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2011年《刑法修正案(八)》确定污染环境罪罪名以来,我国刑法对污染环境犯罪的惩治力度大大提升,污染环境犯罪在我国成为一种常态类犯罪。本文对"中国裁判文书网"上的相关判决书信息进行梳理,分析了当前我国污染环境犯罪惩治情况的最新样态,总结出我国污染环境犯罪惩治情况出现污染环境刑事案件数量趋于稳定,案发数量地区差异仍存在但出现新的变化,轻刑化现象依然大量存在但态势有所变化的特征。作者认为需高度关注污染环境治理领域刑法功能的的实现、刑法成本的消耗与控制、刑法在污染环境犯罪惩治中的自身发展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2013年6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环境犯罪适用法律问题的司法解释对《刑法修正案(八)》进行了更具体的明确。但是往往面对矿业环境破坏和污染的局面,尴尬到难以依法定罪和合理量刑的地步。现有矿业环境刑事责任的从属性、经济性和传统性等,显示犯罪成本较低。必须根据违法成本与收益的关系构建合理的矿业环境刑事责任,才能让企业放弃违法。根据矿业环境犯罪的特点,应增设破坏矿业环境罪、改道破坏性采矿罪和整合非法采矿罪等,以此构建矿业环境犯罪的罪名体系;应设置危险犯、增加资格刑、适用严格责任原则等,以此创新刑事责任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3.
房栋  周德泉 《环境科技》2002,15(3):47-48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 ,环境问题越来越严峻 ,人类社会采取了多种应对措施 ,在各种措施当中 ,强调用法律手段保护环境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有鉴于此 ,我国在 1997年修订后的刑法第六章“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中设专节规定了“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 ,根据该章节的规定 ,环境犯罪是指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故意或过失实施的污染或破坏生态环境 ,情节严重或后果严重的行为。在环境犯罪的各种罪名中 ,除“非法处置进口的固体废物罪”等少数罪名外 ,绝大多数是以结果犯作为处罚对象 ,而没有以危险犯作为处罚对象。这就是说 ,只有当危害环境行为“…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新《刑法》关于“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立法背景,各种环境与资源犯罪的率名及其犯罪构成,并探讨了刑法关于环境与资源犯罪的规定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应采取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孙增芹  韩颖 《环境保护》2014,(15):50-52
伴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我国污染环境犯罪的地位与价值突显。通过对污染环境犯罪立法梳理,对污染环境犯罪人类中心主义理念、法定犯特性、自由主义犯罪观进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态中心主义理论、法定犯自然犯化倾向以及向保守主义犯罪观转化的价值预测。  相似文献   

6.
修订后的《刑法》在环境刑事立法上虽有重大发展,但摁环境犯罪的特殊性而使传统的刑法因果关系理论受到冲击,新因果关系确立原则-因果关系推定原则应运而生。我国应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司法解释的形式确立因果关系推定原则,将其适用于污染环境的犯罪行为和部分破坏环境的犯罪行为的因果关系确立中。  相似文献   

7.
我国刑法典首次对环境犯罪作了系统、具体的规定。污染环境类犯罪的犯罪构成,其主体多为单位,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其客体是一种复杂客体,不仅涉及到财产权、环境权,还涉及到人身权,客观方面则往往把一定的危害后果作为犯罪构成的必要条件,在因果关系的认定上适用“推定原则”。  相似文献   

8.
杨兴 《环境》2001,(6):30-31
新刑法以专节的形式增设了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其中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第338条)被作为重要的罪种首次确定下来。该罪的确立,对遏制愈演愈烈的环境污染状况,统一和完善惩治污染环境犯罪的立法体制,加速我国刑法和国际刑法的接轨,更好地保护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美中不足的是,新刑法关于该罪的规定还不够明确、具体。实践中,给司法机关正确地定罪量刑带来了一定的困惑。为准确地界定该罪与相关犯罪的界限,笔者就新刑法的相关规定略抒已见。  相似文献   

9.
数字     
《环境》2015,(4):12
<正>20起 2014年3月起,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全国部署开展为期8个月的破坏环境资源和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专项立案监督活动,重点监督刑法"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中发案较多的犯罪。此次活动,全国检察机关共监督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破坏环境资源类犯罪案件1505件1804人,监督公安机关立案侦查1479件1795人,最高检也对20起破坏环境资源案件进行挂牌督办。  相似文献   

