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绿叶》2018,(9)
近年来,我国对不符合产业政策与当地产业布局规划,污染物排放不达标,以及土地、环保、工商、质监等手续不全的"小散乱污"企业,依法依规开展了专项执法。对此,国务院和地方层面相应出台了有关环境政策,要求全面推进和规范"散乱污"企业的综合治理。但是"散乱污"企业综合治理政策和相关执法造成了社会争议,特别容易被误解为环境治理的"一刀切"或"运动式"执法。针对目前"散乱污"企业的界定缺乏明确详细标准、对被核定为"散乱污"缺乏法治化治理等问题,建议进一步凝聚环境治理的价值共识,从区域环境治理的角度加以规范与协调,注重"监企"与"监政"并重,从而促进"散乱污"企业的法治化治理转型。  相似文献   

2.
<正>近期,国家加大了对"散乱污"企业的整治力度,一大批"散乱污"企业被清理整改,其中不乏小浴池、小饭店等一批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企业,这造成了一些附近居民生活的不便,对此一些人颇有异议。那么,整治"散乱污",需要"投鼠忌器"吗?  相似文献   

3.
<正>日前,一则自媒体质疑环保督查整治"散乱污"关停企业的言论热传网络,实属混淆视听,颠倒黑白。整治"散乱污"企业到底动了谁的奶酪?不妨随笔者到安徽肥西县看看"散乱污"企业是否如自媒者所说的真相。2017年5月5日,肥西县环保局行政执法领导小组会议正在三楼会议室召开,内容是研究中央第四环保督察组转办的环境信  相似文献   

4.
<正>5月3日,23个督查组共督查252家企业(单位),发现160家企业存在环境问题,约占检查总数的63%。存在问题的企业中,"散乱污"问题的企业68个,超标排放的1个,未安装污染治理设施的12个,治污设施不正常运行的21个,存在VOCs治理问题的3个。为确保强化督查工作取得实效,为后续督查工作不断总结经验,夯实工作基础。近日,环境保护部通报第  相似文献   

5.
自1997年以来,我们连云港市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的统一部是,认真组织开展淮河流域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工作。在组织领导方面,建立了“政府领导、部门负责、企业治理、环保部门检查服务、社会公众参与监督”的工作机制。在治理政策投入方面,我市在全省较早地颁发了《污染企业(项目)搬迁治理规定》和《关于加快工业污染治理实现达标排放的若干政策措施》,全市累计投入治理资金1.02亿元,其中争取国家和省各类专项贷款3090万元,市、县两级环保部门共投入环保补助资金和贷款800多万元,有效地保证了达标排放工作的开展。在监督检查方面,…  相似文献   

6.
正企业环保数据造假已成为近年来环境领域的焦点。不久前,环境保护部督察组对18个城市展开的空气质量专项督察发现,多地存在"散乱污"企业或企业群违法违规复产情况,还有一些企业在线监控数据造假。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是环保监控的"千里眼",由此形成的环保监控数据,是研判环境形势、预测发展走向、制定应对措施、进行环境决策的基础和重要依据。但是,企业如果对环保数据进行造假,那么将直  相似文献   

7.
农村水环境治理的非合作博弈均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水环境治理涉及的利益相关者众多、利益冲突复杂,有效协调各方利益和行动是提高治理成效的关键。探讨了政府、企业、村民和村委在水环境治理过程中的责任要求与行为关系,应用博弈论分析了政府—企业之间的不完全信息的动态均衡和政府—企业—公众之间的不完全信息的静态均衡。研究表明,企业积极治理水环境与公众参与、政府能力密切相关;政府切实查处污染的概率与公众维权的概率成反比,公众参与可有效提高企业的治理成效,降低政府的监督成本。  相似文献   

8.
环境信用评级是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信息共享与"守信激励、失信惩戒"实现社会共治,不但是治理模式的重大革新,而且有利于发挥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的作用,其积极意义不可小觑。但同时,环境信用评级的实施与信用生成的市场机理、行政的合法性与合理性要求等之间出现的张力应当通过相应制度的完善予以缓和,从而在实现行政协作治理、引导公众参与环境监督、促进企业的自我规制等功能上,既发挥信用评价的声誉机制,又避免对受评企业的合法权益造成不当侵害。  相似文献   

9.
正15年来,通过"千万工程",浙江许多农村淘汰了散乱污企业,开辟了绿色农产品经营,已经初步形成了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生态服务业的绿色产业结构。9月27日上午(纽约时间9月26日晚9时许),一则消息迅速传遍浙江广大乡村。经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提名、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推荐,浙江省政府因坚持实施15年"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刚刚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被授予全球最高环境保护荣誉——"地球卫士奖"。  相似文献   

10.
《绿叶》2018,(10)
正珠三角及深圳在治理黑臭水体和践行《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过程中,存在观念转变问题,由民间组织建立的"民间河长"发挥了"公众参与"监督作用,推动了水环境治理工作的创新。一、"河长制"与环保督察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河长制"  相似文献   

