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现场三元复合驱采出液,以及室内制备的模拟采出液和采出液为介质,研究了酸洗液添加剂和酸洗作业油井投产初期产出水中的沉淀物形成离子对北二西试验区三元复合驱采出液油水分离特性的影响,确定井筒酸洗作业油井投产初期产出液造成北二西试验区三元复合驱采出液油水分离效果恶化的主要原因是其水相中含有大量Fe2+,其与地面掺水中的S2-作用产生硫化亚铁微粒,后者吸附在油珠表面上形成阻碍油珠间相互聚并的空间位阻。  相似文献   

2.
飞机草提取物对小菜蛾产卵驱避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干扰作用控制指数作为评价指标,测定了飞机草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的不同萃取物对小菜蛾产卵驱避作用活性。结果表明,飞机草乙醇提取物及其氯仿萃取物对小菜蛾具有较强的驱避作用,驱避效果达80%以上,对小菜蛾起驱避作用的活性成分主要存在于氯仿萃取物中。  相似文献   

3.
聚合物驱采出水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聚合物驱油技术在大庆油田得到广泛应用,由于采出水粘度大、油珠粒径小,其处理难度大于油田常规水驱采出水。通过对聚合物驱采出水的特性分析,并在现场分别进行了以横向流除油器(串联DTH聚结器)和水力旋流器为主体的工艺试验。其工艺参数分别为:横向流除油器和DTH聚结除油器的处理量均为85 m3/h,有效停留时间为2.4 h。过滤器为石英砂、磁铁矿双层滤料,处理量为20 m3/h,过滤周期24 h,反冲洗时间为15 min,一次和二次过滤的滤速分别为12 m3/h和8 m3/h。试验结果表明:两种工艺均可代替现有的沉降过滤工艺处理聚合物驱采出水。  相似文献   

4.
采用TD-GCMS法对(竹)香味塑料板不同时期的样本分析,同时和主观气味评价结果相结合,来研究(竹)香味塑料板随时间推移其挥发特性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时期的(竹)香味塑料板共检测出33种挥发性有机物,其中有不饱和烯烃12种,烷烃类3种,醇类6种,醛类3种,酯类3种,酚类3种,硅氧烷类2种,其他类1种;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气味等级和烷烃类、酚类物质呈显著负相关(P0.05),和α-松油醇、别罗勒烯、香茅醇呈显著负相关(P0.05);同时利用主成分分析(PCA)提取出2个对(竹)香味塑料板挥发性性能影响较大的主成分。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掌握(竹)香味塑料板下线后的挥发特性变化,为新产品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针对油田采出废水的特点,以粘胶基活性炭纤维为原料,经二次炭化和二次活化方式处理制得ACF样品。以ACF为过滤材料,对延长某采油厂经过沉降、分离处理后的采油废水进行动态吸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经水蒸汽二次活化得到的ACF样品对选用的油田废水处理效果最佳,其悬浮物颗粒粒径中值0.496μm(<1.0μm)、悬浮物含量为0.77mg/L(<1.0mg/L)。  相似文献   

6.
为了开发利用短梗五加这一潜在的民间药用植物资源,采用GC-MS方法对短梗五加乙醚部分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毛细管色谱柱分析分离出31个成分,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法分析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含量较高的物质3,7,11-三甲基-2,6,10-十二碳三烯-1-醇为50.21%,化合物类型主要为萜类及其衍生物。本方法简便、可靠、快速、重现性好,为短梗五加的化学成分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开发利用鸡树条荚蒾这一潜在的民间药用植物资源,采用GC-MS方法对鸡树条荚蒾叶石油醚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经毛细管色谱柱分析分离出56个峰,共确认出其中48种成分;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法分析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含量较高的物质有3-甲基丁酸(40.50%)、2-甲基丁酸(14.49%)、邻苯二甲酸丁基异丁基酯(10.28%)、棕榈酸(6.02%)、α-亚麻酸(4.58%)、β-谷甾醇(3.02%)等,化合物类型主要为脂肪酸、烷烃、脂肪醇、酯类、甾醇类化合物。该方法简便可靠、快速、重现性好,并为鸡树条荚艹迷叶的化学成分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大庆油田开发后期为了进一步提高聚驱后驱油效果并实现降本增效经济开发,利用含油污水再 配制注入聚合物母液进行污水的资源化再利用,在此过程中,为解决因含油污水中离子成分影响致使配制聚合 物母液黏损大的实际问题,进行了抗盐聚合物作为驱油剂的先导试验和推广应用,部分区块由于抗盐聚合物分子量和分子结构的差异,导致采出液及其脱出水的基本性质和沉降分离特性也发生了较大变化。文章通过对前期室内模拟配制抗盐聚合物含油污水,以及后期实施抗盐聚合物驱油先导试验实际采出的抗盐聚合物驱采出水,进行油水沉降分离特性的研究得出:抗盐聚合物对采出水的油水沉降分离影响较大,相比聚合物驱含油污水处理难度大,其沉降时间应大于720min,才能确保油水沉降分离后的水中含油量小于100mg/L。  相似文献   

