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技术手段和重要基础,随着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决策的提出,低碳背景下,环境监测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影响更加凸显。因此,要通过应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加快管理变革,加大人力、财力投入,支撑好、服务好、保障好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发展的目标需求。  相似文献   

2.
<正>为科学推进“碳中和”与“碳达峰”的重要发展目标,加快国际碳交易机制的协同与融合。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全球碳减排、推广低碳技术应用、降低交易成本、控制风险并提高交易效益成为了全球碳交易的共同追求。通过建立国际合作体系,促进全球碳市场规范发展;推动统一标准认证体系,减少交易壁垒,提升全球碳市场整体效能;构建多边对话机制,保障全球碳市场交易健康与可持续发展。面对国际碳交易市场未来的机遇与挑战,探索提出促进碳减排技术创新、建立碳排放交易平台、开展碳排放案例研究等方面的合作路径。  相似文献   

3.
正在报请国务院批准,今年有望出台《公共交通条例》,这是国家第一部公共交通的法规。该《条例》具有里程碑意义。建设部制定的《公共交通条例》,废除了公交公司“市场化运作”的提法,明确其为“公益性企业”,政府有建设公交基础设施的任务,政府要把公交的投资、补贴、补偿列入公共财政预算。  相似文献   

4.
在金山区安全监管局局长孙引良看来,安全生产就工作方法而言必须要施行”两手抓”——一手抓当前,一手抓长远;要回答“如何彻底改变被动监管局面和运动检查形式”这个问题,关键还在于事前和平时。他因此强调“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事前来做,要未雨绸缪”。秉持着这样一种“未雨绸缪”的工作宗旨,金山区来年将着力强化五种“意识“,通过依法执行监管、高危行业重点管控、充分发挥综合监管作用等手段突破瓶颈,推动监管工作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5.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应对气候变化是人类共同的事业。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积极参与应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碳权利,倡议构建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中国作为人口众多和气候脆弱的发展中国家,在维护自身碳权利的同时积极承担碳责任,承诺在更短的时间内实现从碳达峰量变到碳中和质变的颠覆性改变,并通过绿色“一带一路”、气候变化南南合作、中非气候变化合作宣言等渠道,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与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升,人们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层次日益增加。新时代,我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对生态环境保护有坚定的决心和最强的力度。2020年9月,我国主动承担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责任,提出了“碳达峰与碳中和”的战略目标,为推动全球生态环境保护做出了巨大贡献。实现“双碳”目标是一项硬仗,必须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理论引导,把“双碳”工作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在不断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中实现“双碳”。  相似文献   

7.
为助力碳达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目标的实现,我国能源转型步伐将进一步加快,新能源需持续规模化快速发展,电力系统负荷特性日益复杂,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在支撑能源电力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在梳理“十三五”以来我国新能源发展和系统调节能力建设情况的基础上,指出未来我国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建设面临缺乏可遵循的基本原则、与新能源发展规模和系统需求尚未充分衔接及各类调节性资源成本疏导难度大等主要问题;分析了国外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提升系统调节能力的建设情况及经验。立足我国国情和“双碳”目标下电力系统发展趋势,研究提出我国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建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明确了源网荷储各侧调节能力建设的重点方向,分阶段提出了面向“双碳”目标的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8.
将减污降碳协同管控纳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是生态环境部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举措之一。立足落实“双碳”目标,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中考虑温室气体与环境污染物排放协同管控的关键环节,研究提出将减污降碳协同管控纳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的理论框架,以及“源强协同—目标协同—分区协同—措施协同”的减污降碳协同管控技术路径,并在湖南省湘潭市进行实证研究,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两个月前,某化工企业的安全主管找到我们,要求在一个星期之内,为其火速“编”一条安全口号,用于公司的安全宣教活动。他们对口号提出下列要求:体现化工行业特点与公司特点;与企业文化相一致;文字大气、内敛,具备一定的哲学性;反应“科技安全”、“责任”、“人本安全”的思想。最后还叮嘱一下,“我们领导比较推崇杜邦那套安全理念,你们‘编’的就算不能与其‘神似’。但至少要‘形似’哦!”  相似文献   

