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苏劳动保护》2006,(1):45-45
疲劳分为体力疲劳和脑力疲劳。因为产生疲劳的性质不同,所以消除疲劳的方式也应不同,否则不仅不见效,还可能使疲劳加重。  相似文献   

2.
危害妇女健康的典型疾患是;乳腺癌、抑郁症、偏头痛、慢性背痛、慢性疲劳综合征.  相似文献   

3.
疲劳不但会带来疾病,而且对安全生产也是极为不利的,往往造成工作的种种失误。疲劳有各种表现形式及产生的原因,同时也有各种消除方法。体力疲劳:表现为全身困乏,总想坐下来,想躺下来,打呵欠,打瞌睡。但精神上并无痛苦,甚至有时还有几分惬意。体力疲劳产生的原因是代谢产物在血液里堆积过多,使肌肉不能继续有效地活动。这一信息一旦传到中枢神经系统,便产生了疲劳感。这在生产操作中,就会产生精力不集中,出现误操作,就易发生事故。体力疲劳消除的办法是多注意休息,保证足够的睡眠,注意饮食,调节劳动时间。脑力疲劳:长时间…  相似文献   

4.
图片报道     
7月9日上午,高速交警漳州一大队在辖区三个征费站口同时举办以“夏季交通事故预防专项整治行动”为主题的交通安全宣传活动。此次夏季专项整治行动针对营运客车、营运货车、小轿车三类车辆,重点查纠营运客车超速、超载、不按道行驶、违法停车、疲劳驾驶:及营运货车超低速、不按道行驶、违法停车、疲劳驾驶、不按规定张贴车身尾部反光标志、不按规定装载:小轿车无证驾驶、[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为保障大型地下洞室驾驶安全,提出眼动和脑电双模态驱动的大型地下洞室驾驶疲劳评价方法,探究驾驶员疲劳演化特征。首先,根据实地数据设计大型地下洞室模拟场景,利用驾驶模拟技术开展驾驶试验,实时采集驾驶员的眼动和脑电数据;其次,对数据进行分段处理,基于格拉布斯准则剔除眼动异常数据,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分解出脑电节律,构建脑电疲劳指数模型;最后,开展不同区段下驾驶员平均瞳孔直径、眨眼持续时间、眨眼频率及θ、α、β节律等指标的差异性分析,以平均瞳孔直径和脑电疲劳指标F为参量,提出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驾驶疲劳度量方法。结果表明,驾驶员的视觉疲劳出现明显早于精神疲劳,而精神疲劳可以更精确地体现影响驾驶状态的内在疲劳。相较于地上路段,驾驶员在大型地下洞室中的疲劳累积更快,呈现反复、波动式上升,且其综合疲劳程度在中后段达到峰值,之后受洞口光亮刺激在末段减弱。  相似文献   

6.
为减少自动驾驶过程中驾驶疲劳对驾驶人状态的影响,综合分析人机共驾环境下驾驶人的疲劳研究发展现状,系统梳理人机共驾模式下驾驶疲劳的研究成果,探索未来发展方向。首先,通过文献检索与关联性分析,明确人机共驾过程中疲劳累积研究现状;然后,从手动驾驶和人机共驾下的驾驶疲劳致因分析、驾驶时长和非驾驶相关任务对疲劳的影响、人机共驾环境下驾驶疲劳对驾驶行为的影响3个维度,讨论分析研究成果;最后,提出人机共驾环境下驾驶人疲劳研究的不足与发展方向。研究结果表明:人机共驾模式导致驾驶人被动疲劳增加,接管绩效受损,弹性设置非驾驶相关任务与自动驾驶时间可有效缓解被动疲劳;人机共驾过程中驾驶疲劳的演化规律与检测模型尚不明确,结合人机共驾场景特征探索驾驶人疲劳调控策略是未来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7.
为减少交通事故,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提出一种能更加有效地检测驾驶人驾驶状态的方法。通过对疲劳状态进行等级划分,利用脉搏波信号(Photoplethysmographic signal, PPG)以及皮肤电反应信号(Galvanic Skin Response, GSR),实现多种生理信号融合,进而构建驾驶人的驾驶疲劳状态数据库。根据采集数据结合主观评测分析驾驶人状态变化规律,选取有效指标进行分析比较,以探究各个指标与疲劳程度的变化趋势。依据状态变化规律和特征,结合主观评测,分析驾驶人的疲劳状态。同时,设定疲劳状态等级,分为清醒、轻度疲劳和重度疲劳状态,构建隐马尔可夫(Hidden Markov Model, HMM)驾驶疲劳水平分级的疲劳评估模型。测试结果显示:训练后的HMM疲劳检测模型准确率为90%。  相似文献   

8.
国际频道     
“建筑物综合征(兆)”的八种表现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建筑物综合征的八种表现是:眼睛、尤其是角膜、鼻黏膜及喉黏膜有刺激症状嘴唇等黏膜干燥皮肤经常生红斑、荨麻疹、湿疹等,容易疲劳,容易引起头疼和呼吸道感染症状。经常有胸闷、窒息样的感觉经常产生原因不明的过敏症;经常有眩晕、恶心、呕吐等感觉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人体疲劳的定义,引起疲劳的原因及防止疲劳的方法,介绍了目前测试人体疲劳的常用方法,提出人体疲劳是影响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对各种事故案例的分析,归纳出由于疲劳而引起事故的类型。  相似文献   

