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氮氧化物的排放预测模型进行了归类,同时,对我国氮氧化物的排放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了氮氧化物排放控制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中国区域氮氧化物排放清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使用最新的国民经济统计资料、最新的排放资料文献中的能源消耗量与不同经济部门、不同燃料类型氮氧化物的排放因子,计算了2005年中国大陆排放的氮氧化物的总量及各省市分行业、分燃料品种的排放清单,分析了主要排放源及其贡献份额。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美国氮氧化物排放交易项目的演进过程,总结其实践经验,并探讨美国经验对中国氮氧化物排放控制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该文首先利用对数平均Divisia指数分解模型(LMDI法)将氮氧化物排放分解为排放因子、能源强度、经济结构、能源结构和经济发展5个因素得出"十二五"期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氮氧化物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系数;其次运用全局和局部空间相关分析方法(ESDA)对其空间相关性、聚类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氮氧化物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系数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且能源强度降低是促进制氮氧化物排放脱钩的决定因素,经济结构优化和能源结构调整也较大促进氮氧化物排放脱钩;同时,中国氮氧化物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空间存在明显差异,2010-2015年中国氮氧化物排放脱钩空间分布由较弱、中脱钩为主至中、较强脱钩为主再到较强脱钩为主,且期间全局自相关Moran′s I值均为正值,氮氧化物排放脱钩系数呈正相关的空间集聚分布。  相似文献   

5.
日本20世纪60年代开始经济迅速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文章简单介绍了日本大气污染物的分类,再次分别从固定源和流动源二个方面梳理了日本氮氧化物的排放标准,并概述了日本实施氮氧化物排放标准的成效。最后总结了日本氮氧化物排放标准的特点:排放标准是根据排放氮氧化物的设备或设施的不同来区分的,且时间上都体现了新源比旧源严格的思想;日本的排放标准非常详细具体;汽车尾气的污染问题是日本大城市的氮氧化物污染难以改善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中国产业能源消费氮氧化物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快速增长的能源消费导致大量的氮氧化物排放,研究能源消费的氮氧化物排放的影响因素对于减排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扩展的经济-能源-氮氧化物排放的投入产出模型,首次尝试将结构分解方法(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analysis,SDA)运用于氮氧化物排放的影响因素分析。研究实例分析了1990-2010年中国生产部门能源消费的氮氧化物排放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990-2010年中国生产部门能源消费氮氧化物共增排1 522万t,其中国内生产总值因素变动对增排贡献最大(贡献率为107.2%),氮氧化物排放系数因素变动对减排贡献最大(贡献率为-27.3%)。进一步分析表明,经济规模扩大是带动氮氧化物增排的主要原因,而技术水平提高是抑制氮氧化物增排最有效的措施,未来经济结构优化、能源强度降低和技术进步具有较大潜力,交通部门应受到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7.
需求视角的中国能源消费氮氧化物排放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基于经济投入产出生命周期评价(EIO-LCA)模型构建了中国1990—2010年能源消费氮氧化物完全排放矩阵,从需求的角度分析了氮氧化物排放在部门和不同需求间的分布结构,并通过情景模拟深入探讨了最终需求结构变化对氮氧化物排放的综合影响和拉动效应,以期探索中国氮氧化物减排的多元化途径.研究结果显示,1990—2010年中国氮氧化物排放总量从878万t上升到2398万t,历年来由工业部门拉动产生的氮氧化物占总量的比重高达70%左右;由最终消费拉动的氮氧化物排放比重逐年下降,资本形成和出口拉动的氮氧化物排放比重逐年上升.氮氧化物排放强度则从47.0 kg·万元-1降至6.0 kg·万元-1,其中,能源和交通部门的排放强度最高.通过情景模拟可以看出,提高最终消费比重,扩大内需有利于氮氧化物总量减排,尤其是对工业部门的减排效果显著.实现氮氧化物总量减排目标,要求在技术进步之外,积极寻求多元减排措施,以强化减排效果,突出能源和交通等重点部门的氮氧化物防治体系建设,并通过扩大内需优化最终需求结构以促进工业部门氮氧化物减排.  相似文献   

8.
玻璃块生产熔窑产生的氮氧化物浓度较高,通过对乌海市一家生产玻璃块企业的2台熔窑进行监测可知,氮氧化物产生浓度均大于1500mg/m~3。玻璃块生产原理和使用原料与电子玻璃工业及平板玻璃工业相似,故玻璃块熔窑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应参照《电子玻璃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或《平板玻璃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执行700mg/m~3限值要求。  相似文献   