10.
蔡猛 《劳动保护》2021,(2):72-72
作为企业安全管理人员,要善于从事故中汲取经验教训,更要善于从“小”处着手,推进企业安全发展。一是要有“小中见大”的洞察力。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任何偶然现象的背后都隐藏着必然的原因;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一个由小到大,由少到多,量变到质变的渐进过程。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1.
今年安全生产月的主题是“关爱生命、安全发展”,其中各项活动的开展都强调要以人为本。“关爱生命”是社会安全发展的必要基础,因为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而“安全发展”则是大势所趋,正是人类历史的发展才推动了社会文明的进程。从这里,我们再次看到了社会整体与独立个体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一、“风”的意义《说文解字》:“风,方戎切。八风也。”“风”的本义为“空气流动而形成的自然现象”。随着词义的引申,“风”逐渐有了教化、风气、作风等意义。如《书·说命下》中“王曰‘呜呼!说,四海之内,咸仰朕德,时乃风’”中的“风”是“教化”义;《荀子·乐论》中“移风易俗,天下皆宁”中的“风”是“风俗、风气”义;《世说新语·雅量》中“庾太尉风仪伟长,不轻举止”是“作风、风度”的意思。“风”常伴我们身边,伴随着我们的生活,而工作中,我们亦离不开“风”,与我们工作关系最密切的当属“作风”“风气”。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工作更离不开“风”的相随。  相似文献   

13.
“要我安全”与“我要安全”它们之间仅仅是一字的错位,含义却不相同。“要我安全”是一个无主语的被动句,“我”处在被动的位置,它所产生的效果是被动的意识。“我要安全”是一个主动句,“我”作为语句中的主语,体现了“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与“要我安全”相比,它产生的效果则是主动的意识。 安全监察是我们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它的重要作用。它的目的是及时发现并纠正各种不安全的因素,实现安全生产。对象主要是从事生  相似文献   

14.
“和谐”是当今社会的最强音,“和谐”基于“安全”已成为理论界的共识。然而,笔者根据多年安全管理的实践经验和教训认为,我们既要看到“和谐”基于“安全”,也要认识到安全源于“人、物、环境”之间的和谐,二者之间是互相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和相互转化的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15.
<正>为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贯彻《“十四五”国家科学技术普及发展规划》《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中对加强科普服务能力建设的要求,积极响应“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进一步宣传低碳发展理念,引导公众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联合中国科协科普部《环境生态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于2022年12月2日—23日期间,组织开展了“生态环境科普服务能力提升”系列沙龙活动。本次沙龙活动共举办七期,邀请了国内专家、学者、教育工作者近50人围绕沙龙议题,  相似文献   

16.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江苏劳动保护》创刊以来.我和她相伴相行20多年了.她一直是我的良师益友。她用“卷首语”、“专稿”、“报道”的形式。向我们及时传达了党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方针的声音。给我们送来了亲切的关怀:她用“管理经验”、“工作研究”、“基层的报告”、“班组园地”等栏目章.为我们提供了兄弟单位做好安全生产的宝贵经验;她用“警钟篇”、“法制经纬”、“江苏各地”的章为我们一次次敲响了安全警钟。让我们引以为镜鉴。“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相似文献   

17.
碳普惠是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手段,对促进个人生活和消费领域碳减排以及助力实现“双碳”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碳普惠实践中还存在顶层设计缺失、配套制度建设不足、标准体系与激励机制不完善、地方普及率不高、平台无法互通等问题,影响公众参与度。本文分析了广东省、四川省成都市、浙江省等地的碳普惠实践经验,提出了强化碳普惠机制顶层设计、建立完善的碳普惠标准体系、建立高效的碳普惠技术支撑体系、建立全面的碳普惠激励机制、加大碳普惠宣传力度和探索多领域联动机制的碳普惠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安全生产月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为提高我们的安全素质起到了很好作用。”“宣传教育,一定要细水长流,形成氛围,我们期待着今年安全生产月的到来。”这是盐城市一家企业职工对安全生产月的如实评价。  相似文献   

19.
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本期刊发的《点题安全生产》一文,是“十一五”规划纲要经全国人大审议通过后,中央领导第一次集体学习“安全生产”的综述。很好,很有感召力和说服力。这种“我要学”的精神,在企业干部职工中反响强烈,并引发了大家对“我要学”的反思。人们都说安全工作最缺的是执行力,实际上首先缺的是学习力。试想不学习文件,不熟悉法规,怎么去执行?有些企业领导认为自己是管理者,学习不学习关系不大,职工是执行者,应该学好、用好。其实不然,我们各级管理者,首先都是第一执行者,不仅要学,而且要言必行,行必果。否则,执行不是空…  相似文献   

20.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一项复杂、多维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中长期工作,需坚持系统观念,运用系统方法。本研究在总结企业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将国家发布的有关碳达峰碳中和的要求系统有机结合,并遵循“策划—实施—检查—改进”(PDCA)动态管理的原则,探索提出一套较为系统的企业碳达峰碳中和管理机制及评价体系。企业碳达峰碳中和管理机制包括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策划、行动方案实施、工作绩效评价和持续改进四大方面,评价体系包括管理机制建设、行动方案策划、创新实践和管理绩效四大维度。通过管理机制及评价体系建设,以期推动企业系统、科学、有效开展碳达峰碳中和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