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教育培训是提高人员安全素质的重要手段。通过对企业各类人员,包括领导干部、基层干部、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班组长和工人,在安全生产政策法规、安全文化、安全技术、管理、技能等方面,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教  相似文献   

2.
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通过规范、控制和管理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的不安全条件,消除各种隐患。降低安全风险,最大程度地预防事故的发生,保证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健康,实现安全发展。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要增强安全生产意愿,提高安全生产能力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三者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3.
全省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全面落实国务院办公厅《通知》要求,在去年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的基础上,坚持“排查要认真、整治要坚决、成果要巩固、杜绝新隐患”的工作原则,深入宣传,广泛发动,集中力量,突出重点,扎扎实实地做好安全隐患治理工作。工作中,要注意做到“四个结合”、突出“四个重点”。“四个结合”,就是开展隐患排查治理活动要与推进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相结合。与加强企业安全管理相结合,与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相结合。与推动安全生产科技进步相结合,加大隐患治理力度,确保取得实效。突出“四个重点”:一是重点行业。要抓住对本地区、本行业安全生产有决定性作用的行业领域,重点治理。二是重点地区。各地安全生产工作进展不平衡,要以工作相对滞后、事故多发的县(市)为整治重点。三是重点企业。  相似文献   

4.
蔡猛 《劳动保护》2022,(6):55-55
安全生产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前提,企业安全管理与经济效益必须同向发力、互促并进。近些年,安全生产领域持续加压,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断压实,特别是一些规模以上企业,安全管理逐步趋于规范化、标准化,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有了质的提升。但随着企业安全管理上层次,接踵而来的就是安全隐患的“动态清零”,生产安全事故的减少,导致企业安全管理机构职权的削弱和安全管理人员“边缘化”。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跃升是一个可喜的变化,但安全管理人员的“人微言轻”又让人堪忧。  相似文献   

5.
《江苏劳动保护》2011,(4):22-23
安全生产管理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为了防止和消除事故以及减轻工人繁重体力劳动.保证生产安全而采取的各种组织管理工作的总称。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人员称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包括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执行安全法规,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编制安全措施计划,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检查和伤亡事故的报告、分析、处理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11月17日至18日,自治区安监局党组书记、局长陈鸿起有关处室人员到河池市环江县煤矿以及宜州市竹仓煤矿、六桥煤矿等煤矿企业开展安全检查调研,陈鸿起一行每到一地都认真听取汇报,深入了解企业开展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在调研过程中,陈鸿起局长要求:一是各煤矿企业要结合学习十七大报告,认真学习国家新颁布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深入开展隐患排查和治理活动,确保安全生产;二是企业要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多培养一些安心矿山工作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各煤矿企业要配备足够的安全管理人员;  相似文献   

7.
“近期,我们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加强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学习,同时要求操作员工进一步加强岗位操作规程的学习,强化现场安全管理,从细节做起,从自身做起,确保安全生产。也希望在场的各位企业主要负责人引以为戒。” 6月5日,记者跟随“安全生产八桂行”采访团来到柳州采访隐患整改情况时,在全区危化企业安全生产隐患剖析现场会上,听到柳州市粤港平安气体有限公司安全总监作了上述隐患整改汇报。  相似文献   

8.
我国与欧洲钢铁企业安全管理的差异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和欧洲大型钢铁企业安全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较全面地考察和讨论了欧洲大型钢铁企业先进的安全管理经验和安全理念,包括:企业的安全管理机构和管理模式、精干有效的安全管理人员配置、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和方法、安全指标与绩效、欧洲的行业安全管理等。在此基础上,从管理理念、发展科学技术、宣传教育、管理人员、责任和考核、消防和急救资源、外协管理、安全信息化等方面,提出提升我国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随着安全管理理论的不断成熟,企业安全管理的能力也日趋提升,应对各类风险隐患手段呈现出多样性。宋·陆游《老学庵笔记》中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说法,要实施好安全管理,充分落实各项安全防控措施,必须借助有效的资源支持,同时要考虑如何行之有效地利用好各类资源,满足企业安全应急的需要。安全资源的界定信息资源实施有效的安全管理,学习借鉴先进的管理模式、经验必不可少,同时,各项法律法规标准收集、贯彻和执行的及时、准确性也是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0.
首先分析了生产安全事故调查报告中导致事故发生的实际原因,再针对企业安全管理制度不落实的问题,探究其主要表现形式和原因,并借鉴制度审计的方法理论,构建安全管理模型促进制度落实。研究表明:促进企业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需要在确保规章制度科学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采取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提高安全管理人员责任意识、提高岗位作业人员安全意识和规章意识,辅以监督检查和绩效考核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主要负责人是一个单位、一个企业的第一责任人,就应对本单位、本企业的安全生产负总责。安全管理部门和安全管理人员是负责企业安全生产的综合管理部门,他们对整个单位、企业负有安全管理的主体责任。其他所有人员都要实行“一岗双责”,对主管工作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生产负主要责任。图为香炉山钨业公司的安全责任标牌。  相似文献   

