发生特大破坏性地震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