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暑假,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和爸爸来到公园游玩。屈指算来,我已经将近一年没有来这个公园了,一路上我怀着兴奋的心情,沿着园内那条熟悉的小路急匆匆往前,找寻最爱的那片水池。突然,我停下了脚步,一股刺鼻难闻的味道直冲我的鼻腔。我皱起眉头,捏住鼻子,回头看着爸爸,他突然连续打了三个响亮的喷嚏,说:"这是什么味儿啊?太难闻了!""不嘛,我不走。我要捉鱼,妈妈,我就是要  相似文献   

2.
永失故园     
自放岭南,成为"新客家",有时陡起故园之思,想念起生我养我的江汉平原。遥想此时的故乡该是堤柳新绿柔条临风舞,映日的油菜花满田满畈一片金灿灿,便心驰神往回了老家。啊,我的故乡,江汉平原上洪湖之畔的"沙湖沔阳州",曾是多么美丽的地方!四时的风光不是这篇千字文所能描绘万一的。单说这春夏之交的农历三、四月天吧。旱地(乡亲们叫"白田")  相似文献   

3.
王正甲 《环境教育》2007,(11):58-59
美国著名的海洋生物学家雷切尔·卡逊曾在其著作《寂静的春天》中讲述了一个发人深思的故事:一个原本美丽、安宁的小镇,在人们的开发过程中逐渐发生着可怕的变化,"一些不祥的预兆降临到村落里:神秘莫测的疾病袭击了成群的小鸡,牛羊病倒和死亡。到处是死神的幽灵,农夫们述说着他们家庭的多病,城里的医生也愈来愈为他们病人中出现的新病感到困惑莫解……一种奇怪的寂静笼罩了这个地方……这是—个没有声息的春天。"  相似文献   

4.
<正>假如读了《瓦尔登湖》《寂静的春天》,我们就要去做些什么。我们知道有很多志愿者都在行动。像我们这些写环境文学的,写书本,也是一种行动,也是一种投身到这个事业的做法。4月23日,由生态环境部主办,中国环境出版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2018-2019公众最喜爱的十本生态环境好书"推选暨"生态环境好书  相似文献   

5.
人离不开土地,故尊大地为母。土地养育着人类,却承受着无尽的痛苦。这是一首古老的爱斯基摩歌曲,是一个老猎人告诉我的。老肯尼带着我,驾着狗拉雪橇,在冰海雪原上奔驰。忽然,他停了下来,喘息着.茫然四顾,叹了一口气说:"嗨,现在的年轻人,很少有人知道这首歌曲,没有人会唱,更没有人懂得它的确切含义。"  相似文献   

6.
正这个学期,我们上了一个很特别的课,名字叫"路边的自然"。真是奇怪!什么叫"路边的自然"呢?从马老师第一次说要上这个课的时候,我就一直琢磨。在这节课上,我不仅知道了身边的银杏树、松树、玉兰树等很多植物的生长习惯,还能够区分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了。这节课上我还认识了很多新的植物,猴面包树和王莲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尤其是王莲,它的叶子很大,浮在水面上像一艘圆  相似文献   

7.
清幽     
在旅游中,我常会产生各种不同寻常的情绪和感觉,而最享受的一种感觉是清幽。在苏州虎丘,我信步走到山侧的一条小路上,路上空无一人,两旁是茂密翠绿的修竹,透过竹林的缝隙,隐约可见绿色的溪水。四周是无边的寂静,只有微风吹拂竹梢发出“沙沙”的声音,这声音使环境更加幽静。我脑  相似文献   

8.
润物无声     
正当诗歌走进生活,生活就不仅是物质,而赋有了诗意和情怀,这是素养、公德、理想所必须具备的。我曾多次在好评榜中看到《死亡诗社》这部影片,但每次都因为"死亡"这两个字而畏惧得不敢点击。当我再听说《春风化雨》是它的台版片名时,这个诗意的名字便牵引着我,急切地寻找片源。一个冷峻,一个唯美,是什么样的内容能把两种如此对立的色彩融合在一起?青春与成长是生活中经久不衰的母题,片中的主角便是一群意气风发的少年。身处于75%的学生可以升入常青藤名校  相似文献   

9.
雪女 《绿色视野》2010,(7):56-57
看见“傩”这个字时,我不知道它是什么意思,我甚至念不准它的发音。但在潜意识里感觉它很古老,让我想到初始、迷信等字眼。查阅《现代汉语词典》,此字念nuo(挪)。《说文解字》对“傩”的解释是:见鬼惊词,也就是见到鬼发出的惊呼声。  相似文献   

10.
郭耕 《环境教育》2007,(8):27-27
--"携琴当酒度春阴,不解谋生只解吟.舞蝶歌莺莫相试,老郎心是老僧心."(郑谷的《春阴》)简直是一种超然心态的勾勒和白描,我承认,我也姑且算是个"不解谋生只解吟"的一介书生吧.  相似文献   

11.
小记者证号:HJSC0076我的家乡富顺是一个风景秀丽、历史文化悠久的千年古县。这里依山傍水、四季宜人。它曾是中国井盐的发祥地之一。自贡市的第一口盐井——富世盐井就诞生在我们这座古老的县城,我们县曾因盐业、农业并茂而富甲全川,被誉为"银富顺"。我的家乡人杰地灵,自古享有"才子之乡"美誉。著名人物有六君子之一刘光第,革命烈士江竹筠,川南才子周开岳、郭敬明等,都是富顺这片热土孕育出的优秀儿女。美食有豆花、好吃兔、风味豆鼓、鸡婆头、蜂  相似文献   

