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本文在中国能源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及管理政策研究报告的基础上,针对“十一五”我国各种能源规划可能开展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探讨了不同类型能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提出了我国实施能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综合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实现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的政策工具,文章指出目前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尚处于起步阶段,提出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有效性研究,构建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有效性评估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对影响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有效发挥的障碍进行探讨,并从理念、构建、法律等多个方面为提升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有效性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张弼  李巍  李天威 《环境保护》2012,(11):36-38
战略环境评价是环境影响评价准则在政策、计划和规划等决策过程中的应用,在国际上被公认为是支撑可持续发展决策的重要工具.我国目前实施的是主要针对各种规划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以下简称“规划环评”).自环境影响评价法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相继实施以来,规划环评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已经成为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和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规划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4.
浅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作出了概述性的介绍,并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得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应包括自然环境指标、生态环境指标、资源利用指标、能源利用指标和社会经济指标5大体系.提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及建立流程.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相关环境影响评价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法律的出台,为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指导。这也使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进入一个新的时期。由于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起步较晚,因此到目前为止在我国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范围还没有相关的文件进行具体的、明确的说明,这非常不利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发展。因此在我国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法律范围之内加强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界定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界定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此促进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忠言 《环境》2002,(12):5-5
决策失误是导致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最主要的原因。环保界一位资深人士如是说。国外经验表明,对政策、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即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可以避免决策失误。 10月28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因环境影响评价法》,并将于2003年9月1日起实施。该法规定,发展规划在编制过程中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这标志着我国环保界呼唤已久的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将被正式实施。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法定地位的确立,不仅是对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完善与发展,而且将有力地推动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的建立,使可持续发展思想和战略成为经济发展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并通过规划的落实贯彻到所有开发建设活动中。  相似文献   

7.
唐弢  徐鹤  吴婧  马铭锋 《环境保护》2006,(23):27-30
战略环境评价(Strategic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SEA)是环境影响评价在政策、计划和规划层面的应用,是使可持续发展战略从概念到实际应用的有效工具和方法.迄今为止,已有超过2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SEA制度.目前SEA在规划和计划层面上的应用较为普遍,特别是能源、交通、废物处理、水资源部门以及空间或土地利用规划等,而政策或法律层面的SEA还不多见.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引入SEA的概念.  相似文献   

8.
港口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及应用,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及港口规划的特点,对港口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技术路线和指标体系的建立进行了研究,并提出港口规划的环境目标和评价指标,为我国港口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的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已于2016年11月发布,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同步进行了电力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笔者作为"十三五"电力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参与者,对"十三五"电力规划编制期间电力工业发展现状、"十三五"电力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政策要求及重点内容进行了梳理,提出以电力规划环评推动全行业规划环评、以电力规划环评促进政策环评和战略环评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蔡毅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10):129+131-129,131
本文从我国实施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实际情况出发,对于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若干问题进行了思考,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以促进土地利用规划领域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更好地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