12.
该文提出井下煤矿工人因人体静电磨擦产生火花,导致瓦斯爆炸;建议工人不仅要穿防静电服,而且要穿抗静电靴,以释放人体活动时产生的静电,认为现在不少矿工穿绝缘靴是不妥当的。希望这一观点能引起各级安全生产管理部门领导、专家、企业领导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关注,有关研究单位要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如果认为这一观点是正确的,就应立即停止绝缘靴的发放和穿用,以确保工人的生命安全。如有不同看法,欢迎来稿讨论。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梳理归纳工贸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在安全管理中常见风险的基础上,对防范风险需要采取的管理与控制措施进行了分析,以期能够为企业提升安全管理人员风险意识,加强安全管理人员对风险的防范能力,降低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风险,减少安全管理人员及企业的违规违法行为。  相似文献   

14.
蚌淮剑影     
6月28日,记者赶赴蚌埠,参加在那里举行的“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严格企业安全生产业绩考核”调研座谈会——改革走到今天,无论对哪个细节的修改都必然要牵动更深层的神经,更要着重于良好氛围的建立和政策的良性引导。这个时代中的每一个问题和每一个人都无法逃离,都要被打上时代的烙印,无一例外。安全也是一样,尤其是这次调研的主题——“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严格企业安全生产业绩考核”,更要着重考虑对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的氛围建立和政策引导。事故发生,无论深层次原因是什么,直接原因都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没有注意到隐患的存在或者没有及时整改隐患。因  相似文献   

15.
一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组织与机构建筑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委员会,设立安全管理部门;内部各二级企业、项目部应建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设立相应的安全管理部门或配备安全管理人员。特别应当注意的是,根据有关法律规定,企业的主要负责  相似文献   

16.
安全管理措施是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施工企业安全措施的评价在我国尚无一定的模式。通过对施工企业安全管理措施评价模式的探讨,使施工企业管理人员更加明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使评价更加规范。  相似文献   

17.
依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国家推行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就是要落实责任制,完善制度,规范行为,杜绝事故。同时,深化隐患治理,改进现场条件,实现岗位达标和企业达标,这是强基固本、提升安全管理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如果企业安全管理人员不够充分、适当,如人员数量不足、缺乏专业性等,就难以保证各项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对企业而言,应如何评判安全管理人员配置是否充分、适当?又应如何确保安全管理人员充分且适当,能够满足自身的安全管理需要,以及各项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本期就让我们谈一谈如何确保安全管理人员配置充分且适当。  相似文献   

19.
企业的车间、班组是生产工人的集结点,也是安全生产的前沿阵地。从历次事故的教训看,绝大部分事故是车间、班组放松管理,一线职工违章作业所造成的。安全生产形势要好转,企业必须加强车间、班组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20.
导致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隐患有各种各样,但在诸多隐患中人的隐患是最大的隐患。化工企业尤其是在危险化学品企业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绝大部分都是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在管理层,安全投入不足、现场监管不力、责任落实不明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在生产一线,违反劳动纪律、违反操作规程、业务知识不全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在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监管中,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从培训、教育入手,全面提升化工生产企业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提高企业的本质安全度。近年来,海安县化工企业实现了“无泄漏、无爆炸、无伤亡”的“三无”监管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