12.
尹传红 《绿叶》2014,(4):103-111
正整整50年前的那个春天,远在大洋彼岸,一位年仅57岁的优雅女士,怀着对这个世界的深情眷恋和深重忧虑,撒手离去。她留下了一部给全球带来极大震撼的警世之作——《寂静的春天》,还有纷纷扰扰的"争议"。有人说,只要春天还听得到鸟叫,我们就应该感谢她——蕾切尔·卡逊(Rachel Louise Carson,1907~1964)。这句话或许有点儿夸张,但今天应该没人会否认,现代环境运动的肇始,当以1962年《寂静的春天》问世为标志。  相似文献   

13.
<正>今年夏天,我特地飞到了德国,去看望女儿、女婿和外孙。女儿一家住在法兰克福郊区的一个小镇上。我的外孙贝贝已经9岁了,他从小在德国长大,他生活学习的环境怎样,这是我这个当外婆十分关心的。在法兰克福机场,一下飞机,我就见到了女儿一家。贝贝一见到我,就高兴地说:"外婆,您好!您一路辛苦了!"完全是一副大人说话的腔调。我想起2年前,他和他妈回国来看我,一进屋,他就问:"外婆,您有什么事需要我做的吗?"也是这副  相似文献   

14.
钟秀华 《绿色视野》2012,(12):58-60
1938年,新西兰女作家路易·艾黎曾经说过,“中国最美的山城有两个,一个是湖南的凤凰,一个是福建的长汀。”七十多年来,多少人因了这句话将足迹伸向长汀。而我想要做的,则是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心灵去倾听。长汀——这个坐落于闽西,与江西瑞金接壤的古老小镇,这个客家的首府,会给我带来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15.
我不长篇大论,就说个事例。几年前,在全国政协的一次会议上,一位来自西部的全国政协委员提出,为了拉动内需、创造国内市场,应该批判勤俭的观念。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听见人家要批判勤俭,吓了一跳。我发现,他很有一套理论。他说,勤俭这个观念是中国人在贫困时期形成的一种道德原则,现在我们富裕了,我们就要批判这个"勤俭"观了,只有这样人们才舍得花钱,只有大把花钱才能创造拉动内需,才能创造国内市场。他说得振振有辞。  相似文献   

16.
许定予 《环境教育》2014,(12):60-62
正近年来,我先后5次去到美国芝加哥。这不仅因为这个城市非常有名,更是因为我心中有一种莫名的芝加哥情结——我来自被誉为"东方芝加哥"的中国武汉。早些年,我就听武汉人自豪地说起武汉是"东方芝加哥"。我曾在地图上把二者做过比较,感到武汉还真与芝加哥有许多共同之处。首先这两个城市都处在国家中部,都是交通枢纽要地;其次都依水而建,武汉靠近长江汉水,是有名的江城,芝加哥地处密歇根湖  相似文献   

17.
拾宝行     
吕云洲 《绿叶》2012,(9):105-108
石宝山,一个神秘而又响亮的名字。早就听说那里有宝藏,很想跟—下时尚风,到那里去淘宝。机会说来就来了。去年的一个秋日,雨过天晴,天空像洗过一样明媚,我应邀到石宝山走了一趟。然而,如今的石宝山已不是传说中的石宝山了,它是枝江市新建的垃圾处理场。垃圾来了,那些宝藏还在吗?石宝山的传说枝江是鄂西大山余脉与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说山实为丘陵,不过这里比周边还是陡峭险峻一点,林木也茂密葱茏一些,人行其间,觉得有点大山的巍峨意象。大约转悠了半个时辰,在一片丛林里,果然发现了一块漂亮的石头。石头有枕头大小,两面皆有几排竞渡的红帆图印,下有水色波纹,似可归入奇石之列。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是帆动还是心动"的禅语,灵机一动,给这块石头命名为"心帆"。由于头天下过大雨,道路泥泞,搬运极度不  相似文献   

18.
诗歌三首     
今天准备去植树今天准备去植树,同时也准备下了一些怪怪的想法:一把开山锄必不可少但在这棵树与那棵树之间我会另有选择我会带上一部词典,给泥土下的蚯蚓学习发音;带上去年的爱情它被我煞有介事地埋在那里,好像已经与我无关,并被我踩上一只脚;带上三颗小石头,代表纠缠在我身上的三种方向,我摆脱了与它们的干系再让我犯下道德上的错误,想也别想带上几根火柴,我一直来不及用上的火种,让它们在泥土下燎原我会用一年的时间来计算它的火势直到最后烧痛了我自己;带上前些年与父亲诀别的话题,要它们继续传到那一边,“春天来啦你那里是不是也有个春…  相似文献   

19.
绿色思想     
《绿叶》2012,(1):117
陈少峰缺乏一种行业内部的约束机制.这是今后需要着重加强的地方。陈小平在绿色发展的框架下,绿色转型的"魂"最终要落在企业这个"体"上,才能让企业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更是环境、环保与责任的承担者。戴星翼  相似文献   

20.
美丽的家乡     
林欣 《环境教育》2015,(4):90-91
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我的家乡在江苏南通。它是一座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的古老城市,它一直是我心中不可磨灭的永恒记忆。家乡风景如画,有许多名胜,狼山就是其中之一。相传在狼山曾有白狼居其上,有传因山形似狼而得名。北宋年间,州官杨钧认为其名不雅,于是改名为"琅山",也称"紫琅山"。狼山风景优美,也是佛教名地,有诗云:"慈悲的菩萨,你用神力的袈裟,将那多情的白狼,裹向了远方,只留下一座空空的狼山。伴着凄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