9.
简述了燃煤氮氧化物的产生、迁移、转化规律及其对环境造成的危害,综述了燃煤氮氧化物排放控制技术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供参考的相关建议及解决的方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在机动车污染中,柴油大货车的影响最大,从交通站点氮氧化物以及黑炭的监测结果看,夜间浓度往往是白天的2倍到4倍,可见柴油大货车对空气质量起到重要的影响。此外,从排放总量来看,国Ⅲ及以上排放标准的重型柴油车排放的氮氧化物和一次颗粒物,可占全市机动车排放总量的50%以上和90%以上。因此,治理重型货车尾气排放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1.
煤化工行业氮氧化物排放系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现场监测和模拟燃烧实验的方法,分别对陕西某煤化工企业中的甲醇、二甲醚、合成氨和尿素工艺过程中的氮氧化物进行监测,并初步核算各煤化工行业氮氧化物的排放系数.结果显示,不同煤化工行业中,煤炭在作为原料利用时氮氧化物排放量不尽相同,其中甲醇行业氮氧化物排放量为153.19~252.43g/h,平均为211.24g/h;二甲醚行业氮氧化物排放量为22.38~52.20g/h,平均为35.39g/h;合成氨行业为246.48~359.65g/h,平均305.94g/h;尿素行业为13.70~26.75g/h,平均19.89g/h.不同行业氮氧化物的排放系数也有所差别,按照单位产品排放量核算时,各行业氮氧化物的排放系数分别为甲醇41.35~88.10g/t-产品、二甲醚62.27~145.25g/t-产品、合成氨213.47~322.43g/t-产品、尿素0.21~0.41g/t-产品,以单位原料煤消耗量核算出的氮氧化物排放系数分别是甲醇30.18~52.86g/t-原料煤、二甲醚22.83~53.26g/t-原料煤、合成氨119.72~172.73g/t-原料煤、尿素为0.14~0.28g/t-原料煤.通过比较可知,煤在作为原料利用时其氮氧化物的排放系数远小于煤的燃烧过程.  相似文献   

12.
安国安 《环保科技》2003,9(3):22-24
对 GB1 6 2 97- 1 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新污染源在进行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无组织排放监测的方式提出异议 ,说明更改监测方式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氮氧化物(NO_x)是火电厂排放的主要气体污染物之一,对环境和人体危害很大。如何有效降低火电厂烟气中的氮氧化物是目前环境保护体系面临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石景山热电厂1~4号锅炉都需要采取有效的脱硝措施来降低NO_x排放。  相似文献   

14.
混燃甲醇和乙醇改善柴油机碳烟排放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柴油机为基础,以乙醇或甲醇作为预混合燃料,与喷入的柴油组成部分预混的复合燃烧,大幅度降低了发动机排气烟度,同时使氮氧化物排放得到一定改善,发动机的燃油消耗率优于原柴油机,而HC排放,尤其是在低负荷时有所增加,甲醇比乙醇具有降低烟度效果更好、氮氧化物降低更多和HC及CO排入增加较少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重型柴油车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及其排放的控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周磊  王伯光  汤大钢 《环境科学》2011,32(8):2177-2183
通过对柴油车污染物排放的特征和机动车排放清单的分析,探讨了重型柴油车对我国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及其排放的控制.重型柴油车排放大量的氮氧化物和颗粒物,其中氮氧化物为大气中产生二次细粒子以及臭氧的重要前体物之一,导致区域性灰霾的形成,而柴油颗粒物是影响健康的一个主要有毒空气污染物,尤其是其中粒径为30~100 nm的超细粒子...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区域特征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以我国2012年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和工业固体废物等6种主要污染物的综合排放量与工业排放量数据为依据,应用层次分析赋权方法,测算了不同省份的综合污染值,对我国的污染物综合排放情况进行了评价分析。并与2005年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找出了我国在污染物排放、治理方面取得的成果与存在的问题,针对我国不同区域的地域、经济、产业等特征要素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对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新污染源在进行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无组织排放监测的方式提出异议,说明更改监测方式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张瑞华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10):I0008-I0008
“烟尘排放浓度小于1mg/m^3,二氧化硫排放浓度为12mg/m^3-20mg/m^3.氮氧化物排放浓度为36mg/m^3-48mg/m^3,符合《山东省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表1中以气体为燃料的锅炉或燃气轮机组排放浓度限值要求。”  相似文献   

19.
污染物排放强度反映单位新创造经济价值的环境负荷大小.运用均方差赋权法对苏州市各地区的工业废水量、工业化学需氧量、工业氨氮、工业二氧化硫、工业氮氧化物、工业烟(粉)尘等6种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六种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综合评价的全市平均水平为15.08.然后分别计算各地区的污染物排放强度降低潜力,结果表明,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减排潜力存在区域间差异.最后提出促进污染物排放强度降低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陈飞  雷晓强  李雷  马萍  赵建平 《环境工程》2019,37(2):104-108
目前新疆地区的燃煤电厂都在对现役机组进行超低排放改造,我国氮氧化物超低排放的标准要求不超过50 mg/m~3。以燃煤电厂的脱硝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全疆13家燃煤电厂脱硝系统的超低排放改造技术进行调查和分析,重点介绍目前疆内几种主流的脱硝系统超低排放改造的方式和原理,并提出脱硝系统改造后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希望能够为后续燃煤电厂脱硝系统的超低排放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