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生态旅游则成了各个地方开展起来的一项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关系,人的自然化反映是景观的科学性,发展生态旅游就是要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发展思想。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只有二者相得宜章,才能体现出规划的质感,以及表现出规划的美感。城市规划的原则之一就是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平衡发展,这也是人类文明从自然衍生而来的深刻教训,如何实现生态旅游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是关键。  相似文献   

2.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党和国家在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一步深入认识后提出的现代化国家建设新目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键就是要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这体现了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坚持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求。准确把握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重点任务,以连接人民美好生活需求与自然要素的生态产品为切入点,提升生态产品供给能力,降低发展的环境负荷,构建“两山”转化机制,实现人与自然的动态平衡,是现代化背景下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以绿色科技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技是把双刃剑,它在推动人类进步的同时也造成了许多生态环境问题,使人与自然关系的冲突不断升级.在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21世纪,必须充分发挥科技的积极作用,消除或减小其负面效应.绿色科技作为一种人与自然双赢的科学技术,是通向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大力发展绿色技术的根本目的在于努力减少或减轻科技对环境和生态的消极影响,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本文在阐述绿色科技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绿色科技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探讨了如何在中国发展绿色科技及绿色科技产业.  相似文献   

4.
人与自然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在剖析和谐社会及人与自然和谐基本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对社会和谐的破坏作用,阐明了人与自然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通过分析加强环境保护、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可以促进民主法治和公平正义,促使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促进经济繁荣和持续发展,阐明了以人与自然和谐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进而全面论述了人与自然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5.
人与自然的关系,一直是人类关注的焦点。人类对于自身在自然界的地位以及二者之间关系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大家都非常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的征服力量越来越强,但人类从未停止对自然界的保护。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对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提出了要求,还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显然,人与自然的和谐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分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丰富内涵和重要意义,结合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现实状况、存在的问题,提出认真贯彻落实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方略要从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强化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落实、切实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四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7.
<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深刻体现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选择。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之一。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载体,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居于首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蔡永海  黄进 《环境保护》2013,(Z1):58-60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以及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而环境正义的核心问题则包括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环境正义,环境正义是生态文明的人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前我国环境管理在很多方面已经有所进步,但是还需要为了社会的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做更多的努力。因为环境管理问题不仅关系到经济,还关系到我们的生活,甚至子孙后代的生存本文针对我国环境管理问题,阐述了我国环境管理的现状,提出解决我国环境管理的对策。笔者希望通过研究,能够改善我国环境管理的现状,巩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指导理念。  相似文献   

10.
文章主要探讨了生态城环境保护补偿所涉及的法律问题,从法律的视角设计和解决生态城环境保护补偿所面临的问题。为新时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略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1.
李丽娟 《环境》2005,(6):90-95
和谐是我们现今社会与时代的主题词。在和谐社拿的感召下,人与自然与环境相处达到和谐是人们的追求。我的思绪飘向遥远的大西北,飘向西北第一村——白哈巴村。  相似文献   

12.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需要尽快寻找出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途径,并最终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活良好三者相统一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美丽中国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习近平美丽中国建设思想的提出是迎接生态文明新时代的战略选择。生态环境的自然之美是美丽中国的基本前提,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是美丽中国的本质要求。美丽中国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要把我国建成天蓝、地绿、水清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全面推动绿色发展,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有效防范生态环境风险,提高环境治理水平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缘起于人类中心主义环境观指导下形成的人类与自然的矛盾,一般指人类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律,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及以环境为中介的人与人的和谐相处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以和谐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也是人类用更为文明而非野蛮的方式对待自然、努力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关系的理念与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5.
人与自然不和谐的“音符”频频出现。深层原因是人们习惯于用二分法思维方式认识自然。忽略了人工物在人与自然关系中的作用。将自然界中的所有物质包括人在内统称为自然物,用三分法思维方式把自然物分成人、天然物和人工物。三者间存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转化的关系,人工物在其中发挥“介质”的作用。为和谐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理论和方法学基础。  相似文献   

16.
杨莉  戴明忠 《环境科技》2004,17(3):27-29
生态文化是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一种先进的文化形态,是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以江苏涟水县为例。研究区域生态文化的建设规划问题。  相似文献   

17.
我国已经从高速发展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已成为现代化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是中国式现代化对经济与环境问题做出的回答,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在秉承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同时以法治建设为现代化保驾护航,以多元共治模式解决好生态治理难题。中国式现代化对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探索,为其他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新路径,开辟了符合时代潮流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人类文明演进中人与自然关系特征的历史回顾,进而对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的特征及其社会影响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工业文明时期传统发展观违背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客观规律,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文明要求人们克服传统工业文明的弊端,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自然观,实现物质生产生态化、生活方式生态化、社会制度生态化,构建以生态产业为标志,以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为特征的生态文明新时代,实现人类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从把握可持续发展观中的和谐环境伦理意蕴入手,就找到了解读可持续发展观内涵的一个很好的突破口。可持续发展观内涵中具有丰富的和谐环境伦理思想。可持续发展观主张“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与和谐环境伦理意蕴是趋同的;可持续发展观主张“经济发展与资源开发利用的协调发展”与和谐环境伦理意蕴是一致的;可持续发展观主张“人类世代永续长存”与和谐环境伦理是相符的;可持续发展观主张可持续发展应成为“全球性问题”与和谐环境伦理意蕴是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20.
为了缓解人与自然日益严重的道德冲突,实现保护生态环境的道德使命,人类构建的新的生态伦理,应当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内容: (一)新的生态伦理的主要规范 1、保持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的生存有赖于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肆意破坏生态平衡,将会对人类的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