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健 《陕西环境》2003,10(3):46-46
“非典”时期人们特别关注自己生存的小环境,尤其是环境卫生。“非典”的确是坏事,但“非典”带给人们的教训是深刻的,如果我们面对“非典”只认识到要保护好我们生存的小环境,而没有认识到要从源头上控制“非典”,那则是最可悲的事。实际上,环境卫生不等于环境保护,我们只有保护好我们赖依生存的大环境,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从根本上预防和控制“非典”。保护小环境固然很重要,尤其是在人们对“非典”的认识尚不清楚且尚无较好的应对措施的情况下,保护好小环境能有效的切断“非典”的传染链,阻止“非典”传播,这无疑是较好的预防“非典…  相似文献   

2.
从表面上看,非典影响了中国旅游业的正常发展,也影响了世界旅游业的发展。从更深层次来看,非典不仅给中国的旅游业,也给世界各国的旅游业提出了一个严峻的挑战。如何提高旅游业对突发危机的“免疫力”成了世界各国关注的一个话题。6月中旬,世界旅游组织亚太地区旅游危机管理部长会议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举行,与会者呼吁各国加强危机管理,提高旅游业对抗危机影响的“免疫力”。如此看来,非典固然是坏事,但若以抗击非典为契机,使人们与一切不文明的陋习告别,同时提高旅游产业规避风险和危机的意识,反倒可以促进旅游业的良性运作。  相似文献   

3.
钟鸣 《环境》2003,(10):24-25
随着天气的转凉,又到了呼吸道疾病流行的季节。对于刚刚经历过非典灾难的普通百姓来说,如今最担心的是今冬明春非典会否卷土重来。对此,中国疾病控制中心流行病学专家的观点是,今冬明春可能有第二回合的非典战役。不过,专家同时指出,非典重来并不可怕,只要认真总结成功经验,按照“四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相似文献   

4.
《环境保护》2003,(5):24-24
医院污水含有大量的病原细菌和病毒,是传播疾病的危险污染源之一。医院污水处理不当不仅会污染环境,还极易造成传染病暴发。据报道,粪便污染也是“非典”传播不可忽略的途径,且“非典”病毒可以在水中存活较长的时间。因此,加强和完善医院污水处理设施、提高医院污水的无害化处  相似文献   

5.
曲辰 《环境导报》2003,(20):26-27
去冬今春在世界一些地区肆虐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又称“严重呼吸系统综合症”)涉及32个国家和地区,使全球8437人发病,843人死亡。据我国卫生部公布的统计资料表明,在此次疫病流行期间,我国内地的发病人数为5327人,死亡348人。由于“非典”是一种新的传染病,人们对引起感染的“非典”病毒尚未完全了解,且病情来势凶险,因此一度引起全球范围内的恐慌。科学家发现“非典”病毒传播与气温、湿度等气象条件有关,气温在16~26摄氏度时,是“非典”病毒传播的有利环境条件。随着季节的更替,横行一时的“非典”病毒会不会卷土重来呢?世卫组织提醒…  相似文献   

6.
郭峰 《陕西环境》2003,10(3):49-49
今年,对于我们国家来说,是极不同寻常的一年,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领导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击非典,基本控制了SARS疫情的进一步发展。在这次突发的非典疫情中,专家分析发现,非典型性肺炎的传播很大可能是以空气为媒介,通过飞沫、飞沫核和尘埃三种方式进行。这次“非典”病毒肆虐的事实也充分说明,室内生物性污染不可轻视!目前造成城市写字楼和家庭室内的生物污染主要有细菌、霉菌和螨虫等,有的如军团菌、霉菌性肺炎也可伤害人的性命。我们把室内环境污染按照污染物的性质分三大类:第一大类是化学的,主要来自装修、家…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非典”(SARS)医院污水的特点,阐述了该污水的治理工艺。实践表明,经治理后,出水效果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并对工艺做了技术经济分析,处理每吨污水费用为0.75元。实际运转表明该工艺能够经济、有效、安全地解决“非典”医院污水治理难题。  相似文献   

8.
站在全局的高度,处理好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和经济工作的关系,一手抓防治“非典”这件大事,一手抓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千方百计减少“非典”的负面影响,继续保持经济增长的良好态势,夺取抗击“非典”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胜利。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当前工作的总体要求。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抗击“非典”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它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我们的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到我们的整体利益和国际形象。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总是在与各种艰难困苦、天灾人祸的斗争…  相似文献   

9.
培印  笑冬 《环境》1994,(11):18-19
垃圾是困扰城市环境的一个较难处理的问题,而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对垃圾多采取综合利用,“变废为宝”的方法处理。在目前对废物利用,其说不一,有的说是利,有的则说是弊,但在人类还未找到更好的方法之前,它比燃烧或简单堆放等造成污染的方法好得多。垃圾究竟是“倒向”何处?根据有关资料介绍,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省厅传真     
江苏省各地环保部门积极做好防治非典型肺炎的相关环保工作南京市环保局向全市7家“非典”定点收治医院和2家医疗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单位下达了“非典”病人医疗废物应急处理预案。要求各定点医院对非典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及医疗废物,必须按省、市卫生部门的规定进行严格消毒处理;消毒处理过的生活垃圾及医疗废物用双层垃圾袋盛装并封口后,放入非典医疗废物收集专用桶内;记录“非典”医疗废物产生量,并于当天将收集处理量报所在地区、县环保局备案。医疗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单位按照分工定时、定点上门收集经医院消毒预处理后的“非典”医疗废物,…  相似文献   