10.
水是人类生活环境的组成部分。它的贮量是国家的一项自然资源。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和城镇污水排入江河湖海,会污染水体,影响农业灌溉,妨碍航运交通,破坏水产资源,危害人体健康。因此,治理废水,防止污染,保护水源,是环境  相似文献   

11.
刑罚对保护环境及环境法的实施有重大意义,中国刑法在保护环境上存在软弱性。应从增设环境犯罪的新罪名、确立环境犯罪的犯罪构成,在刑法典中设立危害环境罪章节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刑法地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文件中多次提出要"实现社会和谐"。和谐社会的实现有许多要求,其中一项重要的要求就是:环境良好。没有了良好的环境,人类将无以为继,可持续发展也失去了物质基础,同样,社会和谐也就失去了保障。维护环境不仅利在当代,而且功在千秋。环境犯罪是人类已知最为严重的破坏现存环境的行为,有效地治理环境犯罪对于保护环境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本文从对环境犯罪的界定入手,着重分析了环境犯罪近些年来数量不断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自然保护即指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使其免遭破坏。自然保护的目的是为了给当代和后代人建立最适的生活、工作和生产条件,以保证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繁荣进步。一、自然环境的恶化和自然资源的破坏,已是我国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1. 植被破坏  相似文献   

14.
1 美国环境法的特点 1.1 重点保护自然环境 美国历史很短却发展很快,在开发过程中认识到新开拓地区的自然资源逐渐受到破坏,因此美国环境法注重保护自然环境。在国家环境法中非常重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规定在开发中须无条件保存生物多样性,并规定保护生息地。开发中还控制土地利用,如美国海岸地区土地管理法切实要求私人占地不得影响社会环境。美国风险基金法规定,对污染的土壤和事故性污染进行行政净化,并追溯到法律制定前被污染的土壤;污染者有义务支付净化费用,包括处理和恢复原状所需费用和自然资源损害赔偿费用。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建设突飞猛进,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开采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由于对可持续发展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不少地方出现了低层次、掠夺性、破坏性的采掘,使自然资源遭到了严重破坏,并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资源枯竭,污染严重,生态破坏,森林植被减少等等。公害事件时有发生。这些已成为现代化发展的制约因素。本文就自然资源的开发和保护谈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6.
由于人类活动对全球生态系统的空前破坏自然环境的保护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自然资源的不断开发、废料与垃圾的大量增加、水体及大气的严重污染等环境问题正在向工业国家的发展提出挑战.回击这些挑战的有效办法只有通过国际间的科学技术合作.因为大气的污染、海洋的污染是不以国界边境为限制的.  相似文献   

17.
<正> 问:什么是环境保护法?为什么要制定环境保护法? 答:环境保护法是关于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它公害的法规,是我国整个法律体系的一个独立部门。它是调整社会主义经济组织、事业单位和公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的各种法律  相似文献   

18.
景洪市目前存在大气污染、水污染、化肥农药污染、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和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使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为此,除加强环境宣传教育外,应建设生态示范区,发展生态旅游,加强生态环境监理,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环境形势严峻,各类重特大环境事故频频发生给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破坏的同时也暴露出在环境治理措施上的诸多不足,这其中就有我国环境刑法的若干缺陷.1997年刑法所规定的环境犯罪都是过失犯罪,几乎均要求以造成严重危害结果为构成犯罪的必备要件,加之在刑罚配置、犯罪范围等方面仍不合理,至今没有对环境犯罪治理起到明显作用.环境犯罪是一种新型犯罪形态,其治理要突破传统过失犯罪理论的桎梏,构建事前预防和事后问责的双重机制,这其中就不能忽视过失危险犯的价值.本文结合国外有关立法探讨了在环境犯罪中设置过失危险犯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提出通过刑法修止案或制定刑法特别立法,在部分环境犯罪中设置过失危险犯的主张.  相似文献   

20.
在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当今社会,作为环境保障法的环境刑法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保护作用,究其原因在于环境刑法立法模式的不周延。我国环境刑法应以环境保护为出发点,以环境利益为同类客体单独设章,将散布于其他章节中的环境犯罪罪名全部纳入这一章中,形成统一的环境保护理念和对环境犯罪的威慑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