10.
<正>加班熬夜,现代人最多的感觉就是"累"!疲劳过度易引发慢性疲劳综合征,一有风吹草动就容易生病。弯腰驼背,皮肤粗糙,掉发严重……身体在提醒你:要休息了!心电图正常,不代表真"没事"南京鼓楼医院心脏科专家徐伟教授说,从该院接诊到的猝死病例分析,男性确实偏多,他们往往身负要职、工作繁重、压力较大,许多人在猝死前都有疲劳的经历。南京市中医院心脏科主任顾宁告诉记者,过去猝死者以体弱多病的老年患者居多。近年来,发生猝死的人中青壮年占较大比例,而近八成猝死都是因为心脏疾病。目前,医学界也给了这类猝死一个名字,叫做"青壮  相似文献   

11.
如何消除──人体疲劳当你经过一定时间繁重的体力劳动、紧张的工作或学习后,会感到周身不适,精疲力尽。这种人体疲劳现象每个正常人都会有过不同程度的体验和感受。人体疲劳程度的不断发展,对健康潜伏着巨大威胁,长期积累的慢性疲劳往往会导致机体的胸腺、肾上腺等免...  相似文献   

12.
因为产生疲劳的性质不同,所以消除疲劳的方式也该不同,否则不仅不见效,还可能使疲劳加重。 体力疲劳:主要表现为四肢乏力、肌肉酸疼,但精神尚好。产生体力疲劳的原因是代谢产物在血液里堆积过多,使肌肉不能继续进行有效的活动,信息传到中枢神经,人就产生了疲劳感。消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北京市白领职业疲劳现状,开展北京市白领职业疲劳及自我认知情况调查研究。对北京市白领心理疲劳、生理疲劳、工作姿态与局部疲劳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应用卡方假设检验及t假设检验等方法,分析白领职业疲劳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被调查的北京市白领普遍存在职业疲劳问题,且大部分人不了解正确排解压力的途径;长期伏案及使用办公设备的不良姿态,造成白领普遍存在颈、肩、背等部位的局部肌肉疲劳。因此,为提升白领职业健康水平,应考虑生理、心理、作业姿态等不同致因带来的职业疲劳差异,动员白领、企事业单位、监管部门多方参与,有针对性地开展白领职业疲劳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4.
轮船驾驶作业人员疲劳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对43名客轮驾驶作业人员的疲劳状况进行了调查和测定,结果表明,驾驶作业人员工后疲劳积分增加、脑血流量减少、神经行为功能下降,提示驾驶作业紧张程度较高,心理负荷大,可产生以精神疲劳与为主要的机体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汽车驾驶员驾驶疲劳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23  
当今驾驶疲劳已成为引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但由于其形成原因复杂,监测技术和手段都还不成熟。驾驶疲劳客观监测技术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主要包括对驾驶员脑电图、心电图、眼睑眨动、头部运动轨迹、方向盘的运动、车辆行驶方向等的监测技术。由于上述监测技术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笔者认为,今后的研究应该从以下4个方面着手进行:①研制非接触性高灵敏度传感器;②寻求新的监测指标和方法;③将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应用于监测技术中;④研制高性价比的监测装置。  相似文献   

16.
为降低建筑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从建筑工人的不安全行为入手,构建体力疲劳与不安全行为理论影响模型,通过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SEM)与层次回归法实证检验二者间的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体力疲劳直接正向影响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且通过工作倦怠作为中介因素间接影响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而心理资本反向调节体力疲劳与工作倦怠的关系。研究结果揭示体力疲劳与不安全行为的中介调节机制,丰富和完善二者的间接及整体关系,有助于管理者有效防控建筑工人的不安全行为。  相似文献   

17.
激烈的竞争,需要我们全力以赴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许多人都有过情绪低落、容易疲劳、不愿意运动、失眠、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的经历,有人甚至长期或经常出现这种情况。医学上将这种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边缘状态称之为“灰色状态”或“第三状态”。经大量研究,开出了简便可行的健康处方。  相似文献   

18.
有很多人有过这样的体会;每当遇到情绪不佳、内心冲突、忧虑不安、精神抑郁或生闷气发怒等时,都会感到身心疲惫不堪。实际上这也是种疲劳,医学上将这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疲劳称作心理疲劳。心理疲劳如同体力疲劳一样,本身是种阻、遏性机制,迫使机体进入休息状态.从而避免受到继续伤害,对机体起着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如果此时人们未能正视这点,而任其一再发展下去,过度的心理疲劳便会威胁到机体健康,成为心脏病、高血压、肠胃病乃至癌症等疾病的致病因素。因此,对心理疲劳不可忽视,_旦由于心理压力大而自我感到疲劳不堪时,必须进行积极的心理治…  相似文献   

19.
中国煤矿工人体能负荷、疲劳与工伤事故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煤矿井下事故对矿工威胁很大,体力负荷过重而导致疲劳是引起事故不可忽视的原因。测定不同工种井下矿工的体能负荷情况,并根据FIX疲劳指数的测定,分析矿工劳动负荷与工伤事故发生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在疲劳状态下事故发生的危险性增加;劳动负荷越重,疲劳越重相对的事故发生率也越高。减轻疲劳对预防事故发生与保证工作安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出现疲劳、贫血、失眠等症状时,足底按摩是减轻症状、提高免疫力的最佳方法。 首先检查足底的健康状况。从颜色和硬化程度来辨别是不是疲劳。记住:角质化的部分是不健康的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