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了分析某300万t/a洗选煤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危害程度,为其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提供必要的对策建议,2021年4-7月,笔者所在单位采用职业卫生调查法、类比法、检查表分析法、工程分析法等,对该项目进行了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评价结果显示,该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煤尘、噪声等。类比企业工作场所劳动者接触煤尘(呼尘)和噪声的合格率分别为57.1%、25.0%。该项目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职业卫生管理符合要求,职业病防护设施和防护措施、个体防护用品基本符合要求,应急救援设施、建筑卫生学不符合要求。因此,该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类别为严重,若该项目拟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及补充措施及建议能得到充分落实,则投产后,工作场所劳动者实际接触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期浓(强)度应能符合职业接触限值。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各种厂房形式影响通风的因素,深入研究了各种类型铝电解厂房自然通风规律,找出了影响厂房通风的主要因素为电解槽散热量等工艺特性及操作面高度等建筑特性;在研究电解槽散热量的基础上,利用湍流模型、热辐射模型和浮力模型对电解铝车间的气体流动状态进行了理论分析;针对实际的边界条件,建立了铝电解厂房自然通风CFD模拟计算模型,并使用AirPak软件对普通天窗和弧形天窗形式,在静风、风速为2 m/s和4 m/s条件下的温度场、风速场、空气新鲜度、HF浓度进行了模拟,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矿井通风系统评价的可拓方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首先提出通风系统评价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主要涵盖了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和安全可靠性等3个方面的13个评价指标;然后应用可拓学的理论与方法,建立多层次可拓综合评价模型。该模型以综合关联度作为评价准则,避免了评价中的主观性。通过将该方法对河南神火煤电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新庄矿通风系统进行评价,指出该矿通风系统整体状况的优劣,通风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结果表明,该方法较其他评价方法更加客观,结论更符合生产实际。  相似文献   

4.
为了改善某大型轮胎厂炼胶车间的通风状况,以降低其生产过程中反应器及车间堆放的初加工物料造成的H2S和NH3污染,根据车间污染源分为南北两部分的特点,通过车间中部送风、两侧排风,按功能分区进行通风的方式对通风系统进行了改进,设计了新的通风方案,使改进后的系统按最短路径将污染物排出车间,避免其在车间内部的掺混.并采用Airpak软件结合零方程模型对改进前后该车间的通风状况进行了数值模拟,采用改进前车间实测数据对模型正确性进行验证.对通风改进前后的H2S、NH3质量浓度分布云图观察、关键工位污染物质量浓度值比较以及平均空气龄分析表明,改进后工人活动区域的污染物质量浓度均降至国家标准以下,达到了良好的通风效果.  相似文献   

5.
参照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技术标准,在某总装车间进行实际考察的基础上对总装车间已有的通风除尘系统提出改进设计.对总装车间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分析,同时依据地区和车间特点分析已有通风除尘系统的有效性;并根据国家行业的法规、规范对通风除尘系统提出改进设计方案.设计重点对通风系统的类型和通风除尘管道水力平衡进行论证说明.  相似文献   

6.
利用Airpak软件采用SIMPLE算法对车间通风方式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确定了改进方案,并与原有方案进行速度矢量、温度、空气品质等指标参数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干燥车间采用侧送异下侧回的送风方式控尘效果比较理想,且与实测数据较为一致,也表明利用Airpak软件进行数值模拟优化车间通风方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某聚氯乙烯厂聚合车间生产系统危险有害因素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的特点,应用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第7版)对聚合车间聚合、沉析过滤及尾气回收等主要危险工艺单元进行火灾、爆炸危险性评价,并提出了预防事故的安全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张继英  张凯利 《安全》1996,17(4):22-25
柴油机试机车间通风工程设计张继英,张凯利(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南宁机械厂1000m2柴油机试机新车间现已正式启用,本项目是该厂“七五”期间技术改造工程之一。该厂老车间试机工段存在着噪声、烟尘等有害因素,严重污染环境。故新试机车间的设计必须克服这...  相似文献   

9.
分析印刷车间中VOCs废气的主要来源和成分,提出污染物控制的有效措施。采取局部通风方式来控制污染物的扩散,并针对不同的车间构造和印刷设备进行合理的通风方式设计。利用数值模拟软件进行通风过程模拟,以验证通风方式的效果。结果表明局部通风优于全面通风,减少了能量消耗,有效地控制和收集了车间内的VOCs废气。  相似文献   

