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对现行射线标准中圆形缺陷定义的讨论,找出圆形缺陷定义的不足,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从而提出修正的意见。  相似文献   

2.
对岗位劳动评价工作中所引用的分级标准进行了讨论,发现分级标准虽然能够客观反映各岗位的实际,但仍有一些诸如无定量概念的定义,无分级下限等需要完善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对岗位劳动评价工作中所引用的分级标准进行了讨论。发现分级标准虽能够客观反映各岗位的实际,但仍有一些诸如无定量概念的定义,无分级下限等需要完善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释了事故隐患的科学定义,探讨事件树分析对隐患分级的作用;提出了分级标准的建议,为事故隐患的有效管理和促进整改决策提供了手段。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释了隐患的科学定义,探讨事件树分析对隐患分级的作用;提出了分级标准的建议,为事故隐患的有产管理和促进整改决策提供了手段。  相似文献   

6.
重大危险源控制技术研究现状及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7,自引:8,他引:17  
本文论述了重大危险源的定义,辨识标准及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介绍了国外重大危险源控制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进展;对建立我国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尽快制定我国重大工业危险源控制法规、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以及建立分级监察和控制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现行射线标准中圆形缺陷定义的讨论,找出圆形缺陷定义的不足,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从而提出修正的意见。  相似文献   

8.
标准是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在WTO/TBT协议附件1中,标准被定义为自愿性文件。标准化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条款的活动,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改进产品、过程或服务的适用性,防止贸易壁垒,促进技术合作。  相似文献   

9.
一、标准与标准化 EGB/T20000.1-2002<标准化工作指南第一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词汇>中对"标准"的定义是: "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标准应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社会效益为目的."解读标准的定义,可以得到标准的五个要素:  相似文献   