11.
<正>10月1日至3日,环境保护部部长李干杰带队赴河北、山西、山东、河南等地调研,看望并慰问假期仍坚守在一线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强化督查和巡查的工作人员。李干杰一行首先到河北省保定市、石家庄市、邢台市察看大气污染综合治理进展。在保定市顺平县高于铺镇王各庄村的誉达化工,李干杰表示,要借清理改造"散乱污"企业集群之机,加快规划建设产业园区,在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还可以发挥产业集群优势,增加企业竞争力……国庆假期的北京,秋高气爽。据"北京环境监测"发布的数据显示,长假前两天,  相似文献   

12.
王伟 《中国环境管理》2016,8(4):82-86,100
近年来,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大气环境整体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如何防治大气污染成为政府和人民高度重视的问题。兰州市在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取得了瞩目的效果并在治理活动中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大气污染治理的"兰州经验"为环境治理以及国家治理现代化树立了一个可资借鉴的样板。针对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难题,兰州市在大气污染治理过程中较好地了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抓住了完善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这一核心环节。更为重要的是,"兰州经验"体现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公共性、共治性以及有效性的核心价值理念,突显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价值。在切实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保障下,兰州市在环境治理工作中运用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以坚强的执行力确保工作实效,同时还实现了广泛的社会参与,使得治理模式更为科学与民主。  相似文献   

13.
全面推动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是新发展阶段我国兑现碳达峰碳中和庄严承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环境污染物与二氧化碳排放的高度同源性是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理论基础。本文首先就目标指标、管控区域、控制对象、措施任务、政策工具五个方面的协同性系统讨论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基本内涵。其次,着眼于当前大气环境治理与碳减排在中国的重要性,本文在国家层面讨论了二者的中长期协同控制路线图,阐述了重点协同区域的识别方法和重点部门的协同治理思路,系统提出了大气环境治理与碳减排的协同路径。再次,本文还就“无废城市”建设和生态保护这两个领域与碳减排的协同治理思路展开分析讨论。最后,针对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对政策体系的需求,提出了统筹优化减污降碳协同目标、建立协同法规标准、建立减污降碳协同管理制度三个方面的建议。本研究将有助于厘清各方对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认识,对各级政府后续推进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工作提供理论和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4.
正2014年2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国发〔2014〕5号),取消环境保护部负责的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甲级资质(下文简称"资质")的行政审批事项。随后,国家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积极落实国务院决定。目前,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甲级、乙级和临时资质行政许可均已停止。长期以来,市场主体、各地的市场监督方都已经习惯了有"资质"的工作方式。"资质"取消了,从市场到企业,  相似文献   

15.
加快农村垃圾治理,是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点工作之一。当前农村垃圾治理面临主体、技术和资金三重困境。湖南津市创新运用"绿色存折"制度,形成了政府主导、村民主体、企业参与的农村垃圾三维治理机制,并提出了强化参与机制、完善运营机制、创新融资机制的实施要点。  相似文献   

16.
《绿叶》2017,(1)
城市黑臭水体问题不仅损害城市人居环境,是当前老百姓反映最强烈的城市水环境问题之一,也是国家《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重点内容。自2016年3月住建部、环保部联合发布的“城市水环境公众参与平台”上线以来,绿色潇湘对该平台的参与形式和内容进行了了解,积极发动全省河流守望者及各地志愿者网络成员参与其中,对该项政策从公众参与与知情权的层面形成了较好的补充效果,同时也积累了一些民间监督黑臭水体经验和建议,协调了黑臭水体治理各个职能部门的互相沟通和信息公开,用事实和行动证明,公众参与城市水环境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当前企业在污染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环保部门在参与企业污染治理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提出环保职能部门参与企业治理污染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8.
正湖南省涟源市环境保护局围绕公众关注的华润电力(涟源)有限公司有哪些污染物产生,污染物是如何治理和排放等公众迫切希望了解的问题,联系企业开展环保开放日活动。随着公众环保认识的逐步提升,公众参与环境监督的热情也愈发高涨。近年来,公众出于对周边环境和自身安全考虑,对一些重大项目产生"邻避效应",滋生"不要建在我家后院"的心理现象,"邻避"事件不断出现,并且有蔓延之势。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既有公众对环境保护知识不了解、不掌握的因素,也有部分政府监管措施不到位,企业履行环保责任不到位、以致破坏整个行业形象,使群众产生不信任感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张敏 《绿叶》2011,(5):19-23
从"重商主义社会"向"工业化社会"的转型,对国家治理最为重大的挑战是市场力量逐渐"脱嵌"于社会共同体。因而,需要扩张政府管制权力来平衡市场与社会,这也是未来中国整合中国食品行业碎片化管制权的应有之义。另外,中国国家转型的独特逻辑造成了大量的、地方性的食品"小作坊",这成为制约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对此,通过强化司法监督,实现司法的常规化权力运作,有助于化解治理僵局。  相似文献   

20.
大气污染治理主要涉及环保部门和排污企业两大参与主体,两者在参与大气环境治理的过程中有不同的利益诉求。采用博弈论的方法对排污企业之间、排污企业与环保部门之间的策略选择行为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排污企业和环保部门间的策略选择是相互影响的,然后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以期协调环保部门监管和企业治理的关系,确保大气污染能够得到有效的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