10.
矿井通风系统安全性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按照事故致因理论,并进行系统安全分析和易发事故分析,建立了矿井通风系统安全性的多层次评价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和Matlab软件,确定矿井通风系统安全性评价体系中各子系统及各指标的权重;结合实际经验,根据安全规范构造各指标隶属度;进而根据评价集构造了梯形分布的隶属函数,并得到各指标对评价集的最终隶属度、模糊关系矩阵和综合评价矩阵;求得矿井通风系统安全状况的综合得分,进而划分安全评价等级,并提出了对应各等级的处理措施。将该评价方法应用到重庆开县桃园联合煤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矿井通风系统可靠性评价的准确性,结合模糊层次分析法和多目标决策理论对矿井通风系统可靠性进行综合评价。基于人-机-环-管理系统构建评价指标并确定评价策略,确定各指标主观权重和客观权重,利用线性加权法确定综合评价值并通过实例分析矿井通风系统各观测点的可靠性,对其进行优劣排序并得出可靠性等级。评价结果表明,FAHP-MODM可对矿井通风系统可靠性做出准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矿井通风阻力系数是通风安全最重要的基础参数之一,为了实现矿井通风阻力系数简单准确地预测,提出了利用支持向量机(SVM)来预测矿井通风阻力系数的方法。通过分析影响因子与矿井通风阻力系数的相关性关系,并利用MATLAB逐步建立单影响因素与矿井通风阻力系数、多影响因素与矿井通风阻力系数之间的SVM预测模型,对比分析各预测模型的相对误差,确定最佳矿井通风阻力系数预测模型,即当输入模型影响因素为巷道断面积、周长和支护方式时,预测相对误差小于10%的样本数占测试样本的76%,相对误差小于20%的样本数占测试样本的90%。结果表明:该预测方法在矿井通风阻力系数预测中是可行的,并具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国家标准的变化对成束电缆燃烧试验的影响,使用FDS软件进行电缆燃烧性能的火灾动力学模拟研究。对新旧国家标准进行燃烧模拟,比较分析箱体温度、热释放速率(HRR)、电缆前后表面温度和烟密度仿真结果,考察新旧国家标准间的差异因素对燃烧的动力学过程的影响,根据模拟结果探讨新国家标准下电缆通过燃烧试验的难易程度和电缆的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新标准对炭化高度要求更严格,故在保证电缆机械强度的前提下,为达到新标准中的B1级阻燃等级,应在旧标准A类阻燃的基础上增加电缆的阻燃效果,特别需要抑制火焰在电缆表面垂直蔓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长大隧道施工及运营通风过程中竖井通风效率,实现隧道节能通风。依托实际隧道工程,基于Fluent软件,选用RNG k-ε湍流模型,对无竖井风塔、圆柱风塔、矩形风塔和凸台状风塔4种结构、不同环境风速工况下的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并对模拟结果进行交叉比对分析,提出最优化的竖井风塔结构形式。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风塔结构竖井出流量要远大于无风塔结构竖井出流量;对于不同竖井风塔外型结构,竖井出流量与环境风速关系呈多项式函数;当倾斜角为45°、圆心角为90°时,凸台结构对应竖井出流量最大,且受环境风影响波动较小,通风稳定性较好。建议竖井出口结构选用矩形或凸台状,实现对环境风的高效利用,提高竖井通风效率。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大尺寸通风管网中的瓦斯爆炸传播规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针对具有不同障碍物数量的大尺寸通风管网模型,利用Fluent分析管网中各个监测点的超压变化曲线以及障碍物附近的速度矢量图,分析爆炸冲击波传播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初期瓦斯爆炸后,障碍物的存在改变了通风管网内未燃瓦斯的积聚区域;高温和高压发生耦合作用,在氧气相对充足的进气管道中形成二次爆炸;障碍物与火焰波以及管网自身结构变化等多种因素形成复合作用,改变了通风管网内瓦斯爆炸冲击波的传播路径和叠加区域的位置;无障碍物时高压区域出现在进气管道中,有障碍物时高压区域出现在中部直管与斜管的交汇处附近,且数值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16.
某车辆段货车检修中抛丸除锈、电焊、喷漆、探伤等工艺存在粉尘颗粒物、有机废气等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表明,电焊烟尘产生的粉尘颗粒物为主要污染源,急需治理.通过改造设置下送上回式的排烟除尘系统,车间污染情况得以有效改善,经检测室内粉尘满足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要求,颗粒物排放满足国家环保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7.
针对矿井有热源巷道中风流温度分布非稳定计算问题,通过通风巷道存在放热源-对流-扩散-热交换的非稳定温度传播方程,建立一维有限元数值模拟求解方法的数学模型,讨论按放热强度(2类热流量条件)的热源项处理算法,给出有热源通风巷道风流初始温度均匀分布与非均匀分布的定解条件,并编写计算机仿真程序进行求解计算。结果表明:在起点27 ℃-热源300 kW和起点32℃-热源100 kW的不同边界条件和热源强度下,有热源通风巷道中温度分布的非稳定传播过程;数值解收敛准则用Peclet数来衡量,取Pe<2作为收敛条件,程序中根据Peclet数自动加以判断,算例中剖分单元长度1.5 m,模拟时间步长取2 s不发生振荡。实现了巷道中风流各点的温度和温度分布随时间的变化过程的描述,为矿井系统多设备热源散热计算及热害防治设计提供基础算法。  相似文献   

18.
以某大型综合性商场为例,运用建筑防火性能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商场的排烟系统进行了分析计算,在数值模拟计算的基础上提出改进意见,并针对商场的不同部分的建筑结构特点给出不同的防排烟措施,以达到最佳的排烟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钻爆法施工隧道炮烟排烟效率,改善隧道施工环境,以平顶山隧道某一段爆破施工过程为原型,基于质量守恒定律、Fick定律及Boussineg假设,运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建立压入式通风条件下组分运输模型,分析风筒口至掌子面的距离及风筒入口风速对隧道内风流流场及炮烟浓度分布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风筒口至掌子面40 m,入口风速为20 m/s,通风时长为18.5 min时,隧道内风流分布稳定,且炮烟浓度均降至最高允许浓度值以下。将模拟结果与现场实测的炮烟浓度分布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数据基本吻合,验证了模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为分析复杂条件下隧道洞口段稳定性问题,建立基于Mohr-Coulomb准则的岩石弹塑性损伤-渗流耦合模型,利用完全隐式的向后欧拉算法编制弹塑性损伤模型的应力积分程序。在此基础上,利用ABAQUS平台的子程序接口实现耦合模型的有限元计算。将该模型应用于福建某洞口段隧道工程的围岩稳定性评价中,分析不同降雨强度下洞口段结构的安全系数、位移及损伤值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隧道洞口段结构的安全系数、损伤区和位移均会随着降雨进程的发展发生变化,雨季应加强监测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