11.
陈为民 《环境》2003,(11):12-14
10月6日,台湾媒体报道说,台湾“中央研究院生物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何美乡表示,非典如果重新出现,将会在高纬度且有着足够病毒量的地区率先爆发。何表示,一位不久前造访台湾的美国哈佛大学学者预言说,北京纬度高,今年秋冬再度发生非典疫情的机会较大,此外,中国香港、台湾以及加拿大、新加坡都不能掉以轻心。  相似文献   

12.
每年春季都有成群的乌鸦在日本东京上空乱飞、乱叫,到处拉屎。随着人口增长,垃圾增多,来东京觅食的乌鸦也不断增加。2001年底,市区内就聚集了3万多只,当年,东京市政府启动了为期3年的“驱鸦工程”。两年来,乌鸦数量未见减少,最多时竟达到近5万只。今春又创新高,其时正流行“非典”,东京市民担心乌鸦屎会传播“非典”,更是人心惶惶、抱怨不已。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是个右翼的政客,公开否认“南京大屠杀”,鼓吹日本人废弃“和平宪法”,走军国主义道路。石原的叫嚣引来日本国内外的一片批判、抗议和谴责声。前不久,他又胡说:失去生殖能力的女…  相似文献   

13.
郭文生 《环境》2003,(10):44-45
记者对于“新水源”的认知,来源于非典的特殊时期。 今春,突如其来的非典爆发,使人们再一次深刻领悟到公共卫生和环境安全的重要性。因香港陶大花园SARS病毒是由下水管道感染人群的消息后,国内利用污水再生的中水设施基本上全部停产,或切换成自来水系统继续使用。然而,天津市开发区天津泰达新水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新水源一厂  相似文献   

14.
区内短讯     
5月9日,南宁地区环保局局长张仕孔率该局“非典”防治工作督查组到大新,对大新县“非典”防治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当天上午,张仕孔局长一行在大新县政府和环保局有关领导的陪同下,到大新县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和民族医院等三家“非典”接治医院进行检查。张局长对大新县医疗废水、医疗废物的监管工作表示充分的肯定,同时指出,大新县虽然还没有发现非典型肺炎病例和疑似病例,但随着赴广东“非典”疫区务工返乡人员日趋增多,大新县的“非典”防治工作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因此,县环保部门要切实加强医疗废水、医疗废物的监管工作,特别要重…  相似文献   

15.
企业“替工”现象不容忽视编辑同志:近来有些企业因管理不善,引导不当,放任自流,致使一些职工想尽办法发家致富或追求自己的乐园。其表现之一是雇人做工。如某市化肥厂工人。有的“下海”,有的“搞第二职业”,有的生病有事等。不能两头兼顾,为求“两全其美”;于是...  相似文献   

16.
时下,全国上下各级各部门都在为防止“非典”病源的传播紧锣密鼓地工作,各地都采取了切断传染源输出、输入的一系列措施。应该说“非典”的防治工作已成为压倒一切的重中之重。各行各业也都在结合自身的本职工作,围绕本行业的工作特点,有的放矢地开展着“非典”的防治工作。环保工作也不例外,也应结合自身工作性质,全面开展这一传染性极强的“非典”防治工作。众所周知,“非典”病毒可通过空气传染、接触传染,也可通过病人用过的物品、吃过的食品交叉感染。为此,医疗垃圾、医疗废水,以及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等运营中产生的生活垃圾也是重要的传染源。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严格监管。对医疗垃圾的处理,各有关部门应密切配合,建立医疗垃圾分类收集、专人管理、统一清运、集中焚烧等制度,并严格填报危险废物转移联单,不得乱堆滥放,不得与生活垃圾混放;对医疗废水的处理,各有关医疗部门要设专人管理,进行严格消毒,彻底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并要设立专门监测机构,定期进行监测。有关部门要随时抽测,发现问题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对交通运营中所产生的生活垃圾,在当前这种特殊情况下,不能把交通运营垃圾当作一般生活垃圾处理,必须采取特殊措施将营运中产生的垃圾作为医疗垃圾...  相似文献   

17.
农城 《环境导报》2003,(11):20-21
防疫是今年的热门话题。在全国上下万众一心抗击“非典”的人民战争中,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是怎样才能把疫病拒之门外。对此,专家们根据流行病学原理,提出了几个切实可行的办法。  相似文献   

18.
在生产过程中决定安全或事故的基本因素是什么 ?中外学者根据不同的经验 ,站在不同的角度作出不同的回答 :有的认为主要是人员和机器 ,谓之“两因素论”;有的认为是人员、机器和环境 ,谓之“三因素说”;有的认为是人员、机器、物料和环境、有的主张还应加上“法”,谓之“五因素”;最多提出“七因素”,即人员、机器、能量、物料与成品、环境 (空间与时间 )、科学技术和管理 ;也有的把人、物 (自然物、人造物 )及人与物的关系 ,称之为安全三要素理论等。总之是百家争鸣 ,各有千秋。那么 ,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事故到底是怎样产生的 ,是由什么…  相似文献   

19.
江海波  唐莹 《环境》2003,(6):10-11
尽管尚未有证据表明非典来自何种动物,但有证据表明:广东最早出现非典症状的患者,曾近距离不断接触蛇、鸽子、猫头鹰等禽兽。国家林业局与国家工商总局节前联合发出的有关“停止野生动物市场经营活动”的紧急通知绝非空穴采风。伴随着非典的蔓延,许多科研工作者将警惕的眼光投向了动物。疫病再次警示我们:到了必须反思我们一些不良饮食习惯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20.
钟奇振 《环境》2009,(2):18-20
中国老百姓是最淳朴善良的,有句俗话讲“屈死不告状,饿死不做贼”。面对自己的环境权益受到侵害,有的人选择“忍气吞声”将就着过日子,有的人“搭便车”指望别人去出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