10.
任智刚  汪澍  金龙哲 《安全》2021,42(7):35-39
为理清"事故""隐患"的边界范围,本文对"事故"和"隐患"2个术语在中文、法规、标准中的定义进行检索,并对其定义解构化分析,得出现有定义及其应用过程中存在诸多不足,甚至会对安全生产决策、监管执法和企业自主管控产生负向影响.结合理论分析和实践应用,给出"事故""隐患""缺陷"3个术语的定义;根据每个定义的内涵,提出遵循差异化管控原则实施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城市事故灾难风险分析是以城市整体为研究对象,涉及理、工、文、管多学科领域的城市安全管理重要内容。笔者提出城市事故灾难风险分析的基本思路和一般研究框架;归纳出城市事故灾难风险分析应包括:基于事故发生可能性的研究、基于事故预测模型的研究、基于风险值的研究、不确定性的研究等主要研究内容,并介绍了每个研究内容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针对研究内容评述其领域未来发展方向和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主要利用FLACS软件,对水陆两处不同的界面下,LNG在同等气象条件下的扩散情况做了相关研究,利用FLACS软件前置处理器CASD对建立简单模型,拟定计算方案进行模拟仿真,对模拟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后,得到水陆两个不同扩散层面液化天然气气液两相扩散结果与最大扩散距离。处理数据得到LNG气液两相扩散距离,对比结果可知LNG在水面蒸发速率大于地面蒸发速率且扩散距离远远大于地面扩散距离,可燃区域覆盖面更为宽广,说明水面扩散速率大于地面扩散速率。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安全注意力对新、老两代矿工的安全行为影响的差异,基于代际划分的视角和安全注意力的分类,结合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构建不同类型安全注意力对矿工不安全行为影响的路径模型。结果表明:在新、老两代矿工群体中不同类型安全注意力对矿工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存在差异;有意注意对新、老两代矿工不安全行为有显著性影响;无意注意对新生代矿工不安全行为无显著性影响,而对老一代矿工影响显著;有意后注意对群体安全行为有显著性影响,对个体安全行为的影响存在代际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进一步分析侵财类案件的危害程度,以抢劫、抢夺和盗窃3种典型侵财类案件为例,利用ZS市2008—2014年的犯罪数据与统计年鉴数据,提取“发案时间”“发案地域”“选择时机”“选择处所”“选择对象”“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职工月平均工资”7个特征,建立基于多种机器学习分类算法的侵财类案件危害程度预测模型,并进一步开展预测结果的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梯度提升决策树(GBDT)算法性能最优,危害程度预测准确率达到了0.88;在抢劫案和抢夺案中,一般和重大的案件容易发生在繁华地带,特大案件容易发生在其他处所;侵财类案件倾向于在工作日的城区中发生,发生的危害程度大多为一般;提出的侵财类案件危害程度预测模型可为侵财类案件的风险评估及警务资源优化配置工作提供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15.
依据现行电梯标准中对安全控制的基本要求,从事故现象入手,对一起永磁同步曳引机冲顶事故进行分析,指出了电梯在电气控制回路设计和部件选型中存在的一些常见问题,模拟分析出了可能的事故过程,最后对改进电梯控制系统设计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在电梯控制回路的绝缘保护等问题上能够引起业内人士对电路控制结构安全设计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6.
系统地总结出GIS在重大危险源控制方面的应用现状,简要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及其在我国重大危险源控制方面的应用,主要阐述了GIS在城市重大危险源事故管理系统、重大危险源监控系统及城市应急救援联动系统中的应用,并尝试提出GIS在重大危险源控制方面应用的发展趋势,为GIS技术在我国重大危险源控制方面的应用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藻类生物技术在水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前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综述了藻类生物技术在水污染生态毒理学和污水生物净化方面的研究成果及应用实例,同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探讨。应用藻类生物检测技术对重金属、农药、有机污染物、有毒有害废弃物等的毒性评价结果证明,一些二价重金属阳离子对藻类的毒性顺序大致为Hg~(2+),Cd~(2+),Cu~(2+),Ni~(2+)和 Zn~(2+);酚类、酯类和芳烃类有机污染物对藻类生长的抑制作用十分显著;农药对藻类的毒害作用主要通过破坏藻类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而抑制藻类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固氮作用。有关藻类污水处理的研究资料显示,阳光的强弱,污水在系统内的停留时间,藻类生物量的多寡是确保藻类污水处理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爆炸冲击波在建筑群中传播规律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建筑群的布局特性对爆炸冲击波传播的干扰作用及爆炸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笔者基于任意拉格朗日多物质流固耦合算法,对空气采用ALE网格,爆轰产物采用JWL状态方程,利用LS-DYNA程序对TNT理想爆炸源的爆炸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经验公式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得出了数值模拟方法可行的结论。在该基础上,以一个建筑小区为例,对其遭受爆炸后的响应作了进一步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建筑物的密度和布局方式对爆炸场的数值与形态都有敏感作用,因此,在城市规划建筑布局阶段,应考虑建筑密度和布局对爆炸冲击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结合对“社会弱势群体”含义、产生原因的分析以及对我国社会弱势群职业卫生与安全法律保护现状的总结,本文指出了法律对社会弱势群体职业卫生与安全给予倾斜性保护的重要意义,并进一步提出了加强对社会弱势群体职业卫生与安全法律保护具体措施的设想。  相似文献   

20.
Relationships between psychological contract breach and employee well‐being and career‐related behavior cannot sufficiently be explained by social exchange and reciprocity theories, yet the alternative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se associations are currently not well understood. Based on the psychological contract perspective on careers, the goal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indirect effects of psychological contract breach on emotional engagement, emotional exhaustion, and career‐related behavior through two dimensions of occupational future time perspective (i.e., focus on opportunities and focus on limitations). Data came from 405 employees in Australia, who responded to three surveys across 12 months. Results showed that psychological contract breach had indirect effects on emotional engagement and exhaustion through focus on opportunities and focus on limitations, respectively, and on career‐related behavior through focus on opportunities. Another mechanism, psychological contract violation, was only related to employees' organizational deviance. These findings highlight the important role of occupational future time perspective dimensions as employees' evaluations of future career‐related opportunities and limitations. These evaluations may change in response to psychological contract breach and, in turn, might impact on employee well‐being and career‐related behavio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