9.
二氧化碳驱油封存环境监测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二氧化碳驱油封存技术(CO_2-EOR)能够同时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赢,备受关注。环境监测工作有利于评价项目的长久安全性。文章对国外CO_2驱油封存示范工程开展的环境监测工作进行调研,同时结合胜利油田CO_2驱油封存项目开展的一些工作,从数据演绎、监测方案的制定、监测点间距及监测区域等四方面浅谈监测过程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利用餐厨废油为原料代替石化原料合成多元醇,可以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同时实现餐厨废油的资源化利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综述了当前国内外以植物油、餐厨废油等为原料通过环氧-羟基化工艺合成聚氨酯用多元醇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环氧化工艺中利用过氧羧酸氧化法和无羧酸催化氧化法制备环氧油时使用的催化剂的优缺点。通过对利用植物油为原料合成多元醇的研究,为以餐厨废油制备多元醇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一种在线富集-液相色谱法检测水体中多环芳烃的方法,通过优化色谱条件,可不经萃取浓缩直接上机检测水样,取样体积仅为2.5 ml。除苊烯不能用荧光检测器检测外,其余15种多环芳烃的加标回收率为70.24%(苊)~117.25%(二苯并(a,h)蒽),相对标准偏差(n=5)在1.70%()~11.21%(茚并(1,2,3-c,d)芘)之间,检出限在1.51 ng/L(苯并(k)荧蒽)~44.4 ng/L(茚并(1,2,3-c,d)芘)之间,基本满足痕量分析要求。利用该方法测定实际样品中多环芳烃的浓度为0.053 ng/L(苊)~2.751 ng/L(芴)。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油田已建在用采出含油污水处理站的处理效果的评价,以及试验研究,确定了适合聚驱(包括高浓度)和三元复合驱采出含油污水处理的工艺技术,以"化学方法为主,物理方法为辅"阶段发展到以"物理方法为主,化学方法为辅"的创新性处理阶段。能够满足油田开发生产的需要,确保三次采油各种驱油地面配套采出水达到Q/SYDQ 0605—2006《大庆油田油藏水驱注水水质指标及分析方法》的要求而回注,减轻了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3.
针对油田开发过程中聚合物驱油开采产生大量含聚油泥造成处理成本增加、原油资源浪费的问题,文章结合某注聚液处理厂现场状况分析,提出超热蒸汽喷射、调质-机械离心、微波热处理等适用于含聚油泥处理的几种工艺措施,并对其工艺流程和应用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一步法合成一种离子液体(Ionic Liquid,IL)1-十四烷基-3-甲基咪唑溴化盐[C_(14)MIm]Br,作为萃取剂替代有机溶剂用于油基钻屑的萃取处理。考察IL种类、加量、萃取时间及pH值等对萃取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油基钻屑与萃取液质量比为1∶1、pH值大于7时,萃取在20min时可以达到平衡,油基钻屑中油去除率大于88%,IL吸附损失率小于0.9%,分离后的IL可直接重复利用7次。  相似文献   

15.
吉林油田针对致密油藏的储层特点,通过TY纳米表面活性剂体系与原油发生乳化降黏作用,提高原油的流动性,降低乳化堵的风险。TY纳米表面活性剂分子尺寸小,在油藏环境下可降解,界面张力低,乳化粒径小(50~100 nm),乳化后60~120 min析水率大于90%,岩心驱替驱油效率达到39.7%。先导试验措施后增产效果明显,投入产出比大于1.5,经济效益较好,为致密油藏后续提高采收率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含聚油泥处理技术研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油田开发过程中聚合物驱油开采产生大量含聚油泥造成处理成本增加、原油资源浪费的问题,文章结合某注聚液处理厂现场状况分析,提出超热蒸汽喷射、调质-机械离心、微波热处理等适用于含聚油泥处理的几种工艺措施,并对其工艺流程和应用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旋流分离器对含油废水的油-水分离有较好的效果,但其分离效率受到结构尺寸的影响。目前定量计算大多采用经验公式进行设计,并且大部分经验公式是基于固-液分离的旋流器,对于油-水分离并不能达到最优的分离效果。通过响应曲面法(RSM)中的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对旋流器进行设计计算,以20%含油率水样,旋流器公称直径75mm为例,优化结果为入口直径为14mm,溢流口直径为18.94mm,底流口直径为8mm,处理效率为93.13%,优于广泛采用的Arterburn和Rietema经验公式设计的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18.
由湖南安淳高新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合成氨原料气醇烃化精制工艺,适用于合成氨工业原料气净化精制. 主要技术内容 一、基本原理 合成氨原料气醇烃化精制新工艺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醇醚化、烃化两个反应过程将合成气中的CO、CO,清除至10ppm以下,其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  相似文献   

19.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测定桦褐孔菌中三种主要化合物原儿茶醛、丁香酸和(E)-4-(3,4-二羟基苯基)丁-3-烯-2-酮含量。采用UPLC法,色谱柱为CORTECS UPLC T3(2. 1mm×100mm,1. 6μm),流动相为乙腈—水(含0. 1%甲酸),柱温为40℃,流速为0. 4mL/min,进样量为1μL,检测波长为280nm。结果表明:原儿茶醛、丁香酸和(E)-4-(3,4-二羟基苯基)丁-3-烯-2-酮分别在0. 1953125—6. 25μg/m L(R2=1. 0000)、0. 1953125—6. 25μg/m L (R2=0.9998)、0. 1953125—6. 25μg/m L(R2=1. 0000)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n=9)分别为98. 150%(RSD=1. 924%)、95. 787%(RSD=2. 487%)、100. 324%(RSD=1. 541%)。不同产地间的桦褐孔菌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三种化合物含量的差异较大,吉林长白山最高,俄罗斯西伯利亚次之,黑龙江大兴安岭最低。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为桦褐孔菌的定量分析和质量评价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我国聚合物驱采出水处理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聚合物驱采油技术为我国东部各油田的原油稳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因对聚合物驱油采出水的处理难度大而制约了油田的发展。对油田含聚污水的处理工艺、回注可行性以及HPAM降解方法进行了分析,综合论述了